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流言榜发布 [复制链接]

271#

2、把一节干电池放在口袋里,可以防静电?


流言内容:在冬季,由于空气干燥,静电现象变得尤为常见,为了避免静电,可以将干电池放在口袋里。

真相解读:没有必要。日常生活中刺得我们麻酥酥的静电,通常是衣物鞋袜摩擦起电,使身体的正负电荷失衡,一方占优。干电池虽然有正负两极,但正电荷与负电荷势均力敌,人体和干电池构成的整体依旧电荷失衡。

所以,这个做法解决不了问题。若想避免电击,就要提前导走多余的电荷,使我们和即将触摸的物体变成同一电位。

那么,如何平安快乐地提前放电呢?可以在口袋里常备一把钥匙,先用它碰一下门把手——我们和钥匙始终在同一电位上,可以避免电击,替我们挨打的是钥匙尖——再徒手拉就不疼了。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72#

3、泡温泉会感染HPV,导致患上尖锐湿疣?


流言内容:温泉水非常不干净,泡温泉会感染HPV病毒,导致患上尖锐湿疣。

真相解读:没有依据。HPV分为很多毒株,虽然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也有可能感染HPV,但那些危害比较低的HPV是能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清除的。而可以导致尖锐湿疣的HPV则几乎全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

此外,HPV病毒本身比较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就很容易失去活性。而温泉水温度较高,病毒也难以存活,因此说泡温泉可能感染HPV以至于患上尖锐湿疣,是没有根据的。不过我们也要注意,滴虫、支原体或衣原体等病原体确实可以通过温泉之类的渠道传播,因此我们应当选择正规温泉,确保身上没有伤口,泡温泉后好好清洗身体,女性朋友们泡温泉要避开生理期。

TOP
273#

4、鸡蛋煮老后有层“黑膜”,吃了会致癌?


流言内容:鸡蛋煮得时间长了会生成一层“黑膜”,“黑膜”有微毒,经常食用还会致癌,煮鸡蛋一定要严格把控时间。

真相解读:不用过于担心。这种有“黑膜”的蛋黄只是不易被人体吸收,但没有毒,也不会致癌。

鸡蛋“黑膜”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铁。鸡蛋在长时间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会被分解,进而产生硫化物。蛋黄中富含活跃的铁元素,硫化物与铁元素反应会变成硫化亚铁,而硫化亚铁则会使原本金黄色的蛋黄就变成了青灰色甚至是黑绿色,颜色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煮的时间,煮的时间过长蛋黄容易变色,口味也欠佳。

硫化亚铁本身无毒,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会分解产生硫化氢(臭鸡蛋的气味),硫化氢虽是一种有毒气体,但鸡蛋中硫化亚铁能产生的硫化氢很少,远难达到会产生剧毒的量。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74#

5、身上有老人味,就是大病前兆?


流言内容: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人会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所谓的“老人味”。这种气味可能是大病前兆,需要特别注意。

真相解读:不准确。产生老人味的原因众多,这种味道是体内脂肪酸被氧化后产生的一种叫作2-壬烯醛的物质,这种物质随着年龄增大,味道会越来越大,如果空间不通风,时间越长,这种味道会越来越浓郁。

出现老人味,可能是因为身体代谢缓慢、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气味。还有可能是因为衣物未能及时更换或患有皮肤病等。

对一些十分明显的异味我们要警惕,这可能预示着老人身体潜伏着某种或多种疾病,要及时就医。如烂苹果味(可能预示糖尿病)、氨臭味(可能预示肾脏或口腔问题)、酸臭味(可能预示消化系统疾病)和腐败味(可能预示上呼吸道疾病)。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75#

6、染色体XYY的人是“天生罪犯”,怀了这样的孩子应该打掉?


