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声音》教学记
这节课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组铁钉,自己准备大小音叉。本单元关于声音的“高低”、“强弱”区分是一个难点。如果在第一节课给予区分对下面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行《声音》单元的学习。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将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研究。对于“声音”你知道哪些知识?对于“声音”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回答踊跃。因为看过教材,因为读过百科知识,对于声音知识有的学生知道得挺多的。对于问题,单元提示中提到的问题学生也提到了。学生齐读单元提示。
二、倾听周围的声音
1、师:声音无处不在,我们来听听周围的声音。(教室里静得可以听见心跳声。喜欢这样的氛围。)把你听到的记在作业本第一题,写上什么物体发出怎样的声音。(学生一边记,一边侧耳倾听。喜欢看学生认真的样子。)我们以前还听过哪些声音,也可以记下来。一边记一边给声音分分类。要求记五个以上,当然是越多越好。
2、请最先记完五个的同学发言交流。(记得快的学生起引领作用,间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又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学得更积极些。)
根据讨论,把记述的声音分为两类: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和人为发出的声音。
3、你们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提到声音又高低强弱之分。)
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师: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音叉)我这音叉可向别的学校借来的,如果没让你们亲眼看到,你们一定会遗憾的。你知道音叉是干吗用的?一起读书本45页关于音叉的介绍。学生齐读。
2、教师边介绍音叉边展示:音叉是一种发声的仪器,它由一个带柄的U形金属叉,一个起放大音量的木盒和一个橡胶锤组成。音叉上有数字,一个是265,一个是440,表示音叉被敲击后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音叉上的字母代表音调。
3、比较音叉发出的声音。
A、师敲击大小两个音叉,让学生区分是音的高低不同,还是强弱不同。
(学生对于音高、音量是稀里糊涂的,基本属于乱猜测。我只笑不给出答案。)
B、师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学生反复听。这又是属于什么不同?是音高还是音量?(学生听得很专注,听得出音的不同。)
C、师再用相同的力敲不同的音叉以及用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区分音的不同。讨论得出:在同一个音叉中不同的力听到的音的强弱不同,力大敲击出来的声音就强;不同的音叉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的音是音高不同,小音叉音高高。
(音高、音量的差别不是老师能灌输的,如果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我知道很多人不会区分音高和音量。我也曾是其中的一个。记得三年前上过声音单元公开课,当时试教的时候,老师就说我解释错误,把音高说成音量。这个学期,我是请教了很多内行的老师,看了不少资料,自己是弄懂了。如何让学生也能明白不混淆却是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就是让学生在不断地辨别和比较中逐渐统一看法的。)
四、听听铁钉的声音
1、师演示敲击大小不同的四枚铁钉,学生倾听,再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铁钉。学生能区分小铁钉音高更高。同一枚铁钉用的力不同,音量也不同。(这是对刚学习的知识作一个延伸,便于巩固。)
2、每个小组三枚铁钉,让每一个学生敲击铁钉,感受音高与音量的不同。
(教师演示的好处可以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学生分散练习验证是对知识的巩固,加深感受。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会难以忘记。学生在那叮叮咚咚敲击,很是兴奋。我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体验。)
五、交流心得,完成作业本作业。
(作业完成,或穿插在活动中,或用心实验后集中完成,根据教学时间灵活安排。我的原则,作业当堂完成,并当堂校对,对于错误学生能当场改正。因为科学虽是主科还没有引起学生、家长的足够重视,如果课外完成作业一加重学生负担,二作业质量差不便老师批改。如果课外完成批改,学生订正的时间也没有,如果老师要订正又加重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四十分钟的时间其实只能上三十五分钟左右,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演示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我是尽量采用教师演示,这样的好处是学生注意力集中,所获知识印象深刻。我觉得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让学生动手的好,一是受时间的限制,二是受材料的限制,三是教师的精力也不允许。一般科学老师连续上三节课,材料的整理花费时间多。所以怎样合理高效用好材料为教学服务是每个科学老师值得研究的事,大家把经验分享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课的教学已经渗透了下面几课的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这个单元奠定了基础。
六个班下来,对课的设计和学生的表现都是满意的。在铃声响过一、两分钟内学生留下作业本走人,并不耽搁其他老师的课。而批改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好检查,对于那些不够认真的学生作记录,在下节课前几分钟给予订正,批评教育。学生分心少,课堂纪律保证,学习任务才能完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 17:26: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