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631#

跨学科主题学习感悟
11月8日,有幸在劲松小学参加了一场关于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培训。这次培训不仅为我揭示了科学教育的全新视角,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跨学科学习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跨学科学习是指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应能体现其知识整合、问题解决与价值关切三位一体的核心意义,可以从其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活动)、学习评价等角度来考量。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惊喜。同时,跨学科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鼓励孩子们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未来,我将把这次讲座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袁能 益农二小)
TOP
632#

    跨学科主题下的活动精彩纷呈,张红叶老师执教《走进土圭之法探寻二十四节气》,两位老师的观点分享,也是跨学科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引领,从观摩课堂,听专家评课,我想更多地是让我们思考何为跨学科,在教学中去践行跨学科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教学中需要设立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进而促进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是育人,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但是正如徐春建老师的观点,跨学科很难跨,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是个难点、也是痛点。我想跨学科理念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努力践行素养视角下的科学学科教学,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开展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学习,关注知识间的关联,改变知识的碎片化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促进知识的整合与结构化,提升学生科学课程核心素养。学习应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提供可能与抓手,在将情境与知识进行联系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和深度理解。(赵海芳-萧山区所前镇第二小学)
TOP
633#

11月8日,萧山区小学科学“萧山—上城”教学联谊活动在劲松小学举行。这次活动受到市、区教研员和科学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作为科学教师一员,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历时半天,感觉太充实了。有课堂观摩、观点报告、有特级教师专家的引领,有教研员杨老师的总结和工作布置。让我收获颇多,也有一些个人想法:
1.观摩了杭州市笕正小学张红叶老师执教《走进土圭之法 探寻二十四节气》一课,张老师以土圭之法开展教学,去探寻二十四节气。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导向,很好地将科学教学与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结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教学设计环节有层次性,注重思维能力发展,内容动静结合,学生参与性很强。整节课下来,感觉很好,值得学习。
2.聆听了两个观点报告,分别是劲松小学徐韩红老师《科学+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杭州市濮家小学刘威老师《聚力“跨学科”,提升“真素养”》。两个报告都是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而展开。阐述了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帮助很多一线老师理清思路,更好开展教学!
3.接着是杭州市上城区闻蓉美老师对一节课和两个观点报告进行了点评。杭州市教研员开展了专题讲座,通过聆听两位专家的点评与讲座,让我对跨学科有了深入了解,为后面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指明了方向。
4.最后教研员杨老师总结了本次活动,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渔浦小学方春波)
TOP
634#

以上是萧山小学科学11月8日培训活动后老师们的思考和收获。
TOP
635#

探索科学之旅,动手实践点亮智慧——以“自制太阳能小车”为例,参与小学科学每月研修的感悟:
在这个充满好奇与探索的年纪,能够参与到小学科学每月研究活动中,无疑是一次珍贵的学习经历。本月,我们以“自制太阳能小车”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探索活动。
明确目标,激发挑战欲望,聚焦核心探索。在活动的初始阶段,我们就被赋予了一个明确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设计并制作一辆能在10秒内行驶一米距离的太阳能小车。这一任务不仅要求我们深入理解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还考验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参与小学科学每月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如何优化小车设计,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每一次尝试都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一步。
搭建多维度支架,促进思维与操作并重。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支架资源。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分步指导,我们迅速掌握了太阳能小车的基本原理。同时,创意工具箱的引入,更是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思路。此外,我们还参与了“设计日志”的撰写,记录下每一次尝试的收获与反思。这些支架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更促进了我们思维与操作的同步发展。
实证研讨,强化批判性思维,深化探究层次。当我们的太阳能小车初步成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进行了小车的性能测试,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小组汇报和数据对比,我们发现了影响小车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基于数据提出改进方案,并再次进行实验验证。这种实证研讨的方式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学原理,更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董晨晖 党湾二小)
TOP
636#

