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如实记录不同物体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变化的关联。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
感受音量的小游戏。
二、探究活动一:观察钢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观察钢尺红点振动情况,记录。
研讨:钢尺发出一个强的声音,振动来回运动的距离大;钢尺发出一个弱的声音,振动来回运动的距离小。
引导:我们把物体振动时往返运动间的距离称为振动幅度。(板书图示)学生手势表示钢尺振动幅度大小。
小结: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三、探究活动二:观察橡皮筋、鼓、音叉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一)观察并记录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
(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
四、总结拓展(预设5分钟)
在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在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它的振动幅度会怎么变化?声音再强一点会怎么样?
三、教学反思:
亮点:
1.给学生丰富的探究材料,用钢尺、橡皮筋、鼓、音叉等让学生充分经历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2.每个活动的的层次任务不同,观察钢尺主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振幅,橡皮筋和鼓是进一步验证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音叉的活动主要是放大实验现象,主要为教师操作演示。
改进:
1.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如在观察钢尺、橡皮筋、鼓的振幅中,采用慢镜头的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得看到振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