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铁君: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121#

共同学习 一同进步!
TOP
122#

收获满满
TOP
123#

收获满满!
TOP
124#

爱国教育是刻在
TOP
125#

重视“教-学-评”一体化,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
TOP
126#

刘铁君: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第17期

2025年5月26日的晚上,我听了正高级教师,温州市名师,第一届桂馨科学教育支持计划成果奖获得者潘欢燕老师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有两点,让我受益匪浅。

一是潘老师严谨执着的教学态度。潘老师在2017年第一次上《空气有重量吗》一课,是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效果很不好,潘老师自己对这节课很不满意。从2017年到2022年,这节课她一共上了六十次,但都没有一节课让她感到满意,后来在章老师和团队同事的帮助下,实现了把这节“最难上的课”上成自己较满意的课。并在2023年,获得了支持计划成果奖,实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章鼎儿老师也对这节课作了高度评价“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称量研究认识空气重量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经历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价值意义的……他们所获得的空气有重量的认识,远超我们早年上的空气有重量的认识的课和现在的空气有我真是的课,达到了小学生阶段,对空气重量认识的完成阶段”。潘老师长期纯粹地坚持做一件事,这正是科学老师应具备的品质,这种执着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二是潘老师深耕教学、不争不抢的教学情怀。潘老师一开始就说了,自己是一个纯粹的人,只想安安静静教书,不想去评职称,去争一些虚名。但是在2023年,不争不抢的自己却评上了正高级教师。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你如果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到了极致,就是不平凡。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正高级教师就是对潘老师纯粹地坚持做一件事的最好馈赠。

TOP
127#

一起努力,相信我们也会越来越好
TOP
128#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翁昌舟 发表于 2024/1/31 8:56:18
日本的优点很多,才有不竭的工业实力。
TOP
129#

虽然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但是日本确实优质的我们学习的地方,师夷长技以制夷。
TOP
130#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TOP
131#

认真学习,谢谢分享
TOP
132#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TOP
133#

抛开民族历史,日本国有些地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TOP
134#

认真学习,笔记认真。
TOP
135#

积少成多,已成精华。建议在1楼建立楼层目录,便于整理和被大家学习!
TOP
136#

刘铁君: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第18期

近日,听了嘉兴市教育集团副校长,嘉兴市南湖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钱嘉彧老师的一节科学课,收获颇丰,感触比较深的有两点。

首先是善敬佩钱老师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年轮》1.0是在学校道路修时从工人手中接过的枯树枝诞生的,《年轮》2.0是校外古树关注到的。正是因为钱老师的科学探究精神,才有了《年轮》这一节从基于观察与推断能力的科学课——基于规律与数学估测的科学课——基于全过程探究的科学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老师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究、优化的精神,也看到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成长,动手、动脑能力也不断得到培养,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另一个收获就是章鼎儿老师讲座中说的:怎么从知识教学层面的课中走出来?这就不得不说钱老师说的“原生态”提问。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科学课中,学生提的问题好像都是这些“原生态”提问,导致的后果就是提问后就开始等答案,等老师、课本、资料上的解答,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就停止了思考,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导致学生思维停滞,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钱老师的讲座中,让我们看到了如何调动孩子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提出一个可以自己观察研究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

    听了钱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我的课堂上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回答问题,估计就是他们的那些“原生态”提问太多,慢慢变得不爱动脑筋、不爱思考,这些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到了高年级,提问、回答问题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举手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从改变自己实验记录单开始。

TOP
137#

每一个项目是基于学校、地方的真实情况,这样的项目的开展会更有意义
TOP
138#

回复 129楼小卷在线的帖子

日本的很多有点是有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英国其实也有点这样
TOP
139#

认真学习,汲取知识。
TOP
140#

一起加油,一起前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