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09号学员叶枝栋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09号学员叶枝栋研修专贴

 


姓名:叶枝栋


工作单位:庆元县松源镇一小


邮政编码:323800


联系QQ345834822


电子邮箱:lsyzhd@126.com


部分荣誉:


2002年被评为庆元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20056月被评为庆元县第八届小学科学教坛新秀


20065月获庆元县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


20069月获得庆元县“春蚕奖”称号


200612月获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2007年被评为丽水市“明星教师”


200811月被评为丽水市教坛新秀


 


个人简介.doc (, 下载次数:7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4 20:05:2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两年中自己的作业、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教学随想、优秀教学设计、上课体会等。

TOP
3#

专题作业.doc (, 下载次数:80)

TOP
4#

                                               参加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听课活动体会
                                              09号  叶枝栋
    10月21日到22日参加了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听课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有9位优秀老师的精彩展示,有引路人的经典点评,有新老朋友相聚时的兴奋与激动,有龙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和龙泉市教研室的热情接待,我感觉收获颇丰,我更为自己成为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研修班的成员而感到荣幸。
    2天的时间,我仔细地聆听着来自全市各县的小学科学课堂。这当中的每一节课都是各地方学校智慧的结晶,代表着各县小学科学发展的方向。所以我对这次的听课活动充满信心,同时也十分感激姚老师和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
    听课虽然累,但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深切体会到了喻伯军老师的那句话“面对现实,练好内功,扎实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九节课都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等新课程理念。市教研员杨老师更是给予了精彩的点评:
    1、九堂精彩的科学课
都是在40分钟内解决问题,是已往难以达到的,包括在省级活动上的。真是“心中有他人”!
    2、我们在研究什么
    (1)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
    (例举九节课的主要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方式”进行。
   (2)从学生前概念出发进行教学
前概念:学生对这个问题已有的知识、经验。
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
    (3)重视证据的收集
    (例举各课课堂中关于证据的收集)
    (4)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必须基于实证,信息和数据的收集非常重要。在锋利信息和数据之后必须加以分析和推理,以得出对探究问题的回答。
   (结合各课堂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5)关注学生的讨论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过程,贯穿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
   (6)关注学生的科学记录和表达
    科学记录和表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观察、回顾、分析和总结,同时帮助教师从中了解学习学习的进展,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科学语言进行……
    (7)变量的控制……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任务怎样算完成?作业要不要落实?何时落实?
    例举案例《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关于水与空气的比较,及填写韦恩图等。
    (2)学生的主体性怎么发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么体现?
    例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中和《抵抗弯曲》一课中的“温馨提示”(包括了所有的实验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老师为什么要切得这么细?牵得这么牢?
    举例“渔人的烦恼”。——引申到这次的活动中的课堂,就是存在“你跟着我做一次”的现象。
   (3)探索实验以后的学生研讨怎样才算充分?
    (4)我们的教学怎样才算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如说话与声带?发声与振动?
    杨老师给各听课老师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是教学重心怎 样由教向学转移的问题;
    二是课堂教学互动讨论的问题源于谁的问题;
    三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积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 课堂气氛,做以疑激趣。
    四是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探究后的“研讨”之问题;现状是很注重实验前的指导和设计。
    五是如何研究和有效使用教材的问题;
    六是教学策略优化问题。
    听了9节课后,个人觉得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知识结果仍应该关注,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因为没有科学知识含量的科学课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科学课堂的过程如果没有知识做载体,其他方面的目标也很难落实。
    2、关于老师的指导与自主探究的度的把握上,老师要做必要的指导,但又不能太多,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而度的把握,也要老师不断的摸索,没有固定准则,要能最大限度发展学生。
    3、教师的教学手段上,对知识的处理要做到深入浅出,让孩子可以在的理解知识基础上再消化吸收,没有处理过的知识学生是很难消化的。这就需要老师更关注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
    本次活动,也让我找到了很多提高的途径。特别是研修班的2年学习安排非常的充实、内容也非常的丰富而有效。骨干研修班QQ群、论坛、网络研修让我们缩短了学员间的空间距离,在这个小学科学的大家庭中,大家有很多学习,切磋,交流的机会,在这里大家可以交流成功经验,解决一些困扰我的疑惑。
    
