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的报道已经在各家媒体的关注中了。胡锦涛做出重要指示,温家宝已达灾区。
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降雨。
泥石流的诱发:一、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不合理开挖。二、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三、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甘肃省舟曲县自然地理特征:
一、自然地理复杂 西北高 东南低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西秦岭、岷山山脉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多高山深谷,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半山河川地带温暖湿润。海拔在1173至4505米之间。
舟曲县自然地理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特殊,为多种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境内森林茂密,蕴涵丰富的资源,是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二、地处亚洲第一大滑坡多发地带
据当地介绍,发生泥石流的舟曲县因为处在亚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所以地质结构松散、复杂,自然条件也比较恶劣。而早在2005年,《兰州晨报》就曾指出位于这一流域的舟曲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时面临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威胁,加之舟曲本事的地质构造存在不稳定因素,对舟曲的地质保护任重道远。
这到底是谁的错?是天灾吗?看起来算是吧!但在这个背后隐藏着一个更重要的错误,那就是人为。《兰州晨报》2005年就报道了关于舟曲县所处的危机,5年时间过去了,如果舟曲县人民、甘肃省人民、甚至是全国人民有一点点的危机感,那么他们早就在5年前就应该植树造林了。那也不至于造成今天如此惨状。引以为戒,我们要造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0 11:59:4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