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大行星实物建模的教学疑问?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今日春分,适宜开贴,记录自己在2023年的一些所思所想,更多的,我想记录课堂中学生的精彩发言。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23-03-21 09:16:59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3/3/21 18:11:59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在上《八颗行星》一课时,在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中,行星距离太阳的数据处理是一大难点,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上学习过比例尺,知道可以采用等比例缩小的方式去进行,可是选择哪一个比例关系作为合适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在本课的限制条件下去思考了,因为提供给学生的是50厘米长的纸带,那么势必缩小到将所有行星能够摆放下为止。因此,在这个环节,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让学生多试两次,他们就知道了。

同样的教学,在3个班都没有出现不同的声音。到第四个班去上这一课,同样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问到学生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提出,可以把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看做1,这样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就可以算出来了,是几个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不得不感叹这位学生真正独立在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位男生也提出了,可以把所有的数据都除以5000,也是一种方法。但是我在他们回答之后的处理我觉得不好,虽然都给予了他们绝对的肯定,但没有再帮助他们去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们不选择用这个比例的原因。课上我只是说了,这样计算量会比较大,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不太方便,我们可以选择更加方便的方式去处理,缩小10000倍。其实把最远的449600去除以5800算一下,会发现有77.52,还是超出了我们的纸带的,所以并不仅仅是计算麻烦这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超出了我们所用的材料。而且,借着学生水星到太阳的距离可以看做单位1的方法,我应该顺势提出在实际中,就有这样的方法在使用,只不过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看做1个天文单位,一般用以计量太阳系中各天体间的距离。而在课上,我根本就没有想到,真是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科普的时机。反思原因,是我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是课后听课的年长的老师提醒我的,我才意识到原来可以在这里给学生补充一下。深切感受到,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啊!那位女同学,真是是位很赞的孩子!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23-03-21 09:17:14
TOP
3#

学习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就是在充足的思考和研讨中不断迸发出来!
TOP
4#

在上《八颗行星》一课时,在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中,行星距离太阳的数据处理是一大难点,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上学习过比例尺,知道可以采用等比例缩小的方式去进行,可是选择哪一个比例关系作为合适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在本课的限制条件下去思考了,因为提供给学生的是50厘米长的纸带,那么势必缩小到将所有行星能够摆放下为止。因此,在这个环节,给予学生试错
胡璐佳 发表于 2023/3/21 9:16:13
确实非常难的教学内容
TOP
5#

常学习,常反思
TOP
6#

全部(行星离太阳远近和行星直径)等比例缩小,才是最佳建模方式。
TOP
7#

建议以天王星离太阳远近为所设最大距离,如50Cm,然后用电子表格自动换算出其它数据,但问题来了,水星会有多小了!!
TOP
8#

建议一问一主题帖,独立更好!
TOP
9#

看了楼主的帖子反思自己上课时候对于超出预设的学生问题回答的一些处理方式不恰当的地方,教育机智真不简单,且行且思
TOP
10#

要行星离太阳远近和行星直径等比例缩小是无法完成太阳系模型,直径只能用1:10亿的比例木星直径还有14cm,要在一块板上完成距离可以用1:1000亿的比例可以再50x50cm的板上完成。
我选择了天文单位,把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作为单位1,那么太阳到海王星的距离为30,就可以在一块90cm的板上完成相对真实的太阳系模型了。


最后编辑96326tls 最后编辑于 2023-03-21 22:30:01
TOP
11#

要么直接把距离数据小数点向前移若干位,再乘以2,就直接作为建模数据,要么就发计算器
TOP
12#

回复 7楼金亚军的帖子

如果想在统一比例关系下建模,水星确实就变得很小很小了,我也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怎么样的方式建模作为合适,学生又能够理解
TOP
13#

回复 10楼96326tls的帖子

你这个模型中直径大小采用的是什么比例呢?
TOP
14#

还没上过这个课,真心感觉到教师在上课时需要机智、急智,感谢这个帖子给与我提前的思考
TOP
15#

每上一节新课,感觉备课量都超大,否则要被学生问倒(当然这不是坏事)。
TOP
16#

八颗行星这节课,感觉真正落实得花一个星期。
TOP
17#

回复 12楼胡璐佳的帖子

行星直径比为1:10亿
TOP
18#

全部等比例缩小建模,难度还是挺大的,可以一步一步的推进。
TOP
19#

在课桌上要制作等比例模型难度挺大的,可以到走廊上试试。
TOP
20#

感谢分享!
TOP
21#

当时选择比例也是我的难题,看到楼上这么多的方法,学习了
TOP
22#

回复 2楼胡璐佳的帖子

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是超乎想象的!
TOP
23#

感谢分享建模过程的心得,现在还在学习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