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执教: 陈志强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321400)
指导: 孙智燕 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设计说明
一、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气氛和谐、安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敢想、敢说、敢做,又能想、能说、能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观察为切入口,创设良好的探究情景,鼓励他们自己去交流、观察和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精心策划者和活动的指导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要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只有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思维想像空间的时候,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才能更好地最终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
二、整体设计指导思想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建议。在教学中,我摒弃了时下很是流行的“用教材教”的模式(其实是一种误区)——大喊要“走出教材”,看见教材是这样,那我就偏偏那样,我就是和教材不一样。而是本着依据《课程标准》,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不去随意改变教材中所设计活动的结构,努力去吃透教材、走进教材,避免忽略教材的内容、要求,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学习意义不大的活动。因为,“高于教材”,必须是“源于教材”,要“走出教材”必须先“走进教材”。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
三、基本思路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东西。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对水的观察,了解水的一些物理性质。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对水这种司空见惯的物体进行感知、感知、再感知,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浓,而应该充分考虑如何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如何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把教材看作是资源,而不是圣经,有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在课堂上自己观察、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上“水单元”的第一课时。“水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教材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水作为了学生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水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却往往很容易忽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如水),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重要物质,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学生却很容易熟视无睹。因此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同时,要通过对水的研究,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本课研究的是观察一杯我们很熟悉的水,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多角度、多维度的来认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
教学的主要活动有:
一是提出问题。“对于一杯我们很熟悉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又能观察到什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探究计划。二是用感官观察杯中的水。引导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感官,有计划有步骤地来观察水。三是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杯中的水。引导学生在用感官观察水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物质的比较,更深层次地来认识水。四是分辨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观察方法来分辨水。最后一个活动:出示一杯学生不知名的液体让学生鉴定。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对于自己不熟悉、缺乏了解的物体是不能轻易去尝的。并从而把课堂打开出来,把学生的思维继续进行下去。
学生分析
1、水对于学生来说是太熟悉不过了,但在生活中又往往最容易被他们所忽略,学生对于水几乎从未进行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因此,引导他们经历全面细致地观察水的探究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2、通过前几个单元的观察活动,学生已初步能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有目的、仔细地观察,并能简单的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3、三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亲身经历各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并能从中体验到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从而锻炼和提高他们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作用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 学会合作探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活动。
4、 意识到即使是运用感官,也还有更多的方法,也能够获得对事物更多的了解。
5、 学会把通过观察得到的体验用合适的方法记录下来,并会表达交流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与同学分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学会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2、 通过对水的观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并乐于继续探究发现周围物质世界的奥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体验到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有什么特性。
2、通过探究,体验到水同其他液体(如油等)有许多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观察活动中体验、感悟到水的特性。
2、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先集中指导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的策略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1、全班同学4~6个分为一组,并围成圆形,教室中间空出。
2、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瓶用纯净水瓶装的白开水(去掉包装塑料纸)、一块毛巾、每人次一个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瓶油(用纯净水瓶装部分油,藏于教师讲台下)
(注:所有纯净水瓶都去掉包装塑料纸,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针对主题——是洁净的水而不是“纯净水”进行研究)
3、演示材料:一瓶白开水、几个塑料杯子(放在讲台上);
一组演示材料:牛奶、可乐、淡盐水、白酒各一杯加两杯白开水并分别编上号码,一杯浓盐水(都藏在讲台下)
(评:座位的重组,打破了体现传统“授受式”教学思想观念下的“秧田式”,而是围成了全圆的形式,这样不仅营造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教学空间、改变了师生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更为生动的反映了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地位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上来,位尊一方的教师形象将不复存在,取之而来的是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激趣导入 | 先请大家来猜一猜,今天这节课咱们要研究什么?(并问:为什么你这么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水,看看洁净的水到 | 自由猜测,并能说一说猜测的依据。 明确研究对象。而当学生从情境中惊奇地发现竟然是要研究“水”这一极为普通的 | 在揭示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联系桌上的实验材料)猜一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既便于学生明确主题,又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 |
| 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又有些什么特点?好不好? 那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水? 待会儿你用这些感觉器官研究水时,你准备先用哪件,然后再用哪件器官,你能给它们排个顺序吗? 在研究中,除了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外,我再给大家提几点要求:一是实验中声音尽量要轻些,因为可能有许多同学刚好用听的方法研究;二是注意不要把水洒出来。另外,研究开始后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单,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研究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记的时候大家可以记的简单些,有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甚至画个符号也行,当然你们自己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哦。 | 物质以后那种被激发起来的探究欲望就会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水”的研究中去。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发表、交流意见,尝试提出各种研究方法。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由发言。尝试提出各种方案,并通过共同讨论加以修正、优化。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共同讨论加以修正、优化。 | 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以“水”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较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引导说一说想怎么研究,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应该是要有目的、讲方法的。 通过引导学生排序,使学生意识到观察水时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还要讲究观察顺序,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个顺序是必要的,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观察水,把手(触觉)放在最后是科学的。 教师在研究之前对于学生将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指导可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乱场”现象。 记录是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对于三上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具体可行的记录指导能为学生的节省出更多的探究时间。 |
二、自主探究:用感官观察杯中的水 | 那就一个人倒一杯水开始研究吧。(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教师巡视,并深入到各小组的活动中。约10分钟后,示意学生们停下实验) 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一个人说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 好,那哪个小组先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 (在“研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并要求他们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裁决他们的议论,也不给予他们解释,而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 学生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自己选择问题、自己选择方法、自己设计方案进行观察、研究 自由发表意见,通过交流明确参与研讨时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交流各自、各小组在探究中的发现和收获,并互相质疑、争论、分享 |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研究,就必须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静下心来研究、深入地去研究。此处,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手来做实验。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活动的天地。也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觉,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其中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学会倾听,那么交流合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研讨时教师鼓励学生以“我们小组发现了……”的形式发言交流,既注重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分享,同时又向学生暗示科学学习中同学之间需要更多的互相合作。因为“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更接近于科学。” |
三、自主探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 这么一杯普普通通的水,大家竟然能发现这么多。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我这儿有两瓶东西(并出示:两瓶子分别装等量的水和油),请个同学上来把眼睛闭上,陈老师分别摇给他听,然后请他告诉大家听到的是不是水,谁愿意来试试? (师随机摇了两个轮回:第一次两瓶液体摇的力均匀,第二次油瓶摇得用力,水的瓶子摇得轻) 为什么他反而第二次听错了? 那你们认为除了摇的力量要控制外,你们那瓶子里倒多少水比较好? 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那待会大家开始后,比较着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并示意学生比比看哪些同学能从听当中发现更多的东西) (约5分钟后,每个学生都已试过一两次生,师高举起一瓶可乐,大声地问):是什么呀?想要吗? 那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放下来,放在桌子中间整理好。 再请大家来说说,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 一个同学自愿上台参与尝试,并明确要求 该生听、辨,并全班共同讨论该现象的原因,从而明确摇的时候要注意摇的力量一样才是更公平的。 (每个小组拿到一瓶菜油后,课堂上又会沸腾起来,学生们都将情绪激昂地开始他们的研究。有的学生会学着教师的办法,他摇着瓶子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听辨;有的学生则可能会自个儿拿起来听听这瓶水发出的声音,又听听那瓶油发出的声音来进行比较。) 动手迅速地整理好各自小组的材料 各自交流探究中收获的事实 | 恰当的材料准备对于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新观察方法的引入,即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此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采用以游戏的形式先集中指导学生尝试比较、听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对这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减少了学生在后面探究中的盲目性。 会控制变量是成功开展实验的前提,而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便研究时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初步明确进行科学实验有时是需要控制条件的。这样简单的任务也是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思想的! 在课堂上再次提醒、暗示学生要学会“更安静的进行观察、实验。”长而久之,相信学生们是能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的。 通过亲身探究进而让学生体验到运用感官观察研究物体时,除了进行直接观察之外,还可以同其他物体加以比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 以一瓶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可乐作为兴奋点,迅速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并使他们保持着强烈的热情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是科学课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 |
四、自主探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辨水 | 今天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教师从抽屉下依次拿出1、2、3、4、5、6号杯子),我先告诉大家,我带来的这六杯东西都是能喝的,这其中还有我从我们这瓶子里倒出的水(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纯净水瓶),现在请大家把它给找出来,看看这里面究竟那几杯是从我的这儿倒出来的水?(在学生分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分辨的依据) 为了表示奖励,陈老师给你个机会,让你从这当中挑一杯你最喜欢的,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大家你挑的那杯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 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想办法、提出方案,并上台尝试分辨水 该生异常兴奋地选取一杯自己喜欢的液体,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选取的液体是什么,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 一环紧扣一环、活动一个比一个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和过渡使课堂的兴奋点一个接一个、学生的热情也将越来越高。 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限的,随着课堂上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退,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手段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出示一些学生喜爱的、更吸引的东西不断地制造兴奋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地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另外,采用两杯纯净水,可以排除学生碰运气成分,确保学生是真正通过自己的认识分辨出水的。 在学生获得成功之喜悦的同时又进一步锻炼了他分辨液体的能力。 |
五、拓展提升 | 再给大家一个机会(从抽屉下又拿出一杯浓盐水),谁愿意来鉴定一下这杯是什么。 对他做法有什么想法和意见?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用好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让它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预测、判断、上台辨别,并互相质疑、修正 共同谈感想、体验并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形成统一认识:对于我们不熟悉的、缺乏了解的液体,不能轻易地去尝。 (在教师提示下整理好实验器材,下课) |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打开课堂,把学生的思维继续进行下去。同时,培养学生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
教学检测设计
1、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完成水的观察记录表:
(旨在考察学生的科学知识目标,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些了解。)
2、活动评价表
序号 | 评价项目 | 自评 | 互评 |
1 | 仔细、认真地参与了观察一杯水的活动。 | ☆☆☆ | ☆☆☆ |
2 | 知道用感官观察水的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 | ☆☆☆ | ☆☆☆ |
3 | 能通过实验找出水和其他物体的区别。 | ☆☆☆ | ☆☆☆ |
4 | 初步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完成了水的观察记录。 | ☆☆☆ | ☆☆☆ |
5 | 知道不能轻易尝一种不了解的液体。 | ☆☆☆ | ☆☆☆ |
6 | 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看法。 | ☆☆☆ | ☆☆☆ |
7 | 能仔细听取同学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 ☆☆☆ | ☆☆☆ |
8 | 活动完毕能整理好活动器材。 | ☆☆☆ | ☆☆☆ |
9 | 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 ☆☆☆ | ☆☆☆ |
10 | 你喜欢这堂课吗?为什么? | |
教师 评价 | | 评价人: |
(评价项目1、2、3、4、5是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方面提出的,旨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活动中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收获。6、7、8、9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提出的,旨在促进学生与别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活动结束后能主动参与整理器材,10的提出旨在反馈学生的意见,以便促进教师的教学。)
(本课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活动一等奖,并在江苏阜阳、河南平顶山、福建武夷山等地新课程培训会上执教)
课堂实录
师:先请大家猜猜今天这节课咱们要研究什么?
