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名:《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版本:科教版 年级:三 单元:《溶解》单元)
执教者:盛国荣
执教时间:2002年12月
执教的活动:参加杭州市第四届“教改之星”评比
题目: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网名:盛国荣 学号: 82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四人小组一个烧杯(内装50毫升水)、一根玻璃棒、一瓶食盐、一个小勺子;一
份研究计划表。
[教学预案]
教材分析: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小科学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成为了他们重点探究的问题。本课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堂科学探究课,通过探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科学问题,随即展开具体研究方法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提供了机会。
对于“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让学生单独进行研
究,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影响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如对“变量”的控制研究。因此从这个主题中也可以引发出许多“控制变量”的实验,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挖掘。
教学目标:1、通过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经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研究
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
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一定数量的。
教学重点: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难点:食盐怎样算不能溶解了(饱和溶液的认识)
[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教学活动: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科学小问题,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我这里有一袋食盐,还有一杯水(出示一袋盐和一杯水)。你们说这杯水能溶解这一袋食盐吗?
生:不能(异口同声)。
师:为什么呀?
生:盐太多了。
生:把盐减少点,水增加点,就可以溶解了。
师:倒底能不能,还是让我们来做……
生:实验(全班齐声)。
师:对!还是让我们来做实验证明吧!(拿出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小勺子)把一小勺食盐倒在水里,搅拌几下,食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勺食盐,搅拌几下,食盐又溶解了:再加食盐,再搅拌……
生:咦(表示惊讶)?
师:我不断地加盐,不断地搅拌,食盐能不断地溶解吗?
生:能(表示很坚定的样子)!
生:(显得有些怀疑的样子)大概能吧。
全班同学出现了轻微地讨论声,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那请你来推测一下,这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生:5勺。
生:8勺。
生:15勺。
生:能溶解这一瓶所有的食盐。
生:大概半瓶左右吧。
师:这杯水里倒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科学小问题(板书)。
学生们显得很激动,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研究了吗?
生:是;还不可以(学生间出现了矛盾)。
师:为什么?
生:我们没有实验器材(其他学生笑了)。
生: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
师:那我们应该先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生:应该先制定一个实验的计划。
师:怎样制定研究计划呢?我们的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起来,师巡视了解学生们的讨论情况。
师:我们的研究计划讨论好了吗?谁先自高奋勇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们组认为要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科学小问题,首先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烧杯、玻璃棒、勺子、食盐;然后一勺一勺地加食盐,看水能溶解多少勺。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组的研究计划怎么样?
生:好(全班)。
师:还有没有小组要补充的?
生:还要水。
师:我们的研究计划已经讨论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把它写下来吧!请每个组的这位同学(手势表示)把研究计划拿出来,我们还可以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把大家的讨论结果写下来,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好。
小组开始讨论并写研究计划,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哪个小组认为你们的研究计划制订的最好,请上讲台来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吧!
同学们显得很激动,有小组的学生马上跑了上来。
师:你们组最快,先上来吧。其他小组可以在旁边等一下。还有两位同学也上来吧,我们希望全组的四位同学都上来。
师将汇报小组的研究计划在投影上展示出来。
师:你们组先汇报吧,请其他组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价。
生: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的实验研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烧杯、玻璃棒、小勺子,还有水;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是先往水里加盐,等溶解后再加盐,等到不能溶解的时候看看用去多少盐,就知道溶解了多少盐。
师:你们组还有补充吗?
生:把盐放入水中以后要用玻璃棒搅拌。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研究计划怎么样?
生:马马虎虎。
生:太简单了。
师:哪个小组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小组的四位学生马上跑上讲台)。
生:我们的研究问题是……
师: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待会儿汇报的小组直接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好,接下去。
生: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是先把一勺食盐放入带水的烧杯里,再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等食盐融化为止,接着再放,再搅拌……看看能放几勺食盐。
师:大家觉得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怎么样?
生:好。
生:很好。
师:那好在什么地方,谁能来说说?
生:我觉得他们的研究计划写得很具体,比我们小组的要好。
生:我觉得他们组说‘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等到食盐融化为止接着再放食盐’,这段话讲得很好。
生:我也觉得他们很好,研究方法和步骤相当具体。
师:大家都觉得很好,还有没有小组觉得你们的研究计划比8组(刚才这个组)还要好。……没有小组敢上来,是不是你们都承认8组的研究计划是最好的?
生:没有。
生:我觉得还有美中不足之处。
师:那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小组请上来啊!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好,表扬他们(有小组的学生上了讲台,全班在老师的带领下鼓起了掌声)!