11月15日每月研修如期进行,本次研修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吴晓老师做了《让简约课堂不简单——以五年级上册《制作钟摆》一课为例》和杭州市西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利坚老师做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课例吴晓老师执教的《制作钟摆》评析》。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良多,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吴晓老师首先分享了《制作钟摆》的教学视频,通过观课,让我感觉到老师在课堂上是放手的,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同时,每个组都进行了分享与展示。关键是吴晓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很精准且有效,引导孩子深度探究。
接着,吴老师对这节课进行反思,通过初试“制作钟摆:完美方案下的被动探究”,到再试“制作钟摆:绝对放手后的低效探究”,再到第三次“制作钟摆:相对开放下的自主探究”。课堂总体体现了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集中探究主题;提供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保障探究“时空”;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真正体现了简约课堂。
最后,西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利坚老针对《制作钟摆》一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吴老师的课堂教学,概括出简约课堂的特点:集中探究主题、整合教学环节,实现长时探究,最终达成课堂简约的目的。
聆听了两位专家的分享,收获很多,这样的课例分享与评析能够对我们一线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方春波 渔浦小学)
TOP
637#

2024.11.15,每月一次的小学科学研修活动如期而至。很遗憾,错过了直播,只能看回放。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优秀教师吴晓老师展示了展示《制作摆钟》一课,西湖区教研员吴坚利老师犀利评析,这样的研修方式无疑对教师提升专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谈谈此次研修的收获!
评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它完美地契合了素养教育的要求。制作摆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摆的等时性这一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环节,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这是对传统科学教学的一种升华。
在课程设计方面,其精妙之处在于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摆钟作为一个复杂但又有规律的机械装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场景。从准备材料开始,学生就如同小科学家一般,思考每个零件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吴晓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摆长、摆锤重量、摆动幅度等因素对摆钟计时准确性的影响,这种逐步深入的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教学方法而言,以小组合作制作摆钟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中,学生们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克服困难。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道路上不偏离方向,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效果。
收获:
在技巧方面,通过这堂课的观摩,我意识了自身课堂引导的问题所在。我在课堂上经常是以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问题、从教师角度引导学生,导致引导过程变得事半功倍;其实,课堂的主题是学生,而老师只是课堂引导着,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真实水平,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道路上收获丰富的知识。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大收获。在小组制作摆钟的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了诸多问题。例如,在调试摆钟时,发现计时不准确,小组成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从摆长角度分析,有的从摆锤稳定性考虑。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想法,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贡献力量。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让我明白了集体智慧的强大。
此外,我还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耐心。制作摆钟需要极高的专注度,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摆钟无法正常运行。在反复调试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保持耐心,不急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这种态度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此次研修,我会将严谨的科学态度贯穿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能保持冷静、认真对待,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努力成为一名具有高素养的学习者和探索者。(高青 党湾一小)
TOP
638#

20241115小科人相聚每月研修,本月学习了吴晓老师的《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吴老师复习引入,联系上节课,复习的同时有新的发现,回顾复习,常态教学的必然手段,这样的课堂也更真实。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摆的等时性,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新的规律。好的记录单事半功倍,记录单设计得很详细,可以帮助孩子们有序记录,便于学生实验与记录。记录单是思维的引领,这张记录单,很有指导意义,准确高效,让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15分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设计、试测、调整、改进等融合成一个探究活动。先完成设计方案,再领取记录,实验后还思考问题。这种架构为学生自主高质量学习提供了保障。对数据有疑惑,全班同学一起来检验,而不是马上否认。数据引发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再次检验,对不合理数据进行分析,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其实,用10秒、30秒来类推一分钟,并不狠合理,误差会成倍叠加,后来选择30秒,觉得成功了再1分钟检测一下,这样比较节约时间。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检验完后数据接近,就可以再检验一次一分钟的,做满一分钟更精确。发现问题,重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学习的过程。(高霞 靖江二小)
TOP
639#

月月研修,月月精彩!
首先,我想说,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真的像是在开启一扇通往知识宇宙的大门。它不仅仅关注于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这种教育理念,就像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颗种子,让它们在未来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在讲座中,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充满了创意和趣味性,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迹的科学世界。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学生。
此外,我还对讲座中提到的“跨学科融合”这一点深感认同。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将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我想说,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和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汤飞 党湾一小)
TOP
640#

