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第7周学习分享与反思
阅读第7周(P143-P177),本周阅读的内容是第六章“架构理解”和第七章“像评估员一样思考”的部分内容。第三章——第六章内容属于逆向设计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的内容,从第七章开始介绍阶段2(确定评估证据)。
在第六章的阅读中,阅读感受——太吃力了。在整章内容中很少直接提到“架构理解”,而我可能更加急功近利,想要找到如何架构理解的“良方”。因此只能再去翻阅自己划出的重要内容,希望在反复阅读中能理解作者的深意。
本书一直强调“包含理解的课程一定要通过设计去推动,而不是通过讲授去传递。”优秀的小学教师明白教学需要不断地帮助学生们“发现”成人所了解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传授”他们。积极地讲,我们若想教学工作成功,必须不断地站在学习者的教学,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纠结和困难,这些是我们在架构理解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的一点,避免犯“专家盲点”的错误,自信地认为哪些专家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不证自明的。
下面的五个主要的设计规则可以帮助设计者对所提出的理解进行设计、选择和编辑:
1.将预期理解放在首位。一个单元应该聚焦于与所提出理解有关的少量的可迁移的大概念。
2.预期理解最好以命题形式“学生将理解……”进行描述,而不是“要求学生理解如何……”,两者的差别,在于我们希望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特别领悟。
3.虽然属于通用或抽象的概念,但预期理解必须以清楚、明确的方式进行陈述,就像具体而深刻的概括一样。
4.理解有两种类型:主题性理解和综合性理解。主题性理解针对具体的单元,而综合性理解则更广泛,并提供了与其他单元和课程建立联系的可能性。
5.要认识到理解可能不只有一种理解。追求理解的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无止境追求理解的过程,而不是搜索“官方”宣布的“最终事实”。
基于以上五点的认识,帮助我更加严谨、细致地架构理解,为此我也必须重整自己的设计思维,让理解真正成为创造(皮亚杰)。
第七章的开篇阅读相比较就比较轻松一点。本章的内容是“像评估员一样思考”,这样的题目深得我心。阅读这一章,要求我们能站在评估员而不是教师的角度进行思考。那站在评估员的角度进行思考,意味着什么呢?在阶段2的评估证据中,我们不要将评估看成一种成绩评定,而是去思考学生学习的结果中所暗含的评估证据,这点是要花心思去推敲和细化的。比如,在目标层面,什么样的表现,表明学生已经达到了要求?在基本问题层面,什么样的证据能表明学习者已经深入思考了这些基本问题?在理解层面,什么证据能表面学习者“弄懂了”?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一旦目标确定,习惯性地像一名设计者去思考,直接进入“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阶段(本书将这个阶段称为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或学习计划)。这就是将阶段2(评估证据)直接忽视掉了。逆向设计要求我们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我们需要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和作品来证明他们能达到阶段1(确定的教学目标)。
在本书,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收集证据的系统,它们包括对理解的检查(如口头提问、观察、对话),传统随堂测验、测试,开放式问答题以及表现性任务与项目。表现性任务也称表现,用一个人的知识来有效执行任务或实现某个复杂产品,以此来展现个人知识和专业能力。配乐朗诵、口头演讲、艺术性表演都是属于表现性人物。在阶段2中,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合适的证据而不是有趣的项目或任务(这点往往是我以前设计教学时非常容易关注的地方。)许多项目是有趣的和有教育意义的,但是它们可能没有提供足够阶段1所要求的理解证据。因此,我们必须确保项目从需要的证据开始进行逆向设计,而不是首先考虑学习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