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月2日教研课《厨房里的变化》 [复制链接]

1#
本学期教研活动,根据安排,第一次教研课由我来上。本想着选一课略微简单的课,提前报了课题六下第四单元第一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后面备课起来才发现原来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先展示自己对本可的教学设计吧。
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2.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水、食盐、铁锅等厨房中的物质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2.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养成乐于观察身边常见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受身边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重点:观察厨房中的物质及其变化,辨析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难点:通过对不同变化的比较,感知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在教室里你能看到哪些物体?

生:桌子、黑板、等。

2.火、空气、声音、电、属于物体吗?

物质:具有质量或能量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意识的影响,如声音、光、空气和水,山石和树木,火焰和电流以及人体等。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厨房里的物质

探索一:厨房中的物质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水、食盐、金属筷、玻璃瓶、铁锅、米。)相信大家都认识这些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和物体,我们从哪些方面去描述它们的特征呢?(预设:可以从物质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来描述;也可以从流动性、软硬程度、传热性能等方面来描述。)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任务一观察厨房中的物质



活动内容



1.依次仔细观察并记录各物质及其特征

2.思考并讨论各物质的用途,并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



物质



特征



用途











食盐

















金属勺









玻璃杯









铁锅






不同的物质(或物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具有不同的用途。物质的特征决定物质的用途。


3.那么,厨房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吗?
探索二:厨房中物质的变化
1.教师提示:水会变成冰。(水的状态、温度、体积发生变化)
其他物体学生自己探究。

任务二观察厨房中的变化


活动内容



讨论各物质会发的生的变化,并记录发生变化的情况、改变的特征、变化快慢。



物质变化



变化情况



物质改变的特征



变化快幔



水结成冰












食盐溶解












玻璃瓶破碎












大米煮熟












苹果氧化












金属勺铁锅生锈








通过讨论发现: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而且是不同的。同时,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而有些物质变化是瞬间的。
探索三:不同的变化
比较这几种变化,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1.过渡: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观察了各种物质的变化,也对比出了各种变化的不同。现在请大家回顾这三个变化——大米煮熟、苹果氧化、铁锅生锈,它们除了颜色和形状都发生改变之外,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预设: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2.讲解: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3.提问: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其他化学变化的实例吗?(预设:纸烧成灰、鸡蛋煮熟、牛奶变酸……)

4.小结:物质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关键看物质发生变化时有无新物质产生,而不能仅通过伴随的现象去判断。例如水结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水结冰不是化学变化。

(三)研讨


下面几幅图代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的是什么?有新物质产生吗?


1.泡沫灭火器


2.烟花


3.铜狮


师讲解。下课


反思:
1.备课前就对是否需要将物体与物质两个概念需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很纠结。纠结的原因在于,在后面研讨部分,有烟花、灭火器灭火产生了光、火这些新物质。担心学生前面概念没搞清楚,后面就无法判断。实际教学也确实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没有讲物体的概念呈现,而是以找物体的活动让学生找,潜意识认为的物体就是物体,然后提出光、火、空气、点这些物质是物体吗?学生的反应很模糊,有的说是的,有的说不是。有一个学生说到,他们是有能量的,这一点刚好契合物质的概念:具有质量或能量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意识的影响,如声音、光、空气和水。但当我这样处理后,学生好像并为完全意会。这也和我预期的一样,但在备课过程中,也确实没找到合适的引导方法。
2.探索一:厨房里的物质。我选择了书本上和厨房里比较常见的物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特征与用途。这一环节,听课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课前观察,课中直接直接让学生填写,减少一些时间。好像言之有理,但又觉得啥也不观察,也没科学课的探究意义。很纠结,也没处理好,希望有好的建议。
3.探索二:观察厨房中的变化。我直接给出这些物质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讨论这些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以及改变物体的特征。我原以为学生会讨论不出来,但欣慰的是学生基本都对物质的变化有自己的认识。
4.不同的变化。让学生关注厨房物质变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时,学生好像很难发现什么,我进一步引导,前面三个(说变成冰、食盐溶解、玻璃瓶破碎)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能得出他们在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但是物质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这一点,学生没有回答。同样的后面三个(米变成米饭、苹果氧化、铁锅生锈)学生也能得出他们颜色发生变化,但是产生新物质,学生并未得出结论。这时候,由于时间原因,我直接告知学生产生了他们产生了新物质,这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可见学生当时的状态是蒙的,并没有给出完全了解的态度。
5.研讨环节,上面的环节不顺利也就导致学生在(烟花、灭火器灭火、铜狮生锈)这三张图片,无法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
总结反思:
1.环节清晰,但是想要的太多,重点环节不够明确,每个环节都当作重点环节处理,反而没了重点,也没实现教学目标。
2.时间把握不够。
最后编辑你笑的那么没心没肺 最后编辑于 2023-03-06 14:16:42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3/3/4 17:23:26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习了,接下去我也要准备课了,看看哪节课合适
TOP
3#

单元起始课其实真的很难上,需要把握好度。
TOP
4#

感觉每一课都挺难的~都要花心思
TOP
5#

也可以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
TOP
6#

回复 2楼在水流年的帖子

贵在坚持,一起加油呀
TOP
7#

回复 3楼波动的点的帖子

想要的太多,无奈能力不足,上的效果不佳
TOP
8#

这节课我去年也大致按照这个思路上,结果时间不够,而且物质发生的变化,讨论了很久,学生对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也难判断。
TOP
9#

回复 8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是的,学生对于是否产生新物质这一点很难判断
TOP
10#

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这个知识以前是中学的,好像那时候对这句话只会背诵,但是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TOP
11#

回复 10楼樊晓霞的帖子

嗯这节课,也是想理清这个关系,可没曾想,效果不佳
TOP
12#

这节课学生课前的调查要深入。
TOP
13#

本学期教研活动,根据安排,第一次教研课由我来上。本想着选一课略微简单的课,提前报了课题六下第四单元第一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后面备课起来才发现原来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先展示自己对本可的教学设计吧。
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一、教学目标
科学
你笑的那么没心没肺 发表于 2023/3/3 16:05:15
表格很清晰明了,实验任务明确!
TOP
14#

起始课要上好真不容易,学习了。
TOP
15#

这堂课能够利用厨房里最常见的物质变化来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错的构思。
TOP
16#

越研究,总会发现自己懂得越少
TOP
17#

有了思路就有了成功的起点,一学期这样的磨课经历一到两次,那么对教学的感悟和成长确实会有实质的增长
TOP
18#

谢谢分享
TOP
19#

回复 17楼翁昌舟的帖子

是呀。小班化加上山区,一个年级一个班,想磨课都很难。只能用记录的方式寻求大咖们的建议啦
TOP
20#

这课接近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每天都要和厨房打交道,学习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帮助、意义很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