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师的分享有共性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是坚持、有学习心、愿意付出的人,过程可能辛苦,但是成长很快乐。
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也是满满的幸福与收获。2018年工作,在4-5人的教研组,但是各个都是对科学教育执着追求的人,同时各个都是愿意托举年轻人的前辈,很多机会给到我,当然,他们始终伴随左右,为我的成长尽心尽力。
我一直认为自己适合行政,而不是科研,这是读大学时给自己的定位,于是读研毅然转行。工作后,第一年基本功比武、创意实验比武等,并不出色,也感觉年轻人个个能干,全都是难以逾越的。然而,阴差阳错上了一节《青花帽子》,可能是施老师性格、上课风格的衬托,让我显得还不错,被当时并不熟悉的范校评价“后生可畏”,给了我第一次信心。接着在师父的推动下,第一次承担区级活动主持,跟前辈一起探讨、学习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多,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是给我很大的鼓励。然后区录像课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上课类比赛,团队的陪伴、传授,让我快速成长,第一次获得区一市一、基本功第一。这是工作的第三年,团队的助力,让我快速成长。接着当然也有很多故事,写到这里,对于团队的感激,都要落泪了……哈哈,现在的我,愿意把自己获得的与身边有上进心的伙伴分享,愿意一起成长,这是对前辈托举的传承也是责任。
三位老师最后的小结,,我也深有感触。我也会有惰性,好在有金老师的鞭策、也有自己的小目标,懒惰了、没有收获就感觉在退步,从小事做起,坚持最重要。扬长避短,专注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这确实也是我读心理的朋友曾经告诉我的,社会工作需要扬长避短。有作为才有地位,深有体会。加油,小科伙伴,愿我们都为自己骄傲,为团队骄傲,为伙伴的成长骄傲,像我师父一样,成为孟特娇,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