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柯桥区小学科学教师学习专贴----每月研修《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 [复制链接]

1#
       本月的研修活动如期而至,我们在金老师的带领下继续认真参与网络研修。今天学习的是人工智能赋能的日常教学探索课例《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老师们有什么感悟呢?一起来分享吧!
分享 转发
TOP
2#

《未来以来,我对人工智能的一点感悟》
——7.15每月研修有感
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 吴祖荣
听了今天的每月研修后,我感觉到中小学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将会是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自己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是应该学习人工智能如何辅助我们的科学教学,或者如何提高我们低段小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效率。
回顾这个学期,办公室里的老师讲的最多的人工智能生成式智能软件就是DeepSeek、豆包,这些软件在不同的学科里确实发挥了一些高效的作用,比如我们的数学计算出题、作文改作、课间游戏设计、上课教案的撰写等等,但是我觉得,作为科学老师,我们应该有选择的运用软件,发挥各类人工智能的优势。
我们知道可适用于教育教学的人工智能软件很多,且各自特征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各方优势,统筹把握。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响应速度、知识准确性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学科特性、学生认知的科学适配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牵引。就像喻老师在视频中讲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要选择合适的科学课开展。所以说,并不是每节科学课都要运用人工智能软件,要有选择性,该有的科学课的科学味道不能丢失!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能丢失!
刚才视频中林特举得一个科学课上数据处理的例子,我也很赞同林特的感受。学生把数据交给智能软件,智能软件几秒钟就出现折线分布图,这样的过程中虽然课堂时间节省了,但学生对数据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丧失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来讲,等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以,人工智能固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我们一定要反思道与术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边界,我们要始终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地使用人工智能,“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更不能将教育教学的权力全部交给人工智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机协同中教师与机器的“琴瑟和鸣的协奏”!
TOP
3#

                                                                AI赋能,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柯桥区安昌街道吉生小学 支霞
        在金老师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了本月的小学科学研修内容,《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这堂课通过“替换案例”、“微项目学习”、“利用AI资源”,增加学习的亲切感,并为后续拓展活动做保障,强调通过不同角度让孩子分析问题,平衡协调学习。通过实际调查四种人群的污染行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抽象系统分析。课堂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课堂探索,包括动态推演工具、资源分层精准推送、语音交互反馈等,旨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个性化成果展示,坚持正确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即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以适应未来发展方向。
        当下,人工智能在提升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了海曙小学的实践探索,听了他们展示AI如何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碰撞以及个性化学习成果的展现,我感慨颇多。确实,合理利用AI的动态推演工具和语音交互系统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参与度,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线科学教师,要多学习相关知识,并认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TOP
4#

AI为翼,让科学思维在科学课堂飞翔


      听了林校长关于“AI助力升本课堂,绽放学生思维”的讲座后,我对小学科学教学中AI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一名深耕科学课堂多年的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教学中“一个班学生当一个教”的局限,而林校长分享的海曙小学实践案例,让我看到了AI为科学教学带来的无限可能。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探究与思维培养是核心。林校长提到的“动态推演工具让思维轨迹清晰可见”,让我联想到科学课上的实验分析环节。以往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时,往往只能呈现最终结果。谢老师课堂上智能体成为影子教师的做法更给我启发:在“生态系统”单元,让AI模拟渔民、工厂主等角色与学生对话,能让抽象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变得可感可触,这种沉浸式体验远比教师单纯讲解更能激发探究欲。讲座中“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重构师生关系”的观点让我深受触动。科学课强调“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但传统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思维节奏。林校长提到的分层推送资源、个性化评价恰能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物质的变化”教学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通过AI获取具象化的实验步骤动画,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能收到拓展性问题。更值得探索的是AI在实验反思中的应用:当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后,AI不仅能指出操作漏洞,还能推送同类错误的案例分析,引导他们自主纠错——这正是林校长所说的“从知识传授到思维培育”的转变。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觉得可以在跨学科项目中引入AI角色模拟,如“校园垃圾分类”项目中,让AI扮演环保专家、物业人员等,推动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正如林校长所言,AI带来的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教学理念的升级——唯有让技术服务于思维生长,科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舞台。
TOP
5#

柯桥的学习真的是深入
TOP
6#

柯桥区的学习,有组织、有感想,挺好!
TOP
7#

AI指引,为环境问题教学引入活水

柯岩中心小学育才路校区 潘靖


         今天聆听了谢老师在课堂中的AI运用,让我深受启发。原来,AI还能这样用,为环境问题的教学引入活水,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
         一、结合实际,智慧改编
        本节课从校园实际出发,解决真实问题,征集校园环境污染治理方案,以治理“余杭塘河”为例,体验真实工作流程,学生能从第三视角体会四类人群行为的动因及影响,从而提出合适的解决措施。
         二、AI赋能,助力教学
        从“给”(发现问题、实地调查)到“放”(分析行为目的、初步制定措施、改进措施),谢老师精心设计的学习资源包,充满智慧,特别是《河流污染问题解决手册》,学生能选择不同智能体,开始对话。另外,协商小锦囊、交流支架都提供了合适的学习阶梯。
        谢老师是良好的引领者,在孩子们的讨论中穿针引线,运筹帷幄,背后需要充实的知识储备。
       三、启迪课堂,反思改进
        本学期我也曾尝试在《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引入AI工具,我在最后拓展环节,用卡通科学家形象向学生说明燃烧背后的科学原理。现在回想,可以做得更深入,比如在“黑烟”问题中让学生直接和AI对话;又比如,易错点状态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实现深度思考等。
         未来,我也将继续探索,让AI为教学注入更多活水。
最后编辑糯米香芋紫 最后编辑于 2025-07-16 20:28:2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