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课后小记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一课上过后印象很深刻,孩子们的表现超乎想象,与大家分享。
本课探索环节主要有三个活动: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2、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3、发现更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一、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整合活动。
为保证有较充分的活动时间,提升活动效率,将前两个活动整合在一起,采用了块状研究。边研究边记录,最后一起汇报。




2.自主选材。
为了各组能充分了解活动操作过程,让各组商量后派代表上台来,自助餐式选择所需器材。这个设计的预期是让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清楚地知道,我们接下去要用哪些材料,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培养自主意识。
3.改进器材。
加热白砂糖的勺子,每次使用后都会变得漆黑难洗,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出现,给每个小组发了铝箔纸,自己包好勺子再加热。


二、小组活动中的几个情况印象深刻。
1.自己动脑解决烫手问题。
活动前提醒大家,直接用手拿杯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可能会烫手,自己想想解决办法。结果两个小组很有创意,一个用纸巾隔热,一个用胶带黏住提起。这个小小的举动体现的是孩子们的创造力。


2.偷吃现象贯彻整个活动。
从材料拿到手开始,各组就不停地有孩子在偷吃白砂糖。随着活动的进行,还有人偷尝了焦糖,最夸张的是有几个孩子偷尝了最后的黑色物质。还给自己画了胡子,有一字胡、络腮胡等,这个行为体现的是儿童天真的童趣。


3.玻璃片接触火焰后破损。
一个小组,在蜡烛火焰上接触了10秒就破损了,真有些意外。可能是玻璃太薄之故吧,可其他小组没有这个情况。这个情况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操作不当还是其他原因,暂时没搞清。


4.焦糖无意中的拉丝成果。
有孩子在白砂糖加热过程中,用火柴梗沾着糖浆拉出了长长的丝线,成就感满满。只要是自己制作的感觉就是特别棒。


5.点蜡烛时火柴牺牲很多。
每个小组在用火柴点燃蜡烛时,都不太会点火柴,一包火柴基本牺牲。有的最后借助打火机完成点火。火柴逐渐远离生活,是否一定要在科学课堂应用?
为了这堂课,课前的材料准备还是有点辛苦的,看着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这么投入,这么有成就感,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