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章华娟专帖(四年级) [复制链接]

91#

教学过程
一、聚焦:种类繁多的岩石
1.分发岩石。大家认识这三块岩石吗?
2.区分三种岩石“花岗岩、大理岩、砂岩”。(学生知道三种岩石的名称并能区分)
3.揭示课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板书)
4.大家来说说看,这三种岩石各有怎样的特征呢?(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看、摸等方式观察“颜色和光滑度”)
5.请两位同学上展台,各介绍一种岩石。
二、探索: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岩石
(一)观察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
1.大家的观察非常细致,但是科学家在观察研究岩石的时候更加细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还从哪些方面观察岩石的呢?
2.出示活动单,明确观察方向。(用铅笔记录,方便涂改)。
3.大家知道怎样去观察吗?
[由于本课观察内容较多,并且很多实验需要指导,所以将主要的观察内容重点放在“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软硬、组成的颗粒大小”]
出示观察记录表。
名称    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    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    软硬
花岗岩            
砂岩            
大理岩            
(二)更细致地观察岩石标本
1.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观察岩石的。
2.依次提供“有斑点的岩石”、“有小孔的岩石”、“有条纹的岩石”、“有层次的岩石”四副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提问:“你知道有条纹是什么意思吗?有层次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对照参照物来细致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相关特征,及时记录。
3.岩石是由非常多的颗粒组合而成的,这些颗粒大小是怎样的?
Ppt微课展示(颗粒细密的岩石、颗粒粗疏的岩石、颗粒粗大的岩石)
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
4.岩石的硬度该如何判断?用微课演示刻划:
软: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微课中准备了三种硬度岩石的展示,在总结判断硬度方法时,可让学生推测“较软”的标准);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5.学生总结方法,老师用板书“导图”的方式总结软硬标准,便于学生实验。
6.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三、研讨:观察发现
1.学生反馈交流:学生在展台下展示记录单汇报,全班交流。
2.请学生分别归纳总结“花岗岩、大理岩、砂岩”三种岩石各自的特征,师板书总结特征。
3.提问:我们如何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
四、拓展:观察岩石的光泽和组成岩石的内部物质
1.科学家们有时也会对岩石的光泽进行观察,微课展示“光泽度的观察及光泽度标准”。
2.我们对岩石的外部特征进行了观察,那不同岩石内部的物质是否一样呢,该怎样观察?通过视频微课对操作进行演示。
TOP
9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堂课观察内容较多,而且有很多学生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内容,如光泽、层次等。其次,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更加系统有目的地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两方面观察岩石的条纹、斑点、小孔以及颗粒特点,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比如颗粒的大小观察是很不明确的,颗粒的结构是松散还是紧密也会出现分歧。
TOP
93#

本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岩石?用什么方法观察?等问题来创设主动探究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独立探索后,老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其次,充分发挥教师I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独立探究时,教师进行巧妙地引导来突破重难点。在学生的研讨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不以教材列出的特征为唯一的标准,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TOP
94#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装满水,再拧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TOP
95#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TOP
96#

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层硬壳,长得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这时,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然后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TOP
97#

太阳系有那些天体?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TOP
98#

笑能使人健康,这是因为笑能使人肺部扩张呼吸量,加大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内分泌活动,快乐的情绪提高了食欲是消化液增多。
TOP
99#

生物的命名与模式标本:科学家们给每个他们研究过而又没有记载过的生物都取一个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字,称为双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学家林奈首创。定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其中指定一个为正模,其余为副模。
TOP
100#

一路成长


TOP
101#

长出花蕾了


TOP
102#

岩石的组成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集合体。这节课学生将从岩石组成的角度加深对岩石的认识。通过对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的观察,引出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进而通过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的观察、比较与描述,知道了三种矿物的特性,初步学会岩石矿物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并能简单进行记录的能力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特征的信息,并对三种矿物特征对比、归纳中实现的。
TOP
103#

岩石的组成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 表颜色更可靠。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
·能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并能够做好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
TOP
104#

岩石的组成
重点: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做好记录。
难点: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做好记录。
TOP
105#

