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茜2023年专业发展帖 [复制链接]

1#

《压缩空气》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压缩空气》一课,在教学前我先了解了这一课内容在整个单元中所处的位置。第一课时感受空气通过许多可以承载空气的物件感受到空气许许多多的特点,后面分课时对其中生活中实用的特点进行详细学习。压缩空气在第二课时《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的基础上,通过空气与水的对比,了解空气容易被拉伸和压缩。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所在班级进度未来得及先学习第二课时。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是较为容易理解的。气球,轮胎等可以膨胀起来都是由于这一特点,便直接跳过第二课时来到第三课时。了解完这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地位后,具体看这一课内容,从课题上了解到重点在于压缩,整节课内容较多,时间有限,便设计将重点放于压缩现象的观察,空气容易被拉伸略讲。

教材通过拍皮球游戏,引领学生在了解空气后,进一步感知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并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引导学生借助注射器,初步学习定性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让他们主动探究,有能力参与探究活动呢?我在对学生前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等特点综合分析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首先,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因此,导入时直入主题,使用学生熟悉的注射器,孩子们对它有种亲切感。利用这份特殊的情感去调节、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以“情”促学使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接着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地玩注射器,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能发现一些现象,并引导学生猜测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向他们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此同时,使学生明确“玩”与“学”的关系,做到学习目的明确,确立研究目标。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去感受,去体验,拓宽人本空间。 其次,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过程中的孩子就是一位科学家,为了能够解决问题,学生会运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达到目标。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发现,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发挥。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活动,让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引导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初步学会定性分析研究空气的性质,探究出较大体积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进较小的空间里,并通过实验获得“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据的变化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认识事物的性质。 再次,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环境下感悟和体验来获的。最后通过空气压缩枪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这是依据学生持续学习的心理特征设计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进行师生间的言语交流,情感沟通,获取学生学习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及时反馈,正确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压缩空气有弹性,能产生弹力”的认识和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人类有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并感受到科学技术就在身边,科学技术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本次课实施前得到了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在不断试课中,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将压缩实验中定量改为定性,只要得到空气容易被压缩这一特点即可,故不需知道20ml空气具体会被压缩至多少,更容易集中重点部分。为了使空气微粒这一概念从抽象更为具体,更易被了解,我们做了以每一位学生模拟空气微粒,感受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时究竟微粒间什么发生了变化,并借鉴名师课堂,运用板报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猜想。课堂完成后,也发现课堂仍有较多改进之处。在同学们模拟空气微粒时为考虑到整个班移动会产生安全问题,可选取一部分人进行实验。对于同学们展示的猜想没有分析到位。科学课堂最重要的即是对学生各种猜想进行验证的过程,但在本堂课未体现,完全忽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偏向一堂“填鸭式”“注入式”课堂。经验非常欠缺,对于课堂的把握程度不够。

科学探究是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的研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以情激情,以情促学,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即发现问题——猜测原因——设计实验——试验验证。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我们必须克服把科学和科学探究神秘化、“经典”化的思想,让学生在玩注射器中认识压缩空气的性质。注射器这个生活材料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情感,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情感达到了调动他们学习情绪的目的,学生对知识有了亲切感,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学生对空气进行定性研究的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实验中与学生交流认识,沟通思想;在交流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达到情感互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节教学节奏,避免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作为一名新教师,进步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生活中处处充满学习知识,我们要理论加实践,尽快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一桶水才能随时给孩子们一滴水。

本主题由 进化管理员 徐玉红 于 2023/7/10 17:32:11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听课有感

221日听课有感

正值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时节,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我们相聚在林城小学,掀开了新一年学习的新篇章。这次我们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堂,陈老师最后提出关于科学课堂需要拥有的“思维、参与、材料、分析、趣味、技术”六种品质,让人获益匪浅。对于这次教研活动,我也有一点想法可以浅谈一下。

对于教具的准备工作,赞叹于每一位科学老师对于课堂的负责与付出投入。《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周老师利用手机记录离开桌面小球的运动轨迹,给我们打开了新思路,运用现代科技延时等功能记录下肉眼看不见的现象。《点亮小灯泡》许老师更是花大量时间剪灯泡,电池的板贴,让孩子们有足够材料实现自己的想法。《食物链与食物网》邹老师更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小细节,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愉快的度过了一节课的时光,当草帽拿出来一刻,老师和学生都处在了可爱的氛围中,让课堂走进了生活,将生活拉入了课堂。