生:我们的研究计划是放入水中的一勺食盐必需融化;先舀一勺放入水中,等它完全溶解后看一下水有什么变化;再舀一勺放入水中,看看水有没有上升;看看最后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师: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全班学生)
师:那我还是要问,好在哪里?
生:他们写得很具体。
生:他们不仅写得具体,还把在实验研究中的怎样观察,观察什么也写进去了。
师:对!5组的研究计划的确写得很好,我们待会儿在做的当中就应该注意这些问题。让我们再次以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全班掌声再次响起)
师:我们的研究计划已经制定好了,那我们在研究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搅拌的时候要前后左右搅拌,不要太重以免将烧杯弄破。
生:加盐的时候每一次要均等,不能多也不能少。
师:同学们想的真周到。不过我倒是有个小问题,在加食盐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均等呢?
生:我们可以从瓶子里取出食盐的时候,每次用铅笔刮一下。这样就均等了。
生:用尺子还要好。这样一平勺一平勺地加就非常公正了。
师:同学们觉得这两位同学的办法好不好?(全班学生:好)尤其是这位同学还为我们提出了要一平勺一平勺地加食盐,你真是了不起(向这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学都应该向他学习(全班学生再次响起了掌声)!
师:还有没有问题?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师:好,请问)我们四个人是一起做实验呢还是一个一个地做?
师: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哪位同学能够献计献策,帮助我们全班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点困难是不是?那我们先小组里轻声地讨论一下吧。
小组轻声地讨论,师巡视了解了前排三个小组的意见。
师:哪个小组想到了良策?
生:老师,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先是毕迦得做,接着许可宇、再是刘颜珠娴,最后才轮到我。
生:我们组觉得两个同学一起操作比较好,一个加盐,另一个搅拌。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不过我希望大家在做实验的时候,小组的四位同学要相互合作,其中的一位或者两位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另外的同学要仔细地观察并及时的记录。
生:老师,可以给我们换个大点的烧杯吗?
师:为什么(老师笑着问)?
生:我们组想多溶解一点食盐,这样做有意思。
师:大家觉得呢?
生:不能换,一换的话我们大家都要换了。
生:不能换!我们要公平,大家的水都一样多,这样我们的实验结论才比较公平。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那这杯水有多少毫升呢(学生摇头:不知道)?告诉大家,是50毫升。你们信吗?
生:信;不信(出现了两种答案)。
师:怎么让自己相信?
生:看一下吗?
生:量一量吗?
师:我给大家的烧杯都是有刻度的,等会儿做实验之前每个小组可以先检查一下,如不对我们马上要改正。科学可是要讲究公正的啊!
师:现在还有问题了吗?(全班学生:没有了)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表示怀疑)当我们加入食盐到第7勺时长时间的搅拌食盐但还不溶解,那我们算这杯水里溶解了多少食盐呢?
生:6勺。
师:大家同意吗?(全班同学:同意)那我们加到第10勺的时候溶解不了了,那应该算溶解了几勺?(全班学生:9勺)好,一杯水里能够溶解多少食盐怎样算都应该清楚了吧?(全班学生:清楚了)
师:那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进行实验研究了。请各小组将实验器材拿出来(各组纷纷拿出实验器材)。好,实验研究开始。
小组进行实验研究,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师在黑板上画表格)
师: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你们的研究结果是怎样的?在研究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下面哪个小组自告奋勇先来谈谈。(已有小组的学生站了起来)都上讲台来吧。
师将汇报小组的研究发现放在投影上展示出来。
生:我们小组一共溶解了10勺食盐(板书:10)。在实验当中我们发现,盐放到水里,水里的缄性就高;盐放的数量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并且我们发现盐放入水中越多水位就会高一些,并会向四周分散开来;当我们搅拌了11次以后,水比原来升高了4.5毫米,但食盐已溶解不了了。(板书:1、盐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2、水位升高了4.5毫米)
师:他们小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大家都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一共溶解了6勺食盐(板书:6)。我们第一次放入盐后水中有颗粒,放入第二次水浑浊了,放入第三次水位微微上升,放入第四次杯底有了积盐,放入第五次时水位有点上升了,放入第六次时搅拌有点困难了,放入第七次时不能溶解了。
师:真不简单,你们将每一次的研究发现都记录下来了。像你们这样对科学认认真真的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师带头鼓起了手掌,全班有响起了掌声)继续。
生:我们组先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重复几次;随着食盐的增多,水渐渐变白了;搅拌时看杯底好象很干净,可周围有一圈白的;盐加得越多,就越难搅拌;我们的这杯水里一共溶解了7勺食盐(板书:3、盐增多,水变白了;4、盐增多,就越难搅拌;7)。
生: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一杯水里能溶解8勺食盐(板书:8),并且水上升了3.2毫米;而且刚放下食盐的时候会出现小泡泡,越到后面越难溶解;到第9勺的时候就很难溶解了(5、出现了小泡泡)。
生:我们放第一勺食盐时,盐沉在底下,一搅拌盐就融化了;前面水很干净,后来水有点慢慢变白;再后面水越来越白,渐渐升高了;到第9勺时就有点溶解不掉了(干净——慢慢变白——越来越白——渐渐升高)。
师:那么你们组最终溶解了多少食盐?