TOP
5#

呵呵……我们同桌吃过饭的叶老师,你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学到了不少啊!谢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0 19:15:11编辑过]

TOP
6#

谢谢鼓励
TOP
7#
TOP
8#

 

向课堂索要“简约”


9号学员  叶枝栋


豪华装修的房子和简单整洁装修的房子,你喜欢什么?我豪不犹豫的说:喜欢豪华的房子。但是,现实生活中你拥有的是什么?大多数人拥有的却是简单整洁型的。豪华令人向往,但需要大投入。面对一节节精彩豪华的赛课、公开课,你说你不喜欢吗?我喜欢,因为这些豪华的课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是要上一堂豪华的课,投入是多少,一个星期的课堂中有多少节是这样的课?我喜欢豪华,但从有效教学的三个要素——效果、效率、效益这三个方面来看,我更喜欢简约!


齐白石的很多画,寥寥几笔,但笔笔生辉,虽然简单却让人赞叹——美!绝!我们的课堂是否也能做到简约而美丽,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答案是肯定的,简约的课堂也有它独特的美和吸引力,要做到简约却不简单。


1、简约有效的材料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就是科学探索的“米”。而材料的准备,也是很让我们科学教师头疼的一件事 。我们提倡让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熟悉材料,提高实验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


2、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简约≠教学的“简单化”。简约不简单,说到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简约有效的实验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变化设计探究过程,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是为了更有效的探究。


4、简练精准的教学语言。授课教师语言滴水不漏,一步步讲解得完整细致,教师的语言越生动,越容易形成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依赖性。课堂中,我们多讲一句,学生就少了一点思考或活动的时间。追求简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他们更会巧妙的提问,恰当地点拨,注重问题的设计,做到:问题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设计能飞翔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注重把握随机的生成;问题设计有循序渐进的梯度。


总之,精练的语言,可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可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这种语言能力来自于实践,需要我们多读、多听、多练。


课堂教学并不是想“简约”就能“简约”的。一个教师要能够创造出简约化的科学课堂,功夫不只在课堂。课堂实施只是教学预案的一个呈现而已,教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理论功底、教学艺术、实践智慧等都直接影响着简约课堂的创建和实施。

TOP
9#

 

用心钻研  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


                      ——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网络资源观后体会


                     丽水小学科学研修班班09号学员   庆元县松源镇第一小学  叶枝栋


非常感谢小学科学网把这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教案、课件、讲座、视频等资料收集得如此全面,让我们这些没有到现场学习的老师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这段时间恰巧读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刘金生等编著的教师修炼系列书籍《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一书。看了我们小学科学网提供的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教学设计资料,特别是赛课老师们的试教体会,感想颇多,深刻觉得要上出灵动的课堂,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师用心钻研,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显得很重要。


有一位特级教师说,他把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埋在学科教学中,就像掉进鸡窝里,满眼见的是鸡毛;一种是站在学科教学之上,就像登高俯瞰,满眼见的是美景,铺满怀的是清风。第一种教师,我们可以称之为“盲目的实践者”。第二种教师,我们可以称之为“清醒的思想者”,思想者的重要标志是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比如,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王伟文的试教体会中这样描述:


我在试教的过程中,由于对概念教学认识不到位,经历了以下两个过程。


1、从“薄”到“厚”


……


经过自己的反思,市、区教研员及有关老师的帮助分析,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科学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修正、拓展自己观念,而不是记住事实性的信息和定义。”所以小学生学习科学不仅是科学知识和科学课中概念的理解和储备,更应是修正、拓展自己观念的过程。在接下来的试教中,我以“食物链”这一条线为抓手,努力展开学生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构过程。如在“食物链”概念的建构中,从“花坛里生物间食物关系的分析”、“谁吃谁的表述方式”、“谁被谁吃”、“食物链的特征”等,但由于没有重点,致使出现拖堂现象,而学生的概念建构情况并不理想。我再一次陷入了困惑……


2、从“厚”到“薄”


