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许水勇专帖(四年级) [复制链接]

31#

四上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如实记录不同物体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变化的关联。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

感受音量的小游戏。

二、探究活动一:观察钢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观察钢尺红点振动情况,记录。

研讨:钢尺发出一个强的声音,振动来回运动的距离大;钢尺发出一个弱的声音,振动来回运动的距离小。

引导:我们把物体振动时往返运动间的距离称为振动幅度。(板书图示)学生手势表示钢尺振动幅度大小。

小结: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三、探究活动二:观察橡皮筋、鼓、音叉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一)观察并记录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

(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

四、总结拓展(预设5分钟)

在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在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它的振动幅度会怎么变化?声音再强一点会怎么样?

三、教学反思
亮点:

1.给学生丰富的探究材料,用钢尺、橡皮筋、鼓、音叉等让学生充分经历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2.每个活动的的层次任务不同,观察钢尺主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振幅,橡皮筋和鼓是进一步验证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音叉的活动主要是放大实验现象,主要为教师操作演示。

改进:
1.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如在观察钢尺、橡皮筋、鼓的振幅中,采用慢镜头的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得看到振幅的特点。

TOP
32#

四上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size=1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2/11/13 21:08:00
振幅大小让学生用手势来比拟一下,这样印象会深刻一点。
TOP
33#

四上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

难点:准确识别钢尺声音的高低,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听音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敲击铝片琴的5音,重重敲、轻轻敲各一次,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声音的高与低

二、乐器探索:

(一)声音高低和发声物体长短的关系

1.活动一:敲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小结:铝片短,声音高;铝片长,声音低。

2. 活动二:吹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小结:簧片短,声音高;簧片长,声音低。

(二)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3.活动三:声音的高低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1)教师引导:分别设置伸出桌面钢尺长为:10厘米、13厘米、16厘米、19厘米。声音的高低我们用高、较高、较低、低来表示。

(2)小结:物体振动越快,发生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三、拓展应用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如果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声音的奥秘。这里有杯水,我边往里面倒水边敲击发出声音,你们静静听。

三、教学反思
亮点:

1.拓展环节,教师演示相同的烧杯里装不同量的水,敲击烧杯,比较声音的高低;再取5个相同的试管,往试管装不同量的水,在试管口吹气,比较声音的高低。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明白:如果是敲击,那么水越少声音越高,因为振动的是杯子和水,如果是吹气,那么是水越多声音越高,因为振动的是空气。

改进:
1.虽然是研究声音,但是也要设法控制学生发出的声音,不要让噪音干扰了学生的研究。

2.钢尺实验中,要注意细节,如一定要按紧钢尺,避免钢尺撞击桌面发出的声音。

3.有时间可以开展拓展活动:做一支吸管笛。

TOP
34#


四上6.《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影响弦乐器音高的因素。

难点: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

1.出示尤克里里,教师(或学生)弹奏乐曲,其它学生欣赏。

2.揭示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

二、探索影响弦音高的因素

探索: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根据实验要求,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推测。

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记录单。

3.研讨:

小结:拨动不同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声音越高;拨动同一根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振动部分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转动琴准,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紧,声音越高。

三、探索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小结:(1)由粗到细,手指依次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2)从上往下改变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端的位置,另一手拨动琴弦。(3)一手缓慢转动弦准,另一手拨动同一根琴弦。(4)拨动不同琴弦,手指按住琴弦不同位置。

三、教学反思
亮点:

1.挖掘班级中学乐曲的同学资源,请他们来介绍弦乐曲的经验,用真实的案例来解释科学原理。

2.在拓展环节,出示各种乐器,请学生说说这些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理,为下节课制作小乐器打下基础。

TOP
35#

四上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size=1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2/11/13 21:08:00
采用慢镜头的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振幅的特点——这个方法好
TOP
36#

回复 34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城区学生多才多艺,这样的课能够深入展示。
TOP
37#

许老师认真反思,向你学习。
TOP
38#

拨动不同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拨动同一根琴弦,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转动琴准,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对学生来说,难度有些大
TOP
39#

回复 31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任务驱动,层层递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创造了无限的可能,点赞、。
TOP
40#

四上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要求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难点:改进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1.课件出示校园国庆乐器专场演出视频

2.揭示课题:制作我的小乐器(板书)。

二、设计制作我的小乐器

1.明确任务

预设:能够发出声音、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发出有规律的声音、


其他条件:美观、牢固、操作便捷

2.设计小乐器

各组主要设计师留在自己座位上,介绍和记录别组的合理建议,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画廊走的形式,到其他小组参观别组的设计图,并提些建议。

3.制作、测试小乐器

三、展示小乐器

学生上台演奏音乐,介绍产品,其他小组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

三、教学反思
亮点:

1.学期初要收起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吸管等),防止学生弄丢。

2.材料准备要充分:打击乐器——烧杯,水;吹奏乐器——吸管(学具袋);弹波乐器——纸琴(工具箱)。

3.利用项目化学习思路,先明确任务,在确定评价标准,教师提供支持性活动(材料,设计等),展示评价,再改进迭代。

TOP
41#

回复 40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学具袋确实需要在开学收起来,每次说要学生准备好学具袋总有人会说已经被玩掉了
TOP
42#