流言内容: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性染色体表现为XX和XY,XYY多了一条Y,早期有数据表明XYY综合征群体有更高的犯罪率,因此总有人将这个基因型与“天生罪犯”关联在一起,于是围绕XYY型胎儿能不能生,就成为社交平台上持续争论的话题。

真相解读:没有依据。关于“超雄综合征”(XYY)的早期研究的确指向“犯罪基因”,但这些研究结论后来都被学界质疑,甚至有人得出了相反的研究结论。2012年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当把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纳入考虑后,“超雄综合征”群体与对照群体在各项犯罪率上几乎没有差别。

XYY基因型对胎儿的健康影响没有那么大。大部分的XYY人群都能正常地生活,且通常是可以正常生育的,还不会遗传给下一代。XYY人群中,会有一部分的IQ比起正常水平会稍微低一些,同时由于身高通常较高的原因,可能会在日后的生活中,面临更高的社交障碍风险。

如果产前诊断检出胎儿是“超雄综合征”,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权威的指导建议。

来源:腾讯较真

TOP
276#

2024年2月科学流言榜
TOP
277#

1.年轻时近视,老了就能“抵消”老花眼?


流言内容:近视虽然难受,但熬到老就有好处,因为近视的人,老了看东西会变清楚,更不容易老花。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非常不严谨。近视和老花眼是两种常见的视力问题,分别影响远视和近视能力。近视使远处物体看起来模糊,而老花眼影响近距离看清物体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原本近视的人可能在未佩戴眼镜时,能较舒适地阅读近处物体,因为近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花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完全抵消。


大多数人随着视力变化仍然需要调整眼镜度数。在近视和老花眼同时存在时,可能需要双焦点或多焦点眼镜来清晰看见不同距离的物体。年轻时的近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时的老花影响,这种说法其实简化了视力问题的复杂性。重要的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根据眼科医生的建议采取合适的视力矫正措施。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78#

2.吃饭的时候被鱼刺卡住,吃一口馒头或米饭压下去就好了?


流言内容:馒头或米饭这样松软的主食,能粘住并拔出鱼刺。


真相解读:不要这么做。鱼刺扎在消化道内壁上,不借助专业设备的话,我们是很难知道是多大的鱼刺,具体扎到了什么位置,扎了多深,方向朝哪边等重要信息的。这种情况下,贸然靠吃一大口主食强行把刺带走,运气好可能确实能达到目的,但如果刺比较硬、扎得深且方向不对的话,可能导致刺扎得更深甚至穿出消化道伤及其他内脏。出现鱼刺卡喉,应当及时去医院求助医生,不宜自己处理。此外,咱们逢年过节吃鱼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点,尤其是给幼儿吃鱼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帮他们挑出鱼刺,或者干脆选择刺少的品种。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79#

3.吃到了会发光的虾肉,这是核污水导致的?


流言内容:有放射性的物质会发出荧光,有人吃到的虾会发出荧光,一定是核污染。


真相解读:不一定,没有证据表明寿司虾的虾肉发光是由核污水引起的。虾发光可能是因为含有荧光蛋白、荧光素酶、海洋发光细菌导致。首先食用虾不是自身发光的磷虾品种,对食用虾研究也未发现含有荧光蛋白,其次荧光素-萤光素酶导致的发光酶促反应主要集中在虾的外部,也不符合描述。而虾类进食、或被捕捞、加工的过程中均可能接触海洋中的发光细菌,这类细菌存活繁殖,会导致虾出现荧光。从温度层面分析,细菌荧光素酶反应最佳温度为18℃,超过25℃失活。寿司是冷加工,温度刚好符合这个区间,因此可以推断,大概率是发光细菌导致的。我们仅从海洋生物自然发光的角度,分析了鲜虾发光的原因。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80#

4.自热米饭里的大米是假大米?



流言内容:自热米饭里面的米饭不是真大米,这种“假大米”吃了对身体有害。


真相解读:自热米饭等米饭产品与家中自煮的米饭,主要区别在于对米的加工方式不同。市场上的自热米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通过碾碎大米,加入淀粉后,再经挤压熟化重组成米饭粒的重组大米,淀粉糊化速度快,便于快速烹饪。第二种是煮熟后再干燥的大米,淀粉糊化后的结构更稳定,能快速煮熟,与方便面的加工原理相似。第三种无菌米饭,实际上就是经过煮熟、杀菌并密封保存的米饭,方便随时加热食用。自热米饭用的主要原料依然是大米,主要给我们提供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淀粉,还可以添加营养素进行营养强化。从营养安全的角度来说,自热米饭和我们在家吃的大米饭是没有太大的差异。


来源:腾讯较真

TOP
281#

5.血液肿瘤标志物正常说明没有患上大肠癌?


