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王丽琴专帖(五年级) [复制链接]

151#

回复 141楼王丽琴的帖子

通过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
TOP
152#

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完成食物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思路

(一)聚焦:绿豆苗与周边的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

1. 绿豆苗周围有哪些生物?什么动物以绿豆苗为食?(蚜虫、瓢虫、蚯蚓、蜘蛛、青蛙、小鸟等)

2. 食物链的规律。(以最低等的植物或动物为起点,向右发展成食物链。判断是否完整的依据是:最低等的生物有没有吃的东西了?最高等的生物有没有动物能吃它了?)

3. 食物链的意义:低等动植物为高一级动物提供食物、能量、营养。

4. 卡片游戏找食物链。每个小组提供11张卡片,小组合作找出至少4条食物链。(小草、绿豆苗、落叶、蚯蚓、蚜虫、瓢虫、蜘蛛、小鸟、青蛙、蜗牛、老鹰)

5. 多条食物链组成的关系网叫做食物网。

(三)研讨

1. 生物与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2.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食物链?

三、亮点

1. 用卡片分组找出食物链

2. 讲清楚了判断食物链是否完整的方法。

四、不足

1. 学生天气热起来了很容易躁动,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课堂上讲解的部分要少一点,多让学生动手做。

2. 加强课后的观察:课后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食物链,并将食物链画在作业本上。

TOP
153#

学习了老师的教学设计。
TOP
154#

第一单元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一、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态瓶。

2. 学习难点:对生态瓶进行持续的观察,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二、教学思路

(一)聚焦:绿豆苗周围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绿豆苗周围有蚜虫、瓢虫、蚯蚓、土壤、小鸟等。绿豆苗为动物提供氧气和栖息地,蚯蚓松土,其他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又为植物提供养料。)

(二)探索

1. 什么是生态系统?(像以上这样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草原、森林、湖泊、大海、池塘等都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2. 什么是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3. 找一找池塘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食物链。

4. 模拟池塘,设计一个生态瓶。(思考的问题:放哪些生物和非生物?数量怎么控制?放入的顺序如何?用什么水?)

(三)研讨

1. 制作生态瓶的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2. 为了让生态瓶中的生物和谐生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改变生态瓶中的某一个条件会有什么变化?

4. 持续观察和思考。

三、亮点

1. 从绿豆苗入手,展现一个生态系统。

2. 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再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四、不足

1. 内容较多,上课时间来不及。

2. 生态瓶的材料学生带不齐,而且其中的动物不能这节课中就放置进去,需要课后再操作。

TOP
155#

在设计合适的材质时,需要优先考虑环保材料,同时需要保证材料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TOP
156#

回复 152楼王丽琴的帖子

注重在实践中的引导,把知识安排在各个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一步一步地去挖掘知识。
TOP
157#

第一单元结束,打算花两节课时间讲解作业本、评比作业本,并完成单元练习。
TOP
158#

有学生问生态瓶为什么用油桶,是因为要用油吗?当然是因为大,但是油桶的油很难洗干净,最好用大号的矿泉水瓶。
TOP
159#

第一单元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一、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态瓶。

2. 学习难点:对生态瓶进行持续的观察,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二、教学思路

(一)聚焦:绿豆苗周围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绿豆苗周围有蚜虫、瓢虫、蚯蚓、土壤、小鸟等。绿豆苗为动物提供氧气和栖息地,蚯蚓松土,其他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又为植物提供养料。)

(二)探索

1. 什么是生态系统?(像以上这样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草原、森林、湖泊、大海、池塘等都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2. 什么是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3. 找一找池塘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食物链。

4. 模拟池塘,设计一个生态瓶。(思考的问题:放哪些生物和非生物?数量怎么控制?放入的顺序如何?用什么水?)

(三)研讨

1. 制作生态瓶的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2. 为了让生态瓶中的生物和谐生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改变生态瓶中的某一个条件会有什么变化?