吴老师首先通过复习摆的等时性以及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为学生们构建了稳固的知识基础。随后,她巧妙地利用学生之前的研究记录表,引导学生们分析数据,找出摆动最快和最慢的摆,并据此提出了如何加快摆的摆动速度的问题。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在对比某同学测得的30秒摆动次数和1分钟摆动次数后,学生们纷纷表述了自己的发现,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活跃。接着,吴老师发布了今天的任务:在15分钟内制作出1分钟摆动60次的摆。这一任务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活动开始前,吴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分析了记录单,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热烈讨论,设计方案,并动手制作。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
活动结束后,吴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分析了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摆绳长度数据。当发现第6小组的数据存在测量错误时,她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检测和纠正。这一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得出结论后,吴老师邀请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调试经验和秘诀,并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分享和倾听,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方法。
最后,吴老师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制作出1分钟摆动30次和15次的摆。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让学生们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课后,吴利坚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评析。他指出,这是一堂简约而不简单的科学探究课,它集中了探究主题、整合了教学环节、确定了核心探究活动,并指向了核心概念的建构。同时,充足的活动时间也为学生们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这堂课,我深刻感受到了科学教育的魅力和简约课堂的优势。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借鉴吴晓老师的做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探究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童佳丽 夹灶小学)
TOP
641#

本月的研修活动,主题是“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这次研修活动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吴晓老师展示了《制作钟摆》一课,并由杭州市西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利坚老师进行了深入评析。
吴晓老师的《制作钟摆》课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探究钟摆摆动的规律。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吴老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精准有效的引导,推动学生进行深度探究。这种教学方式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吴利坚老师的评析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简约课堂”理念的理解。他指出,简约课堂的核心在于集中探究主题、整合教学环节,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吴老师的课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组织,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内化。特别是吴老师提供的简洁易操作的学习单,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高效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次研修活动,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吴彬 党湾二小)
TOP
642#

简约课堂不简单——以“制作钟摆”一课为例
1.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集中探究主题
聚焦挑战任务:15分钟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驱动性问题:怎样在15分钟内准确且高效地调试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通过聚焦于钟摆的摆动规律,并设定制作一个能准确计时一分钟的钟摆的任务,学生被引导到一个具体而深入的探究方向上。这种设置不仅集中了探究主题,还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挑战与成就,从而更加投入学习。
2.提供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保障探究“时空”
支架一:用好铺设性数据,整合教学环节
支架二:提供思考性表单,促进思行结合
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步骤的引导,再到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每一步都力求细致入微,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主调整钟摆的长度、重量等参数。此外,我还为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探究“时空”,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质疑假设,提出新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断推进探究的深度。这种基于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简约课堂不简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活动、引导探究,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架和研讨方式。(袁能 益农二小)
TOP
643#

吴晓老师执教《制作钟摆》课例展示,吴老师的课堂最大的闪光之处就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组织、协调的作用,成为学生的“参谋”和“导师”。15分钟的分组探索,16分钟的交流研讨评价,将课堂时间给予了学生,给了学生相当充分的时间与活动空间。通过清晰的任务“15分钟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为核心,合并、缩减活动环节,提供简洁易操作的学习单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31分钟的自主探究中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提升,将课堂简约化,却是不简单的一堂课。
学生的学习不是学习一时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每一次学习的过程中动起手来、更是动起脑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作为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每一节课中落实这些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导学,以评促教。课堂40分钟的时间,需要在备课的环节规划有序的教学过程。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老师作为引导者并不是成为“甩手掌柜”,需要实时总结,有效跟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要亲历科学家的实践过程,要达成知识的迁移、应用、整合,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从真实情境出发,对教材加以重组,设计一系列连贯的活动,更符合学生实际,评价前置,激励学生。内化后的输出,可以让学生在输出过程中素养得到发展,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发展到怎样的水平呈现学生何以学会的历程,让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得见”。(赵海芳 所前二小)
TOP
644#

