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自己的爱好拓展科学教师的成长空间 [复制链接]

1#

用自己的爱好拓展科学教师的成长空间

 


用自己的爱好拓展科学教师的成长空间


——在浙江小学科学网络管理员会议上的发言稿


 


(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爱好,但是仍想也试着发一次言,所以就去查现代汉语词典:“什么是爱好?”回答是:“爱好是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想到了以下这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个活动中凑个热闹而已


1. 喜欢织毛衣


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工作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只要有空,这是必做的事情。边听收音机边织毛衣,是当时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刚参加工作后的几年,每天晚上能用上有四五个小时也是常事。连暑假也不怕热,膝盖上放一把蒲扇就不觉得热了。春秋季节,只要一穿上一件自己新编织的毛衣,一定会引来几个女同事的关注与询问:起头多少双?用的是什么针?花纹怎么编的?从哪一头织起的?……在相互的交流中增长着编制的技术。毛衣制品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反复利用,破了可以用多余线头进行修补,大小不合适了、款式不满意了可以拆掉重新织。


感悟:每一次付出都会被积累,看似无味的重复其实都是有价值的。只要自己不放弃,成功是迟早会拥有的。


2. 喜欢自己做衣服


工作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对做衣服感兴趣,但做衣服比起编织毛衣来,更难些,其步骤更加繁琐,必须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裁剪时必须果断,一剪刀下去,如果错了就无法重来了。于是,常去看我舅妈怎么做衣服,帮她踩缝纫机,讨一些碎布料回来做了很多鞋垫,在连续不断的踩踏中练习着脚对踏板的控制技能,并使手的推动与之相配合。后来又买了一些裁剪方面的书、看一看旧衣服的缝纫方法(比如:拉链怎么装)、还真做成了几件,有的穿着效果比较好,当然看衣服的反面很多的线头就知道这位“裁缝师傅”很不专业。


感悟:一份好的计划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对已有的材料要会精打细算,“衣不差寸”,要完成一件作品,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


 


(以上的两个爱好对教学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两个爱好也逐渐淡出自己的生活。不过对于培养耐心、细致的性格特点还是有一些好处的,特别是能使自己能在后来的一些重复性工作中边思考改进,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在枯燥中寻找乐趣。比如:对工作于学习资料的分类与整理、对同一节课的不断修改、对实验材料的不断改进等。)


 


3.喜欢把一个个目标攻下来的感觉——自学考试


因早日跳出“农门”(报考中专)导致无缘进入大学学习,一直觉得是个遗憾。大概工作了三四年后,教育系统开始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每个学校还有一个分管成人教育的老师,帮助大家办理报考、购书等手续,很受我们几个年轻教师的欢迎,因为是和几个同事们一起考的,于是就比较投入。在临近考试的时间内,大家会在茶余饭后互相问答,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那时候,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我们都要用上近一个月去啃自考书。我每次报考两门课程,一年就能通过四门。大概用三、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教育”专科。此后的几年,我又继续参加了本科自考,仍旧是每次过两门,每年拿下四门功课,其他的老师后来都陆续报考了附近成人学校开办的函授本科班,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因为已经过关了较多课程就继续坚持自考。在调离原单位前,我已经拿下了本科自考中除英语以外的全部课程。每次去试场环顾周围大约三分之一的空位置时,觉得自己能够在一个月内静心咀嚼这些枯燥的内容,并且按时来到试场,就已经值得自我表扬一下了。


还有件有意思的事情:桐乡市公开招聘副校级干部,教师可以自荐。我和另外一位同事闲聊:我们俩自考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些学习的东西有什么用?要不趁我们还没有忘光之前去试试?于是,就抱着要看看十来年的自考是不是经得起检验、又觉得有点好玩的心态去考了,居然还都过了笔试关。当然,面试我肯定没过,因为没有管理经验,问题回答得不太好。但后来新调入的这所学校却误解了我们俩的本意,以为我们是真的是想要做学校管理人员,于是就都把我们两个往这方面引导过来了,真是感到意外。


感悟:做事的胃口不能太大,要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目标;一旦定下目标,就要专注地朝着自己认准的目标努力;能与时间赛跑的人更容易达到目标,8小时以外,谁更能能耗进去,谁就更容易有所收获。


 


4.喜欢与同行们一起交流提高的快乐——网络教研


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发展,是自己进入网络研修团队以后。


1)在“和风论坛”里留下最美的记忆


2006年5月,我第一次点击进入了“和风论坛” ----小学科学----《科教第一线》 ,并在那里注册。这一次的点击,感觉自己进入了一块“科学圣地”,那段时间,一有空就去看帖别人的贴子,每一个主题、每一个回复,都是我学习的内容,通过对比,我开始对自己进行反省:虽然我有着10多年教的常识教学的经历,虽然周围的老师对我还比较认可,虽然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但和他们相比,我确实落后了!特别是,自己没有很好地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只是抱怨科学课难上,但不去努力,那一刻的惭愧成了后来努力的动力。


