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方佳2025年网络研修成长专帖 [复制链接]

121#

课前理,课中悟,课后思,优化课堂,定期反思!!! 加油
猫砂 发表于 2025/6/30 15:11:29
感谢鼓励,定期分享听课学习感受。
TOP
122#

满满学习的动力,学习
TOP
123#

满满学习的动力,学习
陇上小江南 发表于 2025/7/6 8:43:47
感谢鼓励,一起加油。
TOP
124#

促进思考,优化工作品质 !加油
TOP
125#

促进思考,优化工作品质 !加油
猫砂 发表于 2025/7/15 8:37:39
感谢鼓励,加油。
TOP
126#

2025.07.15每月研修学习记录:
2025年7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林建锋特级教师和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谢李陈老师。
听了分享之后,我对人工智能赋能科学课堂有了一些认知。谢老师将“城中村污染治理”案例替换为学生身边的“校园环境问题”,以微项目学习让学生化身“小小知识专家”,在真实情境中经历调查、协商、论证的完整流程,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向传授,让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尤其触动我的是AI工具的巧妙运用:通过智能体模拟游船船主、工厂老板等角色,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与职业认知的不足;资源包与协商工具的推送,让差异化学习落地生根。学生在角色代入中平衡多方利益,在思维碰撞中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这正是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与“实践能力”的生动体现。
林特提出的“师生智能体三元结构”更令人引发深思:AI不仅是工具,更是课堂的“隐形参与者”,它让教师有效变为“思维引导者”,让学生变为“个性化学习者”。当学生围绕校园治污方案激烈讨论时,当智能体实时反馈补充信息时,课堂真正成为了思维生长的土壤。
这次分享让我明白,人工智能赋能的不仅是教学形式,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我们要“育思维”,从“群体教学”到“个性成长””。未来教学中,唯有善用技术、扎根生本,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创新者与担当者的沃土。
TOP
127#

良好的起点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TOP
128#

很好的开端,2025一起前行。!加油
TOP
129#

感谢分享,很有收获
TOP
130#

良好的起点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陇上小江南 发表于 2025/7/20 20:05:10
感谢鼓励,加油。
TOP
131#

很好的开端,2025一起前行。!加油
猫砂 发表于 2025/7/21 14:48:59
感谢鼓励,一起加油。
TOP
132#

感谢分享,很有收获
陶炫霏 发表于 2025/7/27 9:06:57
感谢鼓励。
TOP
133#

感谢分享,很有收获
陶炫霏 发表于 2025/7/27 9:06:57
感谢鼓励,一同加油。
TOP
134#

深入思考,争取分享更多的精品资源!
TOP
135#

深入思考,争取分享更多的精品资源!
猫砂 发表于 2025/8/15 14:17:07
感谢鼓励,一直在努力。
TOP
136#

2025年8月15日,每月研修。
TOP
137#

2025.08.15每月研修学习记录:
2025年8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周燕娜特级教师,主题是《镜淬南洋:90日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主要分享了自己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期三个月研修的所见所闻所感。
在周老师的讲座分享中,我认识到新加坡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从“生存教育”到“未来教育”的迭代始终紧扣国家发展需求,赋予教育者“国家的未来从我们手中走过”的崇高使命感。其六大核心价值观——尊重、责任、韧性、正直、关怀、和谐,通过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深度融入课堂。科学探究中锤炼抗挫力,小组合作中渗透关系管理,场馆学习中践行责任担当。更令我震撼的是教育生态的“无痕设计”:社区图书馆嵌入商场,森林资源引入校园,废旧果筐变身艺术花圃,让环境成为沉默的育人导师;麦里芝水库项目式学习等跨学科实践,则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生长出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
研修学习后,我明白了守恒教育本质,激活资源创变。一方面,在科学教学中要强化“学科育人”内核,哪怕实验失败了,也要引导学生体悟“韧性”,合作冲突中培养“尊重”与“和谐”。另一方面,在科学教学中需要资源整合,用落叶堆肥替代垃圾清运,以废旧材料开发STEAM项目,打造低成本高价值的学习场景。教育终须平衡变与守,既需前瞻性对接时代变革,更要坚守培养完整人的初心。
TOP
138#

2025.9.15每月研修学习体会:
2025年9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十分特别,内容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家精神宣讲。六位特级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育经验和理念,强调了教育家精神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他们讲述了如何用爱心和责任心点亮学生生命,坚持因材施教,以及通过不断学习引领教育改革。聆听宣讲之后,我深受触动,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特级教师们的故事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融入日常教育生活的点滴实践,为我今后的教学生涯点亮了引路的明灯。
教育的底色是爱与责任。 许敏霄老师的“三盏灯”故事尤为动人。面对行为特殊的幼儿万曦,她没有选择放弃或简单斥责,而是通过家访洞察其行为背后的家庭原因,用专业的知识和无条件的爱去温暖、引导,最终点亮孩子的心灵。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者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全然接纳、理解与不放弃的坚守上,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成长的真谛是传承与点燃。 几位老师的经历都体现了代际传承的力量。他们自身曾受益于前辈的托举与指导,成功后又不遗余力地培养青年教师,展现了教育者胸怀天下的弘道追求。真正的教育幸福,不仅在于自身的成就,更在于成就他人,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进步。坚守的力量源于信念与敬畏。 从顾卫华老师扎根乡村36年的坚守,到张赛芬老师35年班主任的默默耕耘,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阵地的敬畏、对育人规律的尊重、对教师使命的忠诚。专业的路径在于勤学与创新。 特级教师们无一不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典范。他们不断精进自身学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如运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家校沟通卡等方式因材施教。这启示我,教育家精神离不开扎实的学识和勇于探索的实践智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