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夏安琪专帖(一、二、三年级) [复制链接]

181#

二年级的游考——做一顶帽子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
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一顶帽子并画出草图。
TOP
182#

第一单元
170394
170395
夏安琪 发表于 2023/1/15 19:48:33
夏老师的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而具体,收藏了
TOP
183#

一年级的游考,我还在考虑设计哪一块的内容。

1.请家长准备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
2.把这两片叶子给孩子,让孩子找到这两种植物(如果家里就有植物,就可以在家里找。如果家里没有植物,可以是小区内开展)。
3.要让孩子画下这两种植物,并单独画下这两种植物的叶子的样子。
4.让孩子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植物,也画下来。
5.让孩子对这
夏安琪 发表于 2023/1/15 20:08:16
这是在家进行的游考吗?
TOP
184#



回忆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
TOP
185#

我发现自己对科学新课标的掌握还不是很好,所以在假期生活中,我也会多多钻研理解我们的新课标。
TOP
186#

回复 183楼陆国萍的帖子

是的,通过钉钉发放任务。  我参考了戴丹丹老师的方法。
任务是可以在家庭的环境中完成的,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肯定是需要家长的协助
TOP
187#


TOP
188#

新课标还新增了以下内容:
1.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段目标;
2.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3.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4.学业质量标准;
5.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等。
TOP
189#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分设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体现了进阶要求;

以核心素养为纲,由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各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TOP
190#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科学观念是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载体。
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指的是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是关键能力之一。
态度责任指的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课程标准是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的。
TOP
191#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三:更加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强调综合性,就要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整合学科知识,统筹设计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
强调实践性,是为了变革育人方式,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它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
TOP
192#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四:以核心概念为主体建构内容结构
21世纪以来,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影响,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提倡让学生获得许多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提倡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这是因为核心概念是可以迁移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周围的生活现象和事件,并利用知识解

决问题。利用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有利于达到“学得少效果好”的目的。




以核心概念为主线,旨在让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技术与工程实践三者实现有机整合。
TOP
193#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五:以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建构课程内容体系
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和学段为经线,以学科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为纬线,构成了一个纵横交汇的内容框架,建构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相关的教学提示和活动设计与之匹配,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地月关系为例。



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类似于逐级上升的台阶,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达到的不同水平。
TOP
194#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六:新增学业质量标准
《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它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
按四个学段对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描述,呈现每个学段结束时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特征,并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以该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典型表现特征为依据进行整体性描述,反映不同学段素养表现特征的质性差异,为有效实施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等提供了指导。
TOP
195#

新课标的建议
1.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
2.强化动手实践,促进学思结合。
3.着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TOP
196#

假期不忘充电
TOP
197#

回复 196楼高大的帖子

电充满了,功到自然成。
TOP
198#

二年级第一单元《磁铁能吸引什么》


一、教学思路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用不同的物品去吸引磁铁,观察什么东西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

    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最后,通过“如何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的活动,巩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难点: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三、亮点


   1、因地取材,运用教室中的各种材料去吸引磁铁,观察能够被磁铁吸引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点;


   2、1元硬币是可以被吸引,但不是每个硬币都可以被吸引,引导到——不是每一种金属都能够被磁铁吸引。


TOP
199#

磁铁主要会吸引的物质有——铁、钴、镍。
作为补充,我在课堂上简单介绍另外两种材料。
钴——银白色金属。中世纪时,威尼斯的玻璃工匠用钴颜料制造出各种精致的蓝色玻璃杯。500多年前,中国大量生产的景泰蓝也是用蓝色的钴颜料烧制的。
镍——银白色金属。常被用在电镀上。陨石包含着铁和镍,早期它们被作为上好的铁使用。因为这种金属不生锈,它被秘鲁的土著看作是银。一种含有锌镍的合金被叫做白铜,在公元前200年的中国被使用。有些甚至延伸到了欧洲。
最后编辑夏安琪 最后编辑于 2023-02-17 07:49:03
TOP
200#

一年级第一单元《发现物体的特征》


      一、教学思路

从发现物体的特征开始认识各种材料,再从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个过程是符合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年龄特点的。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特征来探究常见的物体,利用感官观察8种常见的物体,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描述并记录物体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三、亮点

    运用实物向学生展示,以便学生对物体的特征有更明确的认知。

最后编辑夏安琪 最后编辑于 2023-02-16 09:25:51
TOP
201#

二年级第一单元《磁铁能吸引什么》
一、教学思路
    学生在本
夏安琪 发表于 2023/2/15 13:41:54
在不少学生前概念里会觉得铁也是具有磁性的
TOP
202#

回复 201楼王家东的帖子

这个我没注意到,我用钓鱼玩具引入,鱼竿头上有磁铁,鱼嘴上有铁钉。
所以我问他们,用鱼竿尾巴能吸起来小鱼吗,他们都说不能,因为没有磁铁。
TOP
203#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用磁铁去吸引电线。猜测:同学们都认为,电线里的金属部分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不能。
以此引导出,不是所有的磁铁都可以被磁铁吸引。
TOP
204#

夏老师的整理、反思很认真,如果能放一些学生实验的照片就更完美啦~
TOP
205#

回复 204楼yuqin0430的帖子

谢谢余老师,每次上课实验都忘记拍下来,下课才想起来
TOP
206#

三年级第一单元《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教学思路


    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着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是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同。


   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难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三、亮点

    1.在实物缺乏的情况下,通过用gif动画表现物体的运动。

    2.运动形式主要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运动方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TOP
207#

一年级第一单元《谁轻谁重》


一、教学思路


      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种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教科书出示了 5个物体: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形状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且比木块大的球体。学生要先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教师要强调预测没有对错之分,也不要对学生的预测结果事先做出判断。



大家对五个物体的轻重预测不同,那么我们来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它们的轻重。下发物体,学生掂量物体的轻重。用数字1-5记录,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标准物比较合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说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用数字

1-5记录,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二、重难点

重点:

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难点: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三、亮点

1、通过掂量和具体称重的结果对比,

引出掂量得出的结果还是不能统一。

2、

利用回形针作为标准物。

TOP
208#

二年级第一单元《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一、教学思路


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并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磁铁对铁一类物体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磁铁甚至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就把物体吸引过来。

探究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1个是检验通过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第2个是检验不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第3个是当磁铁和小车之间隔着一些物体时,用磁铁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

磁铁隔着纸片、木片、布片、塑料片都能吸小车,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磁铁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呢?答案是否定的。

磁铁隔着铁片会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另外,磁铁隔着较厚的物体就很难吸引铁了。所以,磁场可以穿透的物休是指非铁、较薄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并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

难点:能根据观察获得的证据,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三、改进点

1.磁铁不能接触小车,却能让小车动起来,这种力量就是磁力。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直接用磁铁去触碰小车。在实验前应多加以强调。

TOP
209#

能遇上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一种幸福

二年级第一单元《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一、教学思路
引领学生探究通
夏安琪 发表于 2023/2/23 15:51:12
TOP
210#

向你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