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霞老师的公开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堂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天气预报神秘制作过程的大门,让学生们和我都收获满满。
课程以一种极为巧妙且贴近生活的方式开场。何老师展示了提前一周、三天、一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观测到的天气、气温、风向等状况在不断变化。学生们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注意力高度集中,都在仔细寻找其中的特点,他们的专注与细心让人称赞 。由此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天气预报的制作,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导入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课堂推进中,何老师让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的方式,自主整理归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整合的能力。之后,何老师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排序环节,让学生将天气预报制作的各个步骤进行排序。这一创意十足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更让他们思考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及作用。如果只是老师单纯讲解,学生可能只是被动接受,难以真正消化知识,而这样的互动参与,让学生主动思考,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从整理天气预报流程到引导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何老师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学生们在课堂上仿佛真正成为了气象员,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参与程度极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体会到气象工作者的严谨与不易。(宁围小学 周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