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吴寅菲专帖(三、四年级) [复制链接]

61#

回复 59楼吴寅菲的帖子

这节课材料准备比较多,主要是材料不能重复使用…
TOP
62#

四上第二单元 2.4《一天的食物》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发现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对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食物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
科学思维:用分类的方法区分不同的食物
探究实践: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态度责任: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初步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1/13 11:14:24
一天的食物很复杂,小组讨论定标准后分类区分食物的确是有难度的!
TOP
63#

四上第二单元 2.5《食物中的营养》一、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与阅读,知道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1/19 10:22:17
脂肪的检验在科学上最常见的是使用苏丹Ⅲ或苏丹Ⅳ,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呈现橙色说明有脂肪的存在——专业,但课本中的方法简单有效更适合四年级的学生!
TOP
64#

四上第二单元 2.5《食物中的营养》一、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与阅读,知道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1/19 10:22:17
寅菲的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大力点赞
TOP
65#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9/24 16:12:15

做土电话,这个回形针很有必要,否则线头会掉出。
TOP
66#

四上 第三单元 3.4《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苹果落地是因为……(地心引力),我们把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ppt展示,知识拓展)在地球上,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使每个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教师展示两件物品:钩码和木块
教师问:同学们,在老师手上有两个物品:钩码和木块,你们觉得这两个物品哪个受到的重力更大?
学生:用手掂一下,钩码更重重,所以拿起它所用的力更大,那么它受到的重力也就大。
教师:这个力到底是多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又被称为弹簧秤。
板书:弹簧测力计,又称弹簧秤。  
二、新课教授
环节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简单介绍)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也被称为弹簧秤。
教师介绍: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有四种:平板式、手握式、圆筒式、条型盒。(ppt展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主要来认识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请每一小组的同学认真观察它有哪些结构,并思考一下它有什么作用。(小组领取材料)2-3min观察时间
请小组学生上台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
①最上面有一个环,可以帮助我们用手拿住。
教师小结:它叫提环。
      ②弹簧测力计上有一个大写的“N”,(你觉得它表示什么?),是单位。
在科学上,我们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③上面有刻度,然后最大的数值是5
这是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它的最大量程是5N。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一大格是多少牛?一大格里有几小格,一小格是多少牛?
学生回答:一大格是1N,一大格里面有10小格,那么一小格就是0.1N。
④里面有黄色的指针,显示刻度
教师: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我们要将指针调节到0的位置,该操作我们称为“调零”。
⑤里面有一个弹簧
⑥下面有一个钩子,可以挂测量的物体。
教师:它被称为挂钩。请我们同学拉一拉挂钩,仔细观察随着你拉力的增大,这个弹簧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发现用力越大,弹簧拉得越长,指针显示的数值也越大。
教师小结:弹簧测力计就是弹簧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来测量力大小的。
(以上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自动调换顺序)
环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渡)在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之后,我们要用它来测量身边一些常见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教师问:同学们思考一下,该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微课视频介绍)
(ppt展示操作步骤、教师简单讲述)操作重点:1、调零;2、物体所受的重力不能超过量程;3、读数时要平视。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给大家演示该如何正确测量一个钩码受到的重力,并正确读出数值。
教师:他操作的对不对呀?(学生回答:正确的。若有误,请另一个同学操作)教师:每一小组拿到弹簧测力计后,首先可以用手拉一拉,体会一下1N是怎样的感受;其次可以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重力大小的估计;最后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际测量。
请每个小组完成实验并将表格记录完整。
物体名称                
估计所受重力的大小(牛)                
实测所受重力的大小(牛)                
学生活动10min
学生汇报2-3min
(当一个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强调其他小组注意听)
三、拓展
活动三: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师:现在我们手上有以下几件物品:回形针、纸板、橡皮筋、尺子、钩码。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利用这些材料如何制作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
学生:橡皮筋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用夹子把它夹在纸板上,下面挂一个回形针相当于挂钩,然后挂上2个钩码,这时候弹簧的位置就是1N,然后我们用尺子将长度进行平分……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或改正。
下发实验材料,学生动手制作。
[板书]
弹簧测力计
1、名称:弹簧测力计,又称弹簧秤
2、结构:提环、弹簧、刻度板、挂钩、指针
使用要求:①调零;②平视;③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TOP
67#

