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柯桥区小学科学教师学习专贴----每月研修《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家... [复制链接]

1#
本月的研修活动如约而至,我们在金老师的带领下继续认真参与网络研修。今天,我们共同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家精神宣讲》,老师们有什么所思所悟呢?一起来分享吧!
分享 转发
TOP
2#

坚守热爱,点亮小科的教育微光


柯岩中心小学育才路校区 潘靖


        开学伊始,我正为班级琐事所困,本月的网络研修送来了一场教育家精神洗礼,让我如沐春风,为近期的千头万绪指明了方向: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心怀学生,润物无声。
一、怀揣智慧与爱,捕捉教育契机
        来自温州的“陪跑”老师,用一场陪跑换来了一位孩子的“重生”。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诉说了一个个平凡而暖心的故事。“烧水事件”是老师捕捉到的绝佳教育契机,一诺千金的行动取得了孩子的信任;爱心评语是老师结合日常记录照片,为每位孩子量身定制的宝贵记忆……
        回想近期在我的科学课上,也有几处教育契机弥足珍贵。对于班级里活泼好动、不守常规的孩子,我发现往往这样的孩子稍加挖掘,就能发现其科学天赋,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与科学的学习是相契合的。班级里的小B就属于这类孩子,上课时我要花费不少时间提醒他,才得以将课堂继续进行。我也尝试过不少方法,发现鼓励、倾听,甚至有时故意夸张的表扬让他十分受用,改变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在讲到《我们关心天气》一课中,“淘气包”小B讲到空气中有氮气,含量比氧气多,还对电离层、飞行器等如数家珍。看来,给他一个展现丰富科学知识储备的平台,他能回馈给我一份大大的惊喜,让我看到了坚持与信任的力量。
二、安心深耕育人,点燃教育微光
        来自舟山职校的张老师,为一批传统意义上不成功的孩子指引了另一条成功之路,让一群边缘化的孩子重新眼里有光。她着手小事,用“情感能量转化”思路引导学生,实现生生共育。
       我联想到对于小学里相对边缘的学科,如何让更多孩子热爱上科学,一直是我思索尝试的方向。在《认识气温计》作业本“实践拓展”小制作中,我在班级群里建立相关文件夹,鼓励更多有兴趣的孩子上传图片、视频,加入到自制气温计的行列中。在布置任务前,我故意没有强调括号里的“会上升”、“会下降”,只和学生说明了操作步骤,给予他们更多空间去尝试与发现。让我惊喜的是,在今天周一“开心事”记录中,有一位女生这样写道: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做了科学小实验。我在小瓶子里加入红墨水,当我手握住小瓶子,吸管里的水就往上冒出来了,放到冷水里,水又下降了,真是太有趣了!我想,我引导的这一小步,就让孩子获得了一份成长与感悟,让人倍感欣慰。
        今天这场来自教育前辈的精神洗礼润泽心灵,让我重新整理思绪,怀着爱与敬畏再次出发,守护专属小科的教育微光。
TOP
3#


                             9月15日“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家精神宣讲”有感
       今天听了多位特级教师的亲身经历,那一段段对学生的“真挚”情感,都让我们很动容,他们都坚持着自己的教育家精神。回顾自己教学的12年生涯,也有和孩子们“酸甜苦辣甜”的瞬间!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家精神,根据课程标准也查阅了资料,核心应该是“以科学为基、以育人为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性思维与探索精神,具体可分解成4个关键维度,并结合最近教学的五年级《光》单元谈谈自己的感想。
        1. 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小学科学应该是有趣有料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教学中灌输结论,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验证,传递科学的理性客观与动态发展属性。比如在《认识棱镜》一课给予学生探索材料,既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彩虹的出现,也让孩子带着疑问和质疑去验证彩色光的融合。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育人导向
        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围绕问题驱动探究。学习《光的反射》时,提出“如何用镜子让光照亮阴影里的玩具”,让学生自主调整镜子角度、记录光的路径,即使实验失败也不否定,而是引导分析“角度是否合适”,培养学生用证据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3. 跨学科与生活化融合视野
         打破学科壁垒,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真实等现实场景结合,让学生感知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比如《做一个潜望镜》通过只做简便的潜望镜能够理解生活中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等的应用。
       4. 守护与激发好奇心
       重视学生“奇怪提问”,转化为教学素材,用趣味探究活动替代枯燥背诵,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一课中,由于学具箱配备了方形盒子,和教材中的圆通盒子现场有出入,或者说有很大出入。在上课的三个班级中,唯有一个女孩子大胆站起来质疑了容器的不同会影响我们的观察效果,非常佩服这个女孩子的勇气。课堂上顿时觉得老师的权威收到了挑战,但是我在心里默默为她点赞,并允诺学生下次课带圆筒型的杯子我们再来一看究竟!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旨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将响应政策号召,把“以科学为基、以育人为本”融入教学,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柯桥区实验小学,柯娇)
TOP
4#

