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搜集气体,还是研究性质? [复制链接]

151#

观察到产生了气体,对气体的性质进行初步探究,只根据课本实验无法确定是二氧化碳
TOP
152#

个人觉得重点还是放在收集气体上,气体性质简单介绍科普一下即可。赞同,只要让孩子知道有新气体产生就可以了。不要挖得太深。
TOP
153#

性质了解一下,重点要知道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点性质,我就只给他们演示了一下
TOP
154#

气体性质带带过就行了,不用深入展开
TOP
155#

一般来说收集气体,性质可以作为拓展研究
TOP
156#

在完成《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课中气体收集环节后,继续研究气体性质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如下:
一、深化科学知识理解
1.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仅观察到气体无色透明远远不够。通过进一步研究如气体的密度、是否助燃、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性质,能让学生明确产生的气体到底是什么 。以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为例,深入探究可得知产生的是二氧化碳,从而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这一抽象概念具化,完善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体系。
2. 强化化学变化认知:研究气体性质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能更深刻体会到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转变,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 提升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研究气体性质需学生设计并实施新实验,如设计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空气中的沉浮实验来探究密度;用带火星木条或燃着木条探究助燃性等。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操作规范等能力 。
2. 锻炼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现象到本质得出关于气体性质的结论。这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激发科学兴趣
新奇的气体性质实验现象,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保持热情,为后续科学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兴趣基础 。
TOP
157#

看了一些关于这节课的公开课、录像课,大多数教师都是收集气体后,利用一根导管,向烧杯排气,依次熄灭长短蜡烛,但是这些方法材料准备比较复杂,对常态课不太友好。
241111

[atta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5/4/5 21:37:02
这个装置真好,学习了
TOP
158#

验证不支持燃烧还是可行的。
TOP
159#

自由发挥空间大很多,小孩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作为了解也不错

看了一些关于这节课的公开课、录像课,大多数教师都是收集气体后,利用一根导管,向烧杯排气,依次熄灭长短蜡烛,但是这些方法材料准备比较复杂,对常态课不太友好。
241111

[atta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5/4/5 21:37:02
TOP
160#

从这个系列实验中我们可以了解这种生成的气体的几个性质,从而缩小该种气体的可能范围,提高学生的证据意识
TOP
161#

孩子感兴趣就可以进行探究
TOP
162#

又看了课标内容,发现该部分内容是属于初中的教学范畴,那么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又超前了???
241113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5/4/5 21:38:14
小初衔接的一堂课,可以提前涉及的
TOP
163#

同样的感觉  考试要不要考也很关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