……


在后面几次试教中,删减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概念水平,寻找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依据已知概念形成的思维路径,构建新概念。我在第一部分的教学时,采用 “写一写” 、“摆一摆”等方法,侧重于“谁被谁吃”食物关系的分析和表述方式上,通过类比发现食物关系间“链环”的特点,这样自然而然的建构了“食物链”概念。而在第二部分教学时,食物链成了建构食物网的基础,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活动,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发展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寻找“田野里的食物链”,从而逐步发现食物关系的“网状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建构“食物网”概念……


从他描述的试教体会看,王老师的教学主张,理论根基深厚,个性鲜明。这是在孜孜以求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思想晶体。教师个性的教学主张根植于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其落脚点是对学科教学本质的认识。有思想的教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有思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快乐。课堂上学生胡乱插嘴,本是教师最头痛的事,你不但不生气,反而鼓励学生这样做,这就是你的思想,因为你懂得激活学生的生命。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有两种思想。”教育教学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才会冒出更多思想火花。

TOP
10#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09号  庆元县松源镇一小  叶枝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的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玻璃杯扣在一个装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烧杯、稍大的烧杯,开水。


教师:(学生初步认识液体、气体)一杯水、湿毛巾、两只勺子,一盏酒精灯和一盒火柴、黑色的手工纸。


 学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很高兴给大家上课,这么多的老师都不认识你,哪个同学能介绍一下自己。——很好听的名字,上讲台写名字(用水)。——请2生介绍。


2、小朋友们,看一看刚才黑板上写的字,有什么发现?——生汇报。


3、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拖地、洗手帕、擦桌子、晾晒衣服、稻田里的水干了……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 引导建立“水蒸气”、“蒸发”的概念。)。


1、小朋友真是留心观察。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金鱼缸的图片和内容的使用内容来自浙江小学科学论坛)。


2、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红色的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


这是我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猜想:如果第二十天,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第三十天会怎样?


3、学生描述。


4、师:水既没有流出去,更没有人为的动作,那么它怎么会减少呢?水变成了什么?——学生讨论


5、师: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少了、慢慢地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板书:水——(蒸发)——水蒸气),让学生一起说一遍蒸发的概念。


6、讨论感知水蒸气的特点: 桌子上有只烧杯,烧杯里有半烧杯水,请问,烧杯里的水现在在蒸发吗?(在)师拿起杯子,“我看看没少去了,我说它没有蒸发。说它蒸发,你要有理由呀。”——理由(让学生在操作中得知):如果我把这个水沾一点在手背上,过一会手背上的水还在吗?(水在蒸发,很慢而且看不到)


是不是只有白天才会蒸发?——生讨论。——中午也在蒸发,傍晚在不在蒸发?


湿的毛巾上面的水在蒸发吗?


我在小黑板上用湿布划长长的一条横线,水在蒸发吗?


这些水蒸发之后都变成了什么了?


我们能看到蒸发吗?——看到水蒸气了吗?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你知道了吗?小组开始讨论。


讨论初知:水蒸气无处不在。


(无色、无味、摸不着,看不到,到处都有的气体。


三、探究“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教师提问:蒸发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里有条湿毛巾,估计它变干要多少时间,如果让一条湿毛巾更快地变干,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1、学生讨论、猜测。


教师归纳板书:加热,风吹,……


2、你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办法听起来都很好,但是不是切实可行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先来研究其中一种方法“加热”。板书:加热能加快水蒸发?


3、我们该怎样来验证呢?(做实验)老师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两只小烧瓶,一杯冷水,一个滴管,一盏酒精灯和一盒火柴。你们想怎么研究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说一说。


4、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方法。


5、交流。(先让学生充分说出实验设想,教师随机引导)


6、实验中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1)两只汤勺各用滴管滴入一满管的水。


(2)将一只汤勺放在蜡烛外焰上加热,另一只勺口水平摆放,不能让水流出。注意观察水蒸发时的现象。


(3)注意安全,观察时,眼睛不要太靠近加热中的汤勺。不能直接接触加热过的汤勺。


7、一组学生合老师共同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共同完成表格


我们发现了   第()小组



















 


1号烧瓶


2号烧瓶


加热中我们发现


 


 


最后我们发现


 


 


我们的结论


 


 


8、汇报,交流:


(1)哪只勺里的水蒸发得更快?板书:(把“问号”去掉)


(2)在加热过程中,我们发现水蒸发时还有哪些新的现象?板书:白汽


9、小结:水受热以后,获得热量能更快地蒸发,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四、空气中的水。


1、师:我们晾衣服,水在蒸发,我们现在杯子里的水在蒸发、我们身边的河流、远处的大海、湖泊中的水一直在不断蒸发,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了,空气中容得下那么多的水蒸气吗?(下雨)


2、质疑: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板书:?让水蒸气变成水需要什么条件?你们猜猜看。板书:——?


