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4年前的一封信+礼贤中学的回忆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8.jpg (, 下载次数:0)

(2025/5/31 15:38:22 上传)

8.jpg

7.jpg (, 下载次数:0)

(2025/5/31 15:38:22 上传)

7.jpg

1.jpg (, 下载次数:0)

(2025/5/31 15:38:22 上传)

1.jpg

2.jpg (, 下载次数:0)

(2025/5/31 15:38:22 上传)

2.jpg

3.jpg (, 下载次数:0)

(2025/5/31 15:38:22 上传)

3.jpg

5.jpg (, 下载次数:0)

(2025/5/31 15:38:22 上传)

5.jpg

10.jpg (, 下载次数:0)

(2025/5/31 15:38:22 上传)

10.jpg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5-31 15:38:22
分享 转发
TOP
2#

说起满江红我就想起“国师”拍的《满江红》,真是让人无语,娱乐圈歪屁股太多了
TOP
3#

说起满江红我就想起“国师”拍的《满江红》,真是让人无语,娱乐圈歪屁股太多了
嘉琳 发表于 2025/5/31 20:38:28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TOP
4#

縠hu,不知道是不是出自于苏轼的“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4 08:38:59
TOP
5#

        继续摘抄《童年的小宇宙》
        也是命运使然,在那个自由自在的中学岁月,我们没有课程压力,更没有繁重的作业压力,我们自愿地为自己打下了文学基础。那时根本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我们各有各的目标,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阅读传统文学了。
        在读了很多历史之后,我对李白苏轼这些改变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人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是如何出现的?是正常人通过努力,还是比较聪明的人通过努力?显然都不是。那么,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吗?中国人倒历来相信天才的存在,现代人不怎么信,尤其有了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之后。很久之前有一本书,里面列举了不少著名人物是如何通过努力成为一个领域的大才的。在另一本书《异类》中,畅销书作者格拉德威尔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同样认为用功才是不二法门
        有意思的是,李白被称为“谪仙人”,苏轼被称为“坡仙”,这是赞美他们都是天才,是文曲星下凡。李白的同时代人魏颢在《李翰林集序》小序中这样描述李白:“眸子迥然,哆如饿虎。”这个样子看上去确实像躁狂症发作的症状。过去数十年,人们对躁狂症、躁郁症与艺术天才和科学天才之间的关联研究得很多。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4 08:40:11
TOP
6#

老一辈科学家都是有情怀的
TOP
7#

科学家的情怀
TOP
8#
TOP
9#
TOP
10#

唐朝的另一大笔是它“对人才的态度”。唐太宗的自信与度量,使他不但对外头人休休有容,对里面人也汪汪叔度,他对异己的优容、对人才的重视,使他不但马上得天下,并且马上治天下。这种流风,甚至在武则天接班时,仍旧相沿不替。武则天看到“叛乱犯”骆宾王骂她的文字,就感慨这样的人才我们没争取到,是宰相之过也!这是何等大度!何等人才至上!

休休有容: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汪汪叔度:形容人器量宏大、胸怀宽广

——李敖《读史指南》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4 08:41:18
TOP
11#

        周忠和院士在《一个人的万物起源》一书中,提及农村人普遍迷信,喜欢算命,他的母亲比较相信,而他一直持怀疑态度。他回忆小时候读书时代也去找算命先生算过,先生说“你是吃国家饭的。”当问到“我以后能出国吗?”算命先生说“会的”,还叮嘱了他一些事情。
        无独有偶,科学家李淼在《童年的小宇宙》说到自己的小名“大和”,这里的“和”字代表“和尚”,因他前面有个哥哥不到1岁夭折,外婆便在他很小时带他拜一位和尚为师父。身边人都以为是“和平”的意思,这样倒也不让人觉得迷信。
        在我上高一时,也将奶奶家一些“玄之又玄”的事情写进日记里,当时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写下评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揭开谜底需要自身实力”。这里是科学论坛,不晓得能不能在此拨开云雾见青天。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4 08:37:55
TOP
12#

中国人常常利用努力来改变命运
TOP
13#

        《异类》一书的作者格拉德维尔以他的反直观逻辑表明成功人士的出生地点、出生日期以及其受教育的方式才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习惯”——艾丽莎.莎贝尔,《名利场》

        《异类》是我孩子的中小学校长尼古拉斯博士向家长们推荐的一本书。尼古拉斯博士是想告诉家长们,成功靠的不是智商,而是10000小时的努力。他还向大家传递了一个信息,即见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然,这本书的作者格拉德维尔讲述的内容其实更多,他还告诉大家运气和时机的重要性,以及自信心是如何帮助人们取得成功的。——吴军“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风险投资人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4 08:32:43
TOP
14#

中国人常常利用努力来改变命运
龙山黄泥螺 发表于 2025/6/4 8:19:10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从先天不可控,到后天可努力?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4 08:51:42
TOP
15#



。。。,今年已七十七歲,心臟血管則加了四條旁路。
        歷經這一次的手術與復健,使我又逐漸恢復了健康和活力,亦使我对于一個老年人之人生觀念,有了更深刻的啟發。在人生一切,健康最為重要,而生老病死乃人人所難免,但要能處之泰然,減少生活壓力和緊張,時時保持心境恬澹,注意衛生保持身體康健,生活要有規律,平日經常以柔活之運動活動身體且持之以恆。在生活上,年龄日增之後,更應戒之在得,對事物勿再患得患失,以免增加精神緊張和烦惱。當人一旦年邁重病卧床之後·往昔和身前的名利財富,都將成為身外之物,無復享用,重者甚至生命失去義意,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才能安享晚年。受到體力之影響,白髮人的活動空間會逐漸缩小,置開的時間會逐漸增長,生活宜作調整,多投入大自然,閒作書畫,赋奕,或以音樂寵物花木等正當樂趣活動,來充實個人後半段之生命旅程。
        在另一方面,由於近代醫學之發達和醫療技術之進步,對於現代人類的健康和幸福,有很大的增進,遇有病兆,即當早日赴醫院診治,勿以自信,招致自誤,始能得到及時救治,在一所設備完善,醫術卓越,和有良好之護理與復健制度的醫院中,能使病患獲得更大的安全信心和治療效果,如今本人在振興醫院中,已是親身實例,並願與其他同病之患者,對各位醫師,復健師,護理和全院有關人员,致上最高之崇敬和謝意。


                                                                                                       孫秉縠
                                                                                                                 九十四年四月十一日

        这是舅爷1994年来信的部分内容,那时候的他77岁。信中一些内容,放在今天,也依然适用吧。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7 11:48:06
TOP
16#

       我尊敬的敬佩的孙老师在《如何成长为新时代的卓越教师》一文中写到“实证研究发现,通过刷题提高成绩的这些孩子,是没有发展后劲的。总书记也讲过’在小学阶段把身体练好就行了’。再好的成绩,没有身体作为支撑也不行。到我这个年龄,再聪明再有成就如果没有身体的支撑,就很难给国家做贡献。“”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07 11:49:15
TOP
17#




        九四年77岁,那1998年就是77+4=81岁。。。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6-11 10:25:06
TOP
18#

在小学阶段,把身体练好就行了,可是现在的社会,貌似这样不太行
TOP
19#

在小学阶段,把身体练好就行了,可是现在的社会,貌似这样不太行
戚调菊 发表于 2025/6/10 21:42:14
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TOP
20#

有情怀有担当的先辈,豁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