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市下城区胡承东老师脑科学的“教学之道” [复制链接]

1#

杭州市下城区胡承东老师脑科学的“教学之道”

 

 


身为师者,务求师道,道之所存,基于人脑。


轻负高质,人曰难为,循乎规律,必有通途。


教学伊始,注意第一,我讲你听,其实未必。


心不在焉,听亦不听,引发注意,有新有奇。


十指有别,人脑各异,差异教学,实为必须,


教学新知,注重衔接,信息匹配,才有真学。


条理清晰,板书构图,图亦有新,学亦有趣。


视觉施加,适于年幼,视觉诱发,年龄稍长。


巧用儿歌,广告说唱,音乐助学,能收奇效。


快乐中枢,反复激活,多巴胺多,学有乐趣。


十八秒钟,短时记忆,鸡尾酒会,数七神奇,


组块效应,打破局限,信息加工,记忆有术。


机械反复,适于技能,熟能生巧,转于小脑。


精确复述,长时记忆,运用书写,增强理解,


同伴互学,以生教生,角色扮演,生活模拟,


实践探索,情绪参与,神经网络,最为牢固。


学习反馈,及时针对,正则强之。误则弱之,


反馈及时,犹如甘雨,反馈缺失,无所适从。


良好习惯,并非天生,反复训练,才有所成。


江山易改,习性难移。一旦养成,伴随一生。


视听嗅尝,皆入于脑,活动思维,皆由脑出。


教亦有道,学亦有道,符合身心,乃是根本。


                                  2008年12月26日


分享 转发
TOP
2#

燕子,不恰当的爱与被误判的威胁


杭州下城胡承东


 


前期的一天,我在我家单元门前发现了一窝小燕子,欣喜得很,用相机拍了一段视频,放在网上,与各位分享。也希望这段视频能为我们的科学课派点儿什么用处。后来,接下来的后来几天,我几乎天天在上班的时候,下班的时候都要去看看那一窝小燕子,奇怪的是:第一天没见到,我以为小燕子会飞了,在外面飞着呢;第二天也没见着;第三天又没有见着……它们怎么了?它们为什么不见了?它们为什么不回来了?问题一直都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我和夫人说起小燕子,忽然想起,会不会是自己拍视频的原因,大燕子以为受到了某种威胁,以至于义无反顾,一去不返。想到这里,我的内心一颤,原来罪魁祸首还是自己呐。


想起脑科学,我茅塞顿开,“爱”,不能被确定,就是威胁。我的拍摄行为,不能被燕子确定为安全,那就是潜在的威胁。


人与燕子的关系是这样,何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威胁意味着伤害,安全意味着生存。今天的燕子,今天的人类都是从远古进化而来。对于环境中的危险,脑有着非常完备的警觉机制,和对于危险的感知能力,


说到最后,话归主题: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要细心的呵护学生那份安全的心理,千万不要由于我们的不恰当的“爱”,而成为被学生误判的“威胁”。

TOP
3#

自然之道,道法自然!


 


很有价值!值得深入学习!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4#

胡老师很有学问的老前辈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