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课例分享》
引入:照片的故事:乌鸫的故事,在生活中搜索教学素材
一、何霞霞录像课学习:
(一)引入:老师出示天气预报,询问在天气预报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温度,雨量等天气状况 教师:不同时间节点观测的天气状况也不一样,代表天气一直在变化。学生归纳:时间越接近,预报越精准。今天就一起探讨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二)学生:观测仪器,气象员… 教师提供资料:要求学生阅读,画出流程图。学生活动
(三)学生活动汇报:描述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教师顺势提问:能不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制作过程,完成明天的天气预报?学生活动,完成天气预报
(四)学生小组分享如何做天气预报:根据超级计算机的数据结合天气会商得出结论。
(五)各地气象员汇总发言:
1.出示各地天气分布图,发现杭绍温度相似,温州温度较高。学生一起分析原因:靠南,靠海等。
2.讨论天气预报的便利:规划日常生活等。分享风云卫星系统视频。
二、课例分析:
从知识教学到素养提升,单元总结课的教学探索
前6课对应数据收集,第七课是模仿古人整理天气数据,第8课则是制作天气预报。
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从动态阅读到角色扮演,再到真实体验。
(一)问题驱动.真实情境:从“穿衣困惑”到“天气观念”浅层感知
(二)多元支架.思维可视:从“流程安排”到“角色体验”的实践路径 1、搭建流程支架,助思维可视(信息提取,逻辑推理)2.设计学习单支架,助学思并进(学生需要对学习单上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处理)3.构建体验支架,助自我感知深入
(三)跨域融合.动态生成 :从地图发布到气温差异的深度学习
(四)技术解析.责任渗透:从天气预报到风云卫星的素养升华
(漏梦成 萧山区南阳小学)
-
-
1.png
(, 下载次数:0)
(2025/4/18 10:28:21 上传)
-
-
1.jpg
(, 下载次数:0)
(2025/4/18 10:28:2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