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我通过网络参加了浙江正高级教师陈建秋老师分享的《问题链驱动,引爆认知冲突——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构建密码》讲座。陈老师结合自己的小学科学教育经历,通过以《增加船的载重量》《相貌各异的我们》为例,深度解析问题链驱动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
一、思维型课堂的“破局点”
陈老师紧紧围绕:科学教育的转型需求——从“知识传递”到“思维赋能”为中心,简要谈了当前科学课堂存在的困境:知识碎片化、被动接受及学生思维浅层化。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这个问题。陈老师讲了科学家思维起点的特点----对异常现象特别敏感,并举了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及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两个事例,用事例启迪老师思考:科学思维的本质---用观察打破惯性,用逻辑穿透表象。
二、概念解析(思维型课堂、问题链、科学探究活动等)
陈老师围绕什么是思维型课堂及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和老师们做了分享;围绕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的概念,讲了
它们的特点,并以布鲁姆思维金字塔和布鲁姆思维金字塔模型的形式,讲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问题链的设计:应从事实性问题向思维型问题设计转变,为了加深老师们的理解,陈老师还举了《磁铁有两极》的例子。
•事实性问题:磁铁的两端分别叫什么?
•分析性问题:如何用实验证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批判性问题: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吗?
•创造性问题:如果没有磁铁,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
针对认知冲突和科学探究活动,尤其是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章鼎儿老师的观点及主张,陈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章老师这些主张的理解,谈了自己的感悟及收获。
三、案例剖析(问题链与认知冲突的“化学反应”)
为了加深老师们对“问题链驱动,引爆认知冲突——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构建密码”的理解,陈老师详细举《增加船的载重量》课例研讨(教科版五下)和《相貌各异的我们》课例研讨(教科版六下),以课例的形式来说明怎样问题链驱动,怎么才能引爆认知冲突,从而实现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构建。
四、实践路径(如何设计“问题链+认知冲突”的课堂)
最后,陈老师谈了实践路径:
1.问题链:种下思维的种子
三级追问法:真的吗?(质疑)→怎么证明?(实证)→还有呢?(发散)
2.留白艺术:给思维“呼吸的空间”
(1)课堂暂停术:留1-3分钟的思维整理时间,让学生写/画“我的疑惑”,成为后续学习(活动)的资源。
(2)故错教学法:故意展示失败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3.思维可视化:让思考“看得见”
……
聆听陈建秋老师的讲座分享,使我对怎样才能“问题链驱动,引爆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的认知,今后更重要的是--不断践行及实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