3、学生讨论,交流。板书:遇冷


水蒸气遇冷能不能变成水呢?我们再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证明。


4、教师讲实验要求并演示。


往一只小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然后用一只烧杯瓶口朝下,倒扣住杯口,观察烧杯上发生的现象。


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所以我们选择了用热水做这个实验,是因为热水蒸发更快,能产生更多的水蒸气。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安全,记住了吗?


5、教师为每组倒热水,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汇报:你们在烧杯上发现了什么现象?(烧杯内壁都有一些小水滴)烧杯原先有没有?这些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你能解释吗?


课件出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片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7、通过刚才我们的实验观察,证明了水蒸气遇冷能变成水。擦掉板书上的?


课件出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3 15:39:00编辑过]

TOP
11#

还有一部分在下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3 15:43:36编辑过]

TOP
12#

8、讨论:雨是怎样形成的?
雨是水蒸气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组讨论交流。
9、小知识:雨是怎样形成的: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五、巩固应用
1、讨论“白汽”。
(1)有人说白汽就是水蒸气。你同意吗?讨论,能不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他们解释一下。
(2)白汽是怎样形成的?
(3)我们还看到哪些地方有类似于白汽的现象?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现象再次证明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风吹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请同学们在课后设计一个小实验继续研究吧。
知识梳理。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3、加热()加快水蒸气的蒸发
4、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
反思:
1、选课:接受教研室送教下乡的任务后就琢磨着,该选一节什么样的课呢?在反复翻阅课文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节很典型的探究课,而且在小学科学论坛上也有很多评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这课作为自己的上课内容。实践后证明,选择还是正确的,探究内容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探究欲望比较强烈,探究的过程也比较投入,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较好的体现,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识得到有效拓展。
2、用赞扬激起表现欲:到送教学校后,令我吃惊的是该班级只有12位学生,而且是基础最差的一个班级,平时不善于发言,况且到校听课的是附近5个乡镇的老师,面对这么多的听课老师,学生们的表现会如何?负担重重的压在身上。上课伊始,我首先身先垂范做自我介绍,然后抓住一位同学举手自我介绍的机会,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看这位同学表现多好,多勇敢,高高举起他的小手,掌声送给他,同学们,你们想得到掌声吗?请你也举起你的小手来……”;“这位同学的回答太棒了”我翘起大拇指表扬孩子们,就这样,孩子们在我和同学们之间的的表扬与激励中,拘束感也渐渐没有了,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孩子们不断得到掌声,脸上绽放着一朵朵小花似的,沉溺在喜悦当中。课后班主任表示从没有看过孩子们有这么好的表现,这也使我更坚信: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3、以活动为基石开展探究:本课设计了 3 个支架活动,每个活动都有特定的概念指向的内涵,后一个活动又丰富前一个活动所获得的概念。
(1) 通过黑板用水写字,鱼缸里的水变化、手背沾水,建构“蒸发”概念。
(2) 通过冷热玻璃片,建构“凝结”概念。
(3) 通过白汽装置,揭秘“白汽”是什么。
活动(1)的意义是通过黑板用水写字的现象,获得“蒸发”概念的第一层次的认识,后学生举证,将概念建构在学生生活积累的基础上, 再用手背沾水的实验将水蒸发的一个过程结合学生的体验呈现出来。 在金鱼缸里水减少的过程“显像化”和手背上的水蒸发过程“即时化”使得水蒸发概念得到了有效建构。
活动(2)的意义是首先通过在两个温水杯上分别覆盖冷热两块玻璃片,让学生看到了水蒸气有“遇冷凝结”这一特点;然后,通过对玻璃片上的 水珠产生的解释以及学生对生活中“凝结”现象的举例,有效建构了“凝结”这一概念,学生在归纳的推理下,经历了科学的概念建构过程。
活动(3)的意义让孩子通过 辩证的思考经历: 看不见的那段是什么?那白汽是水蒸气吗?白汽是 什么? 借助凝结的概念,学生明白了是水蒸气(看不见得那段)遇到周围冷空气后凝结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白汽。
这三个活动是紧密结构在一起的,形成了活动链。期间有思维上的矛盾冲突,又有事实证明下的概念清晰,有意义的学习在此活动中展开,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本课的核心概念。