可能是教学场所设备的问题,本次很多学生汇报时的演示实验我们没有机会欣赏到,例如孩子们在桌面上弹珠子,珠子在轨道上运动,孩子们运用已有知识连接电路各元件,试图点亮小灯泡等。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日常教学中经常面临的困境,孩子人数众多,如何让孩子能够清晰地看到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是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探索的。当做模拟实验时,如何让全员参与进来又能井然有序也是在课堂中看到的一个问题。想要展示食物网时,我们本意想要获得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最好能起到震撼的效果,但在连接过程中出现了绳子较短,教室拥挤活动范围和效率开始降低。科学提倡要把课堂教给孩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难题,亟待我们思考去解决。或许提前将课桌椅变换摆放方式,或者将课堂搬出教室外是一种解决方法。

最后在本次活动中,不管是上课教师的课堂感悟抑或是优秀作业设计老师们的精彩发言都让我感受到了思考的力量。上课教师们在课堂过程中都发现了新的问题,物体可以同时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吗?落叶属于生物吗?为什么可以作为生产者?一个个问题不仅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将讨论带入了更深的领域,更让我们意识到现在科学课堂正在逐步走出课本,立足于课本却高于课本。常常开玩笑课本上毫无知识点,可仔细看看每一处小提示都至关重要。我们往往需要另外找案例,找活动去验证一个个知识点,教学过程前中后都是需要一直思考,反思的过程。这样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正是我们开眼界,学习的好机会。

小学科学课不仅关注教给学生有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侧重在训练学生无形的能力与思维。交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比教给他每一个字产生的效能更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TOP
3#

《新教师的六堂必修课》读书体会

《新教师的六堂必修课》读书体会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了解及向往最初的也是最常听的一句话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真正适应深入这个职业,明白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业准备包括职业修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要“心中有爱”,才能“脚下有路”;在专业素养上不但要学习学科教学知识,还要提升表达水平、信息素养,同时“三字一画”等基本功的修炼也不可忽视。另外,我们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准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职业适应性分析,通过不断学习、实践锻炼以及加强反思、注重资料积累等途径达成职业规划,从而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章:走上教师岗位;叩开教学之门;做好班主任工作;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规划职业生涯。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阅读、研究、写作;师德修养;情绪管理;职业发展规划。简而言之,前三者阐述如何做好教师专业工作,后三者阐述如何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被放到了优先发展,最突出的位置,但随之而来的,教育中三边关系:学生,家庭,教师之间的问题甚至是矛盾越来越多。发展迅速的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们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一桶水”,才能随时给孩子们想要的“一滴水”。

《新教师的六堂课》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好书,既有理论,更有实践,有真人真事,既有方法论,又接地气可操作性强,它打破了学科和学段的界限,兼顾了教育、教学、教研、班级管理、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等,最有特色的是采用了大量真实、丰富、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来陈述阐释一线教育人对教育的情怀和理解。许多事例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给了我们科学的处理经验。

现在教师除了教师外,更要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教师教学中,平时生活中的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情绪,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在生活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凡事不根据感觉下评论,问清前因再判断孰是孰非,不能因为缺乏耐心敷衍了事。有人将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生活像是一盘各式各样的菜,而道德就像菜中的盐。盐本身不是菜,但菜离不开盐。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道德,道德已经如盐一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这个工作更是,孩子们具有向师性,我们更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合格,骨干,卓越,教育家型。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做实做好平凡的事:教学,阅读,研究,写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

TOP
4#

《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和反思

3.1时间在流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

2.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二、教学重点

感知时间的长短,感悟时间的流逝。

三、教学难点

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探究过程,积累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秒表、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支记号笔、一份实验记录表。

为教师准备:有关古人用天体运动计时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聚焦:时间在流逝

1.课前请同学帮老师看一下上课时间。

(学生看手表,将黑板上的时钟盘拨动到相应的时间的位置)

2.看一段关于时间的小视频。视频里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改变这周围的事物,提问:

1)现在请同学再帮老师看一下时间,现在几点钟?

2)现在的时间还是黑板上的时间吗?

3.小结:原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逝了。

4.板书课题:时间在流逝

二、探索:测量时间

提问:刚刚同学们能够利用钟表很快地确定时间,发现时间在流逝,那钟表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计时并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小组讨论古人利用了哪些方法来测量时间,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排排序。

预设:根据太阳计时、沙漏、日晷、水钟......

(一)根据自然现象来计时

1.提问:同学们觉得最早人们是根据什么来计时呢?

预设:太阳(太阳东升西落)出示图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这一自然现象来确定时间,安排生活和劳作,这就出现了最早的计时单位——天

2.除了这个,以前的人们还有根据哪些自然现象来确定时间吗?(讨论后出示图片)

动物的迁徙——大雁南飞北归时间

植物的生长周期——黍子的播种与收割

夜晚的计时——星星和月亮位置的变化

3.小结:是的,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时代,人们最早是根据观察长时间观察自然现象,发现一些规律,例如观察天空中太阳、月亮位置的变化、观察植物生长周期、动物的迁徙等等,然后慢慢形成经验,人们再利用这些经验来判断时间。

但是利用这些自然规律判断时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判断的时间不准确,有时无法判断等等。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始思考,能否根据自然规律制作一种工具来计时呢?

