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张帅2024网络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601#

科学课程期待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工程师那样实践,也就是要让学生习得专家的思维方式。小学科学课堂上的研讨环节,是将学生收集到的现象或数据进行思维加工并将其外显化的认知过程,是科学概念上升为科学观念、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TOP
602#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若研讨氛围不够民主,教师过于强调权威或对学生的观点要求比较苛刻,学生易产生畏惧心理。他们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担心被批评指责。这种心理负担会使学生在研讨时放不开,思维受限,从而难以深入开展讨论。
TOP
603#

小学科学研讨需要学生根据事实和证据发表观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实验材料或实验时间不充足,学生有时没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收集、整理证据。这使学生在交流时难以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也不能很好地回应他人的质疑,导致交流缺乏深度和说服力。
TOP
604#

不适配的组织形式会降低学生参与小学科学课堂研讨的积极性。如果研讨分组不合理,成员能力不均衡或分工不明确,容易出现个别学生主导、部分学生旁观的情况。而且,研讨方式若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让部分学生对参与研讨失去兴趣。
TOP
605#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弱化教师身份对于创设安全的研讨氛围至关重要。教师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应该是学生探索道路上的伙伴。当教师以伙伴身份融入学生研讨时,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亲近感和安全感。
TOP
606#

发言是学生展示自己思考成果的重要方式,而倾听则是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学习。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研讨中既会发言也会倾听的良好习惯,是创设安全研讨氛围的基础。同时,倾听习惯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理解他人的观点,不轻易打断。当听到不同的看法时,能够思考并回应。
TOP
607#

转变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研讨结果,对营造小学科学课堂安全的研讨氛围有着深远影响。传统的评价往往侧重于结果,忽略了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的努力和思考。而将重点放在过程中,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具体的科学课堂研讨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证据、交流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TOP
608#

虚拟化实验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微观、宏观或不可见现象转化为可视化过程,为学生提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契机。
TOP
609#

学习科学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始于可视化的社会交互,然后被学习者内化形成自己的想法。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知识尚未形成之前就对其进行表达,并将表达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建构多层次的研讨平台,让学生在适配的平台上展现不同维度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索与同伴互动中实现认知跃迁。
TOP
610#

在个体层面,可以通过思考或书写,让学生独立梳理观点。在组间层面,可以采用“拼图式分组”,每组根据同一主题下的不同研究点展开分组研究,最后共享成果。在集体层面,则可以组织“科学听证会”,让小组代表向全班阐述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论,由小组观点上升成集体观点,最终形成班级研究成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