TOP
13#

 

以精要的问  引领高效地学


——有感于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学教学质量分析会


                 09号学员  叶枝栋


2011年3月29日到3月30日,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学质量分析活动在缙云县实验小学进行。作为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工作室全体学员有幸参与此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来自缙云县实验小学胡瑞基、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王海花、龙泉市东升小学郑凯峰、景宁民族小学陈兴建、缙云县新建小学蓝桂勇等五位老师登台演绎5堂精彩的课;缙云县紫薇小学书记、副校长陈彤对此作了题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科学质量》的精彩点评;市教育局教研室杨宗亮老师作了《2011学年丽水市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五年级科学试卷分析报告》;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工作室学员、缙云县新建小学蓝桂勇对工作室学员的作业进行了点评。


回顾此次活动,五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深感他们的课体现出了当今所崇尚的简约、高效理念,细细琢磨和品位,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五位老师在课堂演绎的过程中,对“课堂提问”这关把握得很好,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扎实高效,与教师的教学提问技能有着很大的关系,体现在:1、表述清晰,提问语言精要;2、问题指向清楚、具体,学生明白教师的提问意图;3、问题贴切,不含糊,没有过多的话语,方便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五位老师以精要的问,引领学生高效地学。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手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在提问方面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提问时机的把握。把提问变成一种习惯,好像教师问了,就是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教师看到学生已把自带的学具摆放到了桌上,还要问:“你们准备的材料带来了吗?”这个问题还不如变成“你们带来的材料摆放得整齐了吗?”提醒学生有序摆放好物品具有教育意义。(2)问题的价值性方面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思考或展开探究行动。教师要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考性问题;少问“是不是”、“对不对”的判断性问题。(3)考虑怎么问。这是提问形式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问话的语态,尽量做到和蔼可亲,不要把提问变成逼问。

TOP
14#

 

《昼夜交替现象》听课评议


                                  09号学员     叶枝栋


 4月20日,听取了县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员的研讨课《昼夜交替现象》,感想颇深。《昼夜交替的解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知识部分。从教材编写来看,如果认为只有地球自转会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是不真实、不客观、也不科学的。实际上,引起昼夜现象有好几种可能: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3、地球自转(不公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教材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打开思路,设想各种引起昼夜现象的可能,要学生经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


《昼夜交替的解释》对学生的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像、探究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学生学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执教老师对这堂课处理还是很到位的,主要体现在:


一、倒入部分运用地球亮暗两面图,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地球亮面与暗面,对理解昼夜的概念及昼夜交替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引起昼夜现象有好几种可能: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3、地球自转(不公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先画图预测,然后交流反馈,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简图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为下一步体验活动作铺垫。充分交流后,再让学生用强光手电筒、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交流探究的过程很充分,交流很有效。


三、沉稳、简洁、幽默的教学语言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准了本课的教学起点。课中有机引导学生对自转,地球绕太阳转等的体验,一是深化了体验,二是为模拟实验作了很好的操作上铺垫,也为排除间接知识对学生认识地球的历史的干扰,寻找了对策。所以,整堂课有一条“课前调查、课中感知、深化体验、模拟实验”的主线索把握得很好。

TOP
15#

 

                                            关注缜密思维培养  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09号  叶枝栋


一、教学事件回放: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学生讨论一些生活现象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铁生锈、烧煤球、木头折断、玻璃敲碎……


生1:折断木头是物理变化。


生2:老师,声音是物质吗?


