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稿 [复制链接]

1#

[转帖]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稿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 ,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分享 转发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2#

 
校长寄语温情脉脉 大学校园刮起"根叔式"演讲风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毕业典礼上另类演讲轰动校园引来不少高校效仿


  有人指出,“根叔式”演讲受追捧背后是对大学精神的呼唤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


  ……


  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7000名学子群起而呼之“根叔”,场面雷动。


  不仅仅是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的学生记住了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这次演讲。


  几日后,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在毕业典礼上感慨,“再过20年,李晓红,一位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依旧愿意在这里等你们,将去学点新歌,上台再为你们演唱祝福!”


  今年的毕业典礼,显得有些特别,大学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讲旋风。


  “根叔”式演讲一时风靡校园。


“今天,在这么一个炎热的天气里,我穿着这身华丽的袍子,站在这里冒充‘无所不知的校长’,也不能代替你们抉择。我只能告诉大家,如果没有理想,生活的一切都会是苦的。”7月2日,复旦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杨玉良这样寄语。



校长寄语温情脉脉


南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饶子和的演讲让学生们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庆祝你们从这个校园毕业了;我们也祝愿你们此后的人生没有不及格——因为‘挂科’可以补考,人生只有一次。”


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在毕业典礼上感慨,“再过20年,李晓红,一位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依旧愿意在这里等你们,将去学点新歌,上台再为你们演唱祝福!”


虽然时间不同,但几位校长不约而同地回顾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涯。有世界大局、国家大事,也有校园生活的点滴。一起经历了“汶川地震”等灾难,一起分享了“奥运会夺冠”的喜悦,还有“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


一名在场的学生回忆,这些细节和体验敲动着每个人的心坎。



根叔风格一如既往


“根叔今年真的火了”,华中科技大学一名2008届的毕业生告诉记者,当年李培根校长的毕业致辞,轰动的场面不输给今年。


那天,根叔穿着便装,白色衬衣和西裤,以“选择”为主题激情演讲。整篇寄语就像一篇情感洋溢的散文诗。说到兴头上,学生们都站了起来,热烈“起哄”,现在想起来,掌声好像还在耳边。


“当你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之时,请你选择低下头,看看脚下的大地,一步一个脚印。当你灰心丧气、迷茫彷徨之时,请你选择仰望星空,天空对你和他人一样宽广。”



2009年,根叔在以“牵挂”为主题的一篇更长的毕业致辞中,向学生轻言细语道出:“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即将踏入工作的社会,那可是没有在学校那么简单和单纯。你既需要充分地展示自己,又不能过分地表现自己;你既需要尊重领导和前辈,又不必刻意去逢迎;你既需要有理想和目标,又不能刻意追求、过于功利;你既需要与同事竞争,更需要与他们协同。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我们牵挂着。”


这篇演讲同样振聋发聩。


在根叔的毕业致辞中,“从来找不到‘高高在上’的表达,他就像一位智慧又亲近的长者。”


“同歌同行”的毕业典礼晚会,是华科大多年来的传统。校长致辞往往在毕业典礼晚会前。一位曾经参与策划毕业晚会的学生说,“华科大的每一位校长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毕业晚会时会露一手。前任校长樊明武在书法上很有造诣,而李培根校长则在写作上有才思。”


“他的毕业致辞基本上是亲自操刀,到最后定稿。有时候文学院的智囊团会给他一些建议。”这位同学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一点没变。


有人指演讲境界欠高


“根叔式”演讲受到追捧的原因,有人指出,这是对大学精神的呼唤。


“不在于朴实中略带诙谐,而在于回归人性。”后现代的网络语言的运用,实际上让致辞显得有点晦涩,甚至透出一些淡淡的无奈。


他没有回避今天大学的弊病,没有遮掩学校给学生带来的不满意。但这无碍于谈纯洁的理想,谈未来的工作和人生,也谈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国家的未来。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博客上写道:大学校长不就应该是根叔这个样子吗?什么时候变成别的样子了,变成副部级、正局级、副局级,变成衙门外的一级官员了。


有人说,根叔的演讲不愧为一种成功的形式。在中国的高校中,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根叔”。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在2009届毕业生欢送典礼上用《天下无贼》这部电影,贯穿始终,讲述了人生道理。“鸵鸟战术不可能成功,校园也非净土;我只是担心有人被忽悠了。真傻还不要紧,傻人有傻福——想想傻根;而‘天真是冬天的长袍’,能帮助我们抵御严冬。我最担心的是,过于纯洁、单一、博雅或‘小资’的教育,一方面让人太敏感、太细腻,一方面又会让人太脆弱。考试不好都‘很受伤’,那考不上大学呢?求职或求爱被拒呢?更别说其他了。”


“也确实很难接受刘德华的‘残酷教育’,更无法实践。影片中,刘德华也没做到;他还是倒下了,为保护梦着天下无贼的傻根。更可怕的是,刚听罢‘无毒不丈夫’,一转身,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李冰冰就满含热泪恳请原谅,把自己的导师交给了警察;老奸巨猾的黎叔只能连连感叹‘大意了’。一个字——报应!”