生:研究水。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桌子上有水。
师:真不错!能联系桌上的材料进行猜测,猜测有根据。对,今天啊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洁净的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清水,看看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又有些什么特点,好不好?
[评:在揭示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联系桌上的实验材料)猜一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知道进行科学猜测是要有根据的、进行合理的猜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既便于学生明确主题,又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以“水”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生(齐说):好!
师:那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水?
[评: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较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引导说一说想怎么研究,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应该是要有目的、讲方法的。]
生:用眼睛看一看水有什么特点。
师:哦,这就要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板书:眼)用眼睛看,看什么呢?
生:看一看它的颜色。
生:看看有多少水。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尝一尝。
师:用什么尝?
生:嘴巴。
师:尝得出什么?
生:它的味道。
师:又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我们用嘴巴尝物体的味道时通常是用嘴巴的哪个部位?
生:舌头。(师板书:舌)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用手掂一掂水有多重。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手)用手研究时,除了可以掂掂它有多重,还可以怎么研究?
生:用手伸进去试试看水是热的还是冷的。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用鼻子闻一闻它的味道。
师(感到十分的诧异):闻它的味道?(生大笑)
生:不是不是,是它的气味。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鼻)
生:用耳朵听一听。
师:他又想到了一件宝贝。(板书:耳)你准备怎么听?
生:把耳朵靠近水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生:把水拿起来摇一摇。
师:说得真不错,看来我们身上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的宝贝还真不少,一共有几件?(指着黑板)
生:五件。
[评:任何一个学生来到教室时,都不会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他们获取新知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们认为应重视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因为这些猜想和假设是孩子们认识新知的开始。]
师:待会儿就请大家用我们身上的这五件宝贝来研究水,不过在研究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大家,待会儿你用这些宝贝研究水时,你准备先用哪件宝贝,然后再用哪件宝贝,你能给它们排个顺序吗?
生:眼睛、鼻子、耳朵、手、舌头。(教师依次标出①②③④⑤)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教师依次标出序号)
生:我是先用手、眼睛、耳朵、鼻子、然后再用舌头。(师标序号)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顺序,我就不请大家一一说了,现在先请大家看一下
黑板,这几个同学的顺序你认为哪些比较合理或者说是比较科学的?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种先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观察、用鼻子观察都不会把水弄脏,如
果先把手放到水里去,那手里的细菌就会跑到水里,这样就不卫生。
师(惊讶地惊喜地):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齐说):有。
(一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意见?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第三种也很好。
师(看了一下黑板,疑惑地):为什么?
生:因为我如果不把手放进行去,就倒出一点来摸摸,这样还不会弄脏整杯水,我认为这样更好。
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这样行不行啊?
生(齐说):行。
师:对,他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我们就知道了。
[评:通过引导学生排序,使学生意识到观察水时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还要讲究观察顺序,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个顺序是必要的,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观察水,把手(触觉)放在最后是科学的。]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在研究中,除了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外,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生:倒水时要小心,不要把水倒到桌子上。
生:研究时不要把水倒在桌上。
师:如果有些同学想用耳朵听听水的声音,你认为大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不能吵,要注意安静。
师:对,我估计我们大家都能做好。哎呀,说的真不错,那待会儿就请大家利
用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想各种办法来研究水,看看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你能发现些什么?待会儿开始后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单,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研究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投影记录单),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的简单些,比如我观察这张纸(随手拿起一张纸),我发现它的颜色是白色的,那我记录的时候可以只在这儿(指着记录单的对应处)写“白色的”三个字,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那就一个人倒一杯水开始研究吧。(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我们有许多老师常常会在课堂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为学生们提供了供学生们研究的材料后,由于教师实验前的指导没做好而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比较混乱,虽然课堂很热闹却收不到好的效果。这样孩子们的探究就往往成了“玩”,他们只关注于自己的玩,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等玩结束了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因此,教师在研究之前对于学生将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指导可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乱场”现象。同时,记录是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对于三上的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具体可行的记录指导能为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探究时间。在这里陈老师与学生的几次简单的交谈:“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得简单些,比如……”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了科学观察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和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的一两分钟对于学生活动的展开和教师对活动的必要的调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后面的课堂实际看,这里的几个设计是具有较好的实效的。]
(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观察、研究,教师巡视,并深入到各小组的活动中。约10分钟后,示意学生们停下实验)
[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研究,就必须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静下心来研究、深入地去研究。此处,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手来做实验。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活动的天地。也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觉,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师:刚才的观察研究大家都做得很认真,我相信每个小组都有了许多的发现,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一个人说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
生:认真听。
师:对,而且要很认真的听,如果听着听着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有什么新的想
法,可以先举手说。当然了发言的同学由于我们是向着大家说,所以声音要响亮,好让所有同学都听清楚,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好,哪个小组先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
[评: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其中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课堂上不是怕没有学生说,而是更怕学生们只愿意自己说、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听他人的发言;也因为如果没有学会倾听,那么交流合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在研讨时教师鼓励学生以“我们小组发现了……”的形式发言交流,既注重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分享,同时又向学生暗示科学学习中同学之间需要更多的互相合作。因为“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更接近于科学。”]
生:我们小组通过眼睛看,发现水很干净;用鼻子闻,没什么味道。
师(惊讶地):闻起来没什么味道?
生(不好意思地):是气味。
师:好,接着说吧。
生:用舌头尝,水很清凉、淡淡的;用耳朵听,没有声音;用手摸,冰冰的。
生:我们小组用眼睛看水是透明的;用鼻子闻起来有股药味;把手放在水里手会湿;水听起来没有声音;尝起来淡淡的,没有味道。
师(疑惑地):你们的水有股药味,怎么回事?
生(端起桌上的杯子又闻了一下):真的有药味。
另一生马上接着话: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这组多了个塑料杯,我拿起来闻过。
师(惊喜地):你们可真会动脑筋。那也拿个给你试试,看看是不是这样?(拿了一个空塑料杯给发言的同学。该同学试了后,发现果然是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看来是杯子的问题,这样看来水是……
生(齐说):没有气味的。
[评:当课堂上出现学生“非常规”的思维和“出乎意料”的回答时,即便他们的认知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是采取匆匆打住,还是给予足够的关注,都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同。“我们的水有股药味。”多么与众不同的回答!又是多么真实的回答!这是学生基于亲身探究的事实,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特的内心体验。“水有药味”,学生居然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这需要多大的较真劲。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科学精神吗?这种由学生主动引发的问题对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要强烈得多!它对教学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教学契机,同时还是一个信号,表明学生在真正思考和学习。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契机,针对学生实际理解进行教学,就能够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结,使他们的思维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师:有不同发现的,迫切需要发言的可以举手先说。
生:水用手指头搅起来会有泡泡,会在杯子里转圈子。
生:我的水尝起来好像有一点点一点点甜。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水有声音。
师(疑惑地):你说水有声音,刚才的同学说水听起来没有声音,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拿起杯子):水这样听是没有声音的,但是把杯子晃起来的时候就有声音了。
师(恍然大悟地):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不过以后说的时候你应该说的更完整些,让大家都能听明白,好吗?
生:水很清,是白色的。
师(微笑着拿起一张白纸和一杯水放在一起):哦,水是白色的。
生(忙说):不是,不是……,是透明的。
师:那水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生(迟疑了一会儿):没有颜色。
生:我们组用手去抓水的时间,水会从我们的手指间流下去,怎么抓也抓不起来。
师(惊讶地):哎呀,他们的研究方法与众不同,有了独特的发现,真会动脑筋。
那为什么抓不起来啊?
生:因为水会跑掉,会流走。
生:水会流动。
[评:“研讨”的目的是让该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印象,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研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并要求他们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裁决他们的议论,也不给予他们解释,而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师:哎呀,真太厉害了,就这么一杯普普通通的水,大家竟然能发现这么多。
下面啊我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两瓶东西(并出示:两瓶子分别装等量的水和油),请个同学上来把眼睛闭上,陈老师分别摇给他听,然后请他告诉大家听到的是不是水,谁愿意来试试?
[评:恰当的材料准备对于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师摇该生听、辨:第一次学生顺利的听出来了,第二次师摇油时较为用力而摇水时故意轻了些,结果学生听错了。马上就有许多学生举手了)
生:老师作弊,老师摇油时故意用力点,而摇水是却故意轻点。
师(微笑着):哦,那看来我们摇的时候为了要公平些就要注意摇的力气还要差不多的,是吧?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
生(高兴地叫起来):想!
师:那待会儿我给每个小组发这么一瓶油,那你们试的时候你认为你们那瓶子
里倒多少水比较好?
生:跟这瓶差不多。(指着教师手上的那瓶油)
[评:会控制变量是成功开展实验的前提,而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便研究时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初步明确进行科学实验有时是需要控制条件的。这样简单的任务也是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思想的!]
师:说的不错,那待会大家开始试,比着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们沉默了一会,随后教师做了个摇瓶子听但又听起来很困难的样子,马上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不能讲话,不然就听不清楚声音了。
师:好,那每个小组拿到后就可以开始试试了。
(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瓶菜油,课堂上又沸腾了,学生们都情绪激昂地开始了。教师注意到有的学生学着教师的办法,他摇着瓶子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听辨;有的学生则自个儿拿起来听听这瓶水发出的声音,又听听那瓶油发出的声音。)
[评:这里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一种新观察方法的引入,即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此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采用以游戏的形式先集中指导后放手学生尝试比较、听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对这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减少了学生在后面探究中的盲目性(这从学生们讨论比较的条件和实际的操作行为中可以较好的得到反映)。并通过亲身探究让学生知道运用感官观察研究物体时,除了进行直接观察之外,还可以同其他物体加以比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陈老师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已不止一次的提醒、暗示学生要学会“更安静的进行观察、实验。”长而久之,相信学生们是能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的。另外,对于如何在活动中恰当地提供给学生后续研究材料以及后续活动如何引入和组织等方面,陈老师在这里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约5分钟后,学生们大都已试过,但还有许多学生兴致依然高昂)
师(高举起一瓶可乐,大声地问):是什么呀?
生(部分学生叫了起来):可乐!可乐!(接着大家部分学生都看到了)
师:想要吗?
生(尖叫了起来):想!
