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从前的孩子天天挨打, 却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答案太扎心 [复制链接]

31#

最近经常看到令人遗憾的新闻,心理健康要重视起来了
TOP
32#

家庭因素是一方面,另外不要忽视社会这个大因素。现在的“条件”太好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来。
TOP
33#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认真学习了
TOP
34#

农村的孩子大多家境贫寒,小小就要肩负起分担家务的责任,甚至早早就辍学去打工赚钱养家。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也简单粗暴,高兴了给颗糖,不高兴了给顿揍,没有太多弯弯绕绕的大道理,只有最现实的生存学。

但也就是在这种看似“放养”的成长环境中,农村孩子拥有更宽阔的自由空间,高兴了漫山野疯跑,不高兴了也是漫山野疯跑,情绪有释放的出口,探索欲、好奇心也能肆意挥洒,不会被诸多的“后果说”牵绊。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他们,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23/2/14 11:33:44
所以挨打不是原因 能自由的奔跑才是最好的成长环境。现在孩子在学校被约束在教室里,在家被钉在书桌上,又有电子产品的诱惑,大自然缺失症很难避免。。。
TOP
35#

答案恰恰是因为,在父母过度的关注下,使得孩子被众多“后果说”所束缚。从小被父母用各种“应该思维”的标准来评判,不断被否定的他们,害怕犯错,遇到选择的时候就忐忑不安,稍微遇到问题和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钻牛角尖,陷入严重的“身心内耗”。

长期“寄生”在父母保护伞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求生存能力几乎为零。他们所能看见的、能感受到的,都是单一又狭隘的体验。他们应对世界的模式就是“父母说”,以父母的评判为界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23/2/14 11:34:06
很多时候家长被过度关注,你看现在小学教师 作业布置在钉钉微信 批评在微信钉钉 好像错的都是家长;家长如何不过度关注;不关注还有一种风险——家长不管老师也可以不管。。。
TOP
36#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精神内耗”?

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他像3岁前那样,去尝试,去冒险,去探索。

为什么3岁前的孩子永远对世界充满热情,每天就像个永动机般,无时无刻不在爬上爬下、上蹿下跳、搭积木、拼拼图、鼓捣家里的瓶瓶罐罐、拉着你玩过家家,出门骑车、滑滑梯、搬石头、看蚂蚁搬家……

这时候的他们,还没有被家庭、学校、社会的那套集体规则所束缚,内心是松弛的,身心是自由的,时间和精力都沉浸在自己所感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23/2/14 11:34:45
以前的独生子女和现在的车水马龙 现实中很难放手
TOP
37#

当心理能量聚焦到具体的小事,情绪波动就会减少,内耗的怪圈也会慢慢缩小。

3、停止无谓攻击,建立安全后盾

父母之爱如潮水,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父母总怕孩子的人生出差错,所以想尽办法要为孩子保驾护航;殊不知,抢着要划船的人多了,船就开不动了。

曾经有位高三学子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诉苦:“我现在就如同逆水行舟,一个人应付学习已经很吃力了,我爸妈又从岸上扑通扑通地跳到船上来,说是要帮我划船,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23/2/14 11:35:23
get大哲理:“我现在就如同逆水行舟,一个人应付学习已经很吃力了,我爸妈又从岸上扑通扑通地跳到船上来,说是要帮我划船,可他们一上来这船就翻了。”
TOP
38#

要想帮助思虑过重的孩子减少消耗,就需要父母学会“闭嘴”,戒掉源源不断的唠叨,停止向孩子输入过多信息。

将说的权利转交给孩子,认真听孩子说。倾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渠道可以释放,更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定海神针的存在。“无论我是什么样子,都会被接纳”,这种笃定感是抵御内耗的定心丸。

一个被接纳,被共情的孩子,跟世界产生的联结越多,当负能量拉着他往下坠时,就能感受到一只有力的手在拉着他,让他重新回到安全有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23/2/14 11:35:39
get:学会闭嘴
TOP
39#

时代不一样了,家长老师需要不断学习。
TOP
40#

强壮的内心从来都不是在温室中浇灌出来的,而是在风雨的抗击中磨砺出来的!
湖州熊二 发表于 2023/2/14 12:11:45
可悲的是现在家庭和学校造就的是 也无风雨也无晴
TOP
41#

教育的问题,强调表扬教育,抹杀挫折教育,把祖国的花朵保护成温室中花朵了,以前会有是非观点的教育,现在只剩表扬了
王如祥 发表于 2023/2/14 14:13:03
是啊 没说到点子上的表扬 教会孩子的只是虚伪
TOP
42#

缺乏疏导的过程,沟通、交流玩耍也是很好的一种疏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