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033山东枣庄陈维娟 总第104期研修资料
2024年3月,通过直播的方式学习了山东省特级教师韩玉明老师的《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学习,有如下收获:
一、加深了对教学评价内涵的理解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师应立足发展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的优化,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从评价标准优化、评价主体优化、评价方式优化等角度入手,确保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优化评价标准,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态
设置分层次作业,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是完成基础题,这一类题目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具有一定的模仿性,主要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知识,达到让学生会做题的目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基础知识记忆上的水平,让他们学会利用题目来记忆知识,而不是枯燥地记住结论。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给他们布置一些能够体现知识关联性的作业,重点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在评价中也要围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来进行评价。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拓展性、探究性的作业,包括让他们在家中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猜想等,从而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
三、优化评价主体,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要尽量给孩子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做到饱含期待和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让他们乐于去提升自己。同时,打造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学生的权利。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科学教师应当加强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重视教学评价环节中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建立科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要确保教学评价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一部分,让他们学会用平常心来进行评价、接受评价。
四、优化评价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是实现发展评价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学生的表现,抓住对他们进行评价的良好时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以及激励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还要善于使用评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说出更多独到的见解,提高其科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