注册后的一个月里,我熟练地掌握了发贴、回贴、上传图片的操作,把自己在科学方面的一些资料发到论坛上,主要有着四个帖子,《蚕宝宝的一生》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研究照片,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水是不是食物的讨论?》的讨论也引来了很多老师的参与,当时自己在关注的课题《科学学业评价方案》也引起很多老师的兴趣。每当发出一个比较好的贴子,管理员就会通过“增加威望”、设为“精华贴”、评比“杰出会员”等方式鼓励大家,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或一个统计图标,但对我这个来论坛的新手来说,的确是一种难得的鼓励!那时兴奋程度,超过了现在我所得到 “优秀版主” 时的感受。


后来,“蚕宝宝”的一张照片用到了三下科学教材上,“凤仙花”的照片被一个叫“鼹鼠妈妈”的科学老师要去,说是用在向西部地区推广教材的光盘里。


2006年6月4日论坛组织的“网络研修班”现场活动,是自己正处于对论坛的狂热期,一冲动就报名参加了。是以一个“编外人员”身份参加的。虽然是和平常培训的一样坐车外出,但这次是主动的、是自费的,似乎有一种探险似的兴奋。看到了大名鼎鼎的“不睡觉的兔”、“吴王不凡”等人。听说,那天晚上他们管理员会议的一条,就是发展像我这样后期进入的研修班学员。


2)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里做好自己的家务事


同样一件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你不把它看成是公事,连有没有报销费用、补贴都不在乎,放弃休息埋头苦干也不觉得苦了,更不认为这是在加班。那就应该算是主动发展了吧。每天晚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别人打牌搓麻将也是一个晚上,像我们这样的讨论与交流也是一个晚上。这就是我能把论坛的事情当做自己的家务事,并自2006年建站以来坚持管理的原因。


虽然工作是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的,即使不做,也不会有人来催促你,但作与不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专业的成长,能够获得被尊重、被肯定的快乐,忙在其中,所以也就乐在其中。


既然是家务事,就要天天去看看:脏了打扫一下,东西多了分类整理一下,东西少了补充一些,有客人来招待一下,定期开个家庭会议等。


关于教学讨论,我总觉得自己的思考比较肤浅,有时候搭不上话,所以我更多的是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发挥一下作用,和其他管理员相比,还是比较惭愧的。另外,由于白天忙于学校的事情,上论坛的时间,基本是晚上的(比如:去年的11月和12月的主题帖,我在上班时间只发4贴,晚上休息时间发了20贴。今年的3至5月的主题帖,在我上班时间发12贴,下班后、晚上休息时间发了22贴)。平时看到好的资料与话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论坛。


3)在“探索博客”里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


相对于论坛,我对博客关注少一些,论坛,基本上天天看,博客就没有。主要是博客中没有论坛的交流量,互动性不够。


2006年9月1日建站以来,探索博客群已经发展为一个由近四千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团队了。我在这个团体中曾比较认真地担任“前台管理员” 的角色,带头认真“经营”博客,在星期天值日,阅读与回复博文、推荐优秀的文章设置为精华、删除垃圾评论等。现在的探索博客发展比较稳定,安全方面也有所控制,再加上后期也加入了一些新的管理员,自己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上,所以在最近这两年,博客管理员的工作基本没有做。


4)在“新视野网刊”体验当编辑的滋味


我负责的“论坛聚焦”栏目,主要是以论坛为载体,将各个科学论坛中教师集中提出并讨论的问题进行筛选、编辑后收入网刊,栏目要求体现所有科学论坛的精华。因为这份工作仍是与论坛有关,相对比较轻松些,只要多阅读各论坛文章就行。


感悟:拓展科学教师成长的空间,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一定要让自己走多远、走多高,或者一定要用一些外显的数据来衡量。而是要努力使自己拥有一个被肯定、被尊重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成长空间是最理想的。在这样的成长空间里,即使工作很辛苦也会觉得幸福,每一份付出都觉得有价值,就像正在编织的一件毛衣,虽然在短时间内只看到了枯燥的重复,但一圈圈的积累之后,最后的成功是肯定的。


 


  最后,引用喻老师转帖的文章标题与大家共勉:每天努力一点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3 11:01:0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注:上贴为修改版。那天发言准备不充分,浪费大家很多时间,实在抱歉!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无论是织毛衣还是管网站,都只有花时间去做,而且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效果。梅姐的这种作风值得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9 12:35:44编辑过]

TOP
4#

学会整理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从梅姐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方便。

TOP
5#

学会整理,要向你学习啦!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

二姐的坚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科学老师学习的!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7#

自考的滋味真是……可惜我本科还是没能坚持。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8#

没有听到姐姐的发言,挺遗憾啊,就在这里看稿子了呵呵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9#

梅姐就像给我们话家常,和和气气,温温馨馨,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划出一个平常的、执著的科学老师典范。
TOP
10#

当今信息时代,缺少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没有此项能力,你将被“信息噪音”所包围,甚至淹没。梅姐给我们整理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使我们免去很多的麻烦,但也让某些老师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陋习。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