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王丽琴专帖(三、六年级) [复制链接]

301#

三下第单元第3课《影子的秘密》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影子大小、长短、方向、形状变化的影响因素。

2.科学思维:通过探索实验知道影子大小、长短、方向、形状变化的影响因素。

3.探究实践:用手电筒、遮挡物、屏进行探索,影子大小、长短、方向、形状变化是什么引起的,并进行归纳总结。能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皮影戏和实际生活中。

4.责任态度:有探索的热情,表达的欲望。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手电筒、遮挡物、屏进行探索,影子大小、长短、方向、形状变化是什么引起的,并进行归纳总结。

2.学习难点:能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皮影戏和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我们已经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么变化的,那么物体的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

(二)探索

1.影子产生的条件。用身边的工具造影子,说一说你用什么在哪里造出了影子。

2.影子三要素:光源、遮挡物、屏

3.探索影子的长短、大小、方向、形状的变化因素。

4.皮影小剧场。

(三)研讨

1.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2.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

3.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四)拓展:云是天然遮挡物,它的变化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亮点

1.用皮影小剧场来创设情境,让影子的各种变化应用在里面。

2.充分探索影子有哪些变化,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五、不足

1.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是不行。

2.老师的粉笔字因为时间不够写得比较潦草。

TOP
302#

三下第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月相是什么(一个月中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变化),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转,被太阳照射的面积不同),知道月相从缺变圆再变缺,一个月中新月、满月、上下弦月出现的时间。

2.科学思维:观察月相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能给月相排序。

3.探究实践:給月相排序,将一个月内的月相装懂成册,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4.责任态度:对探索宇宙的兴趣,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习难点:新月、上下弦月、满月出现的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它还有哪些秘密?

(二)探索

1.知道月相是什么(一个月中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变化),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转,被太阳照射的面积不同)

2.知道月相从缺变圆再变缺,一个月中新月、满月、上下弦月出现的时间。

(三)研讨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四)拓展:观察月球的运动。

四、亮点

1.将月相的图册拆开,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序,并将初一、十五、上下弦月的着重强调。

2.观察近两天的月相并记录。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观察更多月相并记录和研究。

五、不足

1.一些常见月相的记忆。初一看不见月亮,十五是满月,初二三是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廿一二是下弦月,廿七八是新月。

TOP
303#

三下第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月球上月海、山脉的特征,知道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区别。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环形山的形成。通过资料学习,了解月球的更多知识。

3.探究实践:观察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能说出它们的特征。查找资料了解月球小档案。模拟制造环形山,了解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4.责任态度:对宇宙天体的兴趣,有探索的乐趣。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能说出它们的特征。查找资料了解月球小档案。模拟制造环形山,了解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2.学习难点:根据资料归纳月球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特征,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呢?

(二)探索

1.观察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月球正面月海多、山脉少;背面山脉多、月海少。

2.月球小档案。月球的年龄、直径、与地球距离。

3.做模拟制造环形山的实验。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细沙。

4.我们知道的月球特征补充到第一课的韦恩图中。

5.关于月球你还想知道哪些?

(三)研讨

1.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

2.根据我们查找的月球资料,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四)拓展: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潮汐

四、亮点

1.以往只有月球正面的图片和视频,今年嫦娥五号登陆背面后有背面的照片和视频,补充到课件中让学生对比学习。

五、不足

1.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没有很多材料,只能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也能理解。


TOP
304#

三下第单元第6课《地球的形状》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地球是球体,并用一些方法证明它是球体。

2.科学思维:怎么证明地球是球体?看远处和近处船的变化;从太空上看地球;从地球的影子判断。

3.探索实践:模拟实验。在平板上由远及近移动船只,始终都能看到船只的全部;从球体上由远及近移动船只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用手电筒照射正方体和球体,观察它们的影子,对比月球上地球的影子。说明地球是球体。

4.责任态度:对探索宇宙有兴趣。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模拟实验。在平板上由远及近移动船只,始终都能看到船只的全部;从球体上由远及近移动船只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用手电筒照射正方体和球体,观察它们的影子,对比月球上地球的影子。说明地球是球体。

2.学习难点: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球体,在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用什么方法去证明的?

(二)探索

1.古代人们认为的地球形状。

2.模拟实验。在平板上由远及近移动船只,始终都能看到船只的全部;从球体上由远及近移动船只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说明地球是球体。

3.用手电筒照射正方体和球体,观察它们的影子,对比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说明地球是球体。

4.麦哲伦环球航海又回到了起点,说明地球是圆的。

(三)研讨

1.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说明地球是球体?

2.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


四、亮点

1.学生充分思考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2.用模拟实验证明。

五、不足

1.麦哲伦环球航行,如果是其他形状,是否也能回到起点?比如正方体。这个能证明是球体是否不够严谨?


TOP
305#

三下第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地球仪上的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陆地。

2.科学思维: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

3.探索实践:观察地球仪,知道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知道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地球是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

4.态度责任:对探索地球有兴趣,能保护水资源。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知道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知道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地球是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

2.学习难点:数格子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那地球和它们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二)探索

1.从地球仪上你观察到了什么?(不同颜色代表什么)

2.地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四大洋、河、湖泊)

3.陆地和海洋面积谁大谁小?(数格子的方法)

4.地球和太阳、月球有什么不同?

(三)研讨

1.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四)拓展:水与生命的起源。

四、亮点

1.因为透明计算纸数量不够,因此在一体机上和学生一起数格子。

2.数格子的技巧:半个的两个相加算一个,大半格的凑小半格的算一个。

五、不足

1.数格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因此水的重要性来不及学习。

TOP
306#

向你学习,加油
TOP
307#

三下第三单元第7[/s
王丽琴 发表于 2024/6/26 9:47:28
数格子真的很费时间,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TOP
308#

三下第三单元第6[/s
王丽琴 发表于 2024/6/26 9:44:39
我在群里也有问过这个,老师们的回答是这是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据,多个证据综合在一起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TOP
309#

三下第三单元第5[/s
王丽琴 发表于 2024/6/26 9:43:37
环形山的实验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带材料,小组分工来带球和沙子。
TOP
310#

三下第三单元第3[/s
王丽琴 发表于 2024/6/26 9:41:06
这堂课上的很好啊,探索一步步推进,皮影戏贯穿整堂课,最后学以致用,趣味十足。
TOP
311#

回复 303楼王丽琴的帖子

大小不同的球可以用橡皮泥来做的,实验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几个要点一定要讲清楚。
TOP
312#

三下第单元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整体梳理,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认识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

2.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到地球是有着丰富的颜色,并能根据某一种颜色完成一张主题海报。

3.探究实践: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感兴趣的问题。

4.态度责任: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分享自己的认知,对探索宇宙有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重难点

1.重点:获取地球海报的知识、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难点: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学了那么多关于地球、月球、太阳的知识,你能做一张地球海报吗?

(二)探索

1.给太阳和月球涂上不同的颜色(太阳红色、月球银色)

2.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料、选用资料)

3.小组讨论和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颜色。

4.制作海报。

5.展示交流。

(三)研讨

1.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么知识?

2.地球与太阳、月球有什么不同点?

3.我们对地球家园有什么新的问题?

四、不足

1.时间不够,地球海报让学生在假期完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