师(微笑着):那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放下来,放在桌子中间整理好。(生动手
迅速地整理好各自小组的材料)先请大家来说说,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又
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评: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由于学生好动,加上教师设计的活动、提供的材料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当老师想让结束探究实验、想让学生们停下来时,往往学生们不理你,还是兴趣盎然地继续着自己的事情。在这里,陈老师处理的很巧妙,以一瓶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可乐作为兴奋点,迅速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并使他们保持着热情进入下一个环节。其实这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参考。另外,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是科学课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
生:水的声音听起来淡一点,油听起来浓一点。
生:水听起来声音清脆些,油听起来浑一点。
生:水的声音响一点,油的声音轻一些。
生:水摇起来好摇些,流的快些,油难摇些,流的不太快。
师:我们又有了这么多的新发现,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关于水我们会不断
有新的发现。比如像这样和油比较起来听听看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除了
可以听着和油进行比较之外,还可以怎样比?
生:还可以看一看、闻一闻。
师:对呀,我还可以比着摸摸、甚至是比着尝尝看有什么不同,对吧?我们不
仅可以和油比比,还可以拿其他的东西来和水比,比如说像这可乐(拿起
可乐),是吧?我相信如果我们真那么做的话,关于水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不过我估计这考住大家了,我就不请大家做了。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下
面我真正的难道来了。今天啊,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我先拿
给大家看一下。
(教师从抽屉下依次拿出1、2、3、4、5号杯子)
师:我先告诉大家,我带来的这五杯东西都是能喝的,这其中还有我从我们这瓶子里倒出的水(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纯净水瓶),现在请大家把它给找出来,看看这里面究竟那杯是从我的这儿倒出来的水?
(学生们边举手边叫着“我、我”)
师:这样吧,先请大家看看,你估计、推测一下,这几杯液体当中你认为哪些肯定不是水,哪些可能是水。
生:1号、4号肯定不是水。
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1号、4号都有颜色,所以不是。
师:那水是什么颜色的?
生:水是无色的。
师:哦,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师板书:无色的)
师:那就是说这几杯可能是水了,那请大家再仔细看看,到底哪杯是水?
生:3号不是水。
师:唷,你还能看出来呀,你们同意吗?
(有的说同意,有的说不同意。)
师:能看得出来吗?
生(齐说):不能。
师:那如果请你来辨别,你怎么办?
生:闻一闻。
师:那你来闻一闻。
该生上来闻了闻剩下的3 杯液体,闻到2号杯时说:这不是水,是酒。(其他同学都笑了)并说:这两杯是水。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不是水(拿起2号杯)?
生:因为这杯有酒气。
师:那水有什么气味?
生:水是没有气味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气味)
师:那你认为这两杯都是水了吗?
该生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这时下面有同学叫开了“尝一尝,拿起来尝尝”,于是该生拿起杯子尝了尝,尝到5号杯说:这是咸水。
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哪杯是水了吗?
生(举起3号杯):这是水。
师:你是怎么辨别出来的?
生:(举起5号杯)这杯是咸的,(举起3号杯)这杯没有味道,所以是水。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味道)
师:表现的真不错,还真难不住你们。那为了表示奖励,陈老师给你个机会,让你从这当中挑一杯你最喜欢的(一听到这儿下面的同学都羡慕地高举起了手,有的还叫了起来“我也要,我也要”),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大家你挑的那杯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好,你挑吧。
生(下面的学生有叫牛奶的也有叫可乐的,该生挑了4号杯):这是牛奶,因为它的颜色是白白的。
师(微笑着):你肯定吗?
师:你真肯定这颜色白白的就是牛奶?
(该生疑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下,然后很肯定的说:是牛奶。)
(看着该生走下去,这下课堂上可沸腾了,“我也要,我也要……”)
[评:在学生获得成功之喜悦的同时又进一步锻炼了他分辨液体的能力。]
师(微笑着):你们也想要呀?那好,我就再给大家一个机会,不过这几杯太简单了,大家都猜到了,换一杯(从抽屉下又拿出一杯浓盐水),谁愿意来鉴定一下这杯是什么。
[评: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限的,随着课堂上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退,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手段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出示一些学生喜爱的、更吸引的东西不断地制造兴奋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地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课越到后来学生越兴奋,一环紧扣一环、活动一个比一个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巧妙而又较为精致的活动设计和过渡使课堂的高潮一个接一个、学生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教学设计。]
(师请了个同学)师:请其他同学注意看他是怎么鉴定的。
(一个学生上来看了看,又闻了闻,还是没有结果,想放弃,这时下面有同学叫了起来“尝一尝”,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口,马上表情难受地把嘴里的水吐出来了,张着嘴巴、伸着舌头……下面学生大笑)
师: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喝,很咸很咸,是盐水。
师:真对不起,陈老师今天让你喝了这么难喝的盐水。刚才大家都看了他是怎么鉴定这杯东西的,你对他刚才的做法有什么意见吗?
(学生都摇摇头说没有)
师:那我问一下大家,刚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摇了摇头)那好,今天下午放学后,我看到家里柜子里放了一杯东西,我也就像他刚才这样了做(拿着杯了做了做尝的动作)你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生:不能乱尝,如果是有毒的话,那就要中毒了。
师:对,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不熟悉的东西我们能不能轻易去尝啊?
生:不能。
师:我估计大家以后就会注意这个问题了。如果真要去尝某个东西,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尝后才能去尝尝它的味道,是吧?(学生点点头)
[评:课堂上注重亲身体验和感悟,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培养学生“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师:今天啊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好,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贝发现了那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用好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让它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吧,下课。
课堂实录
师:先请大家猜猜今天这节课咱们要研究什么?
生:研究水。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桌子上有水。
师:真不错!能联系桌上的材料进行猜测,猜测有根据。对,今天啊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洁净的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清水,看看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又有些什么特点,好不好?
[评:在揭示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联系桌上的实验材料)猜一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知道进行科学猜测是要有根据的、进行合理的猜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既便于学生明确主题,又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以“水”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生(齐说):好!
师:那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水?
[评: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较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引导说一说想怎么研究,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应该是要有目的、讲方法的。]
生:用眼睛看一看水有什么特点。
师:哦,这就要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板书:眼)用眼睛看,看什么呢?
生:看一看它的颜色。
生:看看有多少水。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尝一尝。
师:用什么尝?
生:嘴巴。
师:尝得出什么?
生:它的味道。
师:又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我们用嘴巴尝物体的味道时通常是用嘴巴的哪个部位?
生:舌头。(师板书:舌)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用手掂一掂水有多重。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手)用手研究时,除了可以掂掂它有多重,还可以怎么研究?
生:用手伸进去试试看水是热的还是冷的。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用鼻子闻一闻它的味道。
师(感到十分的诧异):闻它的味道?(生大笑)
生:不是不是,是它的气味。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鼻)
生:用耳朵听一听。
师:他又想到了一件宝贝。(板书:耳)你准备怎么听?
生:把耳朵靠近水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生:把水拿起来摇一摇。
师:说得真不错,看来我们身上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的宝贝还真不少,一共有几件?(指着黑板)
生:五件。
[评:任何一个学生来到教室时,都不会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他们获取新知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们认为应重视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因为这些猜想和假设是孩子们认识新知的开始。]
师:待会儿就请大家用我们身上的这五件宝贝来研究水,不过在研究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大家,待会儿你用这些宝贝研究水时,你准备先用哪件宝贝,然后再用哪件宝贝,你能给它们排个顺序吗?
生:眼睛、鼻子、耳朵、手、舌头。(教师依次标出①②③④⑤)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教师依次标出序号)
生:我是先用手、眼睛、耳朵、鼻子、然后再用舌头。(师标序号)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顺序,我就不请大家一一说了,现在先请大家看一下
黑板,这几个同学的顺序你认为哪些比较合理或者说是比较科学的?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种先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观察、用鼻子观察都不会把水弄脏,如
果先把手放到水里去,那手里的细菌就会跑到水里,这样就不卫生。
师(惊讶地惊喜地):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齐说):有。
(一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意见?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第三种也很好。
师(看了一下黑板,疑惑地):为什么?
生:因为我如果不把手放进行去,就倒出一点来摸摸,这样还不会弄脏整杯水,我认为这样更好。
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这样行不行啊?
生(齐说):行。
师:对,他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我们就知道了。
[评:通过引导学生排序,使学生意识到观察水时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还要讲究观察顺序,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个顺序是必要的,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观察水,把手(触觉)放在最后是科学的。]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在研究中,除了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外,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生:倒水时要小心,不要把水倒到桌子上。
生:研究时不要把水倒在桌上。
师:如果有些同学想用耳朵听听水的声音,你认为大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不能吵,要注意安静。
师:对,我估计我们大家都能做好。哎呀,说的真不错,那待会儿就请大家利
用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想各种办法来研究水,看看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你能发现些什么?待会儿开始后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单,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研究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投影记录单),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的简单些,比如我观察这张纸(随手拿起一张纸),我发现它的颜色是白色的,那我记录的时候可以只在这儿(指着记录单的对应处)写“白色的”三个字,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那就一个人倒一杯水开始研究吧。(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我们有许多老师常常会在课堂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为学生们提供了供学生们研究的材料后,由于教师实验前的指导没做好而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比较混乱,虽然课堂很热闹却收不到好的效果。这样孩子们的探究就往往成了“玩”,他们只关注于自己的玩,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等玩结束了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因此,教师在研究之前对于学生将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指导可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乱场”现象。同时,记录是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对于三上的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具体可行的记录指导能为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探究时间。在这里陈老师与学生的几次简单的交谈:“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得简单些,比如……”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了科学观察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和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的一两分钟对于学生活动的展开和教师对活动的必要的调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后面的课堂实际看,这里的几个设计是具有较好的实效的。]
(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观察、研究,教师巡视,并深入到各小组的活动中。约10分钟后,示意学生们停下实验)
[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研究,就必须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静下心来研究、深入地去研究。此处,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手来做实验。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活动的天地。也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觉,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师:刚才的观察研究大家都做得很认真,我相信每个小组都有了许多的发现,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一个人说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
生:认真听。
师:对,而且要很认真的听,如果听着听着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有什么新的想
法,可以先举手说。当然了发言的同学由于我们是向着大家说,所以声音要响亮,好让所有同学都听清楚,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好,哪个小组先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
[评: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其中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课堂上不是怕没有学生说,而是更怕学生们只愿意自己说、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听他人的发言;也因为如果没有学会倾听,那么交流合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在研讨时教师鼓励学生以“我们小组发现了……”的形式发言交流,既注重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分享,同时又向学生暗示科学学习中同学之间需要更多的互相合作。因为“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更接近于科学。”]
生:我们小组通过眼睛看,发现水很干净;用鼻子闻,没什么味道。
师(惊讶地):闻起来没什么味道?
