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为证,启推理能力——《制作钟摆》一课有感
《制作钟摆》一课的重点任务是: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如何在这个任务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核心素养中其中一个方面是:科学思维,而推理论证能力是科学思维的方式之一。
本节课的任务:如何即快又准确完成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抓住关键词”快“和”准确“。
一、调用生活经验,确定初始测试长度。
(图1)
(图2)
图1和图2都是经过3次调试,完成任务,但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评价,你觉得把票投给哪一组?大部分学生把票投给了图2这一组,原因是前几节课学过,10厘米摆的很快的,所以我们可以不从10厘米开始测试,10厘米开始测试浪费了一次。是的。虽然他们的结果都是经过3次测试,但明显图1组的生活经验或者说对于摆的经验相当不足。二、大胆猜测,快速锁定(图3)
图3小组用了2次就完成了,与图2小组相比,他们少了27厘米这一次测试。告诉我们在没有确定区间范围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大改变的长度,当确定区间之后,再进行细微变动。这样才能更快。三、精准测试,以定长度那图3小组得到的摆场是否真的是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呢?在快的同时,还需要做到精准。重复测试。四、推理论证,调整测试
(图1)
在
对其余小组分析之后,再回头来看图1小组,图1小组还没有得到最精准的1分钟摆60次的摆,接下来,他们组该如何研究?此时,同学们提出了2种方法:方法一:从数据看,应该调准为22.5厘米,再20-25之间在测试;第二种方法:有学生提出:我们组的摆长是25厘米摆60次,他们组做出来不是,可能是测试的不准确,可以25厘米摆长再测试几次。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因此,在接近1分钟摆60次的摆长时,我们可以测试几次,让数据变得更准确,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