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样的数据可能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在教学《弹簧测力计》一课时,出现了弹簧测力计直接试测记录的(第一轮)数据和调零后再测记录的(第二轮)数据,有老师对其中几组数据提出质疑,比如第6组和第7组得数据,认为是问题数据。

       我们看第6组的数据,第一轮的钩码和鸡蛋的重力分别为0.3牛和0.4牛,可以得到分结论鸡蛋比钩码重;第二轮的钩码和鸡蛋的重力分别为0.5牛和0.4牛,可以得到分结论钩码比鸡蛋重;两个分结论不一致,则数据无效。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3-10-03 16:28:01
分享 转发
TOP
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数据?这样数据的出现是否有其合理性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数据:
        鸡蛋两轮中的重力记录都是0.4牛,按照钩码前后两轮记录数据从0.3到0.5的变化推断,鸡蛋两轮的大小变化也应该是从小到大,而且极有可能是极限大变化,即鸡蛋两轮分别为0.35牛和0.45牛,两轮的数据极限大差为0.1牛。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钩码的两轮数据差也应该是0.1牛。钩码第一轮数据记录为0.3牛,则实际数据可能在0.25-0.35之间,钩码第二轮记录数据为0.5牛,则实际数据可能在0.45-0.55之间。如果钩码两轮数据差也是0.1牛,则应该第一轮数据尽量大,第二轮数据尽量小,即钩码两轮实际数据分别为0.35牛和0.45牛。另外由于每一小格的间距较小,再加上学生读数时视线的偏差,把0.35看成0.34也是可能的。由此把0.34记录成0.3,把0.45记录成0.5,也是极有可能的。

TOP
3#

这个讨论不错啊。课堂上这些异常的数据怎么解决,怎么来的,要不要开展探究呢?如果是家常课我觉得探究很有必要,这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刻,也可能是课堂的亮点高光时刻。但公开课是如何在不影响整节课时长的情况下解决?需要斟酌。
TOP
4#

一轮的数据和二轮的数据分别是怎么来的呢?
TOP
5#

沈老师很善于发现和分析,这是科研精神的体现。
TOP
6#

一轮的数据和二轮的数据分别是怎么来的呢?
夏薏 发表于 2023/10/3 14:29:29

弹簧测力计调零前后的数据,分别为第一轮和第二轮数据
TOP
7#

        在教学《弹簧测力计》一课时,出现了弹簧测力计直接试测记录的(第一轮)数据和调零后再测记录的(第二轮)数据,有老师对其中几组数据提出质疑,比如第6组和第7组得数据,认为是问题数据。       我们看第6组的数据,第一轮的钩码和鸡蛋的重力分
沈银彬 发表于 2023/10/3 10:39:24 每节课都是制作得板贴吗?
TOP
8#

回复 2楼沈银彬的帖子

数值太小,有时候因为弹簧本身的问题,或者因为设备不精细造成的其他原因,没有反映正确的数值,比如哪边有点摩擦卡了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换句话说,就是挂10次,可能其中几次读到的数据跟其他几次是不一样的,碰巧遇到这种数值,就会出现以上问题
TOP
9#

每一轮测量三次,取中间值,那么误差会小一点。
TOP
10#

会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毕竟学生在实验时误差是无法避免的,理想状态是达不到的
TOP
11#

数据处理是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
TOP
12#

怎样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
TOP
13#

自我分析时,有一些学生其实找不到原因,有时候可以拍照记录一些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对照照片进行分析。
TOP
14#

弹簧测力计的操作也影响到数据的采集。
TOP
15#

这个讨论不错
TOP
16#

回复 2楼沈银彬的帖子

分析的到位,小的数据总会出现类似问题,想到了上次省测中的最后一题
TOP
17#

这个讨论逻辑性很强啊,学生应该收获很多。
TOP
18#

做实验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可能,包括错误,误差等
TOP
19#

为什么第一轮和第二轮的钩码数值不一样,是不是因为观察的人不一样了,如果是同一个人读数的,估计误差不会那么大。虽然它的值不大,这个都是误差,但不一样的情况出现我想极有可能是读数的人发生了变化。
TOP
20#

分析问题数据更能发现材料问题、操作问题、读数取数问题……
TOP
21#

数值小,误差更大一些。
TOP
22#

关键是看到学生是怎么做实验的,这样分析就更明白了
TOP
23#

钩码相对与鸡蛋来说它的重力是标准的,这点从学生测量出来的数据能说明问题。我觉得测量鸡蛋的数据没必要测两轮,这样给学生分析数据造成干扰了。
TOP
24#

不管是否调零,都能比较出两者之间的重力差别。据我多年的孵蛋经验,蛋与蛋之间,质量大小是有差别的。
TOP
25#

我感觉是弹簧测力计的问题,若是改成电子秤,就会好很多。

弹簧秤的使用方法有讲究,以及测试弹簧和指针,以手提测力计不稳定等问题,很多。
TOP
26#

教材中的弹簧秤不适合测量,教材应该与时俱进。

就像九十年代中国是自行车王国,现在以汽车为主,而教材还是一成不变的,
TOP
27#

孩子既然写上去了,说明有其出处,对不对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追问了解下。
TOP
28#

值得研究,测量三次取中间值可以减少误差
TOP
29#

只读数一次感觉误差会比较大,应该3次读数会比较好吧。
TOP
30#

沈老师的研究很深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