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角”小学科学教师工作站学员陈斌成长帖 [复制链接]

61#

谢谢一品轩对我这些问题的解答,很实在也很中肯。的确,学生的记录习惯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作为教师要当好这个引领者。
TOP
62#

 

                                                               2010陈斌年度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也快结束了。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当一位好教师就是我的目标。一年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又到年末,现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师德方面


    我觉得要当一位好教师,首先要提高的不是业务水平,而是自身的师德品行,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尤其是教师,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丽光环下更应该兢兢业业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各种培训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加快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另外,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教学方面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课前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修改;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最后,认真做好课后总结,通过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这一年,我成为了萧山小学科学网的网管员,在空余时间多了份责任和义务,并且比较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参加教研活动后,认真进行总结,共有十多篇随笔和教案在萧山小学科学网上发表。我还有幸参加了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虽然工作多了很多,但得到了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张红琴博士、教研员何老师、站长顾云涛老师的指导,受益匪浅。自己也积极执教公开课,本学年的两个学期我都承担了校级公开课,并在2010学年第一学期承担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此外,我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并被选送杭州市获得了市优质课三等奖,参加了学校第二届“春华杯”青年教师比武获得了一等奖,通过这些锻炼,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我还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中建立了个人成长帖,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在教师业务能力比赛中,我获得了萧山区新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区有效教研活动征文三等奖和年会论文三等奖。


     另外,在科技竞赛方面,我认真辅导学生参加萧山区电子制作锦标赛,获得了B组团体第六名,有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10名学生获得三等奖,自己参加区电子百拼教师比武获得了三等奖。虽然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但也为以后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三、学校各项活动情况


      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领导、教师都给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氛围,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虽然有时任务较重,但心理上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较主动,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建设献出微薄的力量。

      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想我将会遇到更多更大的挑战,但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取长补短,有更大的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0 8:21:53编辑过]

TOP
63#

看了总结,明显感觉到“斌哥”在快速成长,继续加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0 14:04:10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64#

以下是引用三江侠在2011-1-10 14:04:00的发言:
看了总结,明显感觉到“斌哥”在快速成长,继续加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0 14:04:10编辑过]

谢谢老班长的鼓励,哈哈

TOP
65#

今天得知,我被评为学校2010年度优秀级教师,这既是对我这一年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下一年工作的激励,再接再厉!
TOP
66#

陈斌好样的。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67#

新的学期开始了,希望自己在兔年能够再接再厉,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论坛中留下更多的脚印,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留下更精彩的一笔。和同行们一起加油!
TOP
68#

    有段时间没写点东西了,开学已经两个星期了,一切都比较有序,似乎又有些平淡,也许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在平淡中寻求自己的幸福感。最近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四年级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中,反应出他们对电路知识学得并不是很好,自己也作了反思,上课的时候的确是给了学生比较大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但是有些细节方面自己指导不到位,比如说画电路图导线要画直,电流路径要用箭头标出来等等。自己感觉部分学生课堂上探究兴趣浓厚,但没有真正内化成科学知识,这是我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周末在YY语音上与张博士以及另外几个工作站学员进行了课题策略的讨论,对记录本的研究有了大致的方向。明天晚上还有一次语音交流,还有幸邀请到了李家绪老师为我们作讲座,真的很期待。
TOP
69#

有段时间没来更新了,在这些日子里,我上交了区级课题并获得立项,完成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带队参加了区车模比赛,忙碌但很充实。工作站的活动也在正常的开展着,很幸运参加了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一次教研活动,聆听了专家们对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研讨的看法,让我对交流研讨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接下来,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读一些关于科学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给自己充充电。

TOP
70#

加油  陈老师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1#

以下是引用一夕在2011-6-7 9:00:00的发言:

有段时间没来更新了,在这些日子里,我上交了区级课题并获得立项,完成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带队参加了区车模比赛,忙碌但很充实。工作站的活动也在正常的开展着,很幸运参加了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一次教研活动,聆听了专家们对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研讨的看法,让我对交流研讨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接下来,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读一些关于科学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给自己充充电。


嗯,趁着临近假期和假期相当清闲一些的时候,给自己充电是很不错的想法,我们一起努力!