生(不好意思地):是气味。
师:好,接着说吧。
生:用舌头尝,水很清凉、淡淡的;用耳朵听,没有声音;用手摸,冰冰的。
生:我们小组用眼睛看水是透明的;用鼻子闻起来有股药味;把手放在水里手会湿;水听起来没有声音;尝起来淡淡的,没有味道。
师(疑惑地):你们的水有股药味,怎么回事?
生(端起桌上的杯子又闻了一下):真的有药味。
另一生马上接着话: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这组多了个塑料杯,我拿起来闻过。
师(惊喜地):你们可真会动脑筋。那也拿个给你试试,看看是不是这样?(拿了一个空塑料杯给发言的同学。该同学试了后,发现果然是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看来是杯子的问题,这样看来水是……
生(齐说):没有气味的。
[评:当课堂上出现学生“非常规”的思维和“出乎意料”的回答时,即便他们的认知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是采取匆匆打住,还是给予足够的关注,都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同。“我们的水有股药味。”多么与众不同的回答!又是多么真实的回答!这是学生基于亲身探究的事实,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特的内心体验。“水有药味”,学生居然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这需要多大的较真劲。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科学精神吗?这种由学生主动引发的问题对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要强烈得多!它对教学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教学契机,同时还是一个信号,表明学生在真正思考和学习。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契机,针对学生实际理解进行教学,就能够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结,使他们的思维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师:有不同发现的,迫切需要发言的可以举手先说。
生:水用手指头搅起来会有泡泡,会在杯子里转圈子。
生:我的水尝起来好像有一点点一点点甜。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水有声音。
师(疑惑地):你说水有声音,刚才的同学说水听起来没有声音,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拿起杯子):水这样听是没有声音的,但是把杯子晃起来的时候就有声音了。
师(恍然大悟地):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不过以后说的时候你应该说的更完整些,让大家都能听明白,好吗?
生:水很清,是白色的。
师(微笑着拿起一张白纸和一杯水放在一起):哦,水是白色的。
生(忙说):不是,不是……,是透明的。
师:那水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生(迟疑了一会儿):没有颜色。
生:我们组用手去抓水的时间,水会从我们的手指间流下去,怎么抓也抓不起来。
师(惊讶地):哎呀,他们的研究方法与众不同,有了独特的发现,真会动脑筋。
那为什么抓不起来啊?
生:因为水会跑掉,会流走。
生:水会流动。
[评:“研讨”的目的是让该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印象,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研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并要求他们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裁决他们的议论,也不给予他们解释,而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师:哎呀,真太厉害了,就这么一杯普普通通的水,大家竟然能发现这么多。
下面啊我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两瓶东西(并出示:两瓶子分别装等量的水和油),请个同学上来把眼睛闭上,陈老师分别摇给他听,然后请他告诉大家听到的是不是水,谁愿意来试试?
[评:恰当的材料准备对于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师摇该生听、辨:第一次学生顺利的听出来了,第二次师摇油时较为用力而摇水时故意轻了些,结果学生听错了。马上就有许多学生举手了)
生:老师作弊,老师摇油时故意用力点,而摇水是却故意轻点。
师(微笑着):哦,那看来我们摇的时候为了要公平些就要注意摇的力气还要差不多的,是吧?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
生(高兴地叫起来):想!
师:那待会儿我给每个小组发这么一瓶油,那你们试的时候你认为你们那瓶子
里倒多少水比较好?
生:跟这瓶差不多。(指着教师手上的那瓶油)
[评:会控制变量是成功开展实验的前提,而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便研究时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初步明确进行科学实验有时是需要控制条件的。这样简单的任务也是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思想的!]
师:说的不错,那待会大家开始试,比着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们沉默了一会,随后教师做了个摇瓶子听但又听起来很困难的样子,马上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不能讲话,不然就听不清楚声音了。
师:好,那每个小组拿到后就可以开始试试了。
(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瓶菜油,课堂上又沸腾了,学生们都情绪激昂地开始了。教师注意到有的学生学着教师的办法,他摇着瓶子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听辨;有的学生则自个儿拿起来听听这瓶水发出的声音,又听听那瓶油发出的声音。)
[评:这里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一种新观察方法的引入,即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此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采用以游戏的形式先集中指导后放手学生尝试比较、听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对这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减少了学生在后面探究中的盲目性(这从学生们讨论比较的条件和实际的操作行为中可以较好的得到反映)。并通过亲身探究让学生知道运用感官观察研究物体时,除了进行直接观察之外,还可以同其他物体加以比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陈老师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已不止一次的提醒、暗示学生要学会“更安静的进行观察、实验。”长而久之,相信学生们是能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的。另外,对于如何在活动中恰当地提供给学生后续研究材料以及后续活动如何引入和组织等方面,陈老师在这里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约5分钟后,学生们大都已试过,但还有许多学生兴致依然高昂)
师(高举起一瓶可乐,大声地问):是什么呀?
生(部分学生叫了起来):可乐!可乐!(接着大家部分学生都看到了)
师:想要吗?
生(尖叫了起来):想!
师(微笑着):那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放下来,放在桌子中间整理好。(生动手
迅速地整理好各自小组的材料)先请大家来说说,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又
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评: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由于学生好动,加上教师设计的活动、提供的材料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当老师想让结束探究实验、想让学生们停下来时,往往学生们不理你,还是兴趣盎然地继续着自己的事情。在这里,陈老师处理的很巧妙,以一瓶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可乐作为兴奋点,迅速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并使他们保持着热情进入下一个环节。其实这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参考。另外,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是科学课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
生:水的声音听起来淡一点,油听起来浓一点。
生:水听起来声音清脆些,油听起来浑一点。
生:水的声音响一点,油的声音轻一些。
生:水摇起来好摇些,流的快些,油难摇些,流的不太快。
师:我们又有了这么多的新发现,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关于水我们会不断
有新的发现。比如像这样和油比较起来听听看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除了
可以听着和油进行比较之外,还可以怎样比?
生:还可以看一看、闻一闻。
师:对呀,我还可以比着摸摸、甚至是比着尝尝看有什么不同,对吧?我们不
仅可以和油比比,还可以拿其他的东西来和水比,比如说像这可乐(拿起
可乐),是吧?我相信如果我们真那么做的话,关于水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不过我估计这考住大家了,我就不请大家做了。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下
面我真正的难道来了。今天啊,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我先拿
给大家看一下。
(教师从抽屉下依次拿出1、2、3、4、5号杯子)
师:我先告诉大家,我带来的这五杯东西都是能喝的,这其中还有我从我们这瓶子里倒出的水(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纯净水瓶),现在请大家把它给找出来,看看这里面究竟那杯是从我的这儿倒出来的水?
(学生们边举手边叫着“我、我”)
师:这样吧,先请大家看看,你估计、推测一下,这几杯液体当中你认为哪些肯定不是水,哪些可能是水。
生:1号、4号肯定不是水。
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1号、4号都有颜色,所以不是。
师:那水是什么颜色的?
生:水是无色的。
师:哦,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师板书:无色的)
师:那就是说这几杯可能是水了,那请大家再仔细看看,到底哪杯是水?
生:3号不是水。
师:唷,你还能看出来呀,你们同意吗?
(有的说同意,有的说不同意。)
师:能看得出来吗?
生(齐说):不能。
师:那如果请你来辨别,你怎么办?
生:闻一闻。
师:那你来闻一闻。
该生上来闻了闻剩下的3 杯液体,闻到2号杯时说:这不是水,是酒。(其他同学都笑了)并说:这两杯是水。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不是水(拿起2号杯)?
生:因为这杯有酒气。
师:那水有什么气味?
生:水是没有气味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气味)
师:那你认为这两杯都是水了吗?
该生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这时下面有同学叫开了“尝一尝,拿起来尝尝”,于是该生拿起杯子尝了尝,尝到5号杯说:这是咸水。
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哪杯是水了吗?
生(举起3号杯):这是水。
师:你是怎么辨别出来的?
生:(举起5号杯)这杯是咸的,(举起3号杯)这杯没有味道,所以是水。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味道)
师:表现的真不错,还真难不住你们。那为了表示奖励,陈老师给你个机会,让你从这当中挑一杯你最喜欢的(一听到这儿下面的同学都羡慕地高举起了手,有的还叫了起来“我也要,我也要”),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大家你挑的那杯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好,你挑吧。
生(下面的学生有叫牛奶的也有叫可乐的,该生挑了4号杯):这是牛奶,因为它的颜色是白白的。
师(微笑着):你肯定吗?
师:你真肯定这颜色白白的就是牛奶?
(该生疑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下,然后很肯定的说:是牛奶。)
(看着该生走下去,这下课堂上可沸腾了,“我也要,我也要……”)
[评:在学生获得成功之喜悦的同时又进一步锻炼了他分辨液体的能力。]
师(微笑着):你们也想要呀?那好,我就再给大家一个机会,不过这几杯太简单了,大家都猜到了,换一杯(从抽屉下又拿出一杯浓盐水),谁愿意来鉴定一下这杯是什么。
[评: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限的,随着课堂上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退,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手段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出示一些学生喜爱的、更吸引的东西不断地制造兴奋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地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课越到后来学生越兴奋,一环紧扣一环、活动一个比一个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巧妙而又较为精致的活动设计和过渡使课堂的高潮一个接一个、学生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教学设计。]
(师请了个同学)师:请其他同学注意看他是怎么鉴定的。
(一个学生上来看了看,又闻了闻,还是没有结果,想放弃,这时下面有同学叫了起来“尝一尝”,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口,马上表情难受地把嘴里的水吐出来了,张着嘴巴、伸着舌头……下面学生大笑)
师: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喝,很咸很咸,是盐水。
师:真对不起,陈老师今天让你喝了这么难喝的盐水。刚才大家都看了他是怎么鉴定这杯东西的,你对他刚才的做法有什么意见吗?
(学生都摇摇头说没有)
师:那我问一下大家,刚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摇了摇头)那好,今天下午放学后,我看到家里柜子里放了一杯东西,我也就像他刚才这样了做(拿着杯了做了做尝的动作)你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生:不能乱尝,如果是有毒的话,那就要中毒了。
师:对,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不熟悉的东西我们能不能轻易去尝啊?