让简约课堂不简单
    本次每月研修聆听了吴老师的一节课,刚好是五年级的一节《制作钟摆》。在观看《制作钟摆》这堂精彩的课程后,我收获颇丰,无论是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方面,都得到了深刻的启发。
课程的教学设计令人赞叹。从最初到 3.0 版的改进,凸显出以生为本和简约课堂理念的融合。15 分钟制作一分钟摆动 60 次钟摆的任务,是精心考量后的成果。它切口小、重点明,既考量了全体学生对准确性的追求,又为学有余力者提出高效的挑战,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索。
教学方法多样且有效。其中,对铺垫性数据的整合运用十分巧妙。将多个环节融入 15 分钟大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就能推测摆绳长度范围,进而开展探究。而且,方案设计单、指导锦囊和活动记录单等支架,为学生的探究之路保驾护航。特别是记录单,详细记录调试过程与思考,让学生有章可循。学生们依据它,积极思考,比如有的小组根据原始和铺垫数据确定摆绳调整范围,展现出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对我教学启发很大。在设计课程时,要设置精巧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要像这堂课一样,整合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学习支架,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还要营造积极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制作钟摆》这堂课是简约而不简单的科学课范例,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好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桥小学屠慧渭)
TOP
645#

让简约课堂不简单,是每个一线科学教师都在探索的,吴老师以《制作摆钟》这一课为例,很好的展现了如何让简约课堂不简单。第一,要聚焦挑战任务,首先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制作摆钟一课的集中探究主题聚焦任务是15分钟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并设计驱动性问题:怎样在15分钟内准确且高效地调试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地摆,该驱动问题有挑战性、体现分层。第二,需要提供多样化、促思维地支架,保障探究“时空”,助力长时探究。制作钟摆这一课的支架一:用好铺垫性数据,整合教学环节,各个环节需要合理地整合。支架二:提供思考性表单,促进思行结合。第三,要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真正做到让简约课堂不简单。我认为长时探究活动要能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要考虑为学生创造一个学生能主动发展的学习情境,提供给学生能充分发展的空间,探究结果不只一个,鼓励学生对比反思。在探究后期,学生可以就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选择性地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多个角度思考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吴老师《制作摆钟》的课例学习和设计意图的分享,为我今后一线教学中长时探究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江寺小学 张琴琴)
TOP
646#

今天每月研修的主题是“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吴晓老师的《制作钟摆》这一课,从回顾摆的结构引入该课,学生通过分析摆绳的长度是否影响摆的快慢研究记录单,思考如何让摆摆动快一点和如何让摆摆动慢一点两个问题为本节课的主任务:15分钟内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做铺垫,学生围绕任务准确、高效(次数尽量少)地进行调试,后续学生交流调试过程的呈现更是将学生的思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吴老师从“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集中探究主题”、“提供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保障探究时空”、“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分析。
吴利坚老师的《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从追求简约的课堂引导我们要集中探究主题、整合教学环节等方面来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通过每一次教学活动来落实素养培育。我想素养培育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学会如何学习,通过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素养培育的课堂也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情感交流等环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终生学生能力的发展。(楼塔镇小陈玉海)
TOP
647#

观看了吴晓老师的《制作钟摆》课例,收获颇丰。
      在这堂课中,吴晓老师清晰地呈现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提出制作钟摆的任务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践探索里。
      教学环节安排得十分紧凑且合理。先是引导学生对钟摆的原理有初步认识,让他们明白摆长、摆锤重量等因素对摆动快慢的影响,为后续制作环节打下扎实基础。在制作过程中,老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给予适时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而且,吴晓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完成钟摆制作并进行测试后,老师引导他们仔细记录数据,通过对不同小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深化对钟摆原理的理解,这也让学生明白科学结论是需要基于严谨的实验和准确的数据的。
      整堂课营造了活跃且有序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制作钟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宁围小学周丽雯)
TOP
648#

