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课中气体收集环节后,继续研究气体性质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如下:
一、深化科学知识理解
1.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仅观察到气体无色透明远远不够。通过进一步研究如气体的密度、是否助燃、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性质,能让学生明确产生的气体到底是什么 。以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为例,深入探究可得知产生的是二氧化碳,从而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这一抽象概念具化,完善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体系。
2. 强化化学变化认知:研究气体性质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能更深刻体会到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转变,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 提升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研究气体性质需学生设计并实施新实验,如设计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空气中的沉浮实验来探究密度;用带火星木条或燃着木条探究助燃性等。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操作规范等能力 。
2. 锻炼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现象到本质得出关于气体性质的结论。这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激发科学兴趣
新奇的气体性质实验现象,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保持热情,为后续科学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兴趣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