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极——美国小学科学课案例
观察探究
让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告诉他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当两个人面朝同一方向站立时,不可以互相触碰,当两个人相向而立时,就必须手拉手。重复这一游戏三次,每次用不同的规则选择要面朝圈外的学生。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两块磁铁(或者两根磁棒),每个学生各拿一块,与组内的另一个学生玩玩磁铁,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两块磁铁之间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提示学生要与刚才做的游戏联系起来。)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观察到什么有趣的现象?两块磁铁是不是像要吸在一起?还是它们根本碰都不想碰对方?看看其他小组,所有的磁铁都是一样的表现吗?
概念介绍
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两块磁铁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又碰都不愿碰对方呢?(请几个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我们有几个词语可以用来描述磁铁之间发生的这两种现象。一个是“吸引”,如果我说:“磁体之间互相吸引”,你们会想到磁铁的什么表现呢?与“吸引”相反的一个词叫作“排斥”,意为推开。如果我说:“磁体之间互相排斥”,你们又会想到磁铁的什么表现呢?
(教师演示两块磁体互相吸引。)现在这两块磁铁互相吸引在一起,而同样是这两块磁铁,我也可以让它们互相排斥。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其中的一块掉个头就可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北极(N),一个叫南极(S)。磁极位于磁铁的两端。刚才做游戏时,你们就好比是磁铁,你们的手就好比是磁极。当磁极相异时,两块磁铁就会相互吸引,当磁极相同时,两块磁铁就会相互排斥。我们是不是常常会听到人们说“异性相吸”?这是最形象地概括磁铁的特点的一句话。
概念应用
1.穿越迷宫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迷宫,你们要想办法让一块磁铁穿越迷宫。你们可以采取用另一块磁铁来吸引穿迷宫的磁铁的方法,但是两块磁铁不可以吸在一起。同学们在想办法的时候要回想一下我刚才对磁极的介绍。
当学生举手并演示如何穿过迷宫时,要问问他们是如何想到该方法的,该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在他们解释的过程中,要仔细听他们是如何描述一块磁铁的磁极与另一块磁铁的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悬浮磁铁
发给每组学生一根小木棒和一块面团。指导学生将面团一端做成球状,另一端粘在桌上,把小木棒插进球状部分,使之呈竖立状。 请学生想出一个办法,将两块磁铁置于小木棒上并且是一块浮在另一块的上方。
当学生举手示意并演示他们的方法时,问问他们是如何想到该方法的并解释该方法的原理。在他们解释时,注意听他们是否能描述出磁铁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拓展研究
比较同一磁铁两个磁极的力量大小
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那么会不会磁铁的某个部分会比其他部分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哪一部分比较强呢?把一些回形针撒到桌上,把磁铁置于其上,举高磁铁,看看是磁铁的哪个部分吸起的回形针更多。分别试试两个不同的磁极,哪个磁极吸起来的曲别针更多?从中,你能得出关于磁极的什么结论吗?
【点 评】
曾听一位教过中学的教研员形容他到小学上教研课的感受:“又是蹦又是跳又是唱,吃力死了。”为小学生上课,确实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当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识:无论设计何种形式的活动,都应将教学目标贯穿其中。本案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