生:8勺(板书:8)。
生:我们放第一勺盐时水不太浑;第二勺时水有点浑;第三勺时水位是3.1厘米;第4勺时是3.2厘米;第5勺时有一点浑;第六勺时有一点点浑;第7勺时水不浑了;第八勺时水位是3.4厘米;第9勺时为3.5厘米;第10勺时为4厘米;第11勺时为4.1厘米;第12勺时为4.2厘米;第13勺时有泡泡上升,为4.3厘米(6、3.1——3.2——3.4——3.5——4——4.1——4.2——4.3厘米;7、水有点浑——有一点浑——有一点点浑——水不浑了)(下面的学生表示惊讶)
师:你们为什么惊讶啊?是不是很佩服他们小组啊?
生:老师,他们的答案跟我们怎么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跟刚才1组差不多,也是水比较干净,接着有点浑,到后来食盐加的越多水就越浑浊。怎么他们小组的水从有点浑到有一点浑,再到有一点点浑,最后怎么水就不浑了?(有的学生开始笑了)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我们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同9组一样吗?
生:不一样(除去9组外其余学生一口同声)。
师:看来这个科学小实验还是瞒值得研究的。虽然9组的实验结论跟大部分小组不一样,但他们能大胆的和大家交流,把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乐于学习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小小科学家必需做到的。我建议全班同学向他们表示感谢(全班响起了掌声)!
生:老师,我们组还有问题。
师:(表示惊讶)什么问题?
生:他们的水位搞错了,不是3.1、4.3个厘米,而是3.1、4.3毫米。
生:你自己搞错了(大部分学生笑了起来)!
师:没关系!向这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可见他是多么爱学习的同学啊(全班的掌声又响了起来)!
师:其他小组还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吗?
生:没有了(大部分学生叫了起来)!
师:大家的发现都被刚才这五个小组说光了。没关系,那就请其他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这杯水一共溶解了多少勺食盐?
生:我们2组溶解了9勺。
生:11勺。
生:7勺。
生:9勺。
生:我们组是10勺。
生:11勺。
师:还有9组,我不清楚你们组溶解了多少勺?
生:12勺。
师:11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出来了,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11个组当中有两个组的结论是一样的,他们一共有四对。
师:哪四对(表现出很好奇)?
生:1组和6组都溶解了8勺;2组和8组溶解了9勺;4组和7组是10勺;5组和11组都是11勺。
生:还有。溶解最多的是我们9组,溶解最少的是他们3组。
师:最多的和最少的各是多少勺?
生:最多的是12勺,最少的为6勺。
生:我刚才把各小组的溶解食盐数加了一下,再除以11,我们全班溶解食盐的平均值为9.18,18循环。(全班学生发出了惊叹的目光)
师:你真伟大!把全班的平均值都酸出来了。我们全班向你表示感谢!(全班响起了掌声)
师:对于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你还有哪些问题?……真的没有问题了?我倒还有不少的问题。谁能说清楚,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有的学生开始抓耳挠腮了)
师:12勺、6勺到底算是多少克重呢?
生:老师,一勺食盐有多重呢?
师:大家现在想到还不算迟,如果刚才你们是按照这位同学一平勺、一平勺的做,那就非常好了。我现在告诉大家,一平勺的食盐刚刚是2克重。相信吗?
生:当然相信!你是老师嘛。
师:是老师就得相信我,你还不能当小小科学家。你应该相信科学,相信自己的眼睛(师出示天平称,在天平称的左边放入一平勺的食盐,然后拨动称码调到2克的位置)。现在相信了吗?
