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距离比快慢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 孙晨佳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快,用时长的物体运动慢。
科学思维 能概括出“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用于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实践 能根据材料,设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完成小球运动的测试。初步掌握使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态度责任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裁判召集令,谈话:动物王国要举办奥运会了,正在选拔奥运裁判。成为奥运裁判要经过重重考核,你们敢挑战吗?
【设计意图】以动物王国召集裁判引入,激发兴趣,快速聚焦“比快慢”的主题。
判断运动的快慢
材料准备:红球、蓝球、轨道、计时器、小组记录单。
活动一:实习裁判——动物排名
1.谈话:首先挑战实习裁判,给动物比赛排名次。
2.动物们并排站在起跑线上,这是比赛的“起点”。
3.播放视频并提问:小裁判们,你们能找出这场比赛的前三名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想法?
4.同学们对第三名有争议,提出必须跑完全程,冲过“终点”线,也就是跑完相同距离来比快慢(揭题:相同距离比快慢)。
5.出示时间数据,排出所有名次。
【设计意图】通过“未冲过终点能否排名”的问题,强化“完成相同距离”是比较快慢的前提,突破“只看先后不看距离是否相同”的认知误区。同时激活学生比较运动快慢的感性经验,为后续定性及定量实验做好铺垫。
活动二:初级裁判——双轨实验
1.出示任务:设计一套比赛规则,让两个小球能比出快慢。
2.晋级标准:①让小球从起点跑到终点②找到比较快慢的方法。轮流尝试。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交流研讨:
(1)哪个球跑得快?怎么比出快慢的?
(2)归纳方法:同时从起点出发,通过观察到达终点的先后来判断。
(3)根据句式交流现象:同时从起点出发,跑到终点,
红球____(先/后)到终点,红球____;
蓝球____(先/后)到终点,蓝球____。
5.归纳小结:相同距离时,同时出发,先到终点的快,后到终点的慢。
【设计意图】学生从“被动看比赛”转向“主动设计规则”,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定性比较快慢的方法;借助句式,帮助学生清晰表达。通过“晋级评价”的方式,营造任务驱动的合作氛围。
活动三:高级裁判——单轨实验
1.出示任务:在一条赛道上让两个小球比出快慢。
2.思考方法:分别测出红球和蓝球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比较时间长短。
3.工具介绍:播放计时器使用视频。
4.明确分工:
(1)出示裁判团分工角色及具体职责,小组首次分工。
(2)邀请一个小组演示:发令员发令,明确声音干脆响亮;操作员推球,明确何时推球及站位;计时员计时,明确如何计时及站位。
5.小组演示,其他小组计时员共同计时。
6.明确记录员如何记录。
7.明确轮流体验角色:顺时针轮换岗位,每人体验所有角色。
8.出示晋级标准:①分工合作;②轮流担任每个角色;③会比较快慢。
9.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结束前,学生组内交流,完成小组自评。
10.交流研讨:
(1)根据句式交流现象:
红球从起点出发,跑到终点,用了____秒;
蓝球从起点出发,跑到终点,用了____秒。____球快。
(2)归纳小结:运动相同的距离,时间短的快,时间长的慢,时间一样长的就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高级裁判”的任务要求,指导学生从“双赛道比先后”的定性方法,转向“单赛道计时”的定量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明确角色及具体职责,让学生在分工中理解“团队合作是科学实验的基础”。
三、拓展
1.展示奥运赛场图片,提问:作为奥运裁判,用什么方法判断他们的快慢?
2.展示奥运田径赛场的裁判:发令员、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
3.播放奥运比赛视频,提问:谁第一?三名选手几乎同时撞线,肉眼观察及课堂计时器无法判断。
4.出示精密计时工具记录的时间成绩,并排名。
5.总结:无论是动物王国的赛道,还是奥运赛场,裁判的核心本领始终是“相同距离比时间”。肉眼看不清时,就用工具记录时间;时间相近时,就用更精密的工具放大差异。这就是“科学裁判”的终极奥秘!
【设计意图】用奥运比赛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裁判角色的现实意义。通过肉眼观察的局限性及高精密记录设备的呈现,直观感受科技对科学测量的赋能,渗透“技术、工程与社会”的核心概念。用“三层递进法”总结裁判核心法则(肉眼观察→工具测量→精密仪器),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逻辑链,强化“相同距离比时间”这一核心概念的系统性认知。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