(二)利用太阳来计时

1.谈话:最早的人们利用了最简单,且最容易发现的自然现象来制作了计时工具,那就是利用了太阳制造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提供给同学们一些关于日晷和圭表的阅读资料)

2.资料阅读:学生们阅读资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日晷和圭表。

3.研讨:日晷和圭表的结构、计时的原理

预设: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根据阳光下影子方向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圭表由圭和表组成,根据阳光下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4.讲解:师结合图片着重向同学们介绍日晷晷面上的刻度和计时单位(即“时辰”这一计时单位)。一个时辰=2小时,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指的是重物11点到下午1点。

提问:人们在使用日晷和圭表来计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预设1:利用阳光来计时,在阴雨天和晚上无法计时

预设2:比较笨重,只能放在一个地方不动计时

预设3:不能测量更准确、更少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慢慢地改进计时工具,也出现了更多描述时间的词语,如“一柱香”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等等。

(三)研究一柱香的时间。

1.谈话:教师出示燃香,古人如何利用燃香来计时的呢?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预设1:可能是香的长短一样,燃烧的速度可能一样。

预设2:烧完一柱香的时间基本是不变的。

2.实验设计: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研究香燃烧速度是均匀的吗?需要哪些材料,怎么研究?

2)讨论确定研究方法:燃香等分四段,记录燃烧每一段的时间,重复三次。

3.实验操作:小组活动,测量燃香的时间。

(学生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填写实验记录单)

4.研讨交流:每一段燃香的时间一致吗?能用来计时吗?

预设:在没有外界风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样长度的香燃烧的时间一致。

5.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风、香的粗细均匀),每一等份的香燃烧的速度大致均匀,燃烧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计时。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了燃香钟这一计时原理,

(四)研讨

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预设1:古人曾用过日晷、圭表,日晷——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圭表——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的天文仪器。)

预设2:因为太阳的运动以及引起的影子等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而在无外界因素影响时燃香燃烧的速度大致是均匀,所以它们都可以用来计时。

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它与燃香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可以,蜡烛燃烧时的速度大致也是匀速的,可以用来计时,但是它燃烧的速度比燃香要慢,能计时更久。)

(预设2:不可以,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些蜡油会附着在蜡烛上,不太容易观察到长短的变化,即使能计时可能也不太准确。)

(出示蜡烛来计时的视频)

讲解:蜡烛和燃香一样也可以用来计时,但是这样的计时工具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预设:燃香和蜡烛的长短要一样,而且不能有外界因素的干扰。

看来燃香钟和蜡烛钟计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足。

六、课堂小结

时间像流水一样,在我们身边悄悄流逝,改变这世间万物,当然在这时间的长河中,人们探索更精准的计时工具的步伐却永远不会停歇,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探索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史。

TOP
5#

《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

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这学期随堂听课了一次,课后老师们给出了一些实用中肯的建议,让人反思。

这节课作为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任务让孩子们体会时间在不断流逝,感受时间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一分一秒在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快进或者走慢。本节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是了解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现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科学探究目标是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能观测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为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为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教学重难点为感知时间的长短,感悟时间的流逝;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探究过程,积累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

主要教学过程一、聚焦:时间在流逝

1.课前请同学帮老师看一下上课时间。

(学生看手表,将黑板上的时钟盘拨动到相应的时间的位置)

2.看一段关于时间的小视频。视频里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改变这周围的事物,提问:

1)现在请同学再帮老师看一下时间,现在几点钟?

2)现在的时间还是黑板上的时间吗?

3.小结:原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逝了。

4.板书课题:时间在流逝

二、探索:测量时间

提问:刚刚同学们能够利用钟表很快地确定时间,发现时间在流逝,那钟表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计时并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小组讨论古人利用了哪些方法来测量时间,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排排序。

预设:根据太阳计时、沙漏、日晷、水钟......

(一)根据自然现象来计时

1.提问:同学们觉得最早人们是根据什么来计时呢?

预设:太阳(太阳东升西落)出示图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这一自然现象来确定时间,安排生活和劳作,这就出现了最早的计时单位——天

2.除了这个,以前的人们还有根据哪些自然现象来确定时间吗?(讨论后出示图片)

动物的迁徙——大雁南飞北归时间

植物的生长周期——黍子的播种与收割

夜晚的计时——星星和月亮位置的变化

3.小结:是的,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时代,人们最早是根据观察长时间观察自然现象,发现一些规律,例如观察天空中太阳、月亮位置的变化、观察植物生长周期、动物的迁徙等等,然后慢慢形成经验,人们再利用这些经验来判断时间。

但是利用这些自然规律判断时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判断的时间不准确,有时无法判断等等。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始思考,能否根据自然规律制作一种工具来计时呢?