生:不能。
师:我估计大家以后就会注意这个问题了。如果真要去尝某个东西,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尝后才能去尝尝它的味道,是吧?(学生点点头)
[评:课堂上注重亲身体验和感悟,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培养学生“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师:今天啊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好,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贝发现了那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用好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让它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吧,下课。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执教: 陈志强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321400)
指导: 孙智燕 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设计说明
一、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气氛和谐、安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敢想、敢说、敢做,又能想、能说、能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观察为切入口,创设良好的探究情景,鼓励他们自己去交流、观察和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精心策划者和活动的指导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要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只有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思维想像空间的时候,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才能更好地最终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
二、整体设计指导思想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建议。在教学中,我摒弃了时下很是流行的“用教材教”的模式(其实是一种误区)——大喊要“走出教材”,看见教材是这样,那我就偏偏那样,我就是和教材不一样。而是本着依据《课程标准》,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不去随意改变教材中所设计活动的结构,努力去吃透教材、走进教材,避免忽略教材的内容、要求,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学习意义不大的活动。因为,“高于教材”,必须是“源于教材”,要“走出教材”必须先“走进教材”。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
三、基本思路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东西。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对水的观察,了解水的一些物理性质。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对水这种司空见惯的物体进行感知、感知、再感知,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浓,而应该充分考虑如何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如何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把教材看作是资源,而不是圣经,有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在课堂上自己观察、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上“水单元”的第一课时。“水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教材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水作为了学生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水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却往往很容易忽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如水),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重要物质,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学生却很容易熟视无睹。因此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同时,要通过对水的研究,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本课研究的是观察一杯我们很熟悉的水,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多角度、多维度的来认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
教学的主要活动有:
一是提出问题。“对于一杯我们很熟悉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又能观察到什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探究计划。二是用感官观察杯中的水。引导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感官,有计划有步骤地来观察水。三是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杯中的水。引导学生在用感官观察水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物质的比较,更深层次地来认识水。四是分辨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观察方法来分辨水。最后一个活动:出示一杯学生不知名的液体让学生鉴定。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对于自己不熟悉、缺乏了解的物体是不能轻易去尝的。并从而把课堂打开出来,把学生的思维继续进行下去。
学生分析
1、水对于学生来说是太熟悉不过了,但在生活中又往往最容易被他们所忽略,学生对于水几乎从未进行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因此,引导他们经历全面细致地观察水的探究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2、通过前几个单元的观察活动,学生已初步能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有目的、仔细地观察,并能简单的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3、三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亲身经历各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并能从中体验到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从而锻炼和提高他们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作用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 学会合作探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活动。
4、 意识到即使是运用感官,也还有更多的方法,也能够获得对事物更多的了解。
5、 学会把通过观察得到的体验用合适的方法记录下来,并会表达交流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与同学分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学会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2、 通过对水的观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并乐于继续探究发现周围物质世界的奥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体验到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有什么特性。
2、通过探究,体验到水同其他液体(如油等)有许多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观察活动中体验、感悟到水的特性。
2、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先集中指导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的策略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1、全班同学4~6个分为一组,并围成圆形,教室中间空出。
2、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瓶用纯净水瓶装的白开水(去掉包装塑料纸)、一块毛巾、每人次一个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瓶油(用纯净水瓶装部分油,藏于教师讲台下)
(注:所有纯净水瓶都去掉包装塑料纸,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针对主题——是洁净的水而不是“纯净水”进行研究)
3、演示材料:一瓶白开水、几个塑料杯子(放在讲台上);
一组演示材料:牛奶、可乐、淡盐水、白酒各一杯加两杯白开水并分别编上号码,一杯浓盐水(都藏在讲台下)
(评:座位的重组,打破了体现传统“授受式”教学思想观念下的“秧田式”,而是围成了全圆的形式,这样不仅营造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教学空间、改变了师生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更为生动的反映了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地位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上来,位尊一方的教师形象将不复存在,取之而来的是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激趣导入 | 先请大家来猜一猜,今天这节课咱们要研究什么?(并问:为什么你这么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水,看看洁净的水到 | 自由猜测,并能说一说猜测的依据。 明确研究对象。而当学生从情境中惊奇地发现竟然是要研究“水”这一极为普通的 | 在揭示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联系桌上的实验材料)猜一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既便于学生明确主题,又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 |
| 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又有些什么特点?好不好? 那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水? 待会儿你用这些感觉器官研究水时,你准备先用哪件,然后再用哪件器官,你能给它们排个顺序吗? 在研究中,除了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外,我再给大家提几点要求:一是实验中声音尽量要轻些,因为可能有许多同学刚好用听的方法研究;二是注意不要把水洒出来。另外,研究开始后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单,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研究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记的时候大家可以记的简单些,有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甚至画个符号也行,当然你们自己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哦。 | 物质以后那种被激发起来的探究欲望就会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水”的研究中去。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发表、交流意见,尝试提出各种研究方法。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由发言。尝试提出各种方案,并通过共同讨论加以修正、优化。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共同讨论加以修正、优化。 | 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以“水”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较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引导说一说想怎么研究,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应该是要有目的、讲方法的。 通过引导学生排序,使学生意识到观察水时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还要讲究观察顺序,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个顺序是必要的,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观察水,把手(触觉)放在最后是科学的。 教师在研究之前对于学生将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指导可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乱场”现象。 记录是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对于三上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具体可行的记录指导能为学生的节省出更多的探究时间。 |
二、自主探究:用感官观察杯中的水 | 那就一个人倒一杯水开始研究吧。(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教师巡视,并深入到各小组的活动中。约10分钟后,示意学生们停下实验) 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一个人说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 好,那哪个小组先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 (在“研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并要求他们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裁决他们的议论,也不给予他们解释,而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 学生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自己选择问题、自己选择方法、自己设计方案进行观察、研究 自由发表意见,通过交流明确参与研讨时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交流各自、各小组在探究中的发现和收获,并互相质疑、争论、分享 |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研究,就必须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静下心来研究、深入地去研究。此处,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手来做实验。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活动的天地。也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觉,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其中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学会倾听,那么交流合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研讨时教师鼓励学生以“我们小组发现了……”的形式发言交流,既注重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分享,同时又向学生暗示科学学习中同学之间需要更多的互相合作。因为“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更接近于科学。” |
三、自主探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 这么一杯普普通通的水,大家竟然能发现这么多。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我这儿有两瓶东西(并出示:两瓶子分别装等量的水和油),请个同学上来把眼睛闭上,陈老师分别摇给他听,然后请他告诉大家听到的是不是水,谁愿意来试试? (师随机摇了两个轮回:第一次两瓶液体摇的力均匀,第二次油瓶摇得用力,水的瓶子摇得轻) 为什么他反而第二次听错了? 那你们认为除了摇的力量要控制外,你们那瓶子里倒多少水比较好? 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那待会大家开始后,比较着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并示意学生比比看哪些同学能从听当中发现更多的东西) (约5分钟后,每个学生都已试过一两次生,师高举起一瓶可乐,大声地问):是什么呀?想要吗? 那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放下来,放在桌子中间整理好。 再请大家来说说,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 一个同学自愿上台参与尝试,并明确要求 该生听、辨,并全班共同讨论该现象的原因,从而明确摇的时候要注意摇的力量一样才是更公平的。 (每个小组拿到一瓶菜油后,课堂上又会沸腾起来,学生们都将情绪激昂地开始他们的研究。有的学生会学着教师的办法,他摇着瓶子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听辨;有的学生则可能会自个儿拿起来听听这瓶水发出的声音,又听听那瓶油发出的声音来进行比较。) 动手迅速地整理好各自小组的材料 各自交流探究中收获的事实 | 恰当的材料准备对于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新观察方法的引入,即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此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采用以游戏的形式先集中指导学生尝试比较、听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对这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减少了学生在后面探究中的盲目性。 会控制变量是成功开展实验的前提,而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便研究时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初步明确进行科学实验有时是需要控制条件的。这样简单的任务也是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思想的! 在课堂上再次提醒、暗示学生要学会“更安静的进行观察、实验。”长而久之,相信学生们是能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的。 通过亲身探究进而让学生体验到运用感官观察研究物体时,除了进行直接观察之外,还可以同其他物体加以比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 以一瓶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可乐作为兴奋点,迅速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并使他们保持着强烈的热情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是科学课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 |
四、自主探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辨水 | 今天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教师从抽屉下依次拿出1、2、3、4、5、6号杯子),我先告诉大家,我带来的这六杯东西都是能喝的,这其中还有我从我们这瓶子里倒出的水(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纯净水瓶),现在请大家把它给找出来,看看这里面究竟那几杯是从我的这儿倒出来的水?(在学生分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分辨的依据) 为了表示奖励,陈老师给你个机会,让你从这当中挑一杯你最喜欢的,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大家你挑的那杯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 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想办法、提出方案,并上台尝试分辨水 该生异常兴奋地选取一杯自己喜欢的液体,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选取的液体是什么,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 一环紧扣一环、活动一个比一个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和过渡使课堂的兴奋点一个接一个、学生的热情也将越来越高。 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限的,随着课堂上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退,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手段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出示一些学生喜爱的、更吸引的东西不断地制造兴奋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地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另外,采用两杯纯净水,可以排除学生碰运气成分,确保学生是真正通过自己的认识分辨出水的。 在学生获得成功之喜悦的同时又进一步锻炼了他分辨液体的能力。 |
五、拓展提升 | 再给大家一个机会(从抽屉下又拿出一杯浓盐水),谁愿意来鉴定一下这杯是什么。 对他做法有什么想法和意见?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用好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让它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预测、判断、上台辨别,并互相质疑、修正 共同谈感想、体验并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形成统一认识:对于我们不熟悉的、缺乏了解的液体,不能轻易地去尝。 (在教师提示下整理好实验器材,下课) |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打开课堂,把学生的思维继续进行下去。同时,培养学生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
教学检测设计
1、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完成水的观察记录表:
(旨在考察学生的科学知识目标,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些了解。)
2、活动评价表
序号 | 评价项目 | 自评 | 互评 |
1 | 仔细、认真地参与了观察一杯水的活动。 | ☆☆☆ | ☆☆☆ |
2 | 知道用感官观察水的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 | ☆☆☆ | ☆☆☆ |
3 | 能通过实验找出水和其他物体的区别。 | ☆☆☆ | ☆☆☆ |
4 | 初步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完成了水的观察记录。 | ☆☆☆ | ☆☆☆ |
5 | 知道不能轻易尝一种不了解的液体。 | ☆☆☆ | ☆☆☆ |
6 | 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看法。 | ☆☆☆ | ☆☆☆ |
7 | 能仔细听取同学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 ☆☆☆ | ☆☆☆ |
8 | 活动完毕能整理好活动器材。 | ☆☆☆ | ☆☆☆ |
9 | 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 ☆☆☆ | ☆☆☆ |
10 | 你喜欢这堂课吗?为什么? | |
教师 评价 | | 评价人: |
(评价项目1、2、3、4、5是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方面提出的,旨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活动中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收获。6、7、8、9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提出的,旨在促进学生与别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活动结束后能主动参与整理器材,10的提出旨在反馈学生的意见,以便促进教师的教学。)
(本课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活动一等奖,并在江苏阜阳、河南平顶山、福建武夷山等地新课程培训会上执教)
课堂实录
师:先请大家猜猜今天这节课咱们要研究什么?