感谢分享,主动参与学习,肯定有收获。
TOP
5#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既是一种精神感召,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TOP
6#

以灯为炬,向光而行

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沈丽君

       聆听完那一个个感人而真实的故事,那些浸满热爱与坚守的教育故事,“微光灯”“点灯人”“引航灯”的意象愈发鲜活,让身为一位小学教师的我内心激荡不已。

教师的“微光”从不是孤影。有人在课堂后被学生追着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有人收到孩子“这可能会改变我一生”的纸条,这些瞬间恰是“以爱为芯”的最佳注脚。就像那位18岁时用“捏鸡蛋”游戏讲透赵州桥智慧的老师,用巧思点亮孩子的好奇心,也让自己被教育的光芒照亮。这份微光更能跨越山海,有老师颠簸千里为藏族小朋友开13场讲座,用真诚让孩子们爱上汉族老师、向往山外世界,这便是微光汇聚的力量。

      “点灯人”的使命在于传递薪火。从15岁含泪离开高中踏入师范,到深耕教坛数十年,有老师把全校刊物翻遍只为打磨一堂课,更在成为校长后托举青年教师成长,即便幼儿园送出6名骨干也毫无保留。正如“教育的精神是让自己发光,更要成为点燃他人的火种”,这种传承让教育的星火不断燎原。

        而“引航灯”的长明,全凭信念支撑。26年无休、每日凌晨起身陪伴学生,郑小侠老师说“陪着孩子们做快乐事,无需坚持”;小腿骨折未愈便带钢板钢针投身评估工作,有老师说动力是孩子们的暖心叮嘱与长大后的那句“徐妈妈,我也是教坛新秀了”。就像那位为写专著“啃完两柜子书”的老师,在自我蜕变中悟得:真正的幸福不在证书,而在浇灌生命的蜕变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一生秉烛铸灵魂”的评价,正是这些教育故事的最好注脚。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在教育路上照亮童心,传递薪火。

最后编辑slj水乡君 最后编辑于 2025-09-16 16:54:19
萍水相逢,我们都是小科人!
TOP
7#

感悟教育家精神,践行育人使命

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 高云

  本月研修学习活动如期而至,我认真聆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一、坚守初心:以热爱与执着筑牢教育根基

  在教育初心的坚守上,几位教师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天台县赤城街道中心幼儿园的许敏育老师以“三盏灯”诠释教育情怀,“蹲下的温度”让我明白教育要接纳儿童天性、引导正向表达、强化向善行为。嘉兴市秀洲区新睦镇中学的顾卫华老师36年坚守母校讲台,多次放弃调离乡镇的机会,只为让家乡的孩子借教育之光走得更远,这种“绿叶对根的情意”,让我懂得坚守教育阵地、践行教育规律的重要性。他们用行动证明,教育是心与心的共鸣,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而这份初心,正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底色。

  二、深耕专业:以多元探索与创新提升育人能力

  专业成长方面,顾卫华老师的多元路径淬炼专业素养经验给我诸多启发。从学历进修、各类培训,到教研活动、专业阅读、网络研修和跨科学习,他不断拓宽教学视野、丰富知识储备。面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困境,他创新实践每日课前英语展示、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思维可视化教学等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同时,他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在省内外分享教学经验,助力其他教师成长。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既要深耕自身专业领域,也要乐于分享、共同进步,在无私奉献中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同提升。