4. 持续观察和思考。

三、亮点

1. 从绿豆苗入手,展现一个生态系统。

2. 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再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四、不足

1. 内容较多,上课时间来不及。

2. 生态瓶的材料学生带不齐,而且其中的动物不能这节课中就放置进去,需要课后再操作。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4/20 13:26:33

用心,赞!教学思路可以再简单点,重点思考哪些地方还可以在提升,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TOP
160#

进步会越来越快!
TOP
161#

回复 159楼朱钻飚的帖子

好的,再改进。
TOP
162#

第一单元复习

一、种子发芽实验

1. 猜想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土壤、阳光、养料等。

2. 对比实验:控制不同条件,验证我们的猜想。

3. 验证绿豆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的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个塑料皿,并编号。

②放上不同条件

③分别放入相同的绿豆种子3颗。加上其他相同条件。

④观察并记录。

二、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比较每个人做的对比实验的结果。发现:有土壤和无土壤的种子都发芽了;有阳光和无阳光的种子也都发芽了;加肥料和不加肥料的种子也都发芽了;有水分的种子发芽了,无水分的种子没有发芽;有空气的种子发芽了,无空气的种子没有发芽;放在常温下的种子发芽了,放在冰箱的种子没有发芽。

2. 得出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适宜的而温度;土壤、养料、阳光不是必备条件。

3. 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绿豆苗的生长

1. 绿豆苗的生长必需条件: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2. 证明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有无阳光,不改变的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①准备1个不透明的纸盒子,将两个长势相同的绿豆苗盆栽分别做好分组为1号、2号。

②将1号放在不透明盒子中,2号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分别定时浇水。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

④记录表:


高度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我们的解释

阳光下的绿豆苗

较矮

淡绿的的茎、绿色的叶

粗壮

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料。

黑暗处的绿豆苗

较高

白色的茎、黄色的叶

细长

3. 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作用下在绿叶中产生氧气和养料。

4. 植物的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养料,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和食物。

5.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热带水分光照充足,芭蕉的叶子宽大;沙漠中缺水仙人掌根系发达叶退化成针,茎可以储存水分。

6. 植物的向光性:课后实验。阳光往哪边照,植物就往哪边生长。

四、蚯蚓的选择

1. 蚯蚓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

2. 实验证明蚯蚓对光照的选择。

①不同条件:有无光照。相同条件:湿润的泥土、空气、适宜的温度。

②折叠蚯蚓实验盒:一端有光照孔,一端没有。

③将2份相同的泥土分别放在蚯蚓实验盒的两端,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上盖子。

④让蚯蚓盒一端有阳光,一端无阳光,看蚯蚓的选择。

5分钟后观察记录。多次实验。

3.实验证明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

①不同条件:干泥土、湿泥土。相同条件:黑暗环境、空气、适宜的温度。

②折叠蚯蚓实验盒:一端有光照孔,一端没有。

③将1份干泥土和1份湿泥土分别放在蚯蚓实验盒的两端,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上盖子。

④让蚯蚓盒内没有阳光,看蚯蚓的选择。

5分钟后观察记录。多次实验。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的蚯蚓比较多,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5.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喜好。

五、当环境改变了

1.青蛙在不同环境(季节)中的行为变化:春季是小蝌蚪,夏季变成小青蛙,秋季快速生长,冬季进行冬眠。

2.四季的田野,根据阅读资料和生活常识整理四季的田野中气候、草木、蝴蝶、青蛙的变化。

季节

气候

草木

蝴蝶

青蛙

温暖

发芽

由卵孵化成幼虫

由卵孵化成蝌蚪

炎热

生长

变成蛹

蝌蚪变青蛙

凉爽

变黄

变蝴蝶

生长

寒冷

枯萎

产卵、死亡

冬眠


3. 阅读资料。知道丹顶鹤、螃蟹、鱼类的迁徙和洄游。

4. 在野外遇到冬眠或者迁徙的动物应该怎么办:找当地动物保护组织处理。

六、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绿豆苗周围的生物有哪些?非生物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存在食物关系吗?举例说明。

2.什么是食物链: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什么是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织成的“网”。

3.食物链的特点:最低等的生物在最左边,依次向右是越高等。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

4.食物链的作用:低等生物为高等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营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5.模拟实验:减少食物链的其中一种生物,其他生物数量先会增加、再减少。

七、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1.群落:自然界中某一区域内的生物形成的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生态系统:一个区域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整体。

2.设计生态瓶:

①设计方案: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选择合适的材料。

②制作:先放非生物、再放植物、再放动物。

③保持平衡:保持生态瓶中的生物平衡,种类多一点。

TOP
163#

回复 162楼王丽琴的帖子

收藏分享给学生
TOP
164#

科学研讨会听课笔记:






TOP
165#

科学研讨会听课笔记:
180078

180079
180080
180081
180082
180083[/at......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5/5 9:14:12
收获满满的研讨会
TOP
166#

