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吴寅菲专帖(三、四年级) [复制链接]

91#


TOP
92#


TOP
93#

这几节课感觉皮尺很容易歪,需要一位同学专门摁住
TOP
94#

回复 91楼吴寅菲的帖子

我们在做小车的运动时,垫片的质量太重,改用了回形针。
TOP
95#

当橡皮筋发生形状变化时就拥有了力量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2/10 21:10:10 语言特别贴近小学生。
TOP
96#

四上第三单元  3.6运动的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做中学探究方式,知道并领悟的科学原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能理解和应用能量的基本原理。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态度责任: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意识到通过对比实验论证可以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难点: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体所产生的现象来认识、理解能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用课件展示图片:飞速前进的赛车、子弹射击西瓜、被风吹弯的树、滴落的水珠。)
1.提问:同学们看完图片有什么想说的?(预设:物体都在运动。)
飞速前进的赛车、子弹射击西瓜、被风吹弯的树、滴落的水珠,这些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板书:运动能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以运动的小车为载体来认识能量。(板书:运动的小车)
二、探知发现
1.提问:小车和音叉什么时候会具有能量?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它们具有能量?
2.敲击实验
缓慢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较快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快速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交流: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橡皮槌具有能量?(敲击的速度越快,代表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大,转化为声能也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反映出声音也越大;相反,当敲击的速度越慢,代表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小,转化为声能也越小,音叉的振幅越小,反映出声音也越小。)
2.撞击实验
(教师课件出示材料)
交流实验方法,完善实验过程。(怎样确定木块被撞击滑行后的终点
位置?可以将木块被撞击滑行后离起始位置最近的一点确定为终点位置。)
实验注意事项:
①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②用小旗或其他标志标记木块被撞后的位置。
③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三、交流研讨:实验发现

1.提问: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着的小车具有能量。从橡皮槌敲击音叉时声音的大小和音叉振动强度大小可以判断能量的大小,从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的滑行距离可以判断能量的大小。)
2.提问: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预设:缓慢挥动橡皮槌时,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小,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小;快速挥动橡皮槌时,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大,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大。坡度越小,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小,具有的能量越小,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小;坡度越大,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大。)
3.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四、拓展
(1)教师小结:挥动的橡皮槌、运动着的小车具有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板书: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2)出示图片,提问:运动的小车、充足气的气球、拉伸的橡皮筋等都具有能量,说一说怎样判断它们具有能量?(动着的小车可以把物体撞倒,可以行驶一段距离等;充足气的气球具有能量能驱动小车,放手后能飞行等;拉伸的橡皮筋具有能量能驱动小车,被拉伸后的橡皮筋弹到会痛等。)

(3)生活中还有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量,比如,它们被储存在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中。(板书: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2-12-17 11:00:41
TOP
97#

3.6运动的小车 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兴超,注重教师引导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失去兴趣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为此 《小车的还动》的设计在导入部分 ,首先让学生 观察桌子上的小车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 ?〞 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学生对探究产生兴趣后,教师应该要保护和利用学生的探究欲念。教材中把“挂几个垫圈,刚好子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与“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研究,但在试教中,我发现学生在安装小车时就已经在研究小车的运动了,学生既然感兴趣,我就顺水推舟把“挂几个垫圈 ,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与安装小车同时进行。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分解“拉力与小车运动” 的实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的、正确的引导作用仍然很重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让学生明白小车的安装注意点时,我问“要让小车开得又快又直,你有什么決窍?〞学生虽然知道绳子的长短与小车的 运动距离有关 ,但是对绳子太长了也不行却缺少一些感性的认识 ,于是我就演示给学生看,通过演示实验学生马上明白了怎样做这个分组实验了。