生:研究水。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桌子上有水。
师:真不错!能联系桌上的材料进行猜测,猜测有根据。对,今天啊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洁净的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清水,看看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又有些什么特点,好不好?
[评:在揭示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联系桌上的实验材料)猜一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知道进行科学猜测是要有根据的、进行合理的猜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既便于学生明确主题,又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以“水”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生(齐说):好!
师:那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水?
[评: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较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引导说一说想怎么研究,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应该是要有目的、讲方法的。]
生:用眼睛看一看水有什么特点。
师:哦,这就要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板书:眼)用眼睛看,看什么呢?
生:看一看它的颜色。
生:看看有多少水。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尝一尝。
师:用什么尝?
生:嘴巴。
师:尝得出什么?
生:它的味道。
师:又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我们用嘴巴尝物体的味道时通常是用嘴巴的哪个部位?
生:舌头。(师板书:舌)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用手掂一掂水有多重。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手)用手研究时,除了可以掂掂它有多重,还可以怎么研究?
生:用手伸进去试试看水是热的还是冷的。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用鼻子闻一闻它的味道。
师(感到十分的诧异):闻它的味道?(生大笑)
生:不是不是,是它的气味。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鼻)
生:用耳朵听一听。
师:他又想到了一件宝贝。(板书:耳)你准备怎么听?
生:把耳朵靠近水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生:把水拿起来摇一摇。
师:说得真不错,看来我们身上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的宝贝还真不少,一共有几件?(指着黑板)
生:五件。
[评:任何一个学生来到教室时,都不会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他们获取新知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们认为应重视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因为这些猜想和假设是孩子们认识新知的开始。]
师:待会儿就请大家用我们身上的这五件宝贝来研究水,不过在研究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大家,待会儿你用这些宝贝研究水时,你准备先用哪件宝贝,然后再用哪件宝贝,你能给它们排个顺序吗?
生:眼睛、鼻子、耳朵、手、舌头。(教师依次标出①②③④⑤)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教师依次标出序号)
生:我是先用手、眼睛、耳朵、鼻子、然后再用舌头。(师标序号)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顺序,我就不请大家一一说了,现在先请大家看一下
黑板,这几个同学的顺序你认为哪些比较合理或者说是比较科学的?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种先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观察、用鼻子观察都不会把水弄脏,如
果先把手放到水里去,那手里的细菌就会跑到水里,这样就不卫生。
师(惊讶地惊喜地):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齐说):有。
(一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意见?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第三种也很好。
师(看了一下黑板,疑惑地):为什么?
生:因为我如果不把手放进行去,就倒出一点来摸摸,这样还不会弄脏整杯水,我认为这样更好。
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这样行不行啊?
生(齐说):行。
师:对,他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我们就知道了。
[评:通过引导学生排序,使学生意识到观察水时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还要讲究观察顺序,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个顺序是必要的,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观察水,把手(触觉)放在最后是科学的。]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在研究中,除了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外,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生:倒水时要小心,不要把水倒到桌子上。
生:研究时不要把水倒在桌上。
师:如果有些同学想用耳朵听听水的声音,你认为大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不能吵,要注意安静。
师:对,我估计我们大家都能做好。哎呀,说的真不错,那待会儿就请大家利
用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想各种办法来研究水,看看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你能发现些什么?待会儿开始后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单,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研究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投影记录单),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的简单些,比如我观察这张纸(随手拿起一张纸),我发现它的颜色是白色的,那我记录的时候可以只在这儿(指着记录单的对应处)写“白色的”三个字,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那就一个人倒一杯水开始研究吧。(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我们有许多老师常常会在课堂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为学生们提供了供学生们研究的材料后,由于教师实验前的指导没做好而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比较混乱,虽然课堂很热闹却收不到好的效果。这样孩子们的探究就往往成了“玩”,他们只关注于自己的玩,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等玩结束了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因此,教师在研究之前对于学生将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指导可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乱场”现象。同时,记录是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对于三上的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具体可行的记录指导能为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探究时间。在这里陈老师与学生的几次简单的交谈:“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得简单些,比如……”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了科学观察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和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的一两分钟对于学生活动的展开和教师对活动的必要的调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后面的课堂实际看,这里的几个设计是具有较好的实效的。]
(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观察、研究,教师巡视,并深入到各小组的活动中。约10分钟后,示意学生们停下实验)
[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研究,就必须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静下心来研究、深入地去研究。此处,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手来做实验。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活动的天地。也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觉,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师:刚才的观察研究大家都做得很认真,我相信每个小组都有了许多的发现,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一个人说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
生:认真听。
师:对,而且要很认真的听,如果听着听着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有什么新的想
法,可以先举手说。当然了发言的同学由于我们是向着大家说,所以声音要响亮,好让所有同学都听清楚,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好,哪个小组先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
[评: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其中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课堂上不是怕没有学生说,而是更怕学生们只愿意自己说、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听他人的发言;也因为如果没有学会倾听,那么交流合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在研讨时教师鼓励学生以“我们小组发现了……”的形式发言交流,既注重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分享,同时又向学生暗示科学学习中同学之间需要更多的互相合作。因为“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更接近于科学。”]
生:我们小组通过眼睛看,发现水很干净;用鼻子闻,没什么味道。
师(惊讶地):闻起来没什么味道?
生(不好意思地):是气味。
师:好,接着说吧。
生:用舌头尝,水很清凉、淡淡的;用耳朵听,没有声音;用手摸,冰冰的。
生:我们小组用眼睛看水是透明的;用鼻子闻起来有股药味;把手放在水里手会湿;水听起来没有声音;尝起来淡淡的,没有味道。
师(疑惑地):你们的水有股药味,怎么回事?
生(端起桌上的杯子又闻了一下):真的有药味。
另一生马上接着话: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这组多了个塑料杯,我拿起来闻过。
师(惊喜地):你们可真会动脑筋。那也拿个给你试试,看看是不是这样?(拿了一个空塑料杯给发言的同学。该同学试了后,发现果然是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看来是杯子的问题,这样看来水是……
生(齐说):没有气味的。
[评:当课堂上出现学生“非常规”的思维和“出乎意料”的回答时,即便他们的认知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是采取匆匆打住,还是给予足够的关注,都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同。“我们的水有股药味。”多么与众不同的回答!又是多么真实的回答!这是学生基于亲身探究的事实,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特的内心体验。“水有药味”,学生居然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这需要多大的较真劲。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科学精神吗?这种由学生主动引发的问题对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要强烈得多!它对教学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教学契机,同时还是一个信号,表明学生在真正思考和学习。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契机,针对学生实际理解进行教学,就能够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结,使他们的思维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师:有不同发现的,迫切需要发言的可以举手先说。
生:水用手指头搅起来会有泡泡,会在杯子里转圈子。
生:我的水尝起来好像有一点点一点点甜。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水有声音。
师(疑惑地):你说水有声音,刚才的同学说水听起来没有声音,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拿起杯子):水这样听是没有声音的,但是把杯子晃起来的时候就有声音了。
师(恍然大悟地):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不过以后说的时候你应该说的更完整些,让大家都能听明白,好吗?
生:水很清,是白色的。
师(微笑着拿起一张白纸和一杯水放在一起):哦,水是白色的。
生(忙说):不是,不是……,是透明的。
师:那水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生(迟疑了一会儿):没有颜色。
生:我们组用手去抓水的时间,水会从我们的手指间流下去,怎么抓也抓不起来。
师(惊讶地):哎呀,他们的研究方法与众不同,有了独特的发现,真会动脑筋。
那为什么抓不起来啊?
生:因为水会跑掉,会流走。
生:水会流动。
[评:“研讨”的目的是让该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印象,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研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并要求他们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裁决他们的议论,也不给予他们解释,而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师:哎呀,真太厉害了,就这么一杯普普通通的水,大家竟然能发现这么多。
下面啊我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两瓶东西(并出示:两瓶子分别装等量的水和油),请个同学上来把眼睛闭上,陈老师分别摇给他听,然后请他告诉大家听到的是不是水,谁愿意来试试?
[评:恰当的材料准备对于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师摇该生听、辨:第一次学生顺利的听出来了,第二次师摇油时较为用力而摇水时故意轻了些,结果学生听错了。马上就有许多学生举手了)
生:老师作弊,老师摇油时故意用力点,而摇水是却故意轻点。
师(微笑着):哦,那看来我们摇的时候为了要公平些就要注意摇的力气还要差不多的,是吧?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
生(高兴地叫起来):想!
师:那待会儿我给每个小组发这么一瓶油,那你们试的时候你认为你们那瓶子
里倒多少水比较好?
生:跟这瓶差不多。(指着教师手上的那瓶油)
[评:会控制变量是成功开展实验的前提,而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便研究时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初步明确进行科学实验有时是需要控制条件的。这样简单的任务也是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思想的!]
师:说的不错,那待会大家开始试,比着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们沉默了一会,随后教师做了个摇瓶子听但又听起来很困难的样子,马上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不能讲话,不然就听不清楚声音了。
师:好,那每个小组拿到后就可以开始试试了。
(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瓶菜油,课堂上又沸腾了,学生们都情绪激昂地开始了。教师注意到有的学生学着教师的办法,他摇着瓶子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听辨;有的学生则自个儿拿起来听听这瓶水发出的声音,又听听那瓶油发出的声音。)
[评:这里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一种新观察方法的引入,即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此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采用以游戏的形式先集中指导后放手学生尝试比较、听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对这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减少了学生在后面探究中的盲目性(这从学生们讨论比较的条件和实际的操作行为中可以较好的得到反映)。并通过亲身探究让学生知道运用感官观察研究物体时,除了进行直接观察之外,还可以同其他物体加以比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陈老师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已不止一次的提醒、暗示学生要学会“更安静的进行观察、实验。”长而久之,相信学生们是能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的。另外,对于如何在活动中恰当地提供给学生后续研究材料以及后续活动如何引入和组织等方面,陈老师在这里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约5分钟后,学生们大都已试过,但还有许多学生兴致依然高昂)
师(高举起一瓶可乐,大声地问):是什么呀?
生(部分学生叫了起来):可乐!可乐!(接着大家部分学生都看到了)
师:想要吗?
生(尖叫了起来):想!
