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阅读摘录如下:
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面向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既要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更要将“科技向善”的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科技向善”和安全与伦理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须突破传统学段划分的思维定式,转向基于认知规律的分层课程设计,构建动态适配、分层递进的模块化课程。
注重核心素养与能力培养。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确立兼顾基础知识与前沿发展的顶层、中层、底层的系统性结构设计。
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划分为“认知、应用、创新”三个阶段,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人工智能原理基础(帮助学生理解AI基本概念与主要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应用(探索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的现实应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从硬件搭建到智能交互,形成完整实践链条)、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贯穿其它三部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治理与社会责任)四个部分。
为适配不同阶段学习者的认知基础,针对复杂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构建多层次内容体系,提出“黑盒-灰盒-白盒”三阶实践模式,既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又能有效支撑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师能力标准方面,构建“意识-伦理-技术-融合-发展”五维能力框架,系统构建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能力标准体系。旨在清晰界定教师在数字化教育场景中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要求,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及教育教学实践优化提供清晰的指引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