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缙云县徐杨艳2025年网络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241#

证据:

夜晚手电筒的光柱。

阳光从树叶缝隙射下形成的光斑。

小孔成像(实验核心)。
TOP
242#

小孔成像实验: ◦  现象:蜡烛火焰通过小孔后在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像。
TOP
243#

光的反射 1.  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表面弹回的现象。  2.  定律: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应用: ◦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书、桌子),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  潜望镜(利用镜子反射光)。  ◦  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
TOP
244#

光的折射 1.  定义: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2.  生活中的例子: ◦  筷子斜插入水中,看起来“弯折”了。  ◦  池塘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不能贸然下水救人)。  ◦  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凸透镜对光的折射)。
TOP
245#

光的色散 1.  定义:太阳光(白光)是复合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  2.  色散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  现象:彩虹(空中的小水滴使光发生色散)。
TOP
246#

光与热 1.  关系:光能可以转化成热能。  2.  例子: ◦  用放大镜汇聚太阳光可以点燃纸片。  ◦  穿深色衣服比穿浅色衣服感觉更热(因为深色吸收更多光并转化为热)。
TOP
247#

【易错点提醒】 1.  区分“光源”和“反光物体”。(月亮不是光源!)  2.  “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像的大小可以通过距离来改变。  3.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只有斜射时才发生折射。
TOP
248#

环境营造:从“命令执行”到“自主选择”
TOP
249#

提供有限选择:

不要问:“今天的作业是第5页,去做吧。”

可以问:“关于复习‘光’这个单元,你是想画一张知识思维导图,还是录制一个2分钟的讲解视频,或者设计三个趣味问答考考同学?”

本质:让学生在任务内容、形式、顺序、时间上有一定的选择权,从小培养“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意识。
TOP
250#

设计“学习中心”或“资源角”:

在教室设立一个区域,提供与当前主题相关的书籍、实验材料、网址链接、挑战任务卡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去探索。
TOP
251#

接纳错误,鼓励试错: ◦  明确告诉学生:“课堂是安全的地方,犯错是学习过程中最正常、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重点从“找正确答案”转向“欣赏思考过程”。
TOP
252#

教授目标设定与规划:

从“微目标”开始:教会学生使用“SMART原则”制定小而具体的目标。例如:“本周二晚饭前,用20分钟完成数学练习第3页”而不是“我要学好数学”。

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使用计划表、任务清单、时间饼图等工具规划自己的学习,体验“划掉已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TOP
253#

教授信息处理技能:

笔记系统:教授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帮助他们高效整理信息,而非机械抄写。

提问技巧:训练学生提出好问题,比如使用“KWL表格”(What I Know, What I Want to know, What I Learned)。
TOP
254#

教授反思与元认知策略: ◦  反思性问题:在学习后问:“这节课你最清晰的点是什么?最模糊的点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搞懂那个难点的?”  ◦  建立学习档案袋:让学生收集自己的作品、测试和反思,亲眼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TOP
255#

采用“问题驱动”和“项目式学习”: ◦  将一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如:“如何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节水系统?”)。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会主动去查阅资料、计算、设计、合作,学习变成了探索之旅。
TOP
256#

推行“翻转课堂”:

让学生在家通过视频、阅读完成知识的初步接触,课堂时间则用于深度探究、讨论、答疑和应用。这直接倒逼学生课前必须进行自主学习。
TOP
257#

扮演“教练”而非“讲师”: ◦  教师的角色从“满堂灌的演讲者”转变为“身边的指导者”。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打算怎么做?”“需要我提供什么资源?”,少说“你应该这样做”。
TOP
258#

过程性评价重于结果性评价:

大力表扬学生的努力、策略、坚持和进步,而不仅仅是高分。例如:“我注意到你尝试了三种方法解这道题,这种钻研精神太棒了!”
TOP
259#

引入自评与互评: ◦  让学生使用简单的量规(Rubric)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这个过程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监控能力。
TOP
260#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教学的核心挑战之一。这需要从环境、方法、评价等多个层面系统性地设计,核心是将课堂从“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的学堂”。
TOP
261#

建立“错误光荣”的文化:

教师表率:老师可以说:“刚才这个字老师差点读错,有火眼金睛的同学发现了吗?” 示范坦然面对错误。

正面引导:强调“教室是犯错的地方,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表扬敢于尝试的行为:“我欣赏小明敢于挑战难题的勇气!”
TOP
262#

使用“无风险”参与方式:

先同桌交流:提问后,不急于点名,给30秒“同桌说一说”,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降低当众发言的压力。

使用应答牌/小白板:让学生统一举起写有A/B/C/D或√/×的牌子,或在小白板上写出答案。这样可以全员同时参与,教师也能快速了解全班掌握情况。
TOP
263#

先同桌交流:提问后,不急于点名,给30秒“同桌说一说”,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降低当众发言的压力。
TOP
264#

游戏化教学(Game-based Learning):

知识抢答:使用“希沃白板5”等软件的课堂活动模板,制作分组竞争的游戏。

角色扮演:学习课文时,分角色朗读/表演;学习社会课时,模拟“法庭审判”、“超市购物”。
TOP
265#

思维可视化工具:

手势回应:用拇指向上/向下表示同意/反对;用手臂表示角度大小等。

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绘制知识导图,将内部思维外显出来。
TOP
266#

提“好问题”:

减少“是不是”、“对不对” 这类封闭式问题。

多提开放性问题:“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如果……会怎么样?”“这两件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TOP
267#

增加等待时间(Wait Time):

提出问题后,耐心等待3-5秒,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这能显著增加回应的深度和广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