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0全国科学年会之《声音的变化》录像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1#

2010全国科学年会之《声音的变化》录像学习笔记

 

链接自阿强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244/index.html


 


自从知道我们的喻头要在全国年会上上课,心中就激动不已。一是很佩服喻头的勇气。要知道,他要上课,那可是万众瞩目的事。尤其是以他目前的影响力以及身份,人们的期待值将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二是终于有机会好好地欣赏一下头儿的风采了。当然还有较大的担心。担心由于没机会现场观摩而错过这样的欣赏机会。(在此,要特别感谢海风等同志们,感谢他们让我们更多的老师可以如愿以偿,不留下遗憾。)


从一看到本课的录像,在一边下载的同时就连续看了两遍。今天由于任务驱动,又重新欣赏了一回。但还有同一个感觉,就是舒服加享受。喻头从上课前的师生交流开始,一直到下课说再见。整堂课中语言幽默,时不时引来掌声,引起我们快乐的笑声;加上又是如此的轻松自然,整堂课都感觉是在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欣赏一位杰出的指挥家在挥洒自如地指挥着一支乐队进行出精彩的演出。


下面就结合课堂实录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吧。


《声音的变化》课堂实录


执教: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特级教师  喻伯军


赏析:阿强


(课前老师让学生用方言说“你好!”进行互动)


[赏析:用了一种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运用的语言学习形式,并由此产生的极具趣味的交流效果,能很快的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刚才主持人说了,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


生:声音的变化。


师板书课题


师:关于声音的变化,你知道声音有哪些变化?请举手回答。


[赏析:直奔主题,又用极高的效率展现了学生对于声音变化的初始认识(前概念)。同时又自然地开始了关于声音强弱的体验和认识。]


1:声音的变化有声音高低的变化和声音强弱的变化。


师:有不同意见吗?


2:声音长短的变化。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3:还有轻弱的变化。


师:轻弱和强弱有没有关系啊?一样的吧。刚才有同学说,声音有强弱的变化。强弱是怎么回事啦?


师:不知道呀,不知道咱们就来做一做,那声音的强弱怎么做呢?我们来鼓掌。听我口令,我说弱,你们就弱,我说强,你们就强起来,好吗?


生随老师的口令鼓掌:“弱、弱、弱、弱,强强强强,强起来,强起来,强起来,弱、弱、弱、弱。”


师:现在知道强弱了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我们一起来拍桌子,好吗?现在我说节奏,强--弱,会拍吗?


生随教师拍桌子(4次)。


师:现在你说说看,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回事?


1:声音强就是声音重,比较沉重,比较大,弱呢,就是比较小。


师:声音比较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比较重,声音比较弱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比较——


生:轻


师板书:轻、小


师:平时我们所说的声音重以外,还叫——
生:大


师板书:大


师:还有呢?


1:响


师板书:响


师:既然知道了强弱怎么回事,我考考你,哪位小朋友来发两个音,一个强,一个弱。


1用不同的吼声表示声音的强弱。


师:其他小朋友对他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啊?


2也用类似喊声表示强弱。


师:你这个声音除了强弱还有一个特点,咱们待会儿再说。你能不能用动作做出强和弱不同的声音。


3:敲重一点,敲轻一点


师:话筒可不能敲啊,话筒时要用来说话的。敲桌子可以。


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敲了一个强音,一个弱音。


师:强弱知道了,刚才有小朋友还说声音又高低,高低是怎么回事?


[赏析:声音的强弱这一种变化学生知道有,但声音的强弱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因为生活中声音的变化,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甚至长短都可能是一起在变化的),此时,教师采用了一种非常有创意又很吸引学生的方法(即用鼓掌和拍桌子)为孩子们搭了一个认识的支架,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体验过程中很好地认识到了声音的强弱变化。同时老师又及时引起生活中关于声音强弱的通俗描述词语,进一步有效地让学生认识了强弱的区别。关于声音的强弱的认识,能做到这里,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是比较到位了。按一般情况来说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喻老师确实是高人一筹、高人几筹,“谁来发两个音,一个强、一个弱”、“能不能用动作做出强和弱不同的声音”。使声音的强弱真正深入每一个学生,同时又非常自然地引入到对声音的高低的关注和研究中,把学生的思维聚集到本课的主要研究问题上来。]


1:声音高就是比较小、长。生意低就是比较短


师:你发一个


1发一个自认为的高音(较长)


师:那低呢


1发一个自认为的低音(较短)


师:低音发得长一点行不行?也行的吧,所以声音的长短和高低没有关系。


2:如果声音高就是很尖锐,如果低就是很沉重。


师:你给大家发一个高低不同的声音来。


2准确发出高低不同的两个音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的音乐课上面,我们都听到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我们是怎么来判断的啊?是唱多来米发的,是吧?多来米发的声音是从高到底还是从低到高?