流言内容:有人在体检中看到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都不高,所以就认为没必要进行结肠镜检查,因为没有患上大肠癌的可能。


真相解读: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内一种异于正常人群的,可科学检测的标志物,主要与肿瘤相关。在大肠癌中主要的肿瘤标志物有CEA和CA199两种。需要警惕的是,尽管大肠癌患者CEA和CA199增高的比例达40%~60%,可以发挥临床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的作用。但仍有一半左右的患者肿瘤标志物并不会升高。因此,要达到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目的,还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既可进行息肉或早期微小癌灶切除,又可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是目前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最有效的手段。所以,不能仅凭血液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指标判断是否有患上大肠癌的风险,只要出现不适,有相关家族病史,都要积极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TOP
282#

6.催眠能够让人对催眠师言听计从?


流言内容:催眠可以让一个人失去自我,催眠师让他做什么都会去做。


真相解读: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通过语言暗示和想象引导,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容易接受建议或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以改善心理健康。在真实的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不会完全失去意识,也不会变得无法抗拒催眠师的指示。总之,催眠并非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也不能使人对催眠师言听计从。它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需要双方的合作和信任,而不是单方面的控制。需要指出的是,催眠技术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认为催眠并没有在心理治疗中起到显著的作用,或起到的效果较为微小,催眠疗法在我国也比较小众。因此,碰到打着催眠旗号作为卖点的个人或机构,请务必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83#

2024年3月科学流言榜
TOP
284#

又来看王老师的流言榜了
TOP
285#

1.接种HPV疫苗三年后查出宫颈癌,说明HPV疫苗没用?


流言内容:网上有新闻称“女子接种 HPV 疫苗 3 年后查出宫颈癌”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声称:HPV疫苗就是一场骗局。


真相解读:接种 HPV 疫苗后仍然患上宫颈癌,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目前的疫苗主要针对最常见的几种高风险 HPV 类型,它们是导致大多数宫颈癌病例的原因。



但 HPV 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致癌的 HPV 类型。因此,即便接种了 HPV 疫苗,如果感染了疫苗未覆盖的 HPV 类型,仍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此外,如果个体在接种疫苗前就感染了 HPV,疫苗也无法对已有的感染提供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虽然 HPV 疫苗不能保证 100%预防宫颈癌,但大量研究和统计数据表明,疫苗能显著降低因 HPV 感染导致的宫颈癌风险。因此,建议符合条件的个体接种 HPV 疫苗,并结合定期的宫颈癌筛查,以最大限度减少宫颈癌的风险。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86#

2.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




流言内容:网上有传言称,某研究称由于做 CT 需要用到核辐射,这会大大增加人患癌的可能性。


真相解读:关于 CT 增加癌症风险的说法,实际上来源于对 22 岁以下接受 CT 检查的青少年的一项研究,特别关注的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该研究发现 CT 检查可能增加了这一人群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但该研究的重点在于引导儿科医生更慎重地考虑 CT 检查的必要性及优化剂量,而不是全面否定 CT 检查的使用。



实际上,常规的 CT 或 X 线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安全剂量上限。因此,对于成年人而言,在医生建议下偶尔进行必要 CT 检查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是不必过度担心辐射风险的。



此外,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 年全国癌症报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病率均低于万分之一,以该数据作为参考,增加 43%的风险,对个人来说其实微乎其微。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87#

3.刚宰杀的畜肉最新鲜?



流言内容:有网友分享经验,称家畜刚屠宰时切下的肉最为鲜嫩可口,放的时间久了就不那么新鲜了。


真相解读:并非所有刚宰杀的畜肉都是最新鲜的。实际上,家畜在宰杀后一段时间会进入僵直阶段,此时肉的乳酸含量高,pH 值介于 5.4 至 6.7 之间。牛肉、羊肉、猪肉和鸡肉分别在屠宰后约 2.5 小时和 1 小时开始僵直。这一阶段的肉质硬且味道不佳。



随后肉类进入后熟阶段,此时肌肉中的蛋白酶开始分解肌肉组织,使肉质软化,pH 值进一步下降。这一系列反应使肉类变得松软多汁,风味浓郁,是肉类最佳的食用阶段。因此,处于后熟阶段的肉才是最适宜食用的,而不是刚宰杀时的肉。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88#

4.鸡骨泥有毒,不能加到淀粉肠里给人吃?