生3: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经讨论过了,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直接或间接存在,它就是物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是存在的,所以它就是物质。


生2反驳:既然“声音”是物质,那木头折断和敲碎玻璃不都产生了“声音”这种物质了吗?书本中说了: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所以,木头折断和玻璃破碎就是化学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反驳,生1、生3及其他同学哑然,陷入沉思。


二、教学事件评价:是钻牛角尖还是缜密思维的初始体现?


抛开生2答案的正确与否,可以肯定的是生2对他人意见的“挑刺”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锻炼过程,一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他考虑了他人没有考虑的“声音”这个因素,考虑的范围更广泛、细致一些;他敢于标新立异,这是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他的行为有利于激励同学间相互研讨,最终促进思维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为我们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供了一个机会。


三、教学事件处理:抓住教学时机,挖掘教学内涵,引发思维共鸣


师:生2,请你再重述一遍木头折断、玻璃敲碎是化学变化的理由,好吗?


生2重述。


师:大家的意见呢?(学生似乎在等着老师的评判)——那大家同意生2意见的请举手(已有一大片)。老师很想听到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的观点。


学生沉思……


生4:我认为木头折断、玻璃敲碎是物理变化,比如:玻璃敲碎,整块玻璃只是变成碎玻璃,玻璃没有变成声音,声音是敲击的动作产生的。“玻璃敲碎”整块玻璃只变成碎玻璃一种东西,所以它是物理变化。(非常缜密而有说服力的回答)


师:大家掌声送给两位善于思考的同学。


虽然这个讨论的过程不长,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却充分体现对重“静”轻“动” 、重“灌”轻“悟” 传统教学行为的摒弃,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允许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抓住教学时机,挖掘教学内涵,引发思维共鸣。可以说生2的回答是充满批判性质的,是缜密思维的初端体现,生4以他严密的思维博得大家的赞许。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的时代、高科技的时代、知识的时代,与之适应的人才应该拥有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如果在科学课上,我们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充分关注学生思维在深刻性、严密性、批判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这将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给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时间,注重对学生严密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TOP
16#

看到了叶老师的荣誉,更看到了叶老师的辛勤付出。向叶老师学习!
一直努力中……
TOP
17#

 


此帖收集至“个人(团队)成长贴、微博汇总”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071&page=1&star=1


 


继续努力,加油!


 

TOP
18#

谢谢鼓励,会加油的!
TOP
19#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在轴上用力是费力的;轴的大小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在轴不变、轮变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实验、分析和调查。


二、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每组螺丝刀1把;


    大小轮轴一组,铁架台、钩码1盒(垫圈);


三、教学设计:


    (一)认识轮轴


师情景导入:出示水龙头(没有轮的)问:你能不能把它拧开。(生尝试)


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工具(扳手,轮,镊子,螺丝刀等),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把它拧开。


    过渡:刚才同学选择了很多工具都可以把水龙头拧动,其中有个同学选择了一个圆形的工具。


    首先我们来认真的观察一下这种工具。外面的轮子和里面的轴可以固定在一起,而且可以转动。


归纳: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集体读一遍)


出示普通水龙头(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螺丝刀,讨论是不是轮轴!


    (二)质疑推断


过渡:刚才同学在拧水龙头时,直接在轴上拧,不容易拧动,装上轮以后就能很方便的拧动。看来轮轴里的学问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板书:轮轴的秘密。


螺丝刀是轮轴吗?


玩螺丝刀大力士转圈游戏


说说玩游戏的感受——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大家玩游戏


你能推想一下轮轴有什么作用呢?(省力)


问: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吗,我们是否能用这些材料用实验来验证轮轴具有省力的作用呢?——这个装置中的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装置。一起来寻找轮轴的作用。


(三)实验验证


 1、设计实验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用垫圈替代钩码,那怎样做这个实验来验证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呢?——同学们可以用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来说说。


实验过程:1、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阻力;


2、再在轮上挂钩码看成用力的大小;


3、待轮轴平衡后,记录轴和轮上钩码的数量,进行比较。


    整理实验仪器。
























轮轴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个数


轮上钩码个数


 


我们的发现


 


 


 


 


 


 


 


 


 


 


 


 


 


 


 


 


2、学生实验


3、分析交流


过渡:实验结束,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数据。


通过上面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板书:轮上用力———省力)


把轮上的钩码看成阻力的话。在轴上用力,那这时候是省力吗?——费力的


(板书:轴上用力———费力)


    问:现在你明白刚才拧动水龙头的原因吗。


   (轮上用力——省力)


   (三)拓展实验: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1、教师出示水龙头大小不一的轮,引导,为什么要有这些大小不一的轮呢?——同样一根轴,轮越大越省力。


   2、实验器材的改变:现在这个装置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个更大的一个轮。


   3出示教师实验装置,怎么做实验?