在网上,根叔的讲稿已经被收纳到中国大学校长毕业致辞的范文。即便如此,也有人尖锐地提出:“差了点境界”。


“胡适先生在他的《赠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给了学生三条锦囊妙计。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告诫学生不断地去寻找问题研究问题,在寻找与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堆积知识。要多一些非职业的兴趣,让生活不再枯燥,精神不再烦闷。要在不幸的年代中保持坚定的信心。”而根叔提出的是“记住初恋、初吻”,“面对蜗居和胶囊公寓”,“被就业”。



演讲不应只是跟风


在网上,有人把不同学校的校长毕业致辞贴在一起比较优劣。


有人冷峻地指出,这样的演讲稿的对比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中国人好像不太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感动,什么时候又该认清现实。“我不是说根叔不好,我只是觉得每年六月一篇极有感染力的演讲稿其实不能掩盖学校平日里的现实——反观有些不出彩的讲稿也许倒是平日里作风的表现。”


有人把李培根校长的毕业演讲被誉为“根叔”演讲模式。此模式经实践证明取得良好效应后,汕头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李嘉诚、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以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纷纷轮番上演“根叔”式毕业演讲,给官话套话成定势的高校毕业演讲注入一股清新风气。


有评论指出,想当年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向学生脱帽鞠躬还礼,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与学生在教室交流的往事,演讲背后还需要行动,而不是跟风。


“根叔”是中国高校自由、平等、兼容并包的一个信号,若能顺势把“根叔”式演讲变成“根叔”式的工作态度才是理性和正确的做法。




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2006毕业典礼致辞


选择决定人生,布朗森对此深信不疑并花了两年时间,跟踪观察数十人的日常生活,写成《这辈子,你想做什么?寻找人生意义的真实故事》。他提出了三个选择陷阱,这些陷阱时时阻碍我们生存,甚至生活,再聪明的人也逃不过。他们也隐藏在你们即将面临的人生之路上。在此,我想给你们一张地图,提醒你们在通往未来的航程中能自信满怀,小心谨慎。


认为金钱万能只是人生之路的陷阱之一,另一陷阱就是认为聪明就能成功。与金钱一样,智力的价值往往被过高估价。值得注意的最后一个陷阱。我们的生活圈子和工作环境决定了我们自身,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我们总不愿承认。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每种文化又由其特定的价值观和偏好所决定。假如你不喜欢假心假意的赞扬奉承,最好别在好莱坞工作;假如对权力之争、勾心斗角不感兴趣,就别待在华盛顿。你工作环境的价值体系将在很多方面决定你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3#

 

校长真话演讲引热捧 第三代大学校长太“超人”


转载自http://news.cn.yahoo.com/10-07-/660/2kkyl.html


尽管学术界、教育界关于“一流大学”的标准还时有争鸣,但无论量化的评价体系,还是内涵提炼的描述,似乎都离不开这样的要素:一流的师资,合理的结构,优良的制度,有效的运作,薪火相传的精神……^大学任重而道远,使命空前繁复。 (摘自袁贵仁为《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所做的序《大学与大国》)



记者连线《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作者李清川:



“根叔”类校长本应很正常



本报讯(记者李佳)昨日,记者连线《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中国文联出版社)、《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东方出版中心)两书的作者李清川。



李清川采访过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等30余位国内知名校长。200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为他的《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作序。



校长是记忆的“神经末梢”



李清川表示,“根叔”走红有其时代背景,满足了“80后”、“90后”大学生的诉求。大学校长是每个人对大学评价和回忆最集中的“神经末梢”,因此那句“骂8次”会成为“潮语录”,因为它粘连了有关大学的记忆。



他认为,“根叔”类校长本应很正常,和大学生共同思考、走近学生,这是第一代大学校长人格化的象征之一。



他赞同高教专家杨东平的观点,第一代、第二代大学校长的背影已逐渐远去。他认为,第一代大学校长是一组民族文化精英的群像,每一所大学都与教育家的名字相连,如蔡元培、蒋梦麟、胡适与北京大学,梅贻琦、潘光旦与清华大学,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竺可桢与浙江大学,王星拱、周鲠生与武汉大学,马相伯、李登辉与复旦大学……



1978年之后,“大师办学”的传统得以延续,但大师的身影渐行渐远。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涌现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如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等。这是第二代大学校长。