每月研修心得体会
2024.11.15每月研修的内容是《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九)》,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吴晓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制作钟摆》,吴利坚教研员因出国的原因给我们带来了视频讲座。
吴老师的课堂非常出彩,给予了学生充分地时间,吴老师自身的个人素养很高。吴老师通过提供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保障探究“时空”。用好铺垫性数据,整合教学环节。整合后吴老师用了15分钟让学生完成“现状测试+现状分析+设计+调试”,非常高效。还有记录单的设计也很好,设计思考性记录单,助学生思行结合。除此之外,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更大的包容、更充分的体验从而有更多的收获。向吴老师学习。
吴利坚教研员先给我们介绍了简约课堂。“简约的课堂,不只是简单的课堂,更是高效的课堂。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的思考。”集中探究主题要突重点,切口小,研究深;确定核心探究活动指向核心概念建构,给予活动充足时间。也要整合教学环节:合并、缩减过多的环节给予学生长时探究,这样可以自主控制进程,激发学习动机,思维活动更深入。点评到吴晓老师的课时,吴教研员首先肯定了教具——旋转式转盘、有刻度的绳子,便于调整绳子长度、减少测量长度时间。再说到教师巡视到每个小组:方案确认,了解困难、进程、是否有误、记录典型调试方案,深入学生中去。还有,对于数据分析,引导关注特殊,现场进行验证。最后说到充分互动评价,精彩纷呈,虽然孩子语言略繁琐,但记录表呈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给予了表达支架,让我们见证精彩。
“少即是多”:通过精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做减法:环节化零为整、减少操作难度、减少事先指导。做加法:充足探索、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记录单外显思维给予表达时间,相互学习评价。这些话非常值得我们去实践、去感知。(闻堰小学孔燕)
TOP
649#

《制作钟摆》
11月的每月研修主题是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是由吴晓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制作钟摆》一课,学习了吴老师这一节课后,感觉收获很多,里面满满的干活。吴老师通过任务来驱动,从提出制作钟摆的任务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每一个学生都很想要进入科学探究的气氛里,激发出了学生想主动参与到实践探索里。同时,吴老师的教学环节安排得十分合理得当。从一开始的认识钟摆的原理,接着让学生们明白摆长、摆锤重量等因素对摆动快慢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制作环节打下扎实基础。在制作过程中,吴老师对学生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的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第一时间指导。关于在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有什么特点中,在探究的过程中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的深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包容,更充分的体验和更多的收获。
第二个是有吴利坚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关于《制作钟摆》的评析,吴老师从简约课堂开始讲述,简约课堂,不只是简单的课堂,更是高效的课堂,起背后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的思考。在简约课堂里面,我们要关注集中探究主题,切口小,研究深,同时也要整合教学环节,合并缩减过多的环节。从导入活动到上课活动,到交流研讨,补充活动,总结运用。吴老师通过她的讲解,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什么叫做简约课堂,我们如何去追求简约课堂。(衙前农小施林建)
TOP
650#

11.15每月研修活动心得感受
    11月15日,我们准时在电脑面前参加吴利坚和吴晓老师主讲的“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研修活动。吴利坚老师是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科学教研员,吴晓老师是杭州市高级教师和市教坛新秀。两位老师带来的课例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对我的课堂有了新的构想。
    两位老师带来的课例中,很明显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成为的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间实现了深入交流。在课例中,好的记录单的设计能让孩子们探究过程显性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在汇报时有话可说,才能交流起来。一张好的记录单不仅是实验的指导手册,也是分享交流时的很好的内容。
在课例中,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当大家对数据有疑惑时,教师并不是直接否定数据,而且选择让孩子们来一起检验。为了减少时间,适当减少实验时间,同样可以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解除学生心里的疑问。以生为本的意识很强。学生的评价也很到位。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分析,重新做实验来验证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两位带来的课例中,小组汇报,同学互评,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我也开始反思,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努力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动起脑来,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衙前农小孙诗雨)
TOP
651#