流言内容:有报道称“淀粉肠塌房”,因为添加了鸡骨泥,有毒人不能吃。


真相解读:就成分而言,鸡骨泥中并没有什么“有毒有害”成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说,只要鸡骨泥的生产符合食品生产规范,“鸡骨泥”用于淀粉肠中并不违规。



不过,现实中的“商品鸡骨泥”是否可以做食品,还需要考虑其加工过程是否满足食品标准。如果加工过程达不到“食品级规范”,而只是执行“饲料标准”,那么得到的产品就只能作为饲料。新闻中记者采访的电商商家,卖的就是饲料级的产品,自然不敢说“给人吃”,而强调“不建议人吃”。



因此,鸡骨泥“可能”的问题在于:生产厂家能否合规生产?使用骨泥生产淀粉肠(以及其他食品)的厂家,采购的又是不是符合食品规范的产品?


来源:腾讯新闻

TOP
289#

5.低浓度阿托品可以预防近视?人人都能用?


流言内容:3 月 11 日,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有人称这是治疗近视的“神药”,可以预防、治愈近视的药品,且人人都能使用。


真相解读:该获批药物的适应症不是预防近视,而是延缓近视进展,且适应人群有具体的条件,不能随便乱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主任刘新泉表示:“目前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明 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对延缓近视进展有价值,但它的应用是在配戴光学矫正产品后用,例如,配戴光学眼镜矫正近视后,发现近视防控效果不好,可以联合使用 0.01%阿托品,增强近视防控效果,或者戴角膜塑形镜后效果不佳,也可以再联合这个药物,一定是要在光学矫正后联合应用药物,才能起到近视防控效果,对近视的患者而言,单独用药不仅不能防控近视,还有可能延误矫正时机,这点很重要。”


此外,长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也有副作用,应当由专业医生判断,不要自行使用。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TOP
290#

6.每天睡满八小时才是优质睡眠?


流言内容:优质睡眠必须要每天睡眠时达到八小时,小于八小时就是睡眠不足。


真相解读:这个说法不准确。每天睡满多少小时才适合需要看个人的体质习惯,不能强制规定。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睡眠的需求不同;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长也可能不同。比如,有些人是天生的“长睡眠者”,所需睡眠时长可大于 9 小时;而有些人是“短睡眠者”,所需睡眠时长可小于 6 小时。



此外,睡眠质量不只取决于睡眠时长,还与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情况、睡醒后状态有关。好睡眠有四个关键词:入睡快(入睡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不易醒(夜间醒来次数不超过 2 次,醒来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睡得足、精神好。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TOP
291#

2024年4月科学流言榜
TOP
292#

1.过敏性鼻炎可以根治?


流言内容:可以通过手术“根治过敏性鼻炎”,而且微创、疗程短、见效快。


真相解读:过敏性鼻炎目前是不可治愈的。治疗可以对症用药和脱敏治疗。但即便脱敏这一全球公认的唯一对因治疗,也不能说是根治方法,因为过敏的抗体会一直存在于患者的体内,只是患者发病减少或消失,患者还是需要尽量减少过敏原接触,暴露于大量的过敏原还会诱发症状。真正过敏性鼻炎患者也不必悲观,首先过敏性鼻炎的常规治疗药物如鼻喷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不良反应都相对较小,而且过敏性鼻炎虽然不可治愈,但通过脱敏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都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可能会间断偶发,需要间断用药,但大多不至于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很少人需要常年每天服用药物。


来源:腾讯较真

TOP
293#

2.想要咳嗽或打喷嚏,可以捂住口鼻强行忍耐?




流言内容:打喷嚏或者咳嗽飞沫喷溅到别人身上,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可以捂住口鼻尽量忍耐,不咳嗽、不打喷嚏。


真相解读:咳嗽与喷嚏都是人体的正常排异反应,如果想要咳嗽或者打喷嚏,却捂住口鼻强忍住,会使得呼吸道的气流得不到缓解,而遭到阻碍的气流突然改变方向可能会伤害到耳道鼓膜、呼吸道、咽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丧失、头部血管损伤等严重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可使用纸巾、手绢将口鼻遮住,或者弯曲肘部遮盖口鼻处,这样可以有效阻止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时接触过口鼻的纸巾不要随便乱扔,应及时丢进有盖子的垃圾桶里。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应该尽快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洗手肘,至少持续 20 秒。若无条件,可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部、肘部的消毒。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TOP
294#

3.保健品能治疗很多疾病,还没有副作用,比吃药强?