世纪之交,校长的接力棒传到当前更为年轻的一代。第三代校长大多学理工科,大多具有在工厂、农村工作的底层经历,他们勇于进取、踏实务实,关注的是赶超一流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形成办学特色、培养创造型人才等等。



 中国大学校长角色太多



新一代大学校长,遭遇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期。社会赋予大学校长“超人”般的高标准:既是学问家、教育家,又是政治家,还是公关专家和理财专家;这一理想甚至高过西方大学,“中国大学校长比西方校长能干”。他认为,“大师治校”的土壤还没有培育好。



“西方校长更像中国的第一代校长,更纯粹”,李清川认为,他们已厘清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包括找钱,他们可以通过成熟的募资手段,从政府、社区想办法,“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更从容的状态”,对照国内大学,大学办学还得考虑省市乃至国家政府的角色介入。



名校长大多为人宽厚



李清川回忆,采访过的名校长大多为人宽厚,但性格迥异。



“文科出身的人掌管学校,越来越多,这是好信号”,他介绍,北大原校长许智宏与耶鲁大学校长助理莱温对谈时就说到:“目前中国的大学校长、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多数是学理工科的。而欧美大学的校长多是学文科的,像经济、法律、哲学等等。我希望有一天,北大的校长也是学文科的。”



“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和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中国大学校长的责任和使命极其艰巨复杂,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部正在书写和有待创造的历史,当然,这种书写和创造的主体,绝不仅仅是大学校长”,在《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一书的序中,高教专家杨东平写道。



网友热议“根叔”总点击超过46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长江日报》与某区共同发起的“根叔”现象讨论,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截至昨日,有关讨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李培根的帖子有20多条,总点击超过46万人次。



历史上的“根叔”



◎西安交通大学老校长彭康,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吴玉章先生建国前当过一段时间四川大学校长,对川大发展有重要贡献。现在川大校园里有他的塑像。(雨荷看月)



◎历史上,中国“大学校长”曾经是一个星光灿烂的群体。近代的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因其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卓越贡献而垂诸史册、风范千秋。(流浪老农)



身边的“根叔”



◎其实这样的师长还是有很多的,我很庆幸我遇到了,并且他们对我的教导是我这一生的财富,感谢他们。(梦里有条鱼)



◎我们广外的校长邮箱大家都知道,听同学说他曾经发过Email提问,校长都回复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本人回复的。(逐风剑客)



◎我在巴黎上学,我们现在的校长,可以说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学生,她对学生的要求几乎没有拒绝过,也很少有谴责。她总是给学生很多的鼓励。(童年烦恼)



“根叔”走红之痛



◎“根叔”以谈心的方式跟大家交流,无疑让人耳目一新,备感亲切。可惜,一个李培根是拯救不了中国教育腐朽,而是需要更多的李培根来改变。(天涯海角客1)



◎一个只是“正常”说话的校长,就让我们的学子感激得痛哭流涕,可见我们的学子生活是怎样的痛苦环境。难道身为校长讲话不应该说些实话和关心自己的学生吗?(jiayufeng918 )



◎其实“根叔”的演讲本来应该是所有校长都应说出的话,可是现实中只有“根叔”才说出这样让人产生共鸣的演讲。可见,人们现在最想听的是真话、实话,而不是官话、美话。(粽子香香)



“根叔”现象之思



◎“根叔”平平无味的话就怎么能引起那些学子们的热捧呢?说白了,我们已经习惯领导们发表“重要讲话”了。难得有领导发表了不重要的讲话,感觉很新鲜,也很亲近。(持证LM)



◎有的学生上了几年大学,只在毕业典礼上见到了校长身影。更多情况下,校长成了“外长”,他们游走于官场、交际场,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和生疏感。(很想念她)



◎“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根叔终于说了一句真心话,原来我们的社会容不得批评,所以他说:“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禾禾12)



呼唤更多“根叔”



◎有人曾这样说:“做领袖的人有两种,一种使人慑服,一种使人悦服。毫无疑问,教育工作者应当使人悦服,而不是慑服,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爱。”(很想念她)



◎当所有人不“根叔”的时候,“根叔”就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其实,“根叔”是个形容词,只是很多和“根叔”同一个身份的人是意外。(木水木乔)



◎这种在学生面前不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做法,不同样值得其他校长、老师学习吗?现实中,又有多少校长、老师能这样随便,让学生没有距离感呢?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4#

拜读了!大家风范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5#

校长的坦诚和殷切的期望是宗旨,这样的校长是好校长!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6#

人文回归,“根叔”走红。
TOP
7#

这是校长的回归。
一直努力中……
TOP
8#

这样的走红现象真值得反思哦!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