《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
根据课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节课主要就是三个环节: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自制弹簧测力计,其中自制弹簧测力计环节因课堂时间原因作为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因此本课重点要突破的内容便是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一、每组一份弹簧测力计,通过小组之间的仔细观察和相互讨论,发现弹簧测力计有哪些结构以及相关结构有何作用。在学生观察的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圆筒式弹簧测力计上面黄色旋钮的作用,该结构常常有学生会忽略。其用于调节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帮助其位于0N处。
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故本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十分重要。一开始上这节课时,对于学生要测量的物体则是由我提供的,会发现每一小组的数据都差不多,缺少趣味性。因此后面的教学中,我不再提供相关物体,就让学生去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获得的实验记录单上的物品和数值大小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三、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要注重对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这是我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在上这节课时,由于时间把控不够准确导致时间比较紧张,学生数据的分享只请了3个小组进行展示且对于数据没有进行很好的评价分享,需要不断改进。
学生是具有创造力的。如有一位学生在分享他们测量的数据时讲到:橡皮难以挂到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进行测量,他们便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的橡皮刚好能卡在尺子上,故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橡皮和尺子组合在一起的重力大小是0.5N,再测量尺子单独受到的重力大学是0.2N,那么减一减就可以发现橡皮所受重力大小是0.3N。当这一位学生讲述他们的测量方法时其他同学都在惊叹该学生真聪明。该小组使用差量法的思想测得了尺子和橡皮所受的重力大小。
如还有一小组在分享实验数据时说到,一只水笔很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发现指针没有太大变化,故填写为0N。此时便有另一位同学指出该小组有错,他认为任何一个物体在地球上都是有重力,不可能是0N。他说到他们小组通过将两只水笔捆绑起来测得此时的重力大小是0.1N,因此一只水笔的重力大小大概是0.05N。该小组使用累积法测得较轻物体所受重力大小。
学生还会寻找身边的各种物体进行测量,如校服上衣、同学的眼镜、空的水平、挂件等,并开动脑筋思考运用何种方法测得准确数值。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实践操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这也是我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
TOP
68#

blob:http://lt.zjxxkx.com/10627f63-a713-482c-a024-61d25dcca703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1/27 19:54:29

这是什么,打不开呢?
TOP
69#


TOP
70#

《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
根据课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节课主要就是三个环节: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自制弹簧测力计,其中自制弹簧测力计环节因课堂时间原因作为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因此本课重点要突破的内容便是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一、每组一份弹簧测力计,通过小组之间的仔细观察和相互讨论,发现弹簧测力计有哪些结构以及相关结构有何作用。在学生观察的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当引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1/27 19:52:08

这是一节经典的课例,在测量很轻的物体时,引出单位更小的测力计,是很好的策略。
TOP
71#


TOP
72#

回复 68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是图片,好像上传错误打不开
TOP
73#

《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
根据课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节课主要就是三个环节: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自制弹簧测力计,其中自制弹簧测力计环节因课堂时间原因作为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因此本课重点要突破的内容便是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一、每组一份弹簧测力计,通过小组之间的仔细观察和相互讨论,发现弹簧测力计有哪些结构以及相关结构有何作用。在学生观察的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当引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1/27 19:52:08
差量法、积累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实现学生自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TOP
74#

《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
根据课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节课主要就是三个环节: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自制弹簧测力计,其中自制弹簧测力计环节因课堂时间原因作为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因此本课重点要突破的内容便是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一、每组一份弹簧测力计,通过小组之间的仔细观察和相互讨论,发现弹簧测力计有哪些结构以及相关结构有何作用。在学生观察的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当引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1/27 19:52:08
在教学反思中促进专业成长,提升专业自觉,为寅菲点赞
TOP
75#

四上 3.1《让小车运动起来》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梳理和思辨生活中各类车子的动力方式,知道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通过观察、思考、实证和研讨,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基本认识力的基本作用。

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能参与和获得本课力学知识。

探究实践: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态度责任: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的重要性。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动力类型满足生活不同的需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图片一次展示马车、推车、火车、汽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提问:它们都是怎么动起来的?