简约而不简单
又到11月每月研修,这一期我聆听来自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吴晓老师的《制作钟摆》一课以及她对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介绍,最后聆听了西湖区教研员吴利坚老师对本节课的点评。
吴老师《制作钟摆》这节课非常的“简约”,梳理了整节课的问题链:驱动问题是怎样在15分钟内准确且高效地调试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围绕驱动问题学生进行长时高效深度的探究;研讨围绕两个问题:一是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长度有什么特点?二是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学生这两个问题,结合研究过程和数据,基于实证有效思辨研讨,推进探究深度;拓展环节两个问题一是能制作出1分钟摆动30次的摆吗?二是能制作出1分钟摆动15次的摆吗?课已尽,思未止,促进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反观自己的课堂问题链就没有这么清晰明了 ,问题有时过于琐碎,有时指向性不明确。
正是因为“简约”,本节课有了长达15分钟的探究和将近20分钟的研讨,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保证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课堂。
简约课堂的策略有两个:1集中探究主题,确定核心探究活动,指向核心概念建构,给予活动充足的时间;2整合教学环节,导入活动2-5分钟即可,给与主题活动和交流研讨充分的时间,最后的总结运用环节不超过8分钟。长时探究可以让孩子自主控制学习进程,激发学习动机,使得思维活动更加深入。
科学课堂应该追求"简约而不简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将尝试探索学习。(党山小学 潘盈超)
TOP
652#

聆听吴老师《制作钟摆》一课,吴老师课前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摆的特点以及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通过回顾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展示摆钟并提问其摆动次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研究内容。。同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整合新旧知识,形成更为系统和深刻的理解。学生在简约课堂中的长时探究——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注重小组合作与讨论的重要性。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制订方案、分工合作制作钟摆、共同调试并记录数据等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本节课以动手实践为主,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钟摆并测量其摆动次数。通过不断调试和记录数据,学生们掌握了调试摆绳长度以控制摆动速度的技能,并学会了如何整理和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
课堂中,学生经历一个自主的、较长时间的、连续不中断的观察实验活动。简约课堂使学生拥有了自由快乐的学习时空。一方面,使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达到将近15分钟左右,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把研究内容的选择权、研究方案的决定权、选择材料的自主权都交给学生,学生们观察实验、科学记录、同伴研讨、收集证据、自我检测……拥有了更为宽广的活动空间,整个课堂人人有事做,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高桥金帆 郝晶晶)
TOP
653#

让简约课堂不简单——以五上《制作钟摆》一课为例
西湖区吴晓老师执教的《制作钟摆》一课,通过精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其主动学习。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做减法,减环节、减操作难度,减事先指导;做加法,加探索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计记录单。
1.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集中探究主题。驱动性任务:怎样在15分钟内准确且高效地调试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2.提供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保障探究“时空”。用好铺垫性数据,整合教学环节,大胆缩减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供思考性表单,给学生一些锦囊和提示,促进学生思行结合。选择旋转式转盘、有刻度的绳子,便于调整绳子的长度,减少测量长度的时间。教师巡视到每个小组,了解活动进行,及时给予帮助。
3.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在研讨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有助于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在交流研讨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特殊数据,现场进行集体验证。
这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经典课例,简约但不简单,从小处着手,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鼓励学生多思多表达,通过不断追问、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让科学思维在摆的制作过程中不断往纵深处发展。(金惠小学 胡璐佳)
TOP
654#

简约课堂不简单
11月的每月研修如期而至,今天培训的主题是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聆听了西湖区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吴晓老师的《制作摆钟》这节课让我深受启发,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课堂当中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实践的环节,吴晓老师给予孩子们充足的时间(15分钟),这也使得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充分的验证自己的想法,为后期的研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环节就是孩子们交流研讨的环节,这个环节吴晓老师一共请了3组孩子上来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虽然孩子在汇报的时候语言上比较的复杂,但是吴老师设计的实验记录单大大的降低了孩子们汇报的难度,让孩子的思维过程能够很好的体现在记录单上。我记得有一组孩子是这样来调试的,因为他们起初的摆绳长度是31cm摆动了52次,当时吴晓老师追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根据什么一下子缩短了10cm,我觉的这个问题特别的好,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具现化。当时孩子说1分钟摆60次就是一秒摆一次,而这个52次离一秒摆动一次距离还比较远,所以他们大胆的调整了10cm,后期如果快了在2cm、2cm的缩短,其实可以看出孩子对于这个摆的快慢有一定的预估能力,前期吴老师的铺垫数据在这里起到了作用,为学生的合理推测提供了数据的支撑。这一次的线上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最后我想用吴利坚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每个老师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肩上有责,手中有招。(金惠小学 孙超)
TOP
655#