生:相信!(全班很认真的回答)
师:那我们怎么来解释11个小组的答案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也许有的小组没有注意一平勺的问题,有些小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搅拌完食盐,他们又加入食盐了,所以他们的溶解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他解释的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全班的掌声响起)
师:我们感谢你(鼓掌表示),!你真仔细,要当一位称职的小小科学家的确不容易啊!
师:今天的课你们快乐吗?一定还有不少的问题吧?
生:快乐(学生们显得很高兴、激动)!
师:我们还要将盐水收集起来,下次、节课继续来研究。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全班)!
师:好,下课。
板书设计:
一 杯 水 里 能 溶 解 多 少 食 盐
组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小计 | 平均 |
勺 | 8 | 9 | 6 | 10 | 11 | 8 | 10 | 9 | 12 | 7 | 11 | 101 | 9.18 |
我们的研究发现:1、盐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
2、水位升高了4.5毫米。
3、盐增多,水变白了。
4、盐增多,就越难搅拌。
5、出现了小泡泡。
6、3.1——3.2——3.4——3.5——4——4.1——4.2——4.3厘米。
7、水有点浑——有一点浑——有一点点浑——水不浑了。
我们的研究计划
班级 组号 组员
一、我们的研究问题是?—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我们的实验研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水、小勺子等。
三、我们怎样来进行研究呢?(请把你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简单的写下来)
我们的研究发现
同学们:你们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在做实验研究中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赶快动手把它写下来吧!
[教后反思]
由于是两年多前上的科学课,拿现在的标准来看,某些环节已经显得滞后了。结合去年
实际教学的比较,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这节课的认识。
首先,学生的“定位”问题。学生的定位定好了,这节课的标准(起点)也就明确了。在整节课中,由于我放得还不够大胆,以至40分钟内给学生的活动时间相对较少。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对问题的研究”、“研究方法的讨论”还是“实验过程及结果的汇报”。在这节课中,我选择的是“问题的确立”及“如何研究”(即:研究方法的制定)。就像科研课题研究那样,我通过“研究什么”,重在“怎样研究”,而对研究的结果只是在体验过程当中来知晓。
其次,如何看待“科学探究的经历”。就科学探究的经历而言,提出问题是一种经历;设计实验表格、讨论实验步骤是一种经历;实验活动、谈论体验更是一种经历。从整堂课来说,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一平勺”“一克两克”的问题也成为了学生探究的焦点。
最后,让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从上课的开始到结束,课堂上无不体现出这样的精神。
就合作学习而言,它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事项。第一,讨论要讲究秩序。在研究计划的讨论中
可以看到:合作学习需要一种和谐的讨论氛围。其中小组长是主要的组织、协调者,他使该小组的分工很明确;同时该小组的成员是乐于合作、乐于倾听的,在这个小组中我们可以找到民主、和谐、团结。做任何事都是有始有终的,小组的讨论更是如此。每一次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组长不是发号施令的。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他也是以一种协商的态度在与队员们进行对话,在得到了队员们的响应之后才开始安排组内的活动。第二,讨论要注意方法。谁先说,谁补充,谁最后来总结。作为教师我们当然有分寸,可作为学生他们能够想到并且能够做到,说明我们的小组合作是建立在和谐、民主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在课堂的实际讨论中我们并不需要去给每一个孩子戴上一顶帽子:你应该第一个说(因为你的科学学得糟糕),你应该最后一个说(因为你聪明,如果让你先讲了,谁还愿意听哪)。讨论的方法,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程序。我们不要求我们的小组一定要这样去实施,但通过一次次地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小组的队员养成一种良好的秩序。第三,讨论要控制时间。比如给小组安排了3分钟讨论时间。3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平均每个队员不到一分钟。如何来看待这3分钟?这3分钟是有效的,还是一种简单的浪费,关键的关键教师要将时间控制好(最好科学教室要配备一个钟,教师自己也最好戴有秒表的手表)。一般小的问题(简单、次要)最好控制在1分钟之内;比较大的问题(内涵较广、探讨价值大的问题)适当延长时间,但也应该控制在3分钟左右;超大型的问题(涉及面相当广,要花一定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5分钟。因为时间长了,学生就易疲劳,尤其是刚刚学科学的三年级同学。学生如果没有了兴趣,他们就爱讲话,课堂秩序也就乱套了。第四,讨论要注意规则。各班往往有各自的班规,小组讨论也有它的规则。每一次的讨论总有一方是发言者,一方是倾听者。养成良好的讨论规则会使小组的讨论更加规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