回复 41楼金旭峰的帖子

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学具袋值得好好利用,开学的时候就应该保存好,上交更保险一点
TOP
43#

回复 41楼金旭峰的帖子

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学具袋值得好好利用,开学的时候就应该保存好,上......
樊晓霞 发表于 2022/12/4 20:16:48
除非有特别好的学具,一般我也是学期初就下发给学生,并提醒孩子们好好玩,互相玩,看谁玩得好。上课用的材料,还是工具箱里的比较适合,学具袋里的太小了。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愿购买和工具箱配套的个人学具。
TOP
44#

四上9.《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在呼吸过程中体会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儿童水下捏鼻子)

2.小结: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

二、探索1:感受呼吸过程

1.说明胸部位置,双手放在胸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的变化;说明腹部位置,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时腹部变化。

2.小结:吸气胸部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

三、探索2:模拟人体呼吸

1.认识装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装置模拟吸气和呼气。

四、研讨

1.说一说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吸气时,他们是怎么配合的?

2.吸气和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呢?

3.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三、教学反思
亮点:

1.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先观察呼吸,初步感受身体的变化,再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胸腔以及膈肌等变化。

2.模拟实验一定要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模拟,模拟什么,怎样模拟等基础性问题,这样的模拟实验才是有意义的。

TOP
45#

四上9.《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size=1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2/12/11 21:44:47

是的。模拟实验要有意义,模拟之后要和现实的呼吸运动对照起来。
TOP
46#

四下9.《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

难点: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说你对电有哪些了解?揭示课题。

二、电的认识

1.活动一:关于电的已有知识

2.活动二:提问关于电你还想知道什么?

3.活动三:调查家里的用电器,完成 “家用电器记录”。

三、电和我们的生活

1.认识直流电和交流电。

2.安全用电教育

三、教学反思

1.利用好关于电的知识的班级记录表,可以利用便签纸让每一个小组写一写,已经知道和还想知道有关电的知识然后贴在班级记录表中,在填写作业本中的气泡图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说一说有关电路、电源、导体、绝缘体等与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更加有利于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单元学习给与学生修正的机会。

2.电池在充电时,用的是交流电,用电池工作时,用的是直流电。这里需要强调说明。

3.在电与我们的生活环节可以适当渗透一下新能源汽车,一是感受电的重要性,二是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电能的兴趣。(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强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23-03-17 16:09:38
TOP
47#

四下10.《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灯泡的各组成部分。

难点:探索电在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过的路径。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

为什么打开手电筒开关,手电筒就会亮起来?

二、了解小灯泡、点亮小灯泡

活动1: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2:让小灯泡发光

1.连接电路并记录。用1根或2根导线连接都可以。

2.学生分小组实验。

3.分析交流。

三、研讨:实验发现

1.整理学生的连接方法,有意识地分为通路、短路、断路三类。

2.出示短路和断路图,进行辨别。

四、拓展:电路判断

三、教学反思

1.建议两个同学一组,可以相互帮助,又能提高参与度,工具箱中材料是足够的;还可以四人合作,在拓展环节尝试点亮两个小灯泡。

2.学生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属于另类思维,要鼓励。

3.说说电流路径,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是难点,利用示意图学生能勉强说出,但是真正理解的同学不会很多,如果能借助动画的形式,就非常直观形象了。

4.把学生链接方式用板贴的形式展示出来,能更加直观地发现能点亮小灯泡的链接方式的相同点,也能更容易发现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23-03-18 16:40:47
TOP
48#

回复 47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这个小电珠的底部是个注意点,很多学生容易连接错误。
TOP
49#

四下11.《简易电路》教学反思

一、重点难点:
重点:将电池盒、灯座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让小灯泡亮起来。

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能画出简易电路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顺利地点亮小灯泡。我们将这种由电池,导线以及小灯泡所构成的电路称为简易电路。

二、利用器材、组装新电路

活动1:组装一个电路:我们来一次点亮小灯泡的比赛。

活动2:在电路中安装开关

活动3:学习电器元件符号,画电路连接图

三、研讨:实验发现

1.在你画的电路图中电是怎样流动的?请你画一画,说一说。

2.在电路中,哪些电路元件是必备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同时点亮2个小灯泡,怎么实现?

三、教学反思

1.让学生再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引出小灯座和电池盒的必要性,强调任何一个电器原件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2.给与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有些操作在我们老师眼中觉得很简单,比如导线的在灯座和电池盒中的连接,但是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操作仍需要一些时间。

3.本单元不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而是用示意图画电路连接图,这比电路图要更加直观。如果学生能看懂、接受简易电路图,也可以让学生画简易电路图。

TOP
50#

四下10.《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一、重点难点: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3/3/18 16:38:21
水哥制作的这个电池模型不错,容易让学生操作。
TOP
51#

优秀,一课一思简要记录并反思自己的课堂会让教学思考更加深入!
TOP
52#

一课一反思,是个很有心的老师,向你学习,把平时上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TOP
53#

认真坚持的徐老师👍 👍 👍
TOP
54#

许老师的思考都非常深入,落到实处,对我们来说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