师(微笑着):那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放下来,放在桌子中间整理好。(生动手
迅速地整理好各自小组的材料)先请大家来说说,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又
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评: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由于学生好动,加上教师设计的活动、提供的材料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当老师想让结束探究实验、想让学生们停下来时,往往学生们不理你,还是兴趣盎然地继续着自己的事情。在这里,陈老师处理的很巧妙,以一瓶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可乐作为兴奋点,迅速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并使他们保持着热情进入下一个环节。其实这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参考。另外,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是科学课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
生:水的声音听起来淡一点,油听起来浓一点。
生:水听起来声音清脆些,油听起来浑一点。
生:水的声音响一点,油的声音轻一些。
生:水摇起来好摇些,流的快些,油难摇些,流的不太快。
师:我们又有了这么多的新发现,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关于水我们会不断
有新的发现。比如像这样和油比较起来听听看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除了
可以听着和油进行比较之外,还可以怎样比?
生:还可以看一看、闻一闻。
师:对呀,我还可以比着摸摸、甚至是比着尝尝看有什么不同,对吧?我们不
仅可以和油比比,还可以拿其他的东西来和水比,比如说像这可乐(拿起
可乐),是吧?我相信如果我们真那么做的话,关于水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不过我估计这考住大家了,我就不请大家做了。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下
面我真正的难道来了。今天啊,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我先拿
给大家看一下。
(教师从抽屉下依次拿出1、2、3、4、5号杯子)
师:我先告诉大家,我带来的这五杯东西都是能喝的,这其中还有我从我们这瓶子里倒出的水(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纯净水瓶),现在请大家把它给找出来,看看这里面究竟那杯是从我的这儿倒出来的水?
(学生们边举手边叫着“我、我”)
师:这样吧,先请大家看看,你估计、推测一下,这几杯液体当中你认为哪些肯定不是水,哪些可能是水。
生:1号、4号肯定不是水。
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1号、4号都有颜色,所以不是。
师:那水是什么颜色的?
生:水是无色的。
师:哦,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师板书:无色的)
师:那就是说这几杯可能是水了,那请大家再仔细看看,到底哪杯是水?
生:3号不是水。
师:唷,你还能看出来呀,你们同意吗?
(有的说同意,有的说不同意。)
师:能看得出来吗?
生(齐说):不能。
师:那如果请你来辨别,你怎么办?
生:闻一闻。
师:那你来闻一闻。
该生上来闻了闻剩下的3 杯液体,闻到2号杯时说:这不是水,是酒。(其他同学都笑了)并说:这两杯是水。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不是水(拿起2号杯)?
生:因为这杯有酒气。
师:那水有什么气味?
生:水是没有气味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气味)
师:那你认为这两杯都是水了吗?
该生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这时下面有同学叫开了“尝一尝,拿起来尝尝”,于是该生拿起杯子尝了尝,尝到5号杯说:这是咸水。
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哪杯是水了吗?
生(举起3号杯):这是水。
师:你是怎么辨别出来的?
生:(举起5号杯)这杯是咸的,(举起3号杯)这杯没有味道,所以是水。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味道)
师:表现的真不错,还真难不住你们。那为了表示奖励,陈老师给你个机会,让你从这当中挑一杯你最喜欢的(一听到这儿下面的同学都羡慕地高举起了手,有的还叫了起来“我也要,我也要”),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大家你挑的那杯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好,你挑吧。
生(下面的学生有叫牛奶的也有叫可乐的,该生挑了4号杯):这是牛奶,因为它的颜色是白白的。
师(微笑着):你肯定吗?
师:你真肯定这颜色白白的就是牛奶?
(该生疑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下,然后很肯定的说:是牛奶。)
(看着该生走下去,这下课堂上可沸腾了,“我也要,我也要……”)
[评:在学生获得成功之喜悦的同时又进一步锻炼了他分辨液体的能力。]
师(微笑着):你们也想要呀?那好,我就再给大家一个机会,不过这几杯太简单了,大家都猜到了,换一杯(从抽屉下又拿出一杯浓盐水),谁愿意来鉴定一下这杯是什么。
[评: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限的,随着课堂上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退,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手段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出示一些学生喜爱的、更吸引的东西不断地制造兴奋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地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课越到后来学生越兴奋,一环紧扣一环、活动一个比一个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巧妙而又较为精致的活动设计和过渡使课堂的高潮一个接一个、学生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教学设计。]
(师请了个同学)师:请其他同学注意看他是怎么鉴定的。
(一个学生上来看了看,又闻了闻,还是没有结果,想放弃,这时下面有同学叫了起来“尝一尝”,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口,马上表情难受地把嘴里的水吐出来了,张着嘴巴、伸着舌头……下面学生大笑)
师: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喝,很咸很咸,是盐水。
师:真对不起,陈老师今天让你喝了这么难喝的盐水。刚才大家都看了他是怎么鉴定这杯东西的,你对他刚才的做法有什么意见吗?
(学生都摇摇头说没有)
师:那我问一下大家,刚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摇了摇头)那好,今天下午放学后,我看到家里柜子里放了一杯东西,我也就像他刚才这样了做(拿着杯了做了做尝的动作)你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生:不能乱尝,如果是有毒的话,那就要中毒了。
师:对,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不熟悉的东西我们能不能轻易去尝啊?
生:不能。
师:我估计大家以后就会注意这个问题了。如果真要去尝某个东西,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尝后才能去尝尝它的味道,是吧?(学生点点头)
[评:课堂上注重亲身体验和感悟,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培养学生“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师:今天啊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好,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贝发现了那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用好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让它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吧,下课。
课堂实录
师:先请大家猜猜今天这节课咱们要研究什么?
生:研究水。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桌子上有水。
师:真不错!能联系桌上的材料进行猜测,猜测有根据。对,今天啊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洁净的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清水,看看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又有些什么特点,好不好?
[评:在揭示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联系桌上的实验材料)猜一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知道进行科学猜测是要有根据的、进行合理的猜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既便于学生明确主题,又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以“水”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生(齐说):好!
师:那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水?
[评: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较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引导说一说想怎么研究,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应该是要有目的、讲方法的。]
生:用眼睛看一看水有什么特点。
师:哦,这就要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板书:眼)用眼睛看,看什么呢?
生:看一看它的颜色。
生:看看有多少水。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尝一尝。
师:用什么尝?
生:嘴巴。
师:尝得出什么?
生:它的味道。
师:又用到我们身上的一件宝贝了。我们用嘴巴尝物体的味道时通常是用嘴巴的哪个部位?
生:舌头。(师板书:舌)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用手掂一掂水有多重。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手)用手研究时,除了可以掂掂它有多重,还可以怎么研究?
生:用手伸进去试试看水是热的还是冷的。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用鼻子闻一闻它的味道。
师(感到十分的诧异):闻它的味道?(生大笑)
生:不是不是,是它的气味。
师:又想到了身上的一件宝贝。(板书:鼻)
生:用耳朵听一听。
师:他又想到了一件宝贝。(板书:耳)你准备怎么听?
生:把耳朵靠近水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生:把水拿起来摇一摇。
师:说得真不错,看来我们身上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的宝贝还真不少,一共有几件?(指着黑板)
生:五件。
[评:任何一个学生来到教室时,都不会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他们获取新知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们认为应重视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因为这些猜想和假设是孩子们认识新知的开始。]
师:待会儿就请大家用我们身上的这五件宝贝来研究水,不过在研究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大家,待会儿你用这些宝贝研究水时,你准备先用哪件宝贝,然后再用哪件宝贝,你能给它们排个顺序吗?
生:眼睛、鼻子、耳朵、手、舌头。(教师依次标出①②③④⑤)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教师依次标出序号)
生:我是先用手、眼睛、耳朵、鼻子、然后再用舌头。(师标序号)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顺序,我就不请大家一一说了,现在先请大家看一下
黑板,这几个同学的顺序你认为哪些比较合理或者说是比较科学的?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种先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观察、用鼻子观察都不会把水弄脏,如
果先把手放到水里去,那手里的细菌就会跑到水里,这样就不卫生。
师(惊讶地惊喜地):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齐说):有。
(一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意见?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第三种也很好。
师(看了一下黑板,疑惑地):为什么?
生:因为我如果不把手放进行去,就倒出一点来摸摸,这样还不会弄脏整杯水,我认为这样更好。
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这样行不行啊?
生(齐说):行。
师:对,他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我们就知道了。
[评:通过引导学生排序,使学生意识到观察水时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还要讲究观察顺序,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个顺序是必要的,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观察水,把手(触觉)放在最后是科学的。]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在研究中,除了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外,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生:倒水时要小心,不要把水倒到桌子上。
生:研究时不要把水倒在桌上。
师:如果有些同学想用耳朵听听水的声音,你认为大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不能吵,要注意安静。
师:对,我估计我们大家都能做好。哎呀,说的真不错,那待会儿就请大家利
用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想各种办法来研究水,看看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你能发现些什么?待会儿开始后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单,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研究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投影记录单),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的简单些,比如我观察这张纸(随手拿起一张纸),我发现它的颜色是白色的,那我记录的时候可以只在这儿(指着记录单的对应处)写“白色的”三个字,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那就一个人倒一杯水开始研究吧。(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我们有许多老师常常会在课堂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为学生们提供了供学生们研究的材料后,由于教师实验前的指导没做好而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比较混乱,虽然课堂很热闹却收不到好的效果。这样孩子们的探究就往往成了“玩”,他们只关注于自己的玩,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等玩结束了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因此,教师在研究之前对于学生将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指导可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乱场”现象。同时,记录是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对于三上的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具体可行的记录指导能为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探究时间。在这里陈老师与学生的几次简单的交谈:“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记得简单些,比如……”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了科学观察习惯、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和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的一两分钟对于学生活动的展开和教师对活动的必要的调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后面的课堂实际看,这里的几个设计是具有较好的实效的。]
(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观察、研究,教师巡视,并深入到各小组的活动中。约10分钟后,示意学生们停下实验)
[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研究,就必须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静下心来研究、深入地去研究。此处,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手来做实验。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活动的天地。也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觉,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师:刚才的观察研究大家都做得很认真,我相信每个小组都有了许多的发现,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一个人说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
生:认真听。
师:对,而且要很认真的听,如果听着听着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有什么新的想
法,可以先举手说。当然了发言的同学由于我们是向着大家说,所以声音要响亮,好让所有同学都听清楚,明白了吗?
生:(齐说)明白了。
师:好,哪个小组先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
[评: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其中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课堂上不是怕没有学生说,而是更怕学生们只愿意自己说、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听他人的发言;也因为如果没有学会倾听,那么交流合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在研讨时教师鼓励学生以“我们小组发现了……”的形式发言交流,既注重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分享,同时又向学生暗示科学学习中同学之间需要更多的互相合作。因为“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更接近于科学。”]
生:我们小组通过眼睛看,发现水很干净;用鼻子闻,没什么味道。
师(惊讶地):闻起来没什么味道?
