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高效论文写作的10个原则
文章来源 | 社科学术圈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论文的写作与阅读一项核心技能。实际上,能否发表论文已经成为评判科研人员能力的标准,并预测着他们未来的成功之路。在论文的产生与消费中,有多方人士参与其中,然而,每一方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偏好:编辑希望你的论文意义重大;审稿人需要判断文章的结论是否证据确凿;读者则希望能快速理解主旨,以决定是否深入研读文章细节。对于作者自身而言,则是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广泛的受众传递文章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说服专家认同研究成果。为了实现所有的目标,你需要将文章在多个方面都组织得尽善尽美 —— 从句子、段落、章节到相关材料。
对于更加广泛的科学事业来说,清楚明确的交流也不可或缺,因为 “概念迁移” 成为了交叉学科发展的阻碍。特别是在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过程中,产生了庞大的、高度互联的次级学科网络。随着研究人员愈加专业化,强化概念间的联系变得愈加重要,但也愈发困难。跨学科的交流仅能建立在文章具有可读、可信、可记忆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们给出了十种简单的规则来规划论文结构。
第一条规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要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
第二条规则:为那些不清楚你工作的有血有肉的人们写作。
第三条规则:坚持背景-内容-结论(CCC)的结构组合。
第四条规则:优化你的逻辑流:避免曲折,使用平行叙述。
第五条规则:在摘要中讲述完整故事。
第六条规则:在引言中解释清楚为什么这篇论文至关重要。
第七条规则:用多个逻辑相关的陈述句(可辅以图表)给出支持论文中心思想的结果
第八条规则:讨论空缺如何被填补,说明诠释中的限制及同领域的相关性
第九条规则:将时间分配到重要的部分:标题、摘要、图表和提纲
第十条规则:获取反馈,然后简化、重新使用、再次构造这个故事
前四条规则可以应用于一篇论文的所有部分,甚至是其他形式的交流,如会谈和海报等。中间四条规则涉及论文每个主要部分的主要目标。最后两条规则为有效构建论文原稿提供了过程启发式的指导。接下来就随我们一起,了解论文写作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