第三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

一、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水的三种状态。通过实验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2.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二、教学思路

(一)聚焦:关于热你知道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探索

1.读取常温下水的温度、冰水的温度。

2.给水加热,测量持续加热每分钟(3分钟)的温度、沸腾时的温度、停止加热后每分钟(3分钟)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加热每分钟(3分钟)的温度。

3.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三、亮点

1.单元起始课要对单元内容有个大致介绍,让学生说一说已知的关于热的知识以及操作,说一说还想知道关于热的哪些知识和操作。(温度、传递、材料、能源、来源、环境、生物等)

2.分小组实验,每个小组内的组员分工合作,指定小组长做好纪律管理工作、记录员记录实验现象、计时员计算时间、操作员合理操作、整理员整理器材。

四、不足

1.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很不合理。本次课需要花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着重进行器材介绍和实验操作规范的讲解和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高温物体的拿放以及安全教育)。第二课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演示的时候用自己画出来的器材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模拟操作后再实验。

3.本节课实验操作前询问学生水有哪三种状态,出示液体和固体(老师自己带冰块来)的状态,测量温度。再问学生水的气体状态是怎么样的?在什么时候会形成?引发学生思考,再去实验。

4.实验分成几个小目标去完成,而不是一股脑把问题都抛给学生:

①最大目标:几度时水沸腾了?

②水的状态发生改变了吗?

③水在加热过程中、冷却后、沸腾后继续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5.先给水加热直到沸腾后记录每分钟的温度,沸腾后首先做“沸腾后的继续加热”实验,再做“沸腾后停止加热”实验,这样操作可以不间断也可以不用重复。

6.在实验过程中温度计要一直放在热水中测量,拿出来后读数下降再去测量需要时间而且不准确。


沸腾前加热

沸腾时

沸腾后继续加热

沸腾后停止加热

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沸腾时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温度














水的变化














7.实验过程中水沸腾了但是读数没有在100°C左右,原因可能是烧杯散热比较快,还有就是酒精灯火焰太小。有些小组不管加热多长时间都不能沸腾,实验器材需要改进,还有水量的控制。不成功的小组需要再做一次实验。

8.学生分析归纳数据的能力非常差,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能举手发言。需要花更多时间让学生随意发言,平时课堂上时间紧没有注意这方面的提升。实验得到的数据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折线图,使水温的上升曲线明显,结论更容易得出。

TOP
167#

器材准备+模拟实验板贴



TOP
168#

实验过程:





TOP
169#

温度与水的变化实验单(部分):




TOP
170#

回复 162楼王丽琴的帖子

知识点详实,条理清晰。
TOP
171#

回复 169楼王丽琴的帖子

实际教学中发现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有高低变化的现象更多。
TOP
172#

回复 164楼王丽琴的帖子

笔记认真,收获满满
TOP
173#

回复 162楼王丽琴的帖子

很好的复习资料,感谢分享
TOP
174#

器材准备+模拟实验板贴
180297

180298
180299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5/6 13:07:59
模拟板贴太棒了,学生可以反复多次练习,直至熟能生巧。
TOP
175#

回复 171楼凌湖的帖子

是的,有很多影响因素。我们做实验的时候98、97度的时候沸腾了。沸腾后的持续加热过程中有些小组读出的数据都不相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还有当天的气压都有关系。
TOP
176#

接下来就要开始这一单元,王老师很多新思路可以借鉴
TOP
177#

l老师的笔记好仔细,感谢分享。
TOP
178#

温度与水的变化改进实验:1.用温水
2.拉高酒精灯的灯芯,使火焰更大更高,保持外焰加热。
3.减少水,小烧杯用50毫升的谁左右最合适。
实验效果:
比之前成功率高,但是还是有很多小组没有出现沸腾的现象。
措施:学生进行课后实验,在家里用锅烧水观察现象,没有100度玻璃温度计的学生可以向老师借,测量水沸腾的温度以及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后的温度。


(成功的小组记录表示例)

(拉高酒精灯灯芯、用温水加热)

(水在50毫升左右,观察到了沸腾的现象)
TOP
179#

有些小组实验沸腾的温度有97、98、99摄氏度,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也有1度左右的起伏。给学生的解释是:当天阴雨天气压比较低,不到一个大气标准压就能沸腾。温度计一直拿在手上容易晃动和读数过程中的误差。酒精灯火不够大导致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散失比水吸收的热量更大。
TOP
180#

这个实验的关键就是温度计的精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