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黄哲锦专帖(四,五年级) [复制链接]

1#
一.学年发展目标

1.争取每学期完成一堂区级公开课。

2.
坚持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学习,每周完成至少15帖。

3.
坚持每月研修学习,认真写好研修反思。

4.
坚持写好一课一思,上好每一节课。

5.钻研论文学习,争取能获得区级奖项。


二.主要行动措施

1.阅读科学相关书籍,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2.
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
认真学习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坚持观摩全国优质课,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5.多阅读多学习多实践

最后编辑冥王星 最后编辑于 2023-09-01 17:39:31
分享 转发
TOP
2#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黄哲锦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XX

一、研修活动共得X分

1.1现场教研得X分(详见3#

1.2网络教研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1.3论坛研修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二、研修成果共得X分

2.1师德荣誉得X分(详见4#

2.2辅导成果得X分(详见5#

2.3撰写文章得X分(详见6#

2.4上课讲座得X分(详见7#

2.5技能竞赛得X分(详见8#

2.6课题研究得X分(详见9#

2.7课程建设得X分(详见10#

三、研修组织共得X分

3.1出谋划策得X分(详见11#

3.2活动组织得X分(详见12#

3.3项目管理得X分(详见13#

TOP
3#

1.1现场教研得X分

得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1次得5分,现场主动参与交流互动再得5分,网络互动10次以上再得3分。有视频录像的活动后及时补看得2分,以有活动听课记录或心得、照片等为准。

得分内容:

TOP
4#

2.1师德荣誉得X分

得分标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事业心强,服从组织分配,工作量饱和,团结协作,关心学生,为人师表。荣获镇校级优秀先进荣誉得20分,区级优秀先进荣誉得40分,市级优秀先进荣誉得60分,省级优秀先进荣誉得80分。


得分内容:

TOP
5#

2.2辅导成果得X分

得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辅导学生在校级获奖每人次得5分,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积分(相应级别个人奖获奖积分的3倍计算),非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得分内容:

TOP
6#

2.3撰写文章得X分

得分标准:主动思考,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报道撰写得10分,撰写案例、论文得20分。经区级媒体以上推送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TOP
7#

2.4上课讲座得X分

得分标准:承担开课、讲座等任务乡镇校级得10分,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

得分内容:

TOP
8#

2.5技能竞赛得X分

得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项目建设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TOP
9#

2.6课题研究得X分

得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参与者以主持执笔的三分之一分数记入(四舍五入)。

得分内容:

TOP
10#

2.7课程建设得X分

得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得分内容:

TOP
11#

3.1出谋划策得X分

得分标准:思考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

得分内容:

TOP
12#

3.2活动组织得X分

得分标准:承担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0分,协助参与项目活动得5分。


得分内容:

TOP
13#

3.3项目管理得X分

得分标准: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视工作量酌情得分。

得分内容:

TOP
14#

上虞是统一布置任务的?
TOP
15#

标准模板
TOP
16#

量化考核的细则,清晰有方向
TOP
17#

好细致的规划
TOP
18#

四上
一课一思:

第一单元 《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思路:

1.分辨声音。首先创设“听音大赛”情境,让学生听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并分辨其中各有哪些声音。

2.分辨并描述声音。先由学生自由表达,描述听到的鸟叫声。对其中的一些生活中的经验用词—响、轻、大、小等进行重点注意,提示用科学词汇代替。然后对各种不同的声音进行描述,同时用上科学词汇。

3.对声音进行分类。创设的情境是这些听到的声音都是一个个文件,展示满屏的文件,请学生帮助进行分类。

4.通过乐谱初步认识声音高低。通过小星星的乐谱,初步认识乐谱中数字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5.开放思维,展开对声音的疑问与思考。询问小朋友对声音还有什么疑问与问题。

教学亮点:

1.创设情境,吸引兴趣。“听音大赛”,比一比谁听到的声音最多最准确;“声音分类”,你作为一个小助手,帮助老师将声音文件进行分类。这些情境都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抓前经验,换新经验。通过学生自主描述声音,充分暴露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描述用语,在出现时,抓住这一词语,强调可以替换为相应的科学词汇。并在后续出现时,进行强化。

教学不足:

1.课堂环节不够有逻辑,比较零碎。课堂结构感觉更多是跟着课本的架构而教学,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设计。比如“通过乐谱认识声音高低”这一环节的出现就比较突兀,与前文没有联系与逻辑。
改进:可以在科学词汇学习这一环节,对高低进行分辨时,采用学生常见的乐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声音高低的认知。

2.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够。这节课可能过于为了让学生用科学词汇描述声音,而限制了学生对声音的描述。导致学生的描述环节,只用了对应的科学词汇,而没有更多样的描述了。
改进:这一环节可能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再找出其中与科学词汇相对应的前经验,并进行替换与强化,形成新认知。

TOP
19#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思路:

1.
引入本堂课的探究主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探究多样物品来发现。

2.
物品1:橡皮筋,要求仅仅用手,能否让橡皮筋发声?有几种发声方法?不同的方法效果如何?,通过这3个问题层层递进,研究橡皮筋发声的情况。

发现,发声情况可能与橡皮筋的振动有关。

3.
物品2:钢尺,让钢尺发声,观察钢尺发声时的运动状态。并成为验证发现的证据之一。

4.
物品3:小鼓,利用小鼓发声,观察运动状态。只能用手感受小鼓的振动,无法看到振动。因此由学生思考方法,提出可以放轻小的物品。再次观察,验证发现。

5.
物品4:音叉,敲击音叉发声,观察运动状态。明显用手能感受振动,有部分小组能看到音叉上的斑点变糊,都证明了振动。也再次验证发现。

6.
结论:由此可发现,这些物体由振动产生声音。



再扩张,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物体是由振动产生声音。

7.
推及到人体发声,人体是由什么振动产生声音的呢?感受声带的振动。

推及到乐器发声,乐器发声是谁在振动?

教学亮点:

1.
培养学生的证据思维。在探究各个物品的发声原因时,以第一样橡皮筋作为提出猜测的依据,以后续的物品作为验证猜测的证据。

2.
聚焦迅速,引入直接。直接聚焦课堂的中心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从而使得学生能带着目的去探究。

3.
根据证据得出结论,不扩张。根据课堂实验的物品,仅仅能得出这些物品发声靠振动的结论,无法扩张到所有物品。

教学不足:

1.
实验不足:音叉由于感受的振动非常明显,就没有再准备挂着绳的泡沫小球。但是考虑一致性,与小鼓相一致,则不能光感受,还需要看到音叉的振动,所以需要再准备泡沫小球,让音叉的振动显化。

2.
拓展环节太匆忙。由于实验物品多,对于声带的拓展,所用时间就非常少。

3.
思维发散不够。其实这些实验物品局限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完全可以加入更多身边的物品,去发声,去探究。

TOP
20#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一课一思
教学思路:
1.通过请同学来弹奏玩具吉他,展示弦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引发学生的疑问,弦的哪些因素会导致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呢?
2.根据现象与感受进行合理的推测。请同学们玩一玩,看一看。
请同学说一说猜测。
引出弦的长短、粗细、松紧会导致声音的高低不同。
3.因素一:粗细,如何探究弦的粗细产生不同的声音?
请学生设计实验,并着重讨论弹的力度要一致。
实验后,请学生交流。
学生在交流中就会出现松紧问题,趁此抓住,提出疑问,让学生明确松紧也要保持一致。
让学生再次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4.因素二:松紧,学生讨论研究方案。明确弹的力度一致,粗细一致的问题。
交流实验结果。
5.因素三:长短。由学生讨论研究方案。明确松紧一致,弹的力度一致,粗细一致的问题。
交流实验结果。
6.总结实验,交流“我的发现”。
7.学以致用:若你要制作一个用弦发声的小乐器,你将如何制作弦,使其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生交流各种做法。
展示各种自制小乐器的成果,为下一节“自制小乐器”提供灵感基础。
教学优点:
1.思路明晰。课堂环节明晰,逻辑明确。根据现象提出猜测—设计探究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实验发现—总结实验发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的严谨探究思维。影响弦发声的因素有多种,此时就需要控制变量,在实验设计和实际实验中培养和体验控制变量的思维和做法。
3.学以致用,为下节课打基础。总结发现后,即可趁热打铁,思考若做一个以弦发声的乐器,需要如何制作,应用到实际,提出具体方法,才能让下一节课的制作落到实处。
教学缺点:
1.思维的发散不够。影响弦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有多种,没能足够发散思维,只是围绕了作业本中的三个影响因素,有思维局限。
2.引入的过程没能做到人人体验。由于引入的吉他是一个演示的玩具吉他,不够大,而且只有一个,只能让一个学生上来演示与感受,没法让全班进行感受,那么根据体验和感受进行猜测这一思维方式的培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对于每个探究实验结果的交流做的不够到位。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无法暴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比较局限。

TOP
21#

后续其他一课一思,会陆陆续续放上来
TOP
22#

又到了自制小乐器的时候了。这回在课堂上自制了吸管萧后,要求学生能在国庆回去自制乐器。期待他们的作品,已经有一些作品了。



TOP
23#



TOP
24#

回复 22楼冥王星的帖子

我也布置了国庆做乐器的作业
TOP
25#

回复 23楼冥王星的帖子

这个钉子好别出心裁
TOP
26#


192424
192425

冥王星 发表于 2023/9/30 16:23:17
这个木潇不知道好不好吹
TOP
27#

立目标,共勉,
TOP
28#

回复 23楼冥王星的帖子

这些个螺丝钉很吸引人,想听一下演奏曲目
TOP
29#

把自己的所见所得及时记录,能不断丰厚我们的底蕴。
TOP
30#

有目标就会有收获,孩子们做得挺用心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