生(不好意思地):是气味。
师:好,接着说吧。
生:用舌头尝,水很清凉、淡淡的;用耳朵听,没有声音;用手摸,冰冰的。
生:我们小组用眼睛看水是透明的;用鼻子闻起来有股药味;把手放在水里手会湿;水听起来没有声音;尝起来淡淡的,没有味道。
师(疑惑地):你们的水有股药味,怎么回事?
生(端起桌上的杯子又闻了一下):真的有药味。
另一生马上接着话: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这组多了个塑料杯,我拿起来闻过。
师(惊喜地):你们可真会动脑筋。那也拿个给你试试,看看是不是这样?(拿了一个空塑料杯给发言的同学。该同学试了后,发现果然是塑料杯有股药味。)
师:看来是杯子的问题,这样看来水是……
生(齐说):没有气味的。
[评:当课堂上出现学生“非常规”的思维和“出乎意料”的回答时,即便他们的认知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是采取匆匆打住,还是给予足够的关注,都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同。“我们的水有股药味。”多么与众不同的回答!又是多么真实的回答!这是学生基于亲身探究的事实,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特的内心体验。“水有药味”,学生居然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这需要多大的较真劲。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科学精神吗?这种由学生主动引发的问题对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要强烈得多!它对教学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教学契机,同时还是一个信号,表明学生在真正思考和学习。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契机,针对学生实际理解进行教学,就能够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结,使他们的思维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师:有不同发现的,迫切需要发言的可以举手先说。
生:水用手指头搅起来会有泡泡,会在杯子里转圈子。
生:我的水尝起来好像有一点点一点点甜。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水有声音。
师(疑惑地):你说水有声音,刚才的同学说水听起来没有声音,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拿起杯子):水这样听是没有声音的,但是把杯子晃起来的时候就有声音了。
师(恍然大悟地):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不过以后说的时候你应该说的更完整些,让大家都能听明白,好吗?
生:水很清,是白色的。
师(微笑着拿起一张白纸和一杯水放在一起):哦,水是白色的。
生(忙说):不是,不是……,是透明的。
师:那水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生(迟疑了一会儿):没有颜色。
生:我们组用手去抓水的时间,水会从我们的手指间流下去,怎么抓也抓不起来。
师(惊讶地):哎呀,他们的研究方法与众不同,有了独特的发现,真会动脑筋。
那为什么抓不起来啊?
生:因为水会跑掉,会流走。
生:水会流动。
[评:“研讨”的目的是让该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印象,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研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并要求他们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裁决他们的议论,也不给予他们解释,而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师:哎呀,真太厉害了,就这么一杯普普通通的水,大家竟然能发现这么多。
下面啊我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两瓶东西(并出示:两瓶子分别装等量的水和油),请个同学上来把眼睛闭上,陈老师分别摇给他听,然后请他告诉大家听到的是不是水,谁愿意来试试?
[评:恰当的材料准备对于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师摇该生听、辨:第一次学生顺利的听出来了,第二次师摇油时较为用力而摇水时故意轻了些,结果学生听错了。马上就有许多学生举手了)
生:老师作弊,老师摇油时故意用力点,而摇水是却故意轻点。
师(微笑着):哦,那看来我们摇的时候为了要公平些就要注意摇的力气还要差不多的,是吧?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
生(高兴地叫起来):想!
师:那待会儿我给每个小组发这么一瓶油,那你们试的时候你认为你们那瓶子
里倒多少水比较好?
生:跟这瓶差不多。(指着教师手上的那瓶油)
[评:会控制变量是成功开展实验的前提,而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便研究时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初步明确进行科学实验有时是需要控制条件的。这样简单的任务也是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思想的!]
师:说的不错,那待会大家开始试,比着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们沉默了一会,随后教师做了个摇瓶子听但又听起来很困难的样子,马上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不能讲话,不然就听不清楚声音了。
师:好,那每个小组拿到后就可以开始试试了。
(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瓶菜油,课堂上又沸腾了,学生们都情绪激昂地开始了。教师注意到有的学生学着教师的办法,他摇着瓶子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听辨;有的学生则自个儿拿起来听听这瓶水发出的声音,又听听那瓶油发出的声音。)
[评:这里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一种新观察方法的引入,即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此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采用以游戏的形式先集中指导后放手学生尝试比较、听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对这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减少了学生在后面探究中的盲目性(这从学生们讨论比较的条件和实际的操作行为中可以较好的得到反映)。并通过亲身探究让学生知道运用感官观察研究物体时,除了进行直接观察之外,还可以同其他物体加以比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陈老师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已不止一次的提醒、暗示学生要学会“更安静的进行观察、实验。”长而久之,相信学生们是能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的。另外,对于如何在活动中恰当地提供给学生后续研究材料以及后续活动如何引入和组织等方面,陈老师在这里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约5分钟后,学生们大都已试过,但还有许多学生兴致依然高昂)
师(高举起一瓶可乐,大声地问):是什么呀?
生(部分学生叫了起来):可乐!可乐!(接着大家部分学生都看到了)
师:想要吗?
生(尖叫了起来):想!
师(微笑着):那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放下来,放在桌子中间整理好。(生动手
迅速地整理好各自小组的材料)先请大家来说说,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又
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评: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由于学生好动,加上教师设计的活动、提供的材料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当老师想让结束探究实验、想让学生们停下来时,往往学生们不理你,还是兴趣盎然地继续着自己的事情。在这里,陈老师处理的很巧妙,以一瓶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可乐作为兴奋点,迅速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并使他们保持着热情进入下一个环节。其实这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参考。另外,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是科学课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
生:水的声音听起来淡一点,油听起来浓一点。
生:水听起来声音清脆些,油听起来浑一点。
生:水的声音响一点,油的声音轻一些。
生:水摇起来好摇些,流的快些,油难摇些,流的不太快。
师:我们又有了这么多的新发现,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关于水我们会不断
有新的发现。比如像这样和油比较起来听听看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除了
可以听着和油进行比较之外,还可以怎样比?
生:还可以看一看、闻一闻。
师:对呀,我还可以比着摸摸、甚至是比着尝尝看有什么不同,对吧?我们不
仅可以和油比比,还可以拿其他的东西来和水比,比如说像这可乐(拿起
可乐),是吧?我相信如果我们真那么做的话,关于水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不过我估计这考住大家了,我就不请大家做了。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下
面我真正的难道来了。今天啊,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我先拿
给大家看一下。
(教师从抽屉下依次拿出1、2、3、4、5号杯子)
师:我先告诉大家,我带来的这五杯东西都是能喝的,这其中还有我从我们这瓶子里倒出的水(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纯净水瓶),现在请大家把它给找出来,看看这里面究竟那杯是从我的这儿倒出来的水?
(学生们边举手边叫着“我、我”)
师:这样吧,先请大家看看,你估计、推测一下,这几杯液体当中你认为哪些肯定不是水,哪些可能是水。
生:1号、4号肯定不是水。
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1号、4号都有颜色,所以不是。
师:那水是什么颜色的?
生:水是无色的。
师:哦,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师板书:无色的)
师:那就是说这几杯可能是水了,那请大家再仔细看看,到底哪杯是水?
生:3号不是水。
师:唷,你还能看出来呀,你们同意吗?
(有的说同意,有的说不同意。)
师:能看得出来吗?
生(齐说):不能。
师:那如果请你来辨别,你怎么办?
生:闻一闻。
师:那你来闻一闻。
该生上来闻了闻剩下的3 杯液体,闻到2号杯时说:这不是水,是酒。(其他同学都笑了)并说:这两杯是水。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不是水(拿起2号杯)?
生:因为这杯有酒气。
师:那水有什么气味?
生:水是没有气味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气味)
师:那你认为这两杯都是水了吗?
该生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这时下面有同学叫开了“尝一尝,拿起来尝尝”,于是该生拿起杯子尝了尝,尝到5号杯说:这是咸水。
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哪杯是水了吗?
生(举起3号杯):这是水。
师:你是怎么辨别出来的?
生:(举起5号杯)这杯是咸的,(举起3号杯)这杯没有味道,所以是水。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板书:没有味道)
师:表现的真不错,还真难不住你们。那为了表示奖励,陈老师给你个机会,让你从这当中挑一杯你最喜欢的(一听到这儿下面的同学都羡慕地高举起了手,有的还叫了起来“我也要,我也要”),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大家你挑的那杯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好,你挑吧。
生(下面的学生有叫牛奶的也有叫可乐的,该生挑了4号杯):这是牛奶,因为它的颜色是白白的。
师(微笑着):你肯定吗?
师:你真肯定这颜色白白的就是牛奶?
(该生疑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下,然后很肯定的说:是牛奶。)
(看着该生走下去,这下课堂上可沸腾了,“我也要,我也要……”)
[评:在学生获得成功之喜悦的同时又进一步锻炼了他分辨液体的能力。]
师(微笑着):你们也想要呀?那好,我就再给大家一个机会,不过这几杯太简单了,大家都猜到了,换一杯(从抽屉下又拿出一杯浓盐水),谁愿意来鉴定一下这杯是什么。
[评: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限的,随着课堂上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退,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手段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出示一些学生喜爱的、更吸引的东西不断地制造兴奋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地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课越到后来学生越兴奋,一环紧扣一环、活动一个比一个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巧妙而又较为精致的活动设计和过渡使课堂的高潮一个接一个、学生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教学设计。]
(师请了个同学)师:请其他同学注意看他是怎么鉴定的。
(一个学生上来看了看,又闻了闻,还是没有结果,想放弃,这时下面有同学叫了起来“尝一尝”,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拿起来尝了一口,马上表情难受地把嘴里的水吐出来了,张着嘴巴、伸着舌头……下面学生大笑)
师: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喝,很咸很咸,是盐水。
师:真对不起,陈老师今天让你喝了这么难喝的盐水。刚才大家都看了他是怎么鉴定这杯东西的,你对他刚才的做法有什么意见吗?
(学生都摇摇头说没有)
师:那我问一下大家,刚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摇了摇头)那好,今天下午放学后,我看到家里柜子里放了一杯东西,我也就像他刚才这样了做(拿着杯了做了做尝的动作)你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生:不能乱尝,如果是有毒的话,那就要中毒了。
师:对,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不熟悉的东西我们能不能轻易去尝啊?
生:不能。
师:我估计大家以后就会注意这个问题了。如果真要去尝某个东西,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尝后才能去尝尝它的味道,是吧?(学生点点头)
[评:课堂上注重亲身体验和感悟,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培养学生“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师:今天啊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好,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贝发现了那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用好我们身上的这几件宝贝,让它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吧,下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0 10:05: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