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秦爱军
作者:徐佳明
文章来源: http://www.jdedu.org/xxkx/xxkx/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09
一. 教材34页右下角图2的凸透镜光路图中,高中物理学中关于光传播课文中指出,(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光会发生折射现象)而教材中从空气中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未发生折射的现象,因此光线应该要改变路线,而不是按直线投射经过凸透镜.
二.教材74页中下角阴影部分描述: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后,弹力就消失了.
笔者觉得这样描述有可能更好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发生 改变,在形状改变后 它们会产生一个使自己 恢复到 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它们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后,弹力就消失了.
因为改变时还没有发生形变,就不会有弹力产生,而应该是改变后。
此仅是个人看法,如有不适处,敬请交流。
镜面是约定俗成的吧,本来镜面也包括反射这个性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3 12:57:52编辑过]
朱钻飚
我个人以为:楼主的两个问题说得很专业,
第一个问题:教材P34页中只标出一层折射。这样虽然不太精确,但是学生很容易理解光改变了传播方向。(可能是针对小学阶段吧!)
第二个问题:课本中的表述比较通俗,而你的描述更为严谨,同时我觉得在改变时就已经发生了,而不是改变后在发声的!
至于二楼的问题,我觉得“不透明物体”也不完整,应该是任何物体,透明物体也有发射,只不过发射光比较少或者看不太清楚而已!
这里用镜面来解说可能是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观察。
我赞同爬爬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