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低碳生活
——低碳知识知多少
亲爱的朋友、同事或是我的学生:
请了解一些关于“低碳生活”的一些常识吧!让我们一起走进低碳生活,为地球、为我们、为将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低碳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火柴盒
2010.6.25
1、什么是“低碳”?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尽量少排放温室气体。一切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方式都可以认为是低碳。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方式。
3、我是怎么排的碳?
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某个物品时,都会排放出温室气体。每个月添置一件新衣服,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76.8千克;一周吃一千克肉,一年大约产生67.2千克的二氧化碳,一天用电2度,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700千克……
4、如何抵消一家一年的碳排放?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约11.59吨。抵消1吨的二氧化碳,需要在中国西南山地种植9株冷杉,并让其保持生长期30年。如果用植树木来抵减的话,至少需要种植110棵树,才能在未来30年逐渐将一年中的碳排放归零。
5、我能为低碳做什么?
低碳生活需要从点滴做起。我们可以从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等等入手。我们还可以建议身边的大朋友们每月少开一天车、建议爸爸妈妈使用节能灯,本着减少浪费、节能减排的原则,用实际行动支持低碳。
6、节假日怎么做到“低碳慰问”?
节假日里自己动手制作明信片、贺卡,低碳环保,不仅能省下一笔开支,还能个性十足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7、过节如何低碳娱乐?
过节的娱乐方式有很多,在家长时间玩电脑、呆看电视并不是很好的选择。骑自行车出门郊游、去林区植树、在室外和伙伴们玩游戏,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为低碳做贡献。
8、过节少放烟花爆竹算不算支持低碳?
算,烟花爆竹虽然在燃放的瞬间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美景,但是大量燃放会给环境增加不小的负担,而且生产烟花爆竹的过程本身也会耗费大量的资源。所以少燃放烟花爆竹就是在以实际行动支持低碳。
9、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
10、什么叫碳汇林?
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发展碳汇林业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1、一棵树的价值有多大?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12、森林和气候的关系是什么呢?
森林关系着气候安全。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据专家研究,一辆奥迪轿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14亩人工林能够全部吸收。有林地比无林地的雨量多20%;森林里的湿度比城市高38%。100公顷的阔叶林,一年能蒸腾出35—40吨的水。另外,当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被迫分成两路前进,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一路从林冠上越过,这样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可降低49—68%。
13、为什么说低碳生活要以吃素为主?
素食只需要简单加工,就能成为美食,甚至不用烹饪!比起复杂生产过程的肉类,素食绝对更加健康、更加环保、更加自然。
14、用电有碳排放吗?
有,电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5、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变暖?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一是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二是大规模破坏森林资源,全面损害了全球森林的固碳能力。目前,全球森林已由人类文明初期的76亿公顷减少到38亿公顷。
16、2009年至2010年云南为什么会发生严重干旱?
从自然因素讲,主要是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但是近年来人类的一些活动也加剧了水的供需失衡。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2).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3).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所幸的是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在我国,控制人口、植树造林、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基本国策,作为农业大国,我们落后的灌溉方式也正在向高效节能的灌溉方式转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5 15:57:2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