吴晓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15分钟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任务,旨在集中探究主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此任务不仅满足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也鼓励学有余力者运用已知规律解决更高级的问题,体现了分层教学理念。这种设计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实现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目标。
简约课堂强调通过提供多样化支架来保障学生的探究时间和思维空间,旨在实现高效且深入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通过使用铺垫性数据整合教学环节,实现课堂简化。一种新方法是将分小组测试、一分钟摆动次数和数据汇总合并到15分钟的大活动中,让学生仅凭观察就能发现规律,预测摆绳长度。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吴晓老师执教的制作钟摆课例展示了简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老师们对自身教学的反思与借鉴。此课例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讨论关注于钟摆调试实验的测试时长和调试策略,强调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的平衡。提出教学案例中,教师未强制规定测试时长,鼓励小组讨论并自主决定。教师提供了多于教材建议的尝试机会,强调思考如何高效调试,而非仅限于教材内的步骤。此外,吴老师通过旋转转盘等工具帮助学生减少测量时间,同时在巡视中关注学生实践进展,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在这一次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主选择和展示,对特殊数据进行深入探索和验证,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减法简化教学,加法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以及关键点的引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自我评价。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还鼓励了他们通过尝试、调整和验证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劲松小学 黄芳芳)
TOP
656#

简约是一种智慧 有效是一种追求
11月15日的每月研修主题是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九),学习了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吴晓的《制作钟摆》课例,聆听了吴老师对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介绍,最后还学习了吴利坚老师对本节课的点评。
《制作钟摆》是五上的计量时间的单元的一节课,这节课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实践了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绳长短之后的进行探究。本节课非常“简约”流程非常清晰,围绕挑战任务:15分钟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展开长达十五分钟的长时探究,在探究中学生先设计方案再实验,探究结束后围绕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长度有什么特点?和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展开充分研讨,最后设置拓展能制作出1分钟摆动30次的摆吗?能制作出1分钟摆动15次的摆吗?
本节课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集中探究主题,确定性问题:怎样在15分钟内准确且高效地调试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有挑战有体现了分层,兼顾了每一个学生。吴老师还提供了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比如在探究前用了一些铺垫性的数据,整合了教学环节,学生对前次课堂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精准定位摆绳长度区间,实验有深度且高效;吴老师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性的表单,比如方案设计表,改进后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实验记录单,锦囊,帮助学思行结合;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荐探究的深度,长时间的探究又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更大的试错和包容、更充分的体验和更多的收获。
科学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复杂不一定是好的,要是课堂过于混乱无序,就不能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可以去繁为简,精简教学内容,精简教学设计,精简教学语言,保证探究时间,营造自主探究的环境,减少教学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简约的课堂中自主充分学习,收获丰富的技能,提高科学思维。
(湘湖小学 马和萍)
TOP
657#

每月研修感悟
15日晚,每月研修按时开播。这次研修是由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吴晓老师主讲的,吴老师借助课例介绍了一些她在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上的思考,很生动,对我将来的教学很有帮助。
吴老师的观点中,我受益最多的是“基于重实证、强思维,推进探究深度”这个观点。培养科学思维是科学课上的重中之重,但如何高效的激发学生思维是个不简单的课题。吴老师用课例为我们做了展示。
在科学课上,教师需要重视科学探究,讲更多的时间留给探究,设计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也可以用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实验现象,注意捕捉细节。教会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要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想法和观点。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操作后,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数据,理解数据背后的科学原理。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质疑和反思,不盲目接受结论。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吴老师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湘师附小 张琪)
TOP
658#