二、课堂上体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注重小组合作

      通过 《我们的小车》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单纯是形式上、时间上的分配和简单的教学方式的变化,最根本的应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在课堂上把时间更多地给了学生,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更多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但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学中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学生是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是否主动参与了课堂的活动,是否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得怡当。我认为应以学生的思维作主体,教师要换位思考,关心学生想些什么,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同时考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思考什么,获取什么,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念。而不是简单地凭经验来安排各环节学生去做些什么。在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计划,定出本小组实验的步骤;然后分组汇报,这里老师不用去评价其中的不足地方(如垫圈该怎样挂、如何分工等等),而是组织学生相互倾听,引导他们置疑和补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实验后的归纳总结汇报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相互置疑补充,因为学生在表达时 ,往往是语言不规范、抓不住要点,对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是心里明白,但说不清楚,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 ,并将他们结论中的要点板书出来,最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归纳完善。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拉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

      总之,我认为上好一堂科学课,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外 ,更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解決问题的方法 ,并解決了问题,是我们小学科学课要追求的本质。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应该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引领我们的孩子走上正确的科学探究之路的。
TOP
98#


TOP
99#


TOP
100#


168943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2/10 21:12:51
教室里场地太小施展不开。
TOP
101#

3.6运动的小车 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兴超,注重教师引导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失去兴趣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为此 《小车的还动》的设计在导入部分 ,首先让学生 观察桌子上的小车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 ?〞 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学生对探究产生兴趣后,教师应该要保护和利用学生的探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2/17 11:18:56
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为用心的寅菲点赞
TOP
102#


168943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2/10 21:12:51 [/i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22/12/18 15:43:43
的确,教室里太局促,一部分小组可到走廊开展实验!
TOP
103#

回复 76楼吴寅菲的帖子

实验之前教师先进行实验,也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发现实验哪些环节容易出现误操作。
TOP
104#

回复 77楼吴寅菲的帖子

增加小车重量或者减轻垫片重量都是好办法。
TOP
10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如梭,转眼间,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半年的得与失,心中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啊。看着学生们一天天的爱上科学,一天天的进步,我感受到很欣慰。为了使我今后的教学更加完善,我针对这学期的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科学教育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尽管课比较多,但是我仍然尽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注重学生参与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要想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与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可能学好,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科学教材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结论,学到知识,如果在课堂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就会很枯燥、无味,如果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我想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就会养成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收获新的科学理念。
三、让学生享受参与的过程和快乐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好让学生有兴趣下次参与进来。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的,是好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参与的快乐,又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疑问,我想孩子们是很乐意的,我们的课堂也会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心情也会因为孩子们的乐于参与而快乐无比。
四、运用网络,辅助教学
    把网络资源运用于科学教学中,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三年级《天气》单元,对于这些很难解释的知识,虽然我们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也能解决,但那只是模糊的认识,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动画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的要感谢多媒体的神奇作用,使我们的教学真实而具体。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会你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2-12-31 14:30:12
TOP
106#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1、关于天气,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学习中已建立相关的经验,如:对不同天气的不同感受,对预报天气的方法与途径,对天气预报的了解,对生物预告天气的了解等。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检索出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想法,并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来建构,来发展。
2、上完这一节课后,再回顾一下,感受这一刻的内容可以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获取天气预报。虽然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不仅仅只有网络,但是网络能让我们快速地搜索到想知道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天气预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城市的明天的天气预报,充分体验,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观测动态云图。网络上的动态云图能清晰地呈现云层移动的方向,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来推测某地未来的天气情况,此时利用网络这个教学手段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TOP
10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我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知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当问及“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回答“今天真热,我都冒汗了〞“风把树枝吹得直晃〞等。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兩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并且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展开 “天气日历〞的学习,使得他们的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 ,让学生具体去制作天气日历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东南风西北风等术语及天气符号反映在天气日历表中,并根据日历表统计一季度、一个月、一周的天气情况,以后分析 “天气日历表〞 上搜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我们该如何去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但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好奇心能坚持多久,毕竟要坚持纪录天气一个月以上,而且四年级的课业负担已经不轻了。希望孩子们坚持下来,体验一下夏末秋初常熟的天气变化。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2-12-31 15:32:07
TOP
108#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我想本课学生的技能掌握是关键,可以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有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些则没有很好的理清思路。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机会。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周国事物的温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的体会使用温度计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TOP
109#