实验要求:1、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阻力;


2、再在大轮上挂钩码看成用力的大小;


         3、待轮轴平衡后,记录轴和轮上钩码的数量,进行比较。


动手试一试。完成了请把仪器整理好。
























轮轴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个数


轮上钩码个数


 


我们的发现


 


 


 


 


 


 


 


 


 


 


    4、交流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吗?


    板书: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四)生活应用:


1、生活中见过哪些运用轮轴原理的装置(分析轮船方向盘、古代起锚器、晾衣架转轴、扳手的轮和轴。)


    2、下列(         )情况能平衡。



    


 


 


    3、如图下面的扳手转动同样的螺丝帽先用(     )更省力。


 


 


 


 


 



板书:轮轴的秘密。


1、轮上用力——省力,


轴上用力-——费力。








2、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定稿:轮轴的秘密.doc (, 下载次数:69)

TOP
20#

 

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工作室学员班学习总结


09号  叶枝栋


回想2010年10月20日,青瓷、宝剑之都龙泉迎来了丰硕的金秋,也迎来了我们全市各县的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一堂,而我,更是荣幸地成为“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中的一员。时光匆匆,留不住时间的脚步,回顾近两年培训学习,收获颇丰、感慨万千。


一、学习内容丰富:


在杨老师和班委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下,两年的学习内容精彩纷呈:2010年9月开班式有教学观摩、有专家评课、有领导激励指引;2010年 10月撰写写一份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记一堂课堂实录及点评;11月编写一个教学设计;2011年3月撰写论坛稿子, 23日——3月25日参加在庆元县举行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学质量分析活动,4月参加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和案例分析,上校内教研课;5、6月教学论坛专题研讨并设计一项课题研究计划,7月撰写教学论文,8月开展教学资源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10——11月开展学校科学学科教学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2011年12月开设校内公开课并撰写教学体会,2012年2月撰写教学论文,3到缙云参加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学质量分析活动并撰写写一篇学习体会及教学感想;4月写一份评课稿;5-6月命一份科学试卷;8月集中学习、外出考察。 此外还有每月一期的网络沙龙。


二、学习形式多样:两年的学习活动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有网络研修和小组交流,有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有外出考察和观摩研讨……


三、广交学习伙伴:三人行必有我师,近两年的学习,在得到指导师的指导的同时,使我认识到了来自我们丽水各县的小学科学教学精英,拓展了学习交流的对象。


四、学习效果显著:


1、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以对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审视和剖析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对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理解。


2、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的理论层次,提高了学科专业水平和能力。


观摩研讨、专题讲座、网络研修……渗透着导师们和同伴们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对于提高我们学科理论的水平和学科专业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特级教师陈彤的点评指导,以他多年的研究给我们对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了梳理指点。


3、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反思能力。


每次活动的体会与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我的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也使自身学到教学方法与技能。


培训给予我的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我将用培训所获,积极研读新课改方面的教材,努力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参与式教学,及时记录课堂感悟,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继续学习有关新课改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新课改的浪潮中的“弄潮儿”。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天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舞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完全属于这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孩子们


本次的学习,令我难忘,催我反思,促我上进,这将成为我在今后的教学教改中的学习动力。




TOP
21#

是啊,还记得两年前的10月20日,我们全部学员初次见面的点点滴滴,转眼两年的时光已匆匆而过。两年的时光在班主任和班委的安排下,我们过得如此充实,我们过得如此快乐!我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这两年的时光对于我们班的每一个学员来说都是一段飞跃发展的时期,更是一段难忘的人生旅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