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好了一节《比较韧性》的平常课,我想把教学中的过程和有些想法写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比较韧性》。谁知道什么叫韧性吗?
生:不容易折断就叫韧性。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了,老师本来还想多叫几个同学来回答呢!
生:线也不会折断。
师:说得对!韧性可分为好几种,一种是折,另一种是拉,不容易拉断的也叫韧。
老师随手拿起一支粉笔,问:这支粉笔韧不韧?
生:不韧,因为很容易折断。
老师又拿起一支铅笔,这支铅笔韧不韧呢?
生:韧!
老师又拿出一把塑料三角尺,问:这三角尺和铅笔比较哪个韧?
生: 铅笔韧!
师:铅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木头!
师:三角尺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塑料。
师:铅笔是用木头做的,三角尺是用塑料做的;现在我们已经凭经验可以判断出铅笔比三角尺韧,那么我们能不说说木头要比塑料韧呢?
生:不能!
师:明明我们已经知道了铅笔要比三角尺韧,为什么不能说木头比塑料韧呢?
这时学生只知道不能,却不能准确地说出理由来,问了几个学生,都不能说出正确的理由。这时老师就又用一根比较粗的木棒和和铅笔比,这两样东西哪个更韧呢?
生:木棒。
师:为什么同样是木头做的材料,为什么木棒要比铅笔韧呢?
生:因为木棒比铅笔要粗。
师:对!那么再来看我们刚才的铅笔和三角尺,为什么铅笔要比三角尺韧而却不能说明木头比塑料韧呢?
学生这时才有点明白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它们两种东西形状不同,粗细不同,不能比较。
师:如果我们要比较两种材料哪 种韧,应该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比较呢?
生:两种材料一样大小,一样粗细。
师:大家说得很对。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铁、木头和塑料这三种材料哪一种更韧。请大家拿出学具盒里的三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先看一下老师做的比较。
老师做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通过实验,铁棒、木条和塑料棒三根同样大小的材料,加上相同的重量,它们的弯曲程度都不一样。弯曲最大的是塑料棒,其次是木棒,弯曲最小的是铁棒。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根小棒的弯曲程度都不相同。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塑料——木头——铁
从这个弯曲程度我们能说明什么呢?
生:(无人回答)
师:能不能说明弯曲程度越大,这种材料的韧性就好?
生:(一起大声回答)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刚才吊两个钩码时,木棒断了,说明木棒韧性最差,而木棒的弯曲程度是在第二位。
师:是呀,老师觉得也不能说明问题。
接下来请大家把自己的学具带好,并准备课堂作业本,按照作业本上的要求去做一下实验,并把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的表格里。
(学生实验略)
课后反思:
这节课只是一节平常的课,我也没作什么准备,甚至连课也没好好地备呢。开始时的那些粉笔和铅笔等都是即兴临时取材的。
但从比较材料的韧性上来说,我觉得目的已经达到,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出这三种材料的韧性强弱。
至于课文后面的那个问题:“弯曲程度说明了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
但从课文的编排和课堂作业本的设计来看,无疑是想说明:弯曲程度越大,这材料的韧性就越好,可不管是实验还是经验,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
也许是我对课文钻研不透,还不明白课文这样设计的意图。现在我把它实录于此,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4 15:12: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