TOP
72#

 

参加中美“广角”工作站“岩石与矿物”专题研讨活动的感想


     6月15日,我参加了中美“广角”工作站“岩石与矿物”主题的第二次研讨活动。让全体工作站成员感到幸运的是,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浙江省师训中心陈晓萍教授、德国班贝克大学科学教学法教授Reinhold.link和区小学科学教研员何树德老师前来指导。活动中,工作站的两位学员陆祝林和罗海军分别执教《矿物的特征》和《给矿物分类》两堂课。


《矿物的特征》这节课,以观察饼干和岩石的活动作为导入,形象地解释了岩石是由矿物颗粒组成的,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研究矿物。接着,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自由观察4种矿物,思考你想从哪几方面描述矿物,这个环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矿物的哪些特征。然后让学生具体观察矿物(小组每个学生观察一种矿物)并进行汇报交流,对于交流环节,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一个学生汇报完之后,应该继续把记录单用投影展示着,再让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不会造成重复回答的现象,或者把学生补充的内容填写到这张记录单上,肯定学生的补充,让交流更具实效;第二,可以让上台汇报的同学把他观察的矿物一起带上来投影展示,然后再和全班同学交流,因为全班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和他观察的矿物是一样的,另外四分之三的学生完全只能作为旁听者听这个学生的汇报,这四分之三的学生对汇报者所说的矿物没观察过并不了解,参与不到交流中来,如果把所交流的矿物投影展示出来,那么这四分之三的学生就可以边看矿物边听同学的汇报,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本节课的第二个活动给矿物命名,几个小组产生了不同的命名结果,遇到这种特殊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交流观点的机会,让学生提出各自的理由,找到反驳其他命名结果的证据,让学生在研讨质疑中发现错误。


《给矿物分类》一课,教学设计非常新颖独到,一开始对几个学生进行分类让其他学生猜分类标准,小组用不同方法对鞋子进行分类并记录,把记录表贴在屏幕板上让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再全班交流怎样合理地给鞋子分类,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但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对鞋子进行分类,在最后的交流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哪些分类标准是合理的,为什么?哪些分类标准是不合理的,为什么?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研讨,具体分析一些模棱两可的分类标准,强化学生对分类标准的认识,再根据合理的分类标准摆放鞋子进行分类。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在最后的研讨阶段,因此,前面的分类活动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增加最后的交流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合理的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又是一次工作站的教研活动,又是一次学员导师们的聚会,感谢有这样一个奋发向上的团队,感谢那么多专家对我们的关怀。在倍感幸运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每个学员继续努力向前。

TOP
73#

以下是引用漫步云天在2011-6-12 15:51:00的发言:

嗯,趁着临近假期和假期相当清闲一些的时候,给自己充电是很不错的想法,我们一起努力!


恩,一起努力,呵呵

TOP
74#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转眼间,2011年的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既有收获也有遗憾。做个简单的总结,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也激励自己在下半年中再接再厉。


收获:


1、课题终于获得了立项。之前也写过课题,可能是因为在课题策略方面不是很详细,都没有立项成功。这次我写的课题是关于小学生科学记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由于从去年开始,我们工作站的学员们已经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这方面的行动研究,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能够把这个课题的策略方法写得比较详尽,终于获得了立项。


2、执教了一节特殊的公开课《小岩石》。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由自己设计上的公开课,正如工作站站长顾老师所说的“天马行空”。这节课着实让我动了一番脑筋,尤其是教学设计和材料准备方面。我也尝试着根据5E模式进行教学,放手让学生探究。加入工作站以来,先是对同一节课不停地磨课,重复地上课,到现在尝试融入美国教材的内容,应该说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3、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更多的导师指引。本学期工作站的活动让我们倍感幸福,因为有太多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比如请到了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戴主任、浙教院的陈教授、德国的Link教授等专家对我们的活动进行指导,还有幸参加了崇文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聆听了章鼎儿等多名特级教师对交流研讨的见解,真的受益匪浅。