(二)利用太阳来计时

1.谈话:最早的人们利用了最简单,且最容易发现的自然现象来制作了计时工具,那就是利用了太阳制造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提供给同学们一些关于日晷和圭表的阅读资料)

2.资料阅读:学生们阅读资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日晷和圭表。

3.研讨:日晷和圭表的结构、计时的原理

预设: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根据阳光下影子方向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圭表由圭和表组成,根据阳光下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4.讲解:师结合图片着重向同学们介绍日晷晷面上的刻度和计时单位(即“时辰”这一计时单位)。一个时辰=2小时,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指的是重物11点到下午1点。

提问:人们在使用日晷和圭表来计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预设1:利用阳光来计时,在阴雨天和晚上无法计时

预设2:比较笨重,只能放在一个地方不动计时

预设3:不能测量更准确、更少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慢慢地改进计时工具,也出现了更多描述时间的词语,如“一柱香”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等等。

(三)研究一柱香的时间。

1.谈话:教师出示燃香,古人如何利用燃香来计时的呢?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预设1:可能是香的长短一样,燃烧的速度可能一样。

预设2:烧完一柱香的时间基本是不变的。

2.实验设计: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研究香燃烧速度是均匀的吗?需要哪些材料,怎么研究?

2)讨论确定研究方法:燃香等分四段,记录燃烧每一段的时间,重复三次。

3.实验操作:小组活动,测量燃香的时间。

(学生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填写实验记录单)

4.研讨交流:每一段燃香的时间一致吗?能用来计时吗?

预设:在没有外界风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样长度的香燃烧的时间一致。

5.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风、香的粗细均匀),每一等份的香燃烧的速度大致均匀,燃烧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计时。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了燃香钟这一计时原理,

(四)研讨

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预设1:古人曾用过日晷、圭表,日晷——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圭表——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的天文仪器。)

预设2:因为太阳的运动以及引起的影子等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而在无外界因素影响时燃香燃烧的速度大致是均匀,所以它们都可以用来计时。

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它与燃香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可以,蜡烛燃烧时的速度大致也是匀速的,可以用来计时,但是它燃烧的速度比燃香要慢,能计时更久。)

(预设2:不可以,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些蜡油会附着在蜡烛上,不太容易观察到长短的变化,即使能计时可能也不太准确。)

(出示蜡烛来计时的视频)

讲解:蜡烛和燃香一样也可以用来计时,但是这样的计时工具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预设:燃香和蜡烛的长短要一样,而且不能有外界因素的干扰。

看来燃香钟和蜡烛钟计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足。

由于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所以教学重点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在具体活动中解决重难点的学习。一开始上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时长,将一分钟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比如一分钟可以跳绳跳多少,一分钟仰卧起坐可以做多少个等等。感受到具体时间之后,来到了我们的重难点,即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始终以不变的速度悄悄的流逝”这一内容或许与学生的前概念有冲突,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觉得时间过得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感到乏味的事情时就觉得时间过的慢。并通过测量一炷香燃烧的时间创设实践与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加深了对看不见抽象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一炷香燃烧的实验作为本节课主要内容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在课堂上出现突发事情时不会随机应变。在课前下水实验时由于一炷香燃烧时间过长,我们将一根香较均匀分成三段,再在分好的短香上画上均匀的小段,测量每一小段燃烧的时间。比较每个时间是否相同。课前实验准备其实较为充分,但可能由于讲解等原因,前面时间等时性特点学生并没有了解很深刻,很多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测量这几段时间。这是从后面在与学生的问答以及习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作为一名新教师,每次做实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纪律,一声令下,学生们开始兴奋操作,声音较大,并且存在自由行走的问题。因为有听课教师的存在,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有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出现了走神,拜香等动作。另外还有一些细节地方也忽略了,像有的火柴时间较多刮不着,燃香味道过重,窗帘未拉光线较强,用火时的安全问题等多种问题。通过一次次实验课的磨练,深刻体会到了要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都能掌控较好确实还需要下很多功夫,多上课磨砺实践,也更加佩服优秀教师们游刃有余的课堂。

TOP
6#

按照新课标  是不是四维目标的表述可以再调整下
TOP
7#

看似合格在第一个目标,也是很高的目标
TOP
8#

建议借鉴小学科学教学网最新的教学设计。
TOP
9#

学的很认真
TOP
10#

在不停反思中成长!
TOP
11#

我们不仅要会反思,也要会学习,会记录。
TOP
12#

经验+反思=成长
TOP
13#

教学目标的确定,咋们也要与时俱进!
TOP
14#

进来学习学习,点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