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夏薏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实践与反思
备课前的准备:
多年前执教过一次老版本的《岩石和矿物》单元,那时候刚从教第二年。对岩石和矿物从未研究过,了解颇少、兴趣也不是很浓厚。所以说来惭愧,那时的自己只能是照本宣科,在课堂中将所谓的考点讲讲清楚。更是害怕学生们拿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石头来问我,这块岩石叫什么名字,那块岩石叫什么名字,往事不堪回首,对这一单元充满了慌张。今年要在《岩石与土壤》单元中又要邂逅这些知识了。机缘巧合之下,朋友圈看到了一则报名消息----“台州小科探一日游活动,跟着科学家奔赴临海大火山”。厚着脸皮联系了科协负责人,想借用“科学老师”的名义当一回旁听生。得到同意之后,随即叫上了组内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队报名。
这次跟去的科学家共有两名,一位是王文利,长期从事古生物研究,四年级里语文课文里就有他的作品《琥珀物语》。还有一位是省地质调查院正高级工程师周宗尧老师,周老师言语幽默风趣,简单易懂,不愧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这一次我们的火山考察活动就是全程紧跟在周老师,聆听石头的声音,寻找岩石中记载的关于地球母亲的秘密。
考察过程中真的是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漫山的六边形柱体让人如此震撼。还有火山岩浆冷却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流纹岩。本次学习激起了我研究岩石的浓厚兴趣,让我又不禁去重温了一遍“地心游记”。作为临海人,非常欢迎大家来桃渚地质公园游玩,尤其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一边爬山,一边领略火山遗迹。登上火山岩的石柱峰上,那满目金黄就引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
1.灵活选材
新课标里对岩石的名称已经不再有过多的要求,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岩石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岩石的特征。基于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材料箱里的材料实况。材料箱中的大理岩比较小块,都没有条纹特征。最后意在让学生能亲眼观察到更多岩石的外部显著特征。我把教材里的“大理岩”替换成了“页岩”(孩子们称它为“巧克力千层”)。
2.多角度记录
对作业本的记录单进行了小调整,降低了记录难度。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对“光泽”这个特征,会比较陌生。因此降低了观察难度,但是“强/弱”的记录,对下一课的学习和观察又起到了影响。孩子们不会去区分是何种等级的光泽,其实于我而言,我也感觉“光泽”类型的判断难度好大呀,不知其他老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3.沉浸式观察
今天的课堂角色就是一个小小“地质学家”,这节课,孩子们利用各种工具,对三种岩石进行细致、全方位的观察。投入的观察,细致的记录,这是解密岩石话语的开始!
4.充分研讨
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参差不齐,即使一样的工具和一样的理论方法,但是观察结果总是会出现很多不一致。但又受时间的限制,所以研讨环节只能以一个孩子的观察结果为蓝本,各个同学进行纠正与补充。所幸现在的希沃助手还是很给力的,实时投屏观察结果,研讨环节我们依然“用证据说话”。但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研讨氛围越来越淡,似乎大家都习惯坐在下面听别人分享,分享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远不及三年级。我也在反思原因,积极制定一些策略。
课堂结束之后,孩子们都重新认识了“岩石”。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从未想过原来不起眼的石头,有那么多的不同,我本来以为他们都差不多的……”
金亚军
二哥
廖鑫胜
扔砖换玉
毛翠
四天有夕阳
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