[赏析:很巧妙地把音乐课的资源融合了进来,通过更为感性地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音高变化的一些规律。事实上,本课中还有许多处都巧妙地、非常完美地融合了音乐的元素。如前面听节奏拍桌子,还有后面的用试管吹出乐曲等等。真是把科学和艺术以一种很艺术的方式结合起来,令人如痴如醉。]


生:从低到高。


师:大家会唱吗?我们来感受一下,从低音到高音。多来米法索拉西多。好吧。预备起——


生唱多来米法索拉西多。


师:从高到低呢?


生从高音唱到低音。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唱,从低到高。


1从低唱到高,又从高唱到低


师:嗯,不错,高低啊,我们就是用这个音阶来判断。这个音阶很有用,我们以后就可以凭着它辨出声音的高低。我这儿也有一件乐器,它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是铝片做的,铝片琴。我敲敲铝片琴,它能发出多来米法索拉斯多。我不给你们看到,你们根据声音猜猜,老师是怎么敲的?


师敲从低到高的音。


1:老师是从多来米法索拉斯多,这样敲的,从低到高这样敲的。


师(举起琴):你听得不错,那老师是怎样敲的?是从上面往下敲呢还是从下往上敲的?从上面往下敲的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认为从下面往上敲的请举手。123,哦,想不想敲一敲。每组都来领一个琴,敲一敲,每个同学都敲敲,仔细听一听,这声音的高低跟怎样敲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后,还要把结果记录在你们的记录本上。


[赏析:把铝片琴放在桌子下面不让学生看到而让学生猜。一个小细节,却蕴含着老师的深意:希望甚至是帮助学生能听出声音的高低;用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研究活动自然地引向关于声音的高低。]


师让学生拿出作业本,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要求画铝片琴时不要画太复杂,只要画出主要特征就可以了,在铝片的旁边写上音阶。


[赏析:让学生以一种最原始的记录单的形式进行记录、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记录。这喻头给我们的一次饱含深意地一种建议和提醒,希望我们能努力地以最原始、最朴实而有效的记录方式真正地推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师:下面请每一组小朋友派一位小朋友来领取铝片琴。


生领取铝片琴,开始试验,师强调要每个同学敲,轮流敲。师巡回指导。


师:如果你们研究完毕了,把自己带来的乐器也研究一下,声音的高低和乐器的什么因素有关。研究的问题是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下发口琴):一个同学吹,别的同学就不要吹了,不卫生,就把它打开来观察研究一下。


师指导全班学生如何画口琴,并指出发出声音的是“簧片”。


师继续巡回指导


[赏析:先让每一个同学研究铝片琴,然后让学生研究自带的乐器,最后教师又配发每组一把拆了外壳的口琴。教师精心设计的材料与提示的分层次,在保证这一主要活动中学生所拥有的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同时,又非常自然而巧妙地组织起了这一研究的活动结构,让学生能收集到更为丰富、更具有层次的证据和信息,为后面交流研讨、科学概念的建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乐器收起来,自己的乐器放回抽屉,我发下来的乐器收齐后拿上来。


师:我请同学上台汇报一下。请小朋友把手上的事情停下来,我们来听这位小朋友的汇报哦。


1(实物投影记录单):我们发现铝片越长,音越低,铝片越短,音越高。簧片越长,声音就越低,簧片越短,声音就越高。


师: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他们组就是写得小了点,画也画得挺好,写也写得挺好。


生拿记录单回座位


师:有不同意见的请上来。


2上台汇报:我还发现按住铝片的两端,就不会发出任何的声音


师:哦,按住铝片的两端,声音就敲不出来,是吗。这是上节课的内容,今天也在实验中做出来了,挺好的。


3:我门组发现簧片的长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也与它的凹凸有关。


师取簧片展示于实物台上,让学生指出凹凸部位。


师:哦,原来是和它的厚度也有关系,你的发现真了不起,谢谢你。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发出声音高的,这种物体长的还是短的?


生:长的


师:长的发出声音高吗?请你仔细查一下你的记录。


生:短的


师板书:短


师:你原来以为是长的声音高,我们做了之后是短的声音高。


师:那发出声音低的呢?


生:长的


师板书:长


师:还跟什么有关?


1:跟粗细有关。


师:跟粗细有关,粗的声音高还是细的声音高?


生: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师板书:粗、细


师: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师:小提琴的声音高低和什么有关?