每月研修之《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
11月15日晚上,有幸观摩了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吴晓老师执教的《制作钟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本节课吴老师对学生科学记录单的设计,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学生可以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完成学习活动,同时为后续学生的汇报提供了支架。通过这节课,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发展。
后续从吴晓老师的课例分析中,我感受了一个团队的力量和一位科学老师的精益求精,“制作钟摆”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却经历了3次更新迭代。只为实现相对开放下的自主探究,从聚焦挑战任务到开展长时探究,再到充分研讨,最后设置弹性拓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同时这节课也极具特点:(1)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集中探究主题;(2)提供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保障探究“时空”;(3)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吴利坚老师更是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角度来进行评课,吴老师结合自己的思考,对“简约课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简约课堂具备两个特征,一是集中探究主题,要确定核心探究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建构,给予活动充足时间;二是整合教学设计,合并、缩减过多的环节。总体来说,一节简约课堂的设计应该是由导入活动、主题活动、交流探讨、总结运用四部分组成。时间的分配要更多的放在主题活动和交流研讨上,回顾吴老师的这节课,主题活动和交流探讨共计用时31分钟,这才是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参与、自主参与的课堂。
喻老师曾说:“追求简约的课堂,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的思考。”科学课堂,理应让探究活动成为主阵地,给学生充分的动手空间、表达机会和交流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思维不断发散和发展。(萧山区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 李翠)
TOP
659#

11月15日每月研修迎来了西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利坚老师和吴晓老师带来的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九)。
本期由吴晓老师带来了课例《制作钟摆》。吴老师首先呈现了一组同学观测的不同长度摆的摆动次数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摆的快慢,然后出示了相同长度的摆摆动30秒和1分钟的次数,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发现1分钟的摆动次数是30秒的两倍。基于数据提出任务15分钟内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要求学生先测出桌上摆的摆动情况,再设计调试方案,领取记录单进行实验,并让学生通过研讨理解记录单。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们观察班级实验数据,思考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有什么特点,并对问题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第2个问题,我们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吴老师邀请了小组同学上来介绍经验,并同学们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了评价,实现生生交流。
之后吴老师就本节课进行了简约课堂的观点阐述,她提出第一点要设置小切口、有挑战的任务,集中探究主题,第二点要提供多样化、促思维的支架,保证探究“时空”。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在开始提供的数据中,让同学们能够推测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大概的长度,还提供了思考性表单,促进学生思行结合,最后是要基于重实证,强思辨的研讨,推进探究深度。
最后吴利坚老师就吴晓老师执教的《制作钟摆》一课进行了评析。本课分以下环节:一是课前回顾,第一个回顾是前面课的再现,第二个回顾是应用,二是明确要求用时3.5分,对于记录的指导是有放有收,抓住了关键点。第三个分组探索中,吴老师提供的旋转式转盘和有刻度的绳子,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在交流研讨中,吴老师在自愿的基础上挑选典型方法进行展示。吴利坚老师归纳了吴晓老师的实践措施,有减法,将环节化零为整,减少操作难度,减少事先指导,做了加法,让学生有充足的探索研讨时间和空间,用记录单外显了思维,给予表达时间和相互学习评价,还做了引领,进行了关键点指导和小结提炼。(信息港小学 邵荧荧)
TOP
660#

关于高级的简约课堂的思考
吴晓老师在一次示范课上,以其卓越的课堂组织技巧和精心设计的学习单,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他巧妙地安排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短短1分钟内完成60次摆动,这一挑战性的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确保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思考。结合这次示范课的内容,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一个简约而高效课堂的思考。
首先,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而是指课堂内容的精炼和直接性。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是精确且有价值的。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投入大量精力,将复杂的科学现象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表述,帮助学生迅速把握重点。简约的课堂并不意味着内容的贫乏,而是通过精简和优化,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教师需要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剔除冗余的部分,专注于核心概念,确保每一分钟的教学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其次,高效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学习成效。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图片展示或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应预见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支架,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简约和高效并不意味着我们忽略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相反,它要求我们更加关注课堂的节奏和效率,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简约和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时间,使每一分钟都充满价值。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课堂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每一分钟都充满价值,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既简约又高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我们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成就感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探索和发现。(赭山小学 凌启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