遗憾和不足:


1、没有参加萧山区的教具制作比赛。教具制作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方面,没有新颖的创意,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导致我对这次比赛打了退堂鼓。我想今后我应该多请教一些擅长制作教具的老师,边学边做。


2、没有能够很好地坚持网络教研。说实话,这个学期我的惰性在滋长,省论坛的个人成长帖往往很久都没有更新,也很少关注论坛上其他的内容,连萧山小学科学网上也没有发表几篇文章。下半年,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网络教研。


作为一名“广角”学员是幸运的,这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总结过去之后,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2 19:56:07编辑过]

TOP
75#

 

《磁铁的两极》再反思


8月2日,中美广角工作站开展了又一次网络语音研讨活动,此次研讨的主题是每个学员针对自己的某一节课,对主干性问题的有效性展开讨论。在活动之前,我再次仔细看了《磁铁的两极》课堂实录,对其中的几个主干性问题进行了思考,活动中张博士也对我的提问的有效性作了指导。


我将本节课我提出的问题依次罗列了出来,发现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一问一答的提问次数太多。上一次研讨中,工作站导师张红琴博士把这样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称为乒乓球模式,这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太明显,也不利于学生之间对某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在提问之前,我总习惯先讲一段话,有的是对前一个内容的小结,有的是对这个问题的铺垫,但这就造成了问题不够简洁精练,学生听起来也比较费劲,有效性不高。


3、本节课的几个主干性问题还是以聚敛性问题为主,开放性的问题占得比例较少,学生交流研讨的层次就比较低,另外有几个问题的语言组织也是有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例如:


(1)师:刚才那位同学已经说了,C点的磁力非常的弱,都是零,有没有可能完全没有磁力呢?


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有或者没有,都只是猜测,有效性不高。可以这样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条形磁铁的中间一点完全没磁力还是很弱?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想办法证明中间一点有没有磁力,而不仅仅是猜测。然后教师再引导可以用更轻的铁粉来进行试验。


(2)师:AE两点我们称为是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很强,所以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条形磁铁的磁力应该是哪里强?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已经从实验数据中得出了结论,这个时候我仍旧采用聚敛性的提问方式层次就低了,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把问题改为:通过实验,你能说说条形磁铁的磁力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更多说的机会。


(3)师:我们要找找马蹄形磁铁的磁极,应该怎么找?


生1:可以用和它一个磁性的磁铁来吸。


生2:我觉得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条形磁铁,然后弯下来下面的两端是磁极。


这个问题看似没有问题,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所以这些回答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可以改为:根据刚才确定条形磁铁两极的方法,思考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马蹄形磁铁的两极在哪里?学生就更容易回答去吸螺帽,看看哪个地方吸得多来确定磁极的位置。


(4)师:同学们想想看,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接近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再去发现这些不同的磁极相互接近以后,会有什么区别?想不想通过实验去发现这些现象啊?


这个问题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最后的提问属于无效提问,第二个错误是语言组织上有问题,不够简单明了。可以改为:思考一下,有几种不同的接近方法,再用这些不同的方法去接近试试,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5)师:陈老师在整理仪器的时候,找到两根断掉的磁铁,我们知道它在断之前两端各是两磁极,现在呢?


这个问题属于聚敛性提问,学生马上会回答变成4个磁极了,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如果把问题改成开放性问题:这半条磁铁磁极有什么变化?我想学生的回答就不是唯一了,学生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说说依据,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实验来验证,这样的课堂就丰富很多了,而不是单一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


这样的主题研讨,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正,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不断进步,收获多多。

TOP
76#

加油    陈老师   看好你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7#

 

此帖收集至“个人(团队)成长贴、微博汇总”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071&page=1&star=1


 


继续努力,加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