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传统师德在教育体制改革下发生动摇,是谁的责任?“结构工资”、“竞聘上岗”......当一切与钱挂钩的时候,不得不让以精神理念支撑的老师们还“俗”了,在世俗的“利益”诱惑下“抑善显恶”。为什么打破老师内心的宁静,卷进名利的纷争中呢?谁能还老师们一个祥和的教育环境呢?试想,自己内心不安,何以安心教育孩子?自己心底龌龊,何以给孩子纯真?
不要责怪老师的丑陋,人性本恶,老师们通过多年修炼成善,而今“这一体制”激发了老师压制的“恶”的一面。这是谁之过?制定政策的人可曾知道,人心的安定不是“钱”所能做到的。
我也亲眼看到“结构工资”实行后,很多老师的教育热情骤然下降,她们本把自己的精力投向教育教学的,现在却更关注自己的钱比人多还是少,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工作量是否比别人多,他们更愤愤不平“凭什么领导干的工作少领的钱多?”以前抢着上课给学生补课,现在谁的课谁上,上完课走人,反正钱都一样,凭什么多付出劳动?我看到这种现象也为教育感到悲哀,我学生感到心疼。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乐于奉献是教师的精神,可是......我无言。
我庆幸我们学校没有实行“结构工资”,我们依然保有教育的热情,我们的内心没有受到“教育体制改革”带给我们的不安、不快。我庆幸我在私立学校!虽然我们的工资比“阳光工资”少几万,但是我们心满意足,因为工资足够我们养家糊口,过舒适的生活。人不仅仅为钱而活,还有尊严,还有内心的满足感。
谁能还老师的尊严,谁能还老师的安宁,谁能让老师获得满足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