出示小车,设问:你能让它动起来吗?揭示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

2、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出示小车、绳子、垫圈,设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是垫圈的重力产生了拉力。

教师引导:拉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垫圈的数量来表示。(教师展示小车)你觉得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几个垫圈。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活动手册。

3、实验发现

只有拉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给它力;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也需要用力。

4、拓展

讨论足球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对比实验的第一课,并自动动手去实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教师敢于放手,让他们能够多不用我扶着,也能开始走路,只有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都学到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本课的研究因素对学生来说太简单了,他们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知识了,只是在课堂上再次验证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想了好多方法,比如准备一些玩具车等,让学生自己猜测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非常的高了。在这样好的基础上我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由教师讲一个实验让学生做一个实验,而是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实验材料(小车、秒表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并且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得出结论。学会交流、汇报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能锻炼学生的全面素质,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对于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提出更多的想法,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课后进行实验,再次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TOP
76#

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进行模拟实验,发现小车太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力要到达一定程度是小车才会动,故给小车增重,加了3个钩码。
TOP
77#


TOP
78#


TOP
79#


TOP
80#


TOP
81#


TOP
82#

回复 81楼吴寅菲的帖子

小车记录的很详细,学生对这个实验应该很有兴趣
TOP
83#

学生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提升了很多。《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的实验记录表中,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并能够将表格内容进行整理、说出自己的实验发现并分享。
TOP
84#

四上第三单元 3.5《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研讨、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学习过程,知道摩擦力的相关科学原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2.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能探究摩擦力的内在原理和应用空间。
3.探究实践: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4.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性学习,知道用不同方法科学标准的科学实证才能得出有效的科学结论,领悟生活中摩擦力原理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爬山时选择哪一种鞋子比较好?皮球在桌面滚动,最后停止这是为什么(预设:皮球受到摩擦力。)板书摩擦力
感受摩擦力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出示古人搬运巨石的图片。人们在搬运巨石等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减小摩擦力呢?(预设:减少接触面积、改变运动方式等)
2一探究竟
a、活动一:直接拉动重物

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滑动。(板书滑动)

b、活动二:使用滚木拉动重物
滚木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滚动。(板书滚动)
c、活动三:改进滚木,使用轮子拉动重物
3探究发现(预设5分钟)
学生根据活动记录的数据,反馈交流: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比较省力?

(预设:根据拉动重物的垫圈个数,知道滑动比滚动受到的摩擦力大。)(板书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4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2-12-10 20:26:47
TOP
85#

四上 3.1《让小车运动起来》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梳理和思辨生活中各类车子的动力方式,知道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通过观察
吴寅菲 发表于 2022/12/2 15:02:34
吴老师备课认真,为学生准备器材很用心
TOP
86#

在前几课中,学生们已经利用小车和弹簧测力计对运动和力作了探究。因此,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白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探究性课。通过引导,讨论,实验操作,观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宄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通过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实施实验,在小组共同探究分享中获得知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学生反馈情況,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 .认知摩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一情境;丁丁要去登山,请你帮他挑选课件上出示的哪双运动鞋更合适,并说出理由。这个情境贴近孩子们生活,能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知摩擦力、测量摩擦力
教学中,我让学生先体验摩擦力,手放在桌面上拖动的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真实感觉,在充分描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的时候感受到的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接着我对如何测量摩擦力的方法进行了指导,并演示,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了尝试。
3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首先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然后选出两个猜测进行研究.研究前引导学生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且通过展台,引导修改方案,使方案更加成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TOP
87#


TOP
88#


TOP
89#


TOP
90#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将教材中所安排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橡皮筋的力量是怎样产生的直接呈现在了学生眼前。为帮助学生感悟什么是弹力,橡皮筋为什么具有弹力?对本课试验重新进行设计,不直接进行小车试验,而是通过感受橡皮筋的具体力量变化并同时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变化来发现什么是弹力,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具体方法奶下:
每位学生分发一根橡皮筋 ,拉开橡皮筋,感受橡皮筋上的力量变化,并同时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变化。还原橡皮筋,感受橡皮筋的力量变化,并同时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变化。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拉开橡皮筋时,可以感受到橡皮筋上的力量越来越大,同时发现,橡皮筋的形状变化越来越大。还原时,橡皮筋上力量越来越小,同时形状变化越来越小。通过反复感受,学生将橡皮筋的力量大小与形状变化大小相互联系,发现,当橡皮筋发生形状变化时就拥有了力量,并且,形状变化越大力量越大。反之,橡皮筋没有发生形状变化时就没有力量出现。由此让学生推测并归纳什么是弹力。既当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时产生的要恢复原状的力叫做弹力。
至此,弹力的本质让学生掌握,教学也顺势进入下一环节,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弹力,那么如何使用弹力呢?我们该如何用弹力驱动小车?又如何让小车行驶的更远呢?对于这两个问题,完全可以依靠学生自己智慧独立完成,教师只需一旁加以适当引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