流言内容:保健品宣传包治百病且无副作用,吃保健品比吃药更安全有效。


真相解读:从定义来说,保健品只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说,保健品首先是一种“食品”。而药品则是用于控制、预防、治疗疾病,具有明确的适应症、适用人群、用法用量的产品。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保健品作为食品,跟米饭面条馒头一样,并不具有治疗、预防、调理疾病的功效,而药品则才是针对疾病的“正解”。盲目轻信保健品,可能会损失钱财、贻误病情,某些不合格的保健品甚至可能造成功效成分过量摄入,威胁健康。对于保健品来说,我们不是不能用,但不该指望它治病,也不能只依靠服用保健品以至于忽略了健康的生活习惯。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95#

4.肛门指检又不舒服又尴尬,体检的时候可以跳过?



流言内容:做肛门指检不适且尴尬,别的方法也同样能检查出肛门相关疾病,因此可以跳过这个检查。


真相解读:肛门指检,很多朋友只是模糊地知道它好像是拿来检查痔疮和癌症的,但肛门指检的功能却远不止这么点。肛门指诊可以鉴别很多种肛门、直肠和结肠的疾病,能直观地区分某些消化道癌症和其他疾病。比如可以通过出血情况,去排查是否有结肠癌及其他结肠疾病、痔病、肛裂等。此外,还可以判断肛裂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手术。总之,肛门指诊真的很有用,如果你的医生建议你进行肛门指诊,请不要害羞害怕,遵医嘱做检查。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96#

5.鸡蛋是高胆固醇食物,因此胆固醇高了最好别吃鸡蛋?


流言内容:鸡蛋特别是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高血脂的人最好别吃,健康人也要把蛋黄抠出来不要吃以免胆固醇升高。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很不严谨。鸡蛋含有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卵磷脂等,能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只要选择合适种类的鸡蛋,辅以得当的烹饪方法,搭配好食材,哪怕高血脂患者也可以适当吃鸡蛋。首先,比起肉类,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并没有高到离谱,况且还有使用特殊饲料喂养,胆固醇含量大幅降低的鸡蛋。此外每周鸡蛋摄入量不要太多就不必担心,比如吃 4~5 个鸡蛋就是不错的选择。而日常烹调鸡蛋时可以与蔬菜、豆类、菌类配合,再配合全谷杂粮主食,更有利于营养平衡、预防疾病。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97#

6.孩子不打不长教训,打了才能记住?



流言内容:适度揍孩子,有助于孩子牢记错误并改正,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会导致孩子受伤。


真相解读:揍孩子会损伤孩子记忆力,降低智力,影响孩子大脑发育。而且揍孩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容易要么因为恐惧而选择顺从,却逐渐变得自卑和懦弱;要么因为愤怒而故意违抗,却慢慢转向乖戾和叛逆。而夹在退缩和逆反中间的孩子,更可能因为迷茫而阳奉阴违,为了不引起正面冲突而隐藏行为,在家长眼皮底下乖巧懂事,在家长不知道的地方肆意妄为,却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矛盾和混沌之中。这些,都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来源:科学辟谣

TOP
298#

2024年5月科学流言榜
TOP
299#

1.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要切除甲状腺?


流言内容:甲状腺结节迟早发展成癌症,要割早点割。


真相解读: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要切除,多数情况下它并不会危害健康。主要是看结节的大小、生长方式、功能状态、病理性质。在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之后,医生会先进行评估,确定诊疗方案。如果是恶性,会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良性,定期随访,进行动态监测。之所以要慎重,是因为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不能随便切除否则可能出现甲减、低血钙等问题,此外甲状腺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神经和大量血管,手术可能损伤这些神经和血管并导致健康问题。因此,如果体检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不必有太大压力,更没必要要求医生将甲状腺切掉。


来源:科学辟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