岩石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聚焦:岩石与矿物的关系
1.上节课,我们对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
2.PPT展示四张不同矿物图片,帮助学生区分矿物与岩石的区别。老师明确,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中的花岗岩是什么组成的?这些成分是什么?(板书:岩石的组成,)
二、探索:花岗岩成分组成
(一)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1.出示花岗岩,提问:组成花岗岩有几种颗粒,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教师引入对矿物颗粒的科学观察。
2.学生相互合作,先用肉眼观察,再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交流后出示“花岗岩组成”的图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说一说看到的矿物情况。
3.出示图表,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并记录三种不同颗粒在颜色、形状、光泽等特性方面的不同。
(二)观察三种矿物的特征
颜色与条痕颜色的观察
1.在发现三种不同颗粒在颜色、形状、光泽等特性方面的不同的基础上,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对这些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进行观察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三块已经贴好标签的矿石,让我们想想应该怎么样去观察他们呢?”
2.归纳整理,提出科学家是如何观察矿物的颜色,引入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方法。
3.微课视频介绍矿物的颜色和条痕的观察方法。
4.提问,对条痕观察的注意点。
5.给出已贴上标签备注为“矿物一、矿物二、矿物三”的“云母、长石、石英”三种矿物。学生用肉眼观察三种矿物的颜色,用摩擦无釉白瓷的方法分别观察三种矿物的条痕颜色。板书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结果。
6.汇报交流: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光泽与透明度的观察
1.除了颜色,科学家还会通过观察矿物的小薄片来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2.微课介绍矿物的透明度的观察和对矿物光泽的观察。
3.讲解观察透明度的注意点和观察矿物光泽的注意点。
4.出示三种矿物薄片,尝试用它观察书本上的文字,确认透明度的区分。
5.出示金属、玻璃、泥土、丝绸、蜡烛,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观察三种矿物的光泽,看看它们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进行记录。
6.给出已贴上标签备注为“矿物一、矿物二、矿物三”的“云母、长石、石英”三种矿物。尝试用它观察书本上的文字,确认透明度的区分。观察三种矿物的光泽,看看它们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进行记录。板书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结果。
7.汇报交流:这三种矿物的各自特点归纳与三张矿物资料卡(云母、石英、长石)比较,判断这三种矿物分别是哪种矿物。
三、研讨:实验发现
1.学生反馈交流:运用什么方法对矿物进行研究?
2.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物居于什么特点?
3.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4.提问:岩石与矿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5.展示更多矿物的资料,简单介绍矿物的特点。
四、拓展:
1.对自己生活附近进行一次矿物收集活动,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预设:学生阅读教材的“提示”,并鼓励学生努力按照提示的要求去做,为下节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做好准备。)
2.小结: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 表颜色更可靠。
TOP
106#

教学反思:
1.在实验设计时,先让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再进行研究。先通过图片认识花岗岩,在认识花岗岩时,我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花岗岩,对花岗岩的颜色形态有个初步认识。再借助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进而知道花岗岩里有三种不同的颗粒物且特点各异。之后再引入云母、石英、长石,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完后,让学生把这三种物质进行对照,从而知道花岗岩是由这三种物质组成的。这时再告诉学生什么是矿物,并由对花岗岩的认识中类推出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2.精选工具,增强实验效果。为了达成教学目的,本课选用了10倍的放大镜和小刻刀,对花岗岩的察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TOP
107#


TOP
108#

回复 107楼章华娟的帖子

小组合作收集制作的岩石标本,很精致。
TOP
109#

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TOP
110#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 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TOP
111#

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TOP
112#

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TOP
113#

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TOP
114#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TOP
115#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章华娟 发表于 2023/5/12 8:10:17
这个可以和水的三态变化结合起来
TOP
116#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材简析
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本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学生运用前几课的学习所得,通过进一步查阅图鉴,来亲自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通过制作标本活动,学生既学会了制作方法,又增强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与兴趣,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性的认知。
TOP
117#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并且也掌握了一些观察岩石的视角与方法,从肉眼的初步观察到使用工具的细致观察等。第三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了解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通过对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的观察,引出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进而通过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的观察、比较与描述,知道了三种矿物的特性,初步学会了观察方法,对矿物的观察、特性的描述始终与观察岩石的组成活动相伴而行。本节课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以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形式,借助图鉴对更多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学生在识别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会制作标本的方法,还增强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与兴趣,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性的认知。
TOP
118#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依据。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
·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
·体会到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乐趣。
·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岩石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TOP
119#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对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进行标本制作。
难点:对照标本图鉴,对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
TOP
120#

制作岩石矿物标本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制作标本的意义,初步了解制作步骤。
1.出示一些标本图片,学生欣赏。
2.视频讲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3.岩石和矿物也可以做成标本,你们想试一试吗?揭示课题: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板书: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二、探索一:识别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
1.如果要制作一个岩石或者矿物的标本,我们要怎么做?
2.自学书本上标本制作的过程(P50-51)。师:你觉得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3.怎么识别和鉴定岩石或者矿物标本?
4.分组学习标本图鉴。师:掌握了观察岩石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借助标本图鉴来进行识别,老师这里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份标本图鉴,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份图鉴上有多少种岩石或者矿物,可以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呢?
5.分组领取材料,对岩石和矿物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岩石矿物特征记录下来,对照标本图鉴,识别是哪种岩石矿物。
6.交流研讨,生上台展示:三块岩石矿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讲讲理由。
三、探索二:制作岩石或者矿物标本
1.识别出了岩石和矿物,我们就要进行标本的制作了。
2.教师结合PPT巩固讲解制作过程:
第一步:准备制作岩石标本的材料(标本盒、标签纸、毛巾等)。
第二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第三步:识别采集的岩石和矿物。对照标本图鉴,根据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识别。
第四步: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标签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编号、名称、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日期,做好的标签对应岩石、矿物放好。
第五步: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标签对应放好。
3.学生分组活动,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在制作过程中,将自己归纳出的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方法与步骤,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四、研讨
1.展示所有小组制作的标本盒。回顾制作标本的方法。师:你能说一说刚刚你是怎么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吗?你有什么经验和我们大家分享?或者有什么需要提醒我们的?
2.体会制作标本的意义。制作完标本后,你对研究岩石和矿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如何才能更好地制作一个精美岩石、矿物标本?
五、拓展:充实标本盒
如果在野外,碰到不熟悉的岩石,你会怎么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