2:小提琴声音的高低跟按琴弦按的位置有关。


师:按得低,就是振动的弦变得怎么样?


2:比较长。


师:哦,那还得看一下


师(取小提琴—):一根弦发出的声音。(拨整根弦,然后按住一处,再拨琴弦,)问:现在振动的琴弦长了还是短了?


生:短了


师:我们来听听声音哦(再拨按住后的琴弦),是不是高起来了?


生:是的


师:所以还是跟长短有关。


[探讨:这里个人感觉,汇报较为简单(只请了3个同学针对同样的研究作了交流)而其他的研究老师引导得多了些(可让学生自己来汇报和展示)。其次,关于总结出来的共识(其实还说不上真正的结论,只能说是找到的一些规律)的真正原因没有加以探讨。这里是不是也可以展开一下?探求一下振动物体短的、细的发出声音高,长的、粗的发出声音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师:昨天我发了一些管子,哪个小朋友吹响了?


师抽生1上台演示,演示前:


师:你的管子和老师的管子比起来,谁的长?


1:老师的


师:你们猜猜看,我们两个发出的声音,谁发出来的声音比较低?


1:老师的低,我的高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呀?


生:嗯


学生和老师轮流吹,让全班同学分辨。


师:是不是我的低,你的高啊?


师:这和什么有关系呀?


生:长短


师:我这里还有一样东西,考考你们哦


师:(出示一个试管):认识吧,试管。试管也可以发出声音(师演示),假如我往试管里放点水(演示并板画示意图),现在我吹,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生:会高一点


师:你说高一点的道理是什么?


1:因为先头我们已经说了,就像铝片琴一样,铝片越短,声音越高;水也占据着空间的,它占掉了试管的一些位置,所以声音高一点了。


师:哦,它振动的空气柱短了,所以高了。(师演示)


生:高了


师:那我再加一点呢。(师加水并吹)


生:更加高了


师(拿出三个装有不同水的试管,吹奏出乐曲):哈,小宝宝要睡觉。你们想不想做呢?


[赏析:这样的活动设计实在是太吸引学生了,太有趣了。是喻老师对教材中活动设计的一个绝好的创造和开发。也提示我们,其实我们如果用心,我们能做的可以很多。同时,如果我们的科学课有更多这样的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活动,以这样一种轻松地方式学习科学,孩子能不喜欢科学课吗?]


生:想


师:可是我只有三个试管


生:用吸管


师:好,就用吸管,我这儿有200个吸管。吸管怎么做这样的一个乐器?画在本子上,画得好的,我就把吸管给你了。


[赏析:课前发的吸管,到三支试管,再到200根吸管。看似信手拈来,实是独具匠心。同时又是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点从老师一拿出一大袋吸管时学生自发的掌声就能说明一切。其次,老师又非常巧妙地利用了手中的这个材料,你用这些吸管准备怎么做,设计一下,画得好的先发。一下子把学生的激动拉回到对问题的冷静而深刻地思考中。很好地以任务方式驱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师:你打算怎么设计,每人可以分到5分吸管。昨天发给你们的半根也可以用的。


生开始自主设计,师巡视。


师:怎么拿呢?


师(抽取一生作品,并投影):这组有办法,尽管简单。今天时间有点紧,老师也做了一个,给你们看看,好不好?


师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从低到高,是从哪边到哪边?


生:从这边到那边


师演示,并指出演奏时的一点要点。


[赏析:通过老师简短地演示,破解了学生在制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同时激起了学生课后制作的欲望。]


师:这个管子让班主任带回去,等会儿每人发几根。今天课就上到这里了。要说再见,请同学们起来。把你们的东西拿好,凳子先放好。我们来玩个游戏,一种是高低再见法,一种是强弱再见法。会做吧,我说弱,你们说强,我说强,你们说弱。


师:先高低再见法,同学们再见(低)


生:老师再见(高)


师:强弱再见法,同学们再见(弱)


生:老师再见(强)


[赏析:真是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连下课说再见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常规,在喻老师的课堂中竟能产生如此令人回味的效果。怎一个“妙”字得了!]


 


结语:喻老师的课值得我们品味的、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由于水平和时间不能一一穷尽。但心中也有一些思考。关于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不是真的就不符合我们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而能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认识呢?毕竟,关于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是本单元的一个核心概念。所以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尝试一下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概念的发展上更进一步。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分享 转发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

听这样的课真是享受啊。

TOP
3#

课真不错,我很喜欢这样的课!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4#

学习了,收集至 


【综合贴】2010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资料(活动地点:广西南宁)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8958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