《观测风》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大家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但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需要指导学生明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在室外做实验时,一定要先找准方位,然后再用白制的风向标进行实际测量
TOP
110#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
    《测量降水量》这节课从难度上来说是本单元中最难的一个单元。本课的重点在于降水量的测量,如何测量才能算是当天的降水量。难点在于直筒的大小口径的容器都可以用来测量降水量。
    我在本节课中的处理是这样:首先解决难点,难点解决了重点自然就解决了。首先在黑板上面一幅图,让学生来理解什么是降水量,降水量就是兩水下落到地面之后沉积在地面上水的高度。学生对于地面积水会产生疑问,地面有土,土会渗水。就难以计算,这时就假设地面是平的,并且不渗水的,那雨水落到地面,地面会怎样的呢?解释降水量就是要测量这个水位的高度。学生很快理解了,并让学生说出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根据高度引导学生说出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紧接着我画两个口径大小不一样的杯子放在地面上,学生非常形象地认为杯子去接水了。的确,在测量降水量的时候是要用杯子去接水,学生自然就明白杯子里的水位高度就是降水量了。此时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介绍我制作的兩量器如何使用等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30分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白然作业的正确率也非常高,全班只有4位学生作业有误。且有2位学生是粗心才错。
TOP
111#

《观测云》教学反思
在《观测云》 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儿点:
1.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要点。作为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讨论前有所准备,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解诀问题,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话可说。围绕“云的类型特点〞 这个过论主题,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云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辦别,我出其差异。这样,在讨论时,学生就有的放失,紧紧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讨论活动不但氛围浓,而且效果好。
2.引导学生有效拓展讨论范围。讨论活动不仅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恩维的训练,而且要体现学生间互相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并在运用这些恩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自信。假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过大、过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就“根据云量多少确定天气状况〞这个讨论主题,在上第一个班级时,学生在讨论中陷入了僵局。在根据出示的图片判断天气状识时,学生出现了猜测的现象。后来,我注意了问题的设计逐层推进。从“判断方法”“各种类型的例图”到“今天天气的判断”,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讨论,学生不仅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帮助学生理清了 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TOP
112#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天气单元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和解释。在教学时发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对各种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甚至还能在此基础上作出较怡当的解释。但是同学们对平时天气信息的收集、记录不够重视,材料不全,以至于按他们的资料无法进行总结。好在我要求同学们坚持记录天气日历的同时,我自己也坚持记录,使得教学顺利进行。经过教育学习,同学们也认识到长时问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还可以从中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通过本课教学,对于一些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活动,如何让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也引起我的一些反思:一、除了把各项观察任务落实到个人外,还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二、争取班主任、家长的支持,提供信息,帮助学生完善资料;三、在要求学生完成某观察活动时,老师自己也要坚持完成,以备不时之需,对同学们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
TOP
113#


TOP
114#


TOP
115#


TOP
116#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实验报告
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朠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周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
の两个杯子中水的商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②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TOP
117#

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问后,塑料盒内部出;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TOP
118#

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勝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2/9
(3)实验现象:
①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交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泡,气泡上升: 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烧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
②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 100C时,水出现沸腾现象:再缝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 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③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米。
(4)实验结论:一股情況下,当温度上升到 100C时水会沸腾。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TOP
119#

实验四: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温度计、食盐、纯净水、碎冰、记号笔、药匙或小勺。
(2)实验步骤:
①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1/4 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②将装有纯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交,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⑤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水结冰时,冰水泥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水结冰之后体积变大。
TOP
120#

这是对水单元的实验归纳吗?干货满满啊,吴老师寒假一定会收获满满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