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再反思
8月2日,中美广角工作站开展了又一次网络语音研讨活动,此次研讨的主题是每个学员针对自己的某一节课,对主干性问题的有效性展开讨论。在活动之前,我再次仔细看了《磁铁的两极》课堂实录,对其中的几个主干性问题进行了思考,活动中张博士也对我的提问的有效性作了指导。
我将本节课我提出的问题依次罗列了出来,发现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一问一答的提问次数太多。上一次研讨中,工作站导师张红琴博士把这样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称为乒乓球模式,这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太明显,也不利于学生之间对某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在提问之前,我总习惯先讲一段话,有的是对前一个内容的小结,有的是对这个问题的铺垫,但这就造成了问题不够简洁精练,学生听起来也比较费劲,有效性不高。
3、本节课的几个主干性问题还是以聚敛性问题为主,开放性的问题占得比例较少,学生交流研讨的层次就比较低,另外有几个问题的语言组织也是有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例如:
(1)师:刚才那位同学已经说了,C点的磁力非常的弱,都是零,有没有可能完全没有磁力呢?
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有或者没有,都只是猜测,有效性不高。可以这样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条形磁铁的中间一点完全没磁力还是很弱?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想办法证明中间一点有没有磁力,而不仅仅是猜测。然后教师再引导可以用更轻的铁粉来进行试验。
(2)师:AE两点我们称为是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很强,所以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条形磁铁的磁力应该是哪里强?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已经从实验数据中得出了结论,这个时候我仍旧采用聚敛性的提问方式层次就低了,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把问题改为:通过实验,你能说说条形磁铁的磁力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更多说的机会。
(3)师:我们要找找马蹄形磁铁的磁极,应该怎么找?
生1:可以用和它一个磁性的磁铁来吸。
生2:我觉得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条形磁铁,然后弯下来下面的两端是磁极。
这个问题看似没有问题,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所以这些回答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可以改为:根据刚才确定条形磁铁两极的方法,思考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马蹄形磁铁的两极在哪里?学生就更容易回答去吸螺帽,看看哪个地方吸得多来确定磁极的位置。
(4)师:同学们想想看,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接近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再去发现这些不同的磁极相互接近以后,会有什么区别?想不想通过实验去发现这些现象啊?
这个问题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最后的提问属于无效提问,第二个错误是语言组织上有问题,不够简单明了。可以改为:思考一下,有几种不同的接近方法,再用这些不同的方法去接近试试,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5)师:陈老师在整理仪器的时候,找到两根断掉的磁铁,我们知道它在断之前两端各是两磁极,现在呢?
这个问题属于聚敛性提问,学生马上会回答变成4个磁极了,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如果把问题改成开放性问题:这半条磁铁磁极有什么变化?我想学生的回答就不是唯一了,学生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说说依据,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实验来验证,这样的课堂就丰富很多了,而不是单一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
这样的主题研讨,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正,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不断进步,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