  三、践行使命:以因材施教与敬畏守护学生成长

  在育人使命的践行上,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张赛芬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赛道发光”的教育理念令人印象深刻。她针对职校学生特点,用“情感能量转化”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同伴教育实现生生共育,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明确职业方向。小何同学从职校生逆袭考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案例,印证了“选择职校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起点”。袁晓萍老师强调“教育最深的敬畏,是相信时间的力量”,提醒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进步,珍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天真表达。这让我明白,教育是农业,需要深耕细作;是艺术,需要因材施教;是事业,需要真情奉献。我们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用心读懂每一个孩子,助力他们在各自的赛道上绽放光彩。

  四、总结反思:以榜样力量指引教育前行方向

  此次宣讲会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丰碑,而是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未来,我将以这些特级教师为榜样,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践行育人使命,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担当、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编辑银河氧化物 最后编辑于 2025-09-16 17:00:47
TOP
8#

    浙江的特级教师群体,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教育家精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脚踏实地、可感可学的实践。他们的精神内核,或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这也是我们感悟和学习的核心方向:
一、教育家精神的浙江实践:从“知”到“行”的跨越
    浙江的特级教师们,将抽象的教育家精神转化为了具体而微的日常行动:
    1. 深耕课堂的“钉子精神”: 如郑小侠老师26年不离早自习,季科平老师向全校开放每一堂课。他们的“讲堂”就是“课堂”,教育家精神首先体现在对教学本身的极致专注与坚守上。感悟:教育的根,深扎在每一节精心准备的课里。
    2. 勇于创新的“破壁精神”: 如袁丽君老师“不能只在黑板上种树”,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他们敢于打破学科壁垒、校园围墙,用项目化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方式,让学习真实发生。感悟:真正的教育,是带领学生从“知道”走向“做到”。
    3. 倾注关爱的“点亮精神”: “袁妈妈”的称呼、对学生心理的洞察,都体现了教育家“仁而爱人”的核心。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用爱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内心。感悟:教育的温度,决定了学生成长的高度。
    4. 示范引领的“灯塔精神”: 如陈忠文老师事必躬亲地听课、指导,培养大批青年教师。他们不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通过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将优秀经验辐射出去,成为照亮一方教育生态的“灯塔”。感悟:最好的教育成果,是“成就学生”与“成就同行”的双向奔赴。
二、从“有感”到“有为”:如何将感悟转化为行动
    内心的澎湃最终要落脚于行动的实践。我们可以从这些榜样身上汲取力量,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
    1. 回归本位,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不必追求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但可以像特级教师们一样,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真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反馈。尝试每学期重点打磨1-2节课,进行深度复盘和反思,这就是最扎实的研修。
    2. 勇于尝试,在自己的领域做一点“微创新”。 或许是一次单元教学的小探索,一个趣味实验的改进,或是一次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从小处做起,不怕失败,记录下过程与心得,这就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3. 打开教室,在交流共创中成长。 主动参与像“科学每月研修”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作为听众,更尝试作为分享者。积极与同事研讨,开放自己的课堂,在思维的碰撞中精进业务。
    4. 终身学习,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对知识的持续渴求。除了研修,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期刊杂志,关注科学教育前沿动态,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
    最后,“有感”正是教育家精神中最珍贵的起点——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反思力。 愿这份感悟成为我们脚下之路的明灯,指引我们在科学教育的园地里,深耕不辍,最终成为那个点亮学生科学梦想的人。
TOP
9#

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照亮科学教学新征程

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  陈高峰​

      今日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家精神宣讲会,诸位前辈的先进事迹令我深受触动与鼓舞。他们的经历虽各不相同,却共同闪耀着一种深刻的共性:那便是对教育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与坚守,以及在此驱动下,通过终身学习与创新实践不断淬炼专业素养的执着追求。无论是从教师到校长再回归教师的生涯跨越,还是通过多元路径实现的自我突破,都深刻诠释了“坚守教育阵地、遵循教育规律”的初心。

      作为一名专职科学教师,我对此感触尤深。科学本就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与更新的学科。前辈们“跨科学习”以拓宽视野的理念,让我反思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主动融合技术、工程乃至人文艺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他们所实践的“思维可视化”与“小组合作竞争”等创新方法,为我提供了宝贵镜鉴。我决心在教学中更注重设计探究性实验项目,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体系,让课堂充满合作的活力与思辨的火花,真正点燃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此次宣讲会于我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召唤。我将以这些特级教师为